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3届本科生展 ⑪

发布时间:2023年9月25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868

309400 309400 #3771bb; min-width: 10%; max-width: 100%; flex: 0 0 auto; height: auto; padding: 0px 10px; align-self: flex-end; box-sizing: border-box;">

本期责任导师

周子书副教授、王黎明副教授

01

作者/王楚青

导师组/周子书、蒋华、石韵媛

作品/《乡村老人互助系统——以内蒙古临河农场的实践为例》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乡村老人互助系统——以内蒙古临河农场的实践为例”是将内蒙古乡村留守老人作为服务对象,构建在西北乡村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互助的社会设计实践,意在搭建适合他们的乡村互助系统。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农场六连曾经是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一团三师六连。这里的老人是当年站在屯边戍疆第一线的老兵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在河套地区组建家庭,投入到当地的生产建设当中。而如今和其他乡村一样,六连同样面临着养老问题。

因此我开始关注六连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想要搭建适合乡村老人的互助系统。区别于城市中快捷高额的养老体系,基于六连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从构建六连座椅系统、菜地系统和门铃系统三个方面去设计,意图通过将在地化的物质生产要素进行重组、连接来形成老人之间的互助系统。

02

作者/王晓彤

导师组/周子书、潘镜如、吴帆

作品/《非限定飞行》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材质:苇子、绢、竹子、木材

尺寸:2*2*2.3 m

非遗的保护并不只是停留在对于技术的创新,其本质是重新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进行链接与重组,赋予非遗新的当代价值。我用家乡潍坊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风筝为切入点,将当地植物作为当地社会材料,与当地的社会技术形成当地的产业,用当地的产业把新的人重新连接起来,利用社会过程重新定义风筝,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其新的当代社会价值。

03

作者/胡凡

导师组/周子书、廖柳钧、张洺贯

作品/《 “ 世界工厂 ” 中的 “ 新莞人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广东东莞,从改革开放开始就一直在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在2023年这个人群的数量达到了约800万人,占整个城市人口的百分之八十。2007年东莞市政府通过一场大会给这个人群起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叫做“新莞人”。这个群体他们作为 “新莞人”,正在塑造这座城市的未来,而我和我的家庭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正在面临身份缺失和文化认同的问题。于是我进入到东莞的一家工厂,将这家工厂作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与活动实践,来探索未来 “新莞人” 将以什么样的形象与东莞相处。

04

作者/王浩钊

导师组/周子书、海军、王钰雯

作品/《从烧陶到赶烤》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依据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工业发展迅速,但大量的使用生产使得山东逐渐资源匮乏,经济降速,而淄博作为山东的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也不得不向生态旅游转型,山东也在寻求转型。

淄博烧烤的出圈是一个现象的事实,五一期间淄博超出了供应能力,而山东其他城市的向淄博补给,那么淄博烧烤作为一个契机,我想重新定义一顿烧烤,在一顿烧烤中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淄博的文化底蕴,也能同时连接山东其它城市的文化内涵,它作为一个起点,一个地图,一个指南,推动淄博向生态旅游城市转型,也可以以小见大的映射整个山东。

05

作者/肖文博

导师组/王黎明、封帅、陈卓

作品/《血机械》

在人工智能战争后的第180年,辐射给所有生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地表几乎看不到任何活物,而植物的大面积灭绝也导致了饥荒,没有食物的人们本身似乎也变成了一颗颗钢铁植物——从出生起就必须被种植在机械义体中,因为辐射造成的基因缺陷使人类已经不能在高度污染的废墟世界。

整个短片以主角的逃亡故事为基础,从一个操控着机械外壳人类的视角,讲述主角在城市森林中从躲避追杀到最终得到救赎的过程。本片为人工智能战争后的世界背景,以人为核心,探讨了强ai时代后期的新生人与旧时代人对人工智能观念的转变。

06

作者/吴思慧

导师组/王黎明、李贝壳、张洺贯

作品/《植物盲》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植物盲这个词由植物学家提出,是指“在所处环境中无法看到或注意到植物”,指出人们在观念中比起动物更容易忽视植物的存在,因为植物相对没有威胁性和其特征不容易引起人的同理心。

 

此概念引出了我关于非人类智能与去人类中心化的思考,并从中受启发进行创作,作品以电子视觉小说的形式呈现,制造一个故事的契机使人的生命体验与植物的意识交融一体,模糊掉高度简化的“人与自然”二分法认知模式,同时讨论了人类不同身份与利益集团间相互体现出的偏⻅与矛盾。

