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九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初审入围名单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日 分类:竞赛资讯 浏览量:16697

【本届参赛数据】

参赛作品超过10件院校词云图

经组委会秘书处初步统计

2023年第九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共收到作品3016
其中
本科|研究生2928
专科生88
城市设计组445
建筑设计组696
景观设计组1048
室内设计组827
参赛学生达10000人次以上
参赛院校482
其中
本科455
专科27
跨校组队作品59
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参赛率达97%
985、211、双一流专业相关院校参赛率达100%
除中国外还有6个国家在校生参赛
(美国、英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
组别 初审数量 入复审数量
城市设计 445 228
建筑设计 696 371
景观设计 1048

(含专科23组

486

(含专科12组

室内设计 827

(含专科65组

405

(含专科29组

合计 3016 1490

评审数据一览表

【初审评委】

任云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城乡规划学科带头人

英国伯明翰大学客座高级研究员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等

江  泓

东南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建筑学院副院长

东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前沿城乡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城乡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设计等

李晓峰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新建筑》杂志主编

研究方向:古建筑设计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等

许  蓁

天津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建筑学院副院长

天津大学数字化设计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数字化建筑设计理论、参数化设计等

林广思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建筑学院副院长

广东省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理论等

鲁  苗

四川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博士

成都创意设计产业化实验区联合创造委员会委员

国家艺术基金评委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理论等

崔笑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当代社会文化与室内设计等

易  奕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环境设计系系主任

湖南省设计家协会环艺委副主任

湖南省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湖南省照明学会理事

中国室内设计教育专家库成员

设计研究领域:室内建筑设计、社会设计、公共艺术等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协办单位

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属

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年会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

学术支持

《装饰》|《世界建筑》 |《中国园林》

活动支持

清控人居控股集团

筑巢投资集团

【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文老师、李老师
联系电话(微信):18612409016
电子邮件:xuenianjiang_msc@163.com
网    址:www.xuenianjiang.com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    编:100084

