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2023毕业季丨本科毕业展丨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3年9月7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5004

 

 学生作品 

周建妮

Zhou Jianni

作品名称:《永痕》
作品阐述:作品以永痕为主题,意喻永恒的裂痕。背后关注的问题:当下全球变暖背景下社会工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未来,通过对缙云山山火隔离带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尊重灾害自然的历史遗留。同时利用场地特征构建叙事化景观节点串联空间以及放大场地标志性火灾事件和遗留景象揭示场地背后残酷的生态灾害事件突出体现对自然的敬畏,最后期望通过再现场景体验表现自然灾害与人紧密的联系,让大众铭记自然警示重新解读人与自然。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事件梳理

节点设计

效果展示

赵雨轩

Zhao Yuxuan

 

作品名称:《轴心之韵》
作品阐述: "轴心之韵"强调了中轴线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中轴线被视为连接天地之间的重要纽带,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关系。中轴线文化和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北京故宫为代表的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和空间组织。中轴线将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通过大兴机场前广场,沿途的建筑和景观来展现节气的变化和季节的轮回。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白杨子

Bai Yangzi

作品名称:《四觉唤醒》

作品阐述:城市化进程飞速,铁路遗迹关注意识淡薄。在公共艺术语境下聚焦铁路文化,引入“微型博物馆”的精神内核,以收集铁路、地域与人之间的99个故事为题,运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促进文化、记忆共情。通过视、听、嗅、触觉四种感官体验装置和趣味性的人文故事互动,使铁路遗迹迎来新生,铁路文化走进大众生活。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李昱辰

LI Yuchen

作品名称:《时间沉淀》

作品阐述: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公共艺术聚焦在沧州市大运河湾公园中。通过对在地的历史、文脉、记忆、故事的研究,将时间的河流与沉淀在一个方形类似考古现场的空间内表现出来。人们在这个空间中漫步,感受历史文化在时间河流中,沉淀在城市这个容器内。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王嘉泽

Wang Jiaze

作品名称:《重现》

作品阐述: 本次设计主题以首钢园作为选择,探索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发展的应用及提升作用。在设计中将后工业文化为基底,以首钢的关键词数据作为点线面的视觉形象,将这些视觉图像融合进行空间塑造。以烟囱生发出冬至日的投影部分作为设计区域,表达对于工业文化的祭奠。烟囱生迸发出的能量通过陌生化的雕塑感设计,观者通过一系列的场景切换,营造出一条步移景异、张弛有度的“意外”视野路线;设计通过地面的起伏塑造出多维度平台,实现人与场域的连续互动,带来独特的观感体验。在夜晚流线的地铺进行照亮,形态不再以静态、固定、完成的姿态出现,从而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体块丰富的内部功能与充满活力的外部环境承载了后工业的文化记忆与社会关系。

作品材料:榉木、钢、铁、亚克力、影像、纸媒

 

 

焦敏妍

Jiao MinYan

作品名称:《我家就在水上住》
作品阐述: 作品将“以水为脉,寻迹疍家文化”作为故事脉络,试图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将渐渐消 逝的疍家人水上文化以完整、有趣的方式呈现给人们。作品以叙事性的情感线索为基调、 采用简约的方式将疍家的历史娓娓道来;陆上和水上两条线路丰富了人们的游览体验,同 时运用元宇宙线上游览程序和线上导览小程序平台拓宽佛山三水大塘镇疍家文化的宣传渠 道。陆上路线由乘风剧场与破浪空间组成,游客可以先在乘风剧场沉浸式地欣赏疍家人的 民俗歌舞,将自己代入到疍家人质朴且极具感染力的文化氛围中;接着步行至岸边的破浪 空间,亲身感受疍家人的水上生活,亲近河水并体验朴素的疍家捕鱼技术。最后,人们在 破浪空间乘坐疍家船只开启水上游览,在欣赏沿河两岸的风光之余,还能通过线上小程序 重温关于广府疍家人的艰辛上岸史和其生活习俗,将疍家人以舟为家的形象、乐观坚韧的 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曹婧歌

Cao Jingge

作品名称:《礼序再现》
作品阐述:如今普遍存在城市记忆湮灭和文化缺失的状况,但人群对自身本土文化具有较强烈的感召,设计以北京城市传统文化切入,在现代城市空间中展示值得传承和铭记的东方人居理想,将中国五进制院落格局结合感官体验应用在现代公共空间当中,承载礼序人居文化的的记忆与情感。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邹佰林

Zou Bailin

作品名称:《寻·迹》

作品阐述:露天矿矿区是茂名市建市的来源,也是城市文化与记忆的重要见证,本次设计将探讨在城市更新的宏观背景下自然元素如何与历史工业场景进行结合,设计将场域三个大时期的不同形态重新设计并贯穿其中,将场域痕迹作为线索引入整体空间设计,重述露天矿那一段轰轰烈烈的开采历史,使原有场地焕发活力的同时,增强人们对于城市本土文化的认同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梁颂凝
Liang Songning

作品名称:《“Feng”隙》

作品阐述:采用“缝合”的设计理念,保留铁路文化、创新场地记忆、满足人群需求。将原本被遗留铁路割裂的城市场域用“线”从空间、生态、功能属性等多方面进行缝合。既便利了两侧区域的通行,让通勤人员能在赶路途中享受绿意,也保留场地特色打造了一个绿色共享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好去处。希望通过作品能带领人们感受属于铁路的工业时代,回望过去的发展历程。也能站在此刻这一节点感受遗留铁路的“新”生命。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韩玺诺

Han Xinuo

作品名称:《像素舞台》

作品阐述:利用原有厂房作“壳”,保留原场地历史记忆,通过公共艺术手段介入,营造一个可供办公人群进行表演、发布会、展览的“城市舞台”空间。激发场地活力,传播场地历史文化,增加办公人群社交、娱乐和利用碎片化时间活动的机会,缓解压力,提高办公效率。舞台模糊了观众和表演者的界限,观众在欣赏舞台的同时也成为舞台的重要出演者。

作品材料:混凝土、半透明彩色塑料板等综合材料

韩谷晴

Han Guqing

作品名称:《循游计划》

作品阐述:作品针对中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的干旱气候问题,提出人类应当对生态做出保护行动与回应。作品以2023年的兔生肖为首发元素,在机场繁忙空间中设立起一系列连续的公共艺术计划。装置作品由纷美包装回收的废弃牛奶盒再利用制作而成,同时将装置联合线上平台。希望以娱乐和吸睛的方式来引起广大人群对生态可持续的注意。

作品材料:彩乐板等综合材料
 

李登亮

Li Dengliang

作品名称:《海堤之门》
作品阐述:远方的尽头是什么?“海堤之门”在形体上由七个渐小且叠加的框体组成,聚焦于远方海中石油钻井平台框架路的尽头,观者的视线在第一时间被引向远方。背靠石油井场,后方机械的轰鸣声与远方的海浪交错进入耳畔,诉说着历史这段宏大的石油历史。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何雨珈

He Yujia

作品名称:《记忆织网》
作品阐述: 设计针对重庆市国际村社区老年人日益显著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推进老年友好的社区微空间复兴,助力社区老人社会价值的寻回。以国际村社区老人的二厂记忆为核心文脉线索,旨在推动记忆延续与文化传承,促进交流与社会参与,为老年人提供一片诱发精神文化型社会参与活动的社区公共客厅。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图文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总   编:田海鹏

编   辑:刘   晨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