07

作者/付鑫

导师组/王黎明、孙子唯、张洺贯

作品/《进化》

这是一个以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为出发点的严肃游戏,意在通过游戏这种交互形式让玩家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思考植物,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为游戏的核心,玩法机制,它是以植物之间相互竞争生存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玩家控制一种植物,在一定空间内与不同植物相互争夺空间,最后占领主导地位的植物获得胜利。在此玩法基础上再增加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将阳光和水这两种元素抽离成数值影响着植物的生长速度,不同的环境,阳光和水分都会区别,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的环境气候,同时植物自身也有对阳光和水分吸收的属性,玩家可以根据不同环境对植物自身属性的进化方向做出选择,进而提高获胜概率。

在整个游戏游玩过程中植物之间相互争夺水,阳光,生存空间等的一系列竞争活动是受当下环境所影响和胁迫的,与此同时植物之间的竞争也在进一步的改变着当下的环境,人的选择也同时影响着环境和植物的分布,而植物和环境的变迁同样改变着人们的选择。人,植物,环境这三者之间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

08

作者/马千里

导师组/王黎明、张文超、靳军

作品/《须弥 · 一芥》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在生活逐渐走向数字与虚拟化的当下,从物理实在到虚拟实在的转变正在加速。传统文化作为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也面临着新的科技导向的释义。作品以虚拟现实影片为表现形式,以裸手交互与手势识别为交互手段,以敦煌壁画中诸如日想观,水想观等观想方式作为视听设计的来源。结合壁画与造像中的不同手姿作为进入冥想语境的方式,通过肢体动作与视觉交互的融合构建沉浸体验。

09

作者/严梦彤

导师组/王黎明、廖柳钧、程可槑

作品/《情绪躯体化:探索精神共生花园》

隐喻可以将人类认知中抽象的概念映射为熟知的概念。关于植物隐喻的研究,人类对植物的认知,离不开植物的源域(本体)和目标域(喻体)。植物隐喻的映射是从具体的、熟知的植物源域映射到复杂的、抽象的目标其它域。隐喻不只产生于语言之中,更多的是产生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体验中。

 

在研究过程中,反观我和我的情绪之间的关系。我选取了六种经常在经历的情绪状态,他们分别是愉快、平恒、理性、创伤、恐惧与守护我将这些具像化的情绪为源域,以植物为目标域进行映射,分成认识—联结—重构阶段,完成具象化角色设计及交互可视化呈现。把已知的世界与植物隐喻之下的精神领域之间构建起人与情感之间交流的桥梁,打破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边界。

 

观众将围绕我情绪系统的恐惧、悲伤、喜悦与理智等部分开启一次互动之旅。从而引发对隐喻具象化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情绪,达成观者与自我情绪的正视状态。我的情绪、具象化植物、观者的情绪三个对象之间的相互访问,相互关联,实现虚与实、三维与二维对立的结构,不断模糊物质与精神、具象与抽象、隐喻与存在之间的边界,完成观者与情绪花园的对话之旅。

10

作者/袁博

导师组/王黎明、张文超、王成良

作品/《寻梦旅人》

一位旅人从幻境中醒来,无数环绕在身边的白鸽、低沉轰鸣的大钟,空无一人的城市废墟,被铁链锁住的时间,以及上下颠倒的空间。在这部VR影片中,你将扮演这位旅人,在这个幻境与现实交织的世界中重新思考现代人面临的精神困境,寻找内心中那风平浪静的港湾。

11

作者姓名/李安琦

导师组/王黎明、张欣荣、廖柳钧

作品/《植语Healing rhythm》

毕业设计作品 《 植语Healing rhythm 》以双人交互、游戏互动 、视觉影像为媒介,作品基于植物治疗理论与森林疗愈的空间运用, 从植物中读取情感与记忆,以疗愈植物为视觉形式对于亲子关系进行一场情感回溯的考验。作品需要双人互动完成,通过语音、肢体语言等交流方式共同破解谜题,找寻心境之门。作品以5个章节进行呈现,对应着五颗情感种子。运用视听语言、展开叙事,每一个章节对应着一个未完成的“约定”,两位玩家需要共同实现约定。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艺术设计学、工业设计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危机与生态设计、艺术治疗、服务设计及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更多资讯可关注CAFA设计学院官网 

http://design.cafa.edu.cn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