THE END

01

城市设计组   (总报名445组,进入复审228组)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荫之所至、川流不息一一基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的洛杉矶城市街道规划 何慕 庄新琪 华南理工大学
2 多义共生、协力同造——层积视野下城市居住型历史街区更新设计 谢宇成、赵肖芬、王旭东、陈晓旭 叶静婕、李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 兰州·LIVESHOW——活力再生视角下兰州郑家庄片区城市更新行动计划 白孟委、严桥、何乐为 余侃华 长安大学
4 NEW、BOUNDARY——“隔离墙争议”视角下的城市片区系统重构 金秋、孟宪怡 姜梅 华中科技大学
5 北极熊拯救指南 宁津、宋宣志、刘力源、陈怡美、张浩宇 周洪涛 同济大学
6 “B-Side”浔埔共生计划——基于人水生境协同与闽南智慧升维的泉州浔埔片区城市更新 叶薪悦、袁琦艺 蹇庆鸣 天津大学
7 旧城·新育——老城区育儿友好社区更新改造探索 陈嘉琪、伍伊颖、林晓虹 潘力、张月、林迎杰 广州美术学院
8 浮圩万顷 李昕、刘凌云、谭咏荷、吕姚霏、林昕 万丰登 广州大学
9 博览太行、石村寻观、--“微介入”理念下山西古村活化更新设计 张馨冰、耿世华、杨颜培、高睿伯、王励坤 林祖锐、张明宇 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
10 梦华坊·大同里·烟火巷-基于辰·角·境交互情境演绎的西安市历史城区青年路地段城市更新规划设计 吕林蔓、胡佳怡 王雨村、于淼、顿明明、周敏 苏州科技大学
11 活创流域——天津市北辰活力区整体性规划设计 陈挚、董炫旻、冯春、王慧颖、伍霖芳、杨俊杰 汪艳、李百浩、徐春宁 东南大学
12 日新悦易、生生不息 徐昕、杜柯均、陈艺雯、武佳乐、李永豪 余侃华、段亚琼 长安大学
13 沸腾城市拯救计划——基于韧性城市理念下北京酒仙桥社区热岛效应缓解策略 耿永昌、王若楠、刘梦瑶、许璇、任雨轩 罗曼、杨豪中、姜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4 《悦老商街·旧工新现》—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工业遗址商业街区更新设计 张麒麟、鄢玉萍、赵海惠 衡寒宵、褚秋霞 成都理工大学
15 三阳肇岁、万物生——基于多维价值评估的历史街区内生型更新设计 徐子君、吴豫遥、肖华玥、卢宣而、金晨宇 杨钦然、毕凌岚 西南交通大学
16 HI!Future、city、2070--基于城市代谢理论的未来智慧导向城市更新设计 张天宇、周昊璟、赵心怡、王钦钦、才源、武永宁 李晓 江苏大学
17 蚀城叠村——梯田上的家园 黄丽文、冯恩童、李丽莎、陈子泉 舒欣 南京工业大学
18 异构奇遇、单位新生 鲜薇、田林灵 高伟 西南交通大学
19 漂游共容、村城相生——基于超界共轭理念的广州市龙潭村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郭雅洁、孙浩楠 侯鑫 天津大学
20 流动地层“停泊港”——城市近地空间的互动生长实验 石佳、王菲、唐夏旭、屈小雅 陈景衡、崔小平、蔡忠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1 脚踏“土”地、别处生活—基于快慢T0D结合的城市边缘居住环境改造 张意洋、李泽洋 杨云峰 南京林业大学
22 时空·人群·生活场——新疆石河子城市边缘区微更新与工业遗产改造 黄义、沈小艺、叶蔓菲、陈勇霖、杨遵挥、谢瑛书 张姗姗、薛名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3 一棵树的使命——树墓体系的未来乌托邦畅想 郑败之 黄碧玉、夏承艳、郭莉 厦门工学院
24 全龄康城、新潮文昌——基于大健康理念的文昌阁历史地段城市有机更新 嵇禹、刘莹、陈晨、张汶佳 李夙、张轶群 中南大学
25 Always、By、Your、Side——孤独死社会问题背景下北京市牛街片区城市设计 杨涴 戎卿文 北京工业大学
26 天街与地市 宋诗韵、詹楠沣 何夏昀、沈康 广州美术学院
27 湾洄补缀、“澳”启智行——基于韧性城市的澳门高密度内港区更新计划 余舒芸、李澍堉、生嘉璇 陈天 天津大学
28 链江城·食忆场——流场复合视角下武汉肉联厂片区更新改造设计 吴织羽、倪淑琳、陈依睿、赵家骐、陶野 龚强、赵锋、陈怀宁 浙江工业大学
29 山青花欲燃——共享花田模式下低碳主题生态城市绿色营造实验 李琳、常钰、关凯丹 张彤、徐瑾、邓浩 东南大学
30 书山有“路”——未来儿童通学路径空间探索 祝卢尧、颜潇骁 罗畅、朱政 湖南师范大学
31 多城记——基于共享共存共生理念的多元化城市设计 王之瑶、尹婧、冯靖童 黄海静 重庆大学
32 颜神不落幕——以城市策展为触媒的古镇再生模式 冉铖李、韦小小、高银轩 龙灏、宫聪 重庆大学
33 衢滨遗韵·叙古焕今——空间叙事视角下中华巴洛克街区活化再生策略研究 金子骅、赵明哲 邵丹、宋一 大连工业大学
34 多元聚合、烟火激扬-基于城市织补理念的西安城南八里村片区更新规划 陈丽新、卢姿含、黄彬、贾明仪、陈章洋、候郎郎 井晓鹏 长安大学
35 寸滩·都市再野化 王宇同、夏浣绮、陈昊隆、封雨晴 魏皓严 重庆大学
36 “一条街、三出戏”—基于触媒效应下的港头村三生空间渐进式更新设计 朱义霜、周宁静、沈志惠 郑志元、李晓琼、谢菊明、屠李 合肥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
37 回·家—民族互嵌式社区下的公共空间生活方式更新设计 丁王惠 魏娜 江南大学
38 Renewal、of、Manifattura、Tabacchi、and、the、community 张阳、田浩楠、丁熠、陈扬、王裕、杨霄鹏 Mauro、Berta、苏平 华南理工大学
39 循路·问津 黄琳、李沣逸 张晟、张祥智 天津城建大学
40 多维交汇·温故织新——基于场景交互理论下的老城更新改造设计 陈雨琪、黄薇、曹宇轩、常国杰、武梦晗 赵芳兰、李婧 昆明理工大学
41 市里行间 肖庆楠、罗宇馨 邓蜀阳 重庆大学
42 2“家”1、——尼日利亚Makoko水上贫民窟改造设计 刘康陆、房若虹 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
43 境而有界、链义无穷——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社交空间多义性设计 黄朵轩、喻言、龙俊妃 徐轩轩、张娅薇 武汉大学
44 微观城市主义与共享生活——都灵卷烟厂改造计划 聂子仪、刘子逸、庞心怡、王芩、万金桥、吴钧莎 Mauro、Berta、、Maria、Paola、Repellino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45 数字编年——数字叙事视角下的武汉市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多模块化更新设计 阳赞、黄安祺、胡颖颖、林静仪 张娅薇、王江萍、毛彬 武汉大学
46 垂直时空PLAN、-B、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下的西安市小寨片区时空双城系统城市设计 杨艳、陈巨鸿、杨浩 王农、、刘明 长安大学
47 FUTURE、X.0——基于人机城共生背景下的自进化城市智能体 侯玥竹、王姝娴 王峤、臧新宇 天津大学
48 乌尔的一生——基于时空转换下的共享空间重构 朱珠、袁泽棋 糜毅、吴博 南华大学
49 Foggara的重生 李佳沐、吴易 朱润昊 苏州大学
50 农耕北望、绿驿红乡——基于农耕乡情重塑的北望村活化更新设计 周泽嘉 姚刚 中国矿业大学
51 活力“细胞社区”计划 舒孺、胡晓澜、苏比努尔·买买提、陈彦婷 王方、夏菁 合肥工业大学
52 织绿筑城、多义生活——第四代新市镇建设背景下的香港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城市设计 梁靖、王深、陈杰、蔡伊伊、姜睿、吴凯欣 戚冬瑾 华南理工大学
53 超时空剧场——基于城市景观理论和XR技术的文昌阁片区城市设计 阳绍昆、邹晓祺、卢泓源、翟彬卉、董嘉楠 李卫东、胡华、林伟斌 中南大学
54 淘·陶集 孙思源、顾钰婷 龙灏、宮聪 重庆大学
55 老城区的空间与时间——明城区塘坊街地段城市设计:漫游乌托邦 段圣馨、文如瑾、吴佳怡 周志菲、叶静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6 文脉延续·古墟纳新-安徽绩溪文化名城历史改造城市设计 王励坤、高睿伯、耿世华、杨颜培、张馨冰 孙良 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
57 琉璃焕彩企划 周照、许静蕾、罗婕颖 吴潇、成受明 四川大学
58 绿链活旧埠、大湖新市镇——天津北辰活力片区城市设计 周雯珮、何雨晴、王智瑾、雷怡馨、周铃、刘爽 侯鑫、王峤、田健 天津大学
59 即刻色彩集市——基于场所更新的城市边缘地带活力激发实验 朱姚菲 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院
60 零碳计划、-、基于碳中和理念的深圳立新湖区域城市规划与设计 谢泓毅、刘青原、李心怡、秦个个、郁璐倩 吴曼 南京林业大学
61 八街九巷、·十字街头——南通寺街历史街区复兴计划 张天宇、周昊璟、黄杨、赵心怡、张雨珂 李晓 江苏大学
62 二环路边的百变社区——基于类型学的高密度城市居住社区探究 刘世禹、李梦瑶 李珊珊、商谦 北京建筑大学
63 "智城“生态滨海——以城市智慧生命系统搭建为导向的滨海科技城重点片区城市设计 叶清媚、战薇羽、张榕 周伟强 珠海科技学院
64 新旧相生、和而不同——基于活态博物馆概念下城市更新设计 王涵杨、赵艺霖、李浩征、辛程佩、陈一飞、陈金成 张巍、任书斌 烟台大学
65 学识奇境、——泛教育主题街区设计 王能能、钱昱宇、王馨阅 周志菲、叶静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6 西子舞霓裳、“武”动直播间——网红直播思路下的旧城区传统商业街的改造和更新 张靖源、姜如梦、朱惠婷、朱璐瑶、郦茜羽 隋艳 浙江工业大学
67 街区共融——基于HUL理论的城市社区更新设计 李科洋 章丹音 上海理工大学
68 穿城循脉——基于古今脉络与虚拟交互的片区文化复兴 朱毓、崔斌、李一童、柳存锡、王艺超 徐小东、张愚、刘捷 东南大学
69 元享、瓷起、城兴——基于人地关系背景下的神垕古镇地段保护更新探索 刘明鑫、陈浩 冯艳、、刘洋、、蒋鹤 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
70 无界之城——基于无界融合概念的哈尔滨道外区城市更新策略 王欢、任一、贺洁 朱逊 哈尔滨工业大学
71 城市内科手册——基于城市收缩背景下密集老城区的瘦身强体 王欢、毛磊、贺洁、肖锦鹏、刘乐悠 吴远翔、李朦朦 哈尔滨工业大学
72 城市博物馆CITY×MUSEUM——广州市白鹅潭-长堤历史滨水区城市设计 潘越、贺肖淇、王彤、蒋林桔 许自力、李敏稚、翁奕城 华南理工大学
73 鱼塘落、红树生 颜诗娅、刘晓彬、熊誉杰、金宏浩、韩佳瑶 张文正 北京林业大学
74 云端共轨—智慧立体模块化停车场设计 何柯燃 赵宇、黄红春 四川美术学院
75 大国科学脊、粤洋须弥座 侯爵、李云涛、陈嘉卉 邓蜀阳、杨威 重庆大学
76 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核心区空间环境综合提升规划设计 马瑞雪、高俊如、李林勃、叶晨菲、吴妮潞、胡远琪 章明、沈洁 同济大学
77 旧巷人归处、里院新街生——城市记忆下的青岛里院片区更新设计 刘西容、郭煜歆 赵建波 天津大学
78 阡陌相通、古城重构 吴书玮、冯译慧、程丽卓 周志菲、叶静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9 赏花·寻齐·归园慢漫——青岛市杨家山里片区乡村规划设计 郭靖萱、文灏颖、全晓文 朱一荣、黄春晓、李云、刘涟涟 南京大学、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80 基于药草农业生态改革的城市健康设计 罗颖、王艺霏、张宇、赵晟旭 过伟敏 江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81 城市生活第一站——城市adapter 赵文嘉、刘依秾 史北祥、杨俊宴、马晓甦 东南大学
82 《Urban、Leisure、Courtyard》 徐志维、路畅 刘炜 清华大学、武汉大学
83 设计超链接——进场·探里·出街、武汉三阳设计之都城市更新 刘晨瑜、姚雨昕、曾昭瑜、吴其正 唐燕、黄鹤 清华大学
84 归侨聚府、迳忆游新——集体记忆视角下的城边村社区更新设计 马涛、赖菁、洪艳、武毅博、钟奕瑶、刘浩玉卓 杨晓春、、洪武扬、、张立 深圳大学
85 山水连城、·、聚落复兴、—、基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北滨路地段城市设计 赵晓婷、林涵晔、杨德龙 杨震 重庆大学
86 山城巷陌·文化荟萃——重庆山城巷片区旧城更新设计 胡涵、杨雄、于汇洋 周露 重庆大学
87 北京“折叠”——明清北京城门城墙的转译设计 李谦谦、王怡纯 孙子文 北京理工大学
88 迈向幸福感的栖居——香港未来非城市空间城乡融合的新聚居模式 赵倩、卢颖萱、李哲 丁向磊、周维娜、李华 西安美术学院
89 山城百景图——基于空间叙事下的重庆山城巷片区旧城更新设计 吴西羽、段佳欣、冶子仪 李建华 重庆大学
90 芭乐·八乐——产业融合模式下锦鳞村镇村协同发展探索 黄雨嫣、左文妍 侯全华、张薇 同济大学
91 粤韵潮升——HUL视角下的白鹅潭-长堤文化建构与城市设计 梁毓銮、丁舒琦、李硕星、冉姗姗 翁奕城、李敏稚、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92 古城素问录——盂城驿街巷脉络疗愈实验 徐石、王倩、蔡樑、罗进、丁雯婷 华予 淮阴工学院
93 三生有幸——基于城市生命体理念的兰州郑家庄片区城市更新规划设计 罗睿杰、薛秀秀、杨秉昊、刘馨月 余侃华 长安大学
94 以煤为媒、靠晋计划——基于“智慧矿山”系统的未来产业园区设计 唐旭涵、王诗奇 山如黛 东北大学
95 沽水津源、红桥诗韵——存量语境下天津西沽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王晨、薛梦琪、臧婉莹 张淑艳 北京建筑大学
96 时空交互视角下文化场景赋能历史文化街区——以武汉法国领事馆旧址所在街区为例 庄园、张钰婕、刘书扬、宋文慧 张娅薇 武汉大学
97 旧城的重生—以广州人民桥高架为线索的区块激活级花 邓朝阳、杜豫 李健祺、王梦蕊 广东工业大学、华侨大学
98 忆徽补邑、链故贯今 孙艺轩、谢燕婷 胡振宇 南京工业大学
99 一场身份诉求之旅——基于场景理论下城市中心区工业遗址片区更新研究 吴富钢、陈征、康亮 莫敷建、陈建国、杨禛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
100 骑行城市——促进社会公平的纽约布鲁克林自行车道网络规划设计 周映含 庄新琪 天津农学院
101 多元聚变、智慧创生——基于多元共生的葵蓬片区有机更新 王兰、朱耀文 王峤、、臧鑫宇 天津大学
102 岛影浮绿、物华与生——基于自然解决方案视角下耦合共生的香港高密度未来城市生活提案 常智琳、、韦乃琪、顾晨萱、刘润泽、蒋佑佳 Jeroen、van、Ameijde、Hana、Huang 香港中文大学
103 交叠阜川上、显隐石城边 李骏安、何子俊、姜春霖、梁佳乐 俞传飞、贾亭立 东南大学
104 山水城市-历史街区未来理想人居环境的多义性解读 程子瀚、张韫 李早 合肥工业大学
105 活街乐巷·家园共织——首尔加里峰洞中国城更新设计 陈燕婷、郭睿 魏寒宾、刘燕玲、刘晓芳 华侨大学
106 粤洋万花“瞳”—南沙海上未来城市设计 张轩慈、李雪晴、雷雨洁 邓蜀阳、杨威 重庆大学
107 像素·潮汐·赋能—基于女性摊贩需求的城市街道公共空间设计 李科劼 钟虹滨 中南大学
108 河畔轨迹·弹性再生——北京通惠河CBD段及周边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夏蕴溪 段威、钱云 北京林业大学
109 减碳宜居、智享家园—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未来绿色社区模块化设计 韩璟、苏席靖、周志松、钱博雯、景佳悦、马凯月 曾穗平、田健 天津城建大学
110 DNA融元:三阳韵域新纪——文化基因理论视角下的“元-链-域”路径三阳路片区更新改造 鲍冬婷、龙俊妃、宋欣蓓、王植宇、郑雅璇 蒲向军、刘晓阳 武汉大学
111 风云志 陈珂欣、陈勤、崔紫娟 刘彦君 重庆大学
112 旧舟辞锈、初世启新——广州市黄埔区黄埔造船厂片区更新设计 杨泽銮、赵嘉纯 骆尔提、郭红雨 广州大学
113 结庐人境、多元共生——昆明市呈贡老城城市更新设计 王士槟、谢青洲 李奕成 西南大学
114 畅行绿野、无界长白——、“双碳”目标驱动的杨浦站与何杨支线片区详细设计 李思颖、陈泽胤 黄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115 古门新语、折叠共生—基于空间基因理论下的历史街区改造 虞承昊、苏凤敏、刘轩昂 徐小东、王伟 东南大学
116 城事·人间––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云塘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王奕雯、李政宜 周红、李丹 湖南科技大学
117 水巷活新村——基于三生空间复兴下的湖茫村规划设计 陈浩、朱珂、张徐晔阳、杨键铧、黄丽雅、蒲政声 陈浩 河南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118 一城所系——城市边缘老旧住区空间环境更新设计 黄艳敏、赵泽宇、陈珂、邵传宗 宣晓东 合肥工业大学
119 城南驿时:一个应时而长的城市驿站——中华门火车站及周边地段城市设计 吴巧钰、郭玘玥 王正 东南大学
120 野拼布冶——基于拼布理念下的昆明灵光老街更新改造设计 左峻源、尹佳慧、张紫君、马雄杰、冉创 胥晓 云南财经大学
121 径揽悠谷、水愈乡村——、基于自然疗愈的乡村规划有机更新设计 王飞、周玉、翟嘉欣、杨星荣 杨芳绒、李梦迪 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农业大学
122 《进入兔子洞——乡村地下空间规划概念设计》 冯若婷、张逸菲、黄彧蕊 何凡 湖北美术学院
123 二重水“市”、界、——、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升级计划 钟宇婷、林思、陈罗卓、王锦东 许牧川 广州美术学院
124 桥映山居、循崖人家 耿世华、杨颜培、张馨冰、王励坤、高睿伯 刘茜、王扬 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125 动力空间站——“15分钟健身圈”视角下西安市碑林区运动空间设计 刘依梦、张佳誉 何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26 汝州兴盛——触媒理论引导下的汝州半扎村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设计 杨雨欣 孟庆林、韦峰 华南理工大学
127 时空重链、旧梦新织——基于电影空间叙事理论的福州晋安片区城市设计 黄彬洁、陆文祥、林青峰 游宁龙 福建农林大学
128 就医指南——“城市微创手术”视角下的文明街历史街区微整治 方江宁、王颖、钟雨阳、陶锐 胥晓 云南财经大学
129 戏集里、虚实间——触媒式文化市集 赵羽陶 唐晔、张享东 吉林艺术学院
130 四时行·百物生——基于模块化理念的农旅研学综合体 陈雅祺、高艺维、曾天添 袁朝晖 湖南大学
131 城南聚秀·校城共融——西安城南八里村片区更新规划 曾元、戴礽祁、张富豪、严澍羽 尤涛、王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32 桥市—基于区域建筑学理论及羊毛算法的社区集市设计 祖钰泓、肖晓樑、严军涛 林静 福州大学
133 2050、Sports、Playland、东北大学(旧址)周边文化体育园区城市设计 杨静恬、金雯歆、刘思成 陈雷 东北大学
134 Surging、Trend—基于氹仔老城区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活化设计 韦吉凤、王雪莱、戴沅翰 费迎庆 华侨大学
135 榫卯城市——城市边缘区的城镇发展模式探讨(以成都市万春镇基地为例) 崔艺馨、张洁、苟莎莎、颜玉婵、乔子耘 李昕韵 四川农业大学
136 江城记——滨江金陵船厂片区城市设计 李周、阳锦鹏 史北祥、杨俊宴、马晓甦 东南大学
137 火磨蕴新生、古今重构址——基于文化基因转译理念天兴福遗址片区更新改造设计 尚秋妃、钟嘉媛、陈雅其 崔诚慧、吕静 吉林建筑大学
138 双极相吸·多线共引——文科结合视角下的长沙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李润青、王一宁 彭科、许昊皓 湖南大学
139 “编织”小岛——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未来海上社区营建策略研究 陈开颜 胡彬 中国矿业大学
140 梦田•河泊——基于乡土生态永续的乡村规划设计 朱子跃、欧子怡 杨健 昆明理工大学
141 融合——北影记忆碎片重组 杨梓源、马萧萧、任佳怡、潘正婷、汤紫珊、覃上乘 王晶、刘玮、贾梦圆 北京建筑大学
142 青岛湾空间活力重塑计划----社会空间视角下的青岛湾滨海地段历史街区更新设计 付洪波、郭旭 曾穗平 天津城建大学
143 桥--基于空间缝合理论的未来共生家园城市设计 林泽烜、王金洺 黄莉芸、龚海钢 福建理工大学
144 井田之上 张语赜 钟佳 西南交通大学
145 在水之湄、滬起韧城 黄锶仪、姚泰宇、马乔璐、郭培嘉 唐咏东、张磊 长安大学
146 上新常新、、循泉映城 陈佳力、吴琨、李东澍、李雨婷、王佳宁、韩滢 郑彬、高宏波、周术 烟台大学
147 时空孪生·徽城共塑—绩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改造设计 赵雨轩、刘嘉乐、刘志强 王薇 合肥工业大学
148 城角共生——老城区空置化空间全时利用 杨乐欣、张晨晓、李雨娇 周志菲、叶静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49 山海共愈——后疫情时代下疗愈性城市设计 杨欣瑶 霍丹 大连理工大学
150 迭城——上海世博园一轴四馆区多尺度重构 常玄、胡昕晨、闫子超 赵建彤 吉林建筑大学
151 流通·追忆·活力、——郑州市海滩寺地铁站地面空间景观设计 罗雪滢 杨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152 旧垣反应链——基于触媒理论的张家口堡历史街区改造设计 姚森洋、毛欢、冯昕冉、常旺辰、刘昊乾 史建平、张文山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153 同“忆”异“义”、延续城市集体记忆、复合城市功能的城市魅力再生产项目——昆明呈贡三台山片区总体城市设计 秦曼 段文 昆明理工大学
154 循城集——城墙下的集市2.0 李心雨、高楚 张豪、石丽 西安美术学院
155 边界铰链、协作共生——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划研究与城市设计 林子渝、肖嘉程、谢雨童、江怡泠 周剑云、莫浙娟、鲍梓婷 华南理工大学
156 老挝·被8000万炸弹封印国家的绝地重生——曙光·不屈的战歌虚拟舞台空间全景设计新探 黄艳冰 吴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157 拾光留声机一“CCRC”模式下的城郊闲置厂区更新 周欣月、孙国挺 李大雁、刘谯、汤子馨、金晶 南京艺术学院
158 槐塬復睦·憶脉承新 刘明明、林罗毅、王艺卓、丁一丹 李明 中国矿业大学
159 享惠互际----基于共享情感分级营造武汉县华林历史街区的多义空间设计 罗吉、陈莹、王昕昀 徐轩轩、李晓峰、郭诗怡 武汉大学
160 一元复始、城青共生——基于青年友好视角下的三阳设计之都片城市设计 苏怡梅、董可、段文新、曾婉钿 黄媛 西南交通大学
161 绿境融城·智创同栖 钱梦、张心悦、杨春雨 徐晓燕 合肥工业大学
162 “新”古城·重拾·共生——荆州古城西湖片区改造 刘雪凌、丁鹏银、邹智伟、牛家渺、周国靖、胡俊涛 徐齐帆 长江大学
163 意中城——上海世博园一轴四馆区空间再塑 杨璨、姜婷玉 赵建彤 吉林建筑大学
164 旧梦新说-—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工业遗产共生家园设计 陈钺、朱家琪、黄润秋 冯四清 合肥工业大学
165 夹巷借天、浮廊可度——透过老旧社区提质着眼于当今人际交往问题 唐嘉鹏、程晓渝 罗畅、朱政 湖南师范大学
166 万湾多碧水、垛田富农家———三生融合视角下兴化芦洲村片区更新 郑智晗 马聪、杨姣 西南林业大学
167 路链城——未来基于深中通道以交通为导向在海面上发展的湾区中心城市 陈忠、王涛、刘祎遥 邓蜀阳、杨威 重庆大学
168 织此青绿——绿色景观生态视角下巡津新村与书林街片区蓝绿双轴城市更新 熊羽珂、刘月 华峰 昆明理工大学
169 承文映院、贯化激活——基于”校社合作“模式下的文化新社区城市设计 武彦辰、李晔萱、蒋薇薇 曾穗平 天津城建大学
170 戏云鬓、染氤氲 余洪翔、邵路迦、张振萱 王锦阳 青岛城市学院
171 “淘”跑计划-儿童地理学视角下成都月牙湖社区儿童游憩空间更新设计 秦瑾、王秋月、朱琳 续昕 四川大学
172 面向主体间性的劳动互助社区——天津二锻厂片区多义性城市更新 严一玮、周信行 赵亮、来源 清华大学
173 二重城——迭代后疗愈导向的社区设计 丁鹏银、邹智伟、周国靖、牛家渺、李雅莉、陈宇茜 陈星星 长江大学
174 三空戍边——基于边疆人类生态学的村庄规划 刘玉婷、罗梦婷、周心怡、袁玥 胥晓、范茜、李彦 云南财经大学
175 街巷+——湛江赤坎古商埠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设计 闪浩哲 陈小娟 岭南师范学院
176 山川共情、福地洞天 王圆怡、郑颖 魏寒宾、刘晓芳、苏倍庆 华侨大学
177 黎明将至、无界“共”生——基于“共生体”理念的黎明工业片区更新计划 赵采奕、杨彤 李洋 东北大学
178 Meta-QingHe、-、AI时代打造智慧元街区更新改造设计 苏晗、刘凯弦 梁思思 清华大学
179 艺构社区--武船旧址改造城市设计 顾笑言、高仕琪、王丽瑶 程世丹、舒阳 武汉大学
180 文化奇旅——长沙火车站片区城市设计 王一凝、陈岱青 许昊皓、彭科 湖南大学
181 智享学苑·共溯溪塬—无缝学习理念下的新校园模式探索计划 武彤曦、王璐妍、文岩、邓静怡 刘伟 长安大学
182 场景赋能·多元共享——基于多层次需求的全生命周期社区模式探索 马君奇、景佳悦、钱博雯、马凯月、韩璟、苏席靖 曾穗平 天津城建大学
183 镜面古今、寻巷戏影 李文欣、邱潇仪、朱鸿飞 周露 重庆大学
184 时空孪生、触媒生长——城市慢行系统更新设计 张蕙 袁心平 武汉科技大学
185 时空解构·弄序重组——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上海市合肥—永年路片区城市更新 强雅菁、尚辰宣 宋敏、宣蔚 合肥工业大学
186 边界共生——非正规视角下“校园-社区-城市”活力边界设计 王钰璇、王玥 陈煊 湖南大学
187 往来驿里、趣连圩里——深汕合作区赤石村乡村规划与设计 文灏颖、沈凤钱、于杰、汪雪飞 李云 深圳大学
188 江豚水生家园共生计划——南京金陵船厂片区城市设计 施舒扬、陳幸桐 吴晓、马晓甦 东南大学
189 老街区的新生命 杜柯均、徐昕、曲可翊、李如钰、陈巨鸿、张懿 赵萌、余侃华 长安大学
190 链城共生——城乡融合下的共享家园城市设计 周永洁、何晨静、蔡闻仪、李沐、秦雨新 李昕韵 四川农业大学
191 方寸寻律、因势而变——原安徽省政府地块改造设计 罗頔、吴静文、戴雅君、吴闪 王薇、凤元利 合肥工业大学
192 缝旧织新——、溧阳王家村公共空间生活性活力营造 张砚雯、葛飞雪 邓浩 东南大学
193 筑光织忆、葺梦流今——文脉织补下的苏州陆慕老街历史光影再现 徐明月、张美、吕品 宋敏 合肥工业大学
194 东京梦华·榫卯之美 于友衔、赵艺格 郭云帅 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195 智锈纸厂·无界共生——岭南湿热气候下广纸地块城市更新与场景共建 邓茗月、王鹤洋、王美雪、李秋瑶 肖希、岳峰、李世杰 广东工业大学
196 青铜遗韵、古滇新生——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遗址型乡村石寨村的内生发展规划研究 李静 王颖 昆明理工大学
197 "串”街久巷——日常都市主义视角下线型集市空间更新 杨懿、李靓颖、孙霖 李博 中南大学
198 白色盔甲—陶瓷废料产业工业景观空间与服务设计 崔天使、丁嘉焕 杨岩 广州美术学院
199 日常的家——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策略研究 高天 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
200 烟火弥新·隅以疗碌——天津市成都道“张自忠旧居”地块城市更新及建筑方案设计 张玉龙、蒋汉梅、闫怡桦 李巍、谭立峰、刘芳 天津城建大学
201 园启城新·交焕未来 格根塔娜、周林川 崔叙、陈春谛 西南交通大学
202 红楼逢青——基于代际共生的沈阳市和睦路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李舒婷、邱婧怡、孙腾霄 庞瑞秋、季宪 东北大学
203 慢品食味、•、市井不息、——、新烟火主义视角下的上海中广菜集更新改造设计 庄健、陈浏圯 刘雅婷 上海杉达学院
204 穗乡·随城--广州大学城傍校村生产性社区空间设计 曾瑨、梁文静、张垒、李庚 刘怿 广东工业大学
205 承古为器·以容未来——“超边社区”理念下南安丰州桃源村片区城市设计 方楷文、洪奇炫 林翔、李泽云、潘华 华侨大学
206 序织构想——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吴俊杰、陈旖豪、潘碗荧、温伟晓 芮光晔 广东工业大学
207 “Anti-sin、City”——基于CPTED理论的深圳白石洲城中村环境设计 吴新雨、巫彦冰 高云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208 苔藓计划—城市包围下的乡村适应性改造 王佳、梁荣俊、杨乐怡、温岭芳 寻轶 广东工业大学
209 活力绿岛、多义站城 王舒莹、孙圆圆、孟令鋆 夏海山、万博 北京交通大学
210 笙磬同音——基于人群画像的未来社区图景营造 吴佳烨、徐佳萱 汤子馨、刘谯、金晶、李大雁 南京艺术学院
211 萍水相逢院廊下——代际互助视角下单位制社区更新设计 徐淑君 张楠 洛阳理工学院
212 POSITIVE、LANDSCAPE、TRANSFORMATIONS、FROM、NEGATIVE、RESOURCES:、A、CIRCULAR、ECONOMIC、STRATEGY、FOR、HOC、MON 潘亦畅 Ivan、Valin、Francisco、Cevallos、Barragan 香港大学
213 旦暮津桥、融变共享 王俊淇、贾如意 刁宁 沈阳建筑大学
214 微循环的城市代谢实验场 王博、张丹琪 黄鹤、杨滔、唐燕 清华大学
215 基于建筑ESG绿色评级的共享办公空间设计——“三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共享办公空间设计 张先筠 桂雪晨 武汉大学
216 城市商业接口——产学研融合视角下的多元化城市设计 赵玳瑶、曾艳阳、严亦禹、朱弘毅 王林 上海交通大学
217 MATE工厂、元享赋新 郭函祎、罗静宜、于泽明、苏琪、潘追追、李洋 陈天 天津大学
218 《超级校园SuperuniverCITY——知识流动背景下基于蜂鸣-管道理论的未来校园周边共生家园城市设计》 王怡晨 戴锏、陈璐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19 十里秦淮、·、游园新院、、Community、Park、·、New、Courtyard 王毓乾 鲍莉 东南大学
220 Streetopia/街托邦 刘一凡、陈庄瑾 李珊珊、商谦 北京建筑大学
221 未来门户 周道、杨行智、李浩宇、王楚睿 王林 上海交通大学
222 乐活人居、全龄共享——空间多义性视角下的开放式活力住区 关慧钰、赵淑琪 卞洪滨、赵建波 天津大学
223 油退绿进、江城流织——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芜湖中石化油库周边地块城市更新设计 肖云鸿 王方亮、张麒 东南大学
224 无界·共生——基于积极老龄化概念下的混龄共享社区 岳耀萱、李婷婷、徐馨婷 周志菲、叶静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25 用“神圣”归还神圣:印度猴患背景下的人猴关系重建 卢雅馨 庄新琪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千叶大学
226 市井山水、烟火人情——厂甸文庙复兴计划 孟德豪、马翌轩 田原 北京林业大学
227 以古为境——鲜鱼口美食街数字化互动装置设计 李荞汛、杨悦、李运德 黄志红 北京城市学院
228 多义京杭·文化焕生、——大礼拜寺街区文化溯源与新生 张瑞英 彭智谋、袁朝晖 湖南大学

01

建筑设计组   (总报名696组,进入复审371组)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超级校园3——高密度城校生活综合体 陈明远、彭睿阳、丁凯怡、唐怡辰、武好、林旻颔 董屹、王桢栋 同济大学
2 古韵新颂——昆明史语所遗址区域的更新改造 夏雨、高源 忽文婷 昆明理工大学
3 会呼吸的海笠——基于热自适应的疍家新民居探索 冯爱珊、邵鹏、曾宇航、莫钟裕、赵必浩 陶雄军 广西艺术学院
4 随机·新生——通过自营建完成停滞建筑生命的多重延续 朱春霖、吴昕瑜、黄华语、陈小康 吕瑞杰 湖南大学
5 城愁旧忆、向史而新————基于旧工业奋斗时代回忆与文化体验的旧厂改造设计 梅馨蕊、梁曦 孙天明 重庆大学
6 记忆场所·古厝重生——泉州古厝民居改造 陈婷婷 李春 广西艺术学院
7 相对尺度的大空间·桥上社区艺术中心——Δ、BRIDGE 许崇龙、徐馨婷 王毛真、李少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 暮“市”朝“馆”——基于场域变更的可移动校园创意馆设计 孙鑫 陈中高、杨俊 烟台大学
9 聚巷烟火——基于里仁和美理念的合肥城隍文化馆设计 余娜、刘婕 韩洁 厦门大学
10 Olympic、totem、奥运图腾——奥运科普展览馆建筑群设计 刘思成 陈雷 东北大学
11 折叠校园 倪凡、王嗣杰、马建宇 王蕾霰、曾琳雯、汪晶晶 香港中文大学
12 蓝潮重生——可持续理念下山东东营退役海上钻井平台改造更新再设计 张昱晨、王家奇 范剑才 江南大学
13 穿廊连城·文化客厅——江门市甘蔗化工厂改造设计 陈忠耀 黄颖 重庆大学
14 算法时代的建筑计算性设计——基于采光的米兰经济适用房概念设计 谭智贤 刘宇波、邓巧明、周玄星 华南理工大学
15 山城绿谷——基于分层种植菜园系统的居住区设计 梁曦、梅馨蕊 周露 重庆大学
16 社区Bauhaus——社区居民与摊贩互动下的塘桥峨山菜场空间更更新设计 刘诺 魏秦 上海大学
17 THE、REVELATION启示录—筒仓改造设计 韩孟君、杨峻杰 孟阳 重庆大学
18 明镜书院 贾成静、程子涵 凌峰 合肥工业大学
19 Fun、Palace、2.0:基于欢乐宫母题的再思考——“双减政策”下以多元控制算法为基础的中学校园构想 刘奇炜、王佳钰、王宸烁、周睿彬、任静怡 胡思润、宋靖华、阮宇翔 武汉大学
20 乡村互助养老活动中心·岭上村馆 张浩南、周杰、陈佳瑶、赵铭瑞、冯司靓 吴维凌 浙江工商大学
21 三维“浴”&“场”——社区阳台 梁樱生、孙开阔 刘立 天津城建大学
22 清江序·叙·续——南京九十一里地块更新及历史建筑改造设计 武昊阅、王一琳、杨沛东、夏品涵 李国华 南京工业大学
23 空间的交点——崇外六号地共享公寓设计 李淏嘉、何彦恺 杨一帆 北京建筑大学
24 叠城纪———基于多义性空间的城市舞台设计 杜宇瑄、李若楠 孙路倩、安玉源、陈伟东 兰州理工大学
25 引渡——以将军山渡槽为依托的乡村活化与绿色宜居 苏丽雅、祝成建、王金豪、远泽明 王薇、张东凯 合肥工业大学
26 自由之丘——复合的艺术之城 张天宇、王梦瑶 齐靖、邓广 湖南大学
27 浮生若梦——模块化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及空中廊道设计 李浩楠、林航星、刘卓铭、陈虹霓、杨帆 鲁苗 四川大学
28 生物石油新城-漂浮的能源展览馆 徐安祺 杨楠 苏州大学
29 流动中的艺术角——相对尺度的大空间校园美术馆设计 王玮煜、孙兰馨 王毛真、李少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0 回院市集—乡村社区公共集市空间营造设计 文航、何柯燃 潘召南、黄红春 四川美术学院
31 隐像感知——城市核心区公共文化艺术综合体建筑设计 何孟瑾 宫聪 重庆大学
32 嵊山歸——嵊州城市共享立体花园客厅概念设计 张芳闻、李亚倩、杨雄婷 梁竞云 湖北美术学院
33 丘·市——“公园”导向的南京市红山新城商业综合体设计方案 刘宇轩、任秦彤、黄文欣 钱强、冷嘉伟 东南大学
34 绿里奇迹 郑仲豪 查翔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35 竹径·生、——竹文化体验中心设计 张康睿 马跃峰 重庆大学
36 绿色生活场域的重塑与察院前菜场的编入 Yumeng、Hong 苏弋旻 中国美术学院
37 迟暮所依——智能化在城市边界老龄化社区改造设计中的应用 刘军 胡琦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38 异托邦花园-企业总部的屋顶花园设计 朱琳 罗珂 四川大学
39 畅山·容园——基于修补校园碎片化空间的综合建筑群设计 刁康宇、彭盈盈 何璐珂 南华大学
40 漫·游-武汉光谷动漫文化中心综合体建筑设计 龚婉君 黎启国 合肥工业大学
41 "插件乡村"—基于三无空心村困境下的可编辑灵活社区 朱义霜、周宁静、沈志惠 李晓琼、谢菊明、屠李 合肥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
42 赵南沟村公益图书馆——快速建造体系下的建筑设计 李俊杰、邢颖滔 陈静、李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3 一桥一路一村庄 王雯令、阮琦 叶涧枫 昆明理工大学
44 永亭——重庆永川乡村公厕设计 成帅 上海交通大学
45 多义时空——低碳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聊城市数字智谷建筑综合体设计 张瑞英 彭智谋、袁朝晖 湖南大学
46 大马戏——异质空间语境下的场景设计 唐志淳 徐旻培 南京艺术学院
47 《错位、·、重塑》 成宛泽 郭龙 四川美术学院
48 方圆之间·时空对话——成都交子文化博物馆设计 殷嘉蔓、陈忠耀 郑曦 重庆大学
49 Hybrid、Dwelling、-、Two、Dwellings、A、Shop、&、A、Courtyard 李鸿宇 王雅坤 山东科技大学
50 破.立——基于“界面破除”的高淳老街茶馆旧建筑改造实验研究 顾韫洁、张正浩、潘文龙、倪春贤、蔡鹏 施煜庭 南京艺术学院
51 基于多元交互共融与立体活力空间巡游的校史馆综合体设计 张欣玥 席天宇 东北大学
52 风和日暖、古韵悠悠——“小梁江村”保护规划与建筑设计 周翔昀 彭鹏 石家庄铁道大学
53 太原崇善寺大悲殿木构架转角研究 陈舜杰 张智敏、肖旻 华南理工大学
54 梦境花园——感官游戏空间的实验性设计 李映霜 徐旻培 南京艺术学院
55 共-栖—碳中和导向的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站设计 郑龙纪、肖瑞、季乐宇、李霁玮 舒欣 南京工业大学
56 青春公社——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青年社区设计 杲云帆、付婧 吕永新 江南大学
57 Mazel、Tov乡村狂欢——张北音乐节指南 许叶萌、杨雨菲 王志刚、张龙 天津大学
58 福隆潮玩元剧场-基于文化织补的福隆剧场全时共享更新设计 梁文雄、鲁阳、林瑞钊 周萍、屈行甫 广东工业大学
59 双生沙漠驿站——游客和居民的双向驻足点 周圣凡、詹俊杭、路嘉林、蒋芷婕、李婕纯、王博轩 任娟、傅东雪 长安大学
60 INSIDE、AND、OUTSIDE、THE、DOOR--江门市制糖厂文化体验博物馆 任芝珺、杨璐菲 孙雁 重庆大学
61 走过桥·去看江——婺城区艺术中心设计 刘好 周恺、张昕楠、周平、高洪波 天津大学
62 边界空间理念和高密度设计公共空间探索 张珂 Marco、Trisciuogio、鲍莉 东南大学
63 众创共生——南山寮激活计划 刘燕蓉、黄婧媛 柳长洲 大连理工大学
64 桥上的聚落——以年轻人为目标群体的居住区设计 张一丹、庄颖楠 周露 重庆大学
65 田园城市——基于人文关怀的可装配式建筑设计 桂垚、段星宇 廖江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66 空荧 王灵灵 崔恒、籍颖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67 Simulacra、World——历史遗址符号生产工厂 陈梓漫、温钰珑、梁瀚霖、王妍 许牧川 广州美术学院
68 绿谷叠城——多义空间模式下的高层商业综合体设计 刘鸿霖、李睿婧 肖毅志 华南理工大学
69 插件校园——基于学校多义空间的装配式教育综合体设计 熊天添、安睿、郑垚、赵延凯、朱子涵、张玉鑫 李曙婷、周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0 城市变速器——TOD模式下多交通体系穿梭的换乘综合体 周淑君、郝卫旗 陈静、陈雅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1 无界·艺术 吴郅诣 张维 上海大学
72 圩田筑梦——基于亲生物理论的田园办公活力提升 张汝康、李萌、邾梦桐 宣晓东 合肥工业大学
73 人潮往动、家家有“祠” 蒋雨锡、朱丽平 谭立峰、王程 天津城建大学
74 绿色渗透——武汉市石桥社区文体中心设计 苏亦欣 胡思润 武汉大学
75 浮光掠影 施语林、胡家皓 薛春霖 南京工业大学
76 Z次方度假酒店 沈枫耘、王苗媛、岳章 周炯焱、林建力 四川大学
77 食生食世、THE、FOOD、PARADISE 余子坤、潘梓童 陈瑾羲 清华大学
78 城村共生-南头古城新文化中心设计 刘伟文、方楚君 李泰山 广州美术学院
79 里·巷——江南曲艺文化保护中心设计 张徐晔阳、朱珂、马宏宇 胡占芳 南京工业大学
80 缓步流年-人文市集(Pace、of、Time、-、Humanistic、Marketplace) 魏琳玥、薛纪丰、沈荣、张亚超 毕昕 郑州大学
81 LINK、UP!、NEIGHBOURS 王艺达、韦茹钰 黄海静、王春彧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82 见与被见——为纪念宠物而设计的空间、Seeing and being seen——、a、space、designed、to、commemorate、pets 贺语尧、曾阳璇 刘力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
83 外延·空间中转站——基于建筑社会性下的结构主义更新改造 张汝康、李萌 宣晓东 合肥工业大学
84 轻巧与渗透的边界———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学生活动中心设计 林涵晔、陈俊豪、赵晓婷 许景峰 重庆大学
85 无废公社——生态修复视角下的工业建筑活化与再利用 王迟 田琦 重庆大学
86 地域·社会·演变——上海川沙纯新村滨水文化建筑设计 杨涵予 张维 上海大学
87 “BUBBLE”逃离计划 安英源、郭江硕、焦裕雪 冯任军、刘勇、张惠新、张亮 山西大学
88 梯上绿洲 冯靖童、刘森霖 张海滨 重庆大学
89 X-Fire、基于新模式下消防综合站的建筑景观研究设计 杨珍妮、卢颖琪、杨晨晨 张逸、查波、陈忆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90 基于弹性网壳技术的景观构筑物可持续设计与建造研究 冯宇梁 熊璐、赖文波 华南理工大学
91 山海·和合·印象 李昀轩 黄颖 重庆大学
92 洄园-原生态视角下的陶硫博览会 潘翼舒 浦欣成 浙江大学
93 天开石门、妙香禅汤 罗晓曼、程星 华峰 昆明理工大学
94 绿色·开放·共享——昙华林社区中心设计 张祉航、熊茜 刘炜 武汉大学
95 秩序的共生一一黄陵古镇未来社区服务中心及无障碍环境设计 罗英权 胡琦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96 守拙归田园、旧厂唤生机、Life、and、growth、in、nature. 曾阳璇、王晓婷、曹佳懿 王程、谭立峰 天津城建大学
97 美美与共八方之合—西安市终南美术馆设计 王科、林龙杰、黄俊涌 樊帆、吴文超、孙浩 西安美术学院
98 Momentum 邱潇仪、李文欣、朱鸿飞 王雪松 重庆大学
99 社交魔方 祝奥策、张钧瑞 黄颖 重庆大学
100 方院之间 程旭明、胡永皓 叶涧枫 昆明理工大学
101 摩天重塑指南 邢惠玥、张为清、程万景、贾荟倩、茅家郦 张海燕、林磊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102 迹忆酒店——重庆天府镇原天府煤矿机修车间片区厂房改造设计 吴佳璇 田琦 重庆大学建筑学院
103 忆史饴今——广东甘蔗化工厂历史遗产保护更新设计 郭志成、曹智超、魏颖楠、于浩、陈艳 万博 北京交通大学
104 强调|打破|再现—基于交通活动空间启发的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 刘鑫彦 安伟强、初妍 山东科技大学
105 住进一个花园——基于目标人群的住区规划及居住建筑设计 吴姝翰、张俊杰 黄海静 重庆大学
106 网格之间——基于斗栱形式的概念建筑空间设计 任欣、卢雪瑶 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
107 古架·新语——民居建筑的公共化转译 杨亦驰、贺晓轩、华夏、丁文轩、方雨洁、叶俊杰 钟杰 安徽建筑大学
108 多义空间——基于存量更新背景下的工业遗产改造再循环利用探究 冯豫皖、于晨 吴昆 深圳大学
109 水通路达胜通州、塔尖耸峙映山影 高玉洁 王锦阳 青岛城市学院
110 陌上天街、山水溪巷 冉铖李、高银轩 杨威 重庆大学
111 校园体育社区编织计划 冉铖李、高银轩、彭榆棋、韦小小 刘畅 重庆大学
112 檐下书院 冉铖李、胡峻彬 卢峰 重庆大学
113 叠块·落生 杨昕玥 赵凯 郑州大学
114 Desert、Renewal-New、attempts、at、agro-pastoral、symbiosis、in、the、Sahel、region 王紫晗 王洪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115 Cityengine-——技术驱动下未来城市基础设施空间的模块化创新实验 任欣 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
116 “乐愈”活力聚场——全龄化社区 叶清媚 周伟强 珠海科技学院
117 城市的庭院·城市的家 郝若琳、韩嘉怡 姜旭 大连理工大学
118 会呼吸的民俗文化馆 何慧敏 林秋达 厦门大学
119 SqardPark 杜明洋、刘锦宇 陈俊 重庆大学
120 基于岭南地域文化特色下的城市空间设计 杨思创、马千里 凌晓红 华南理工大学
121 《韶麓云栖-基于精神疗愈的韶山民宿设计》 文锐喆 郑振华 上海理工大学
122 《集—对近未来智慧农场新形态的研究与设计》 陈秋怡、宋婧怡、赵珂棋、张怡铭 翁萌 西安美术学院
123 《青棚·竹隐》 陶旭雯、陈德娴、张亦弛、陈思蒙、张诗琪、肖啸 周彤、朱亚丽 湖北美术学院
124 游坊·SOHO——基于青年创业者的开放型创客社区设计 薛杭源、阳子妍 田琦 重庆大学
125 文化孵化器——城市更新主题下的城市“超物”空间设计 许玫、张迪、梁雨葳、姜尚佑、冯震 邱信贤、连菲 哈尔滨工业大学
126 城市山水之境——月台书馆创意设计 杜学银 季熊 西南林业大学
127 破土成荫——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游客中心设计 刘思懿、吴镝欣、何秋国 李保峰、徐燊 华中科技大学
128 新城区·2050——基于养老照护的可变模块化老年康养社区设计 曾艳阳、赵小荷、王宇帆 程晓喜 清华大学
129 绿台之家 胡峻彬 宗德新 重庆大学
130 漫步变奏曲、——、城市公园与多维平台 康雨帆 杨春侠 同济大学
131 升生不息—化肥厂活化与更新设计 吴西羽、段佳欣 孙雁 重庆大学
132 REKINDLE、THE、COMMUNITY、LIGHT 陈信望 张贵彬、吴道彪 汕头大学
133 竹泥檐下——四川绵阳科学考察站设计 陈忠耀 黄海静 重庆大学
134 无界 王昱通、莫若凡、王沛祺 万丰登、郑颖生 广州大学
135 澳门半岛城市街巷空间展览馆 黎锦茵、杨松、曲伯昭 刘骁 澳门科技大学
136 绿色脚手架——基于支援未来理念的高层住宅孪生设计 陈慧琪、史文倩、朱媛也、高慧 华予、陆鑫婷 淮阴工学院
137 《第二校园——致力于人群关系交往的活动中心设计》 曾于壮、余思杪 杨禛 广西艺术学院
138 “数智赋能、共享生活”——基于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的学生宿舍空间重塑 钟逸恺、杨佳馨、魏晶昭、沈紫燕 汤子馨、姚翔翔、刘谯 南京艺术学院
139 Rise、the、statium---“汉卿”历史记忆下的体育场综合体设计 周靖淳 唐家骏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0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设计——结构聚落的诗意营造 翟辰睿 武悦、慕竞仪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1 地久天长、别具一阁 张艺文 王程、杨振舰 天津城建大学
142 阳和绿里——天津河北区建昌道片区服务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周诗依 孙宇、贺耀萱 天津城建大学
143 游水归田·智慧水乡 张涛、曾杨昊、赵才奇、黄韵仪 万丰登、郑颖生 广州大学
144 滨海城市大剧院建筑设计—声音之港 杜心可 罗建河、姜文艺、陈文东 华南理工大学
145 少年之趣——游乐无间 周源 寿劲秋 华南理工大学
146 山地大学校园规划及学习综合体设计 肖菁琳、滕健伶 杜宏武 华南理工大学
147 基于文化聚集效应的工业遗产改造—以广州紫泥堂万吨仓为例 冯建海 黄凯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148 《世说新墙——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全民融合的乐龄养老社区》 胡雨佳、沈伶秋、孙弋涵 王伟、候静 华南理工大学
149 《梯田之上、New、Life》 黄凌华 梁家维 福建农林大学
150 《一山藏四季、岁月共风雅———基于山水观营造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卿雪 苍惠杉 珠海科技学院
151 可持续社区生活枢纽 王逸 魏秦 上海大学
152 山海之路——交通历史博物馆设计 方溢凯 贾令堃 厦门大学
153 蚁潮——基于蚁群算法的多义性校园空间设计 方婕 宋靖华、阮宇翔 武汉大学
154 添彩·工业遗产更新利用——国境药厂综合改造 李春 山东建筑大学
155 盒中盒——城市工业建筑空间再生研究 毛寅初、逯芊彤、刘佳慧、文啸 金鑫、杨侃 南京大学
156 重热企划—旧电厂建筑环境空间的设计探索 刘佳乐 汤洪震 菏泽学院
157 阡陌树屋——桥头集镇村民活动中心 陶斯博 王薇、张东凯 合肥工业大学
158 城南旧事、烟火门西——南京市来凤里小区重构设计 陈晓恩、王子乔 曹海婴 合肥工业大学
159 城市绿谷——昆山市公交场站综合体设计 徐思睿、张文硕 任祖华、宋祎琳 天津大学
160 “双层森林”——高校建筑与艺术系馆设计 刘璇、王子赫 王少飞 青岛理工大学
161 起“博”器——青年旅社 松山健 夏兵 东南大学
162 都市解压筒 贾雨乐、马顺卿、赵泽宇、贾涵懿、袁小清 王晴晴 怀化学院
163 穿廊引线—基于U+D理念下的融合校园设计 刘松霖、林安琦 朴勋 青岛理工大学
164 巨构与缝合、-现代城市困境下新型种植系统与公共建构 冯雨萱、黄凌华、龚金泽、李辰茜、刘佳娴 梁家维 吉林艺术学院
165 靠巷---提篮桥监狱改造更新设计 龚子平、崔凯怡 卜昕翔 广州华立学院
166 透过礁石的记忆 张远卓 郭亚成 青岛理工大学
167 溯源·重塑——逢简水乡墟市空间活化设计 徐伊柠、张琬英、麦瞳彤 周彝馨 华南农业大学
168 生活百态——合肥市城隍庙街区民俗文化馆设计 顾琬琳、金维颖 陈鑫 合肥工业大学
169 《福见·康养——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设计》 滕紫莹、吴怡婷 吴旭超 福州大学
170 山栖台 梁晨 石宏超、梁宇 中国美术学院
171 再造一个“圆”——适老化视域下上海五角场公共服务综合体设计 孟圆、程宇、黄怡莹、马超毅、赵钧毅、唐甜甜 任娟、傅东雪 长安大学
172 鱼米共生、秦淮再构 马怡宁、陈兆伦、柯延勳、王心妤、李佳宜 寿焘 东南大学
173 玩转像素—基于老旧小区的活性空间探索 刘玙凡、孙地青 汪海洋 天津城建大学
174 浮生舍下 陈思源、彭文钊、罗婧宇、张亚楠 田长青 长沙理工大学
175 羽韵山居——大山里的乡村社区型养老院 吴怡婷 吴旭超 福州大学
176 蒲公英运输:、基于雨水收集的农业摩天大楼、(The、Dandelion:、Skyscraper、To、Colect、Rainwater、For、Vertical、Agriculture、ln、Mexico) 程新玲、付智晓、王启力 范蓓 武汉工程大学
177 重组·裂变 黄艳敏、赵泽宇 宣晓东 合肥工业大学
178 薪火相传、技艺永存——基于城乡融合发展下的乡村集中居民点设计 余淼洁、刘双珏、陶丽梅、张宏昌、赵健凯、杨宗涛 赵素梅、刘波、吉军 大理大学
179 缝窥古今 于千雅 李伟 天津大学
180 FLOWERS、AGAIN—临终关怀中心建筑设计 谢名龙 陈晓东 青岛科技大学
181 破茧 王金豪、远泽明 宣晓东 合肥工业大学
182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苇湖梁煤矿老厂区工业遗产改造 张建仁、张德啸、毛研博 赵丽峰 兰州理工大学
183 Houses、with、Horse——与马同居 林文强、朱屠昊、周修远、王思远 聂玮、钟杰 安徽建筑大学、香港大学、东南大学
184 三色堇 崔紫娟、陈珂欣、陈勤 丁素红 重庆大学
185 耽于山间、枕林入眠 时萍、杨雪龙 赵虎 昆明理工大学
186 北京·南锣鼓巷炒豆胡同·檐续·民俗潮玩博物馆·织补式设计 李丽霞、高世杰 张竞予 北方工业大学
187 松阳记忆——基于“五感体验”的松阳名都百货片区改造 李萌、张汝康 宣晓东 合肥工业大学
188 交汇艺术中心——相对尺度的大空间·桥上社区艺术中心设计 钱昱宇/王馨阅 李少翀、王毛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89 贝舍悠游·疍家游客服务中心 赵辰曦、陈昱陆 陈聪、王健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0 融城·在目——产城融合背景下强产业类型引导的新型产业园区设计 陈昕、景子健 马青宇、周子皓 昆明理工大学
191 生鲜剧场——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菜市场界面改造 常懿轩 李珊珊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192 溯洄从之——城市旅游服务中心设计 朱珂、张徐晔阳、钱骁梵、马宏宇 胡占芳 南京工业大学
193 介的四变式——基于节庆文化与日常生活的新型集市设计 耿世华、杨颜培、刘越、钱叶柯、沈真真 姚刚 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
194 垂直城市-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的垂直城市空间 黄毅 史青 汉口学院
195 云袖 于汇洋、王昭懿、彭镕 吴静 重庆大学
196 一人の时间——基于川端康成作品的情绪疗愈型建筑 刘月、熊羽珂 李倩 昆明理工大学
197 多民族城市中的设计正义 蒋雨桐 none 厦门大学
198 纽带——城市核心区公共文化艺术综合体设计 聂乐仪 宫聪 重庆大学
199 层楼叠榭、碧瓦朱甍 杨明烨 樊亚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 云顶瀑布、梦泉八景——淄博市太河镇梦泉村旅游提升设计 刘宗璇、傅厚今、马小钰、刘永颜 龚立君 天津美术学院
201 基于徽文化元素的向东厂厂房室内外改造设计 王锌瀛、于连水 杜浩 西昌学院
202 动在廊庭-运动爱好者的“现世桃花源” 肖敏荣 杨靖、傅文武、张弦、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03 Oases城市绿岛 王晗、王逸 陈安 重庆大学
204 漫步·往事——济南二钢厂中轧车间改造设计 张佳玥、周扬 高巍 北京交通大学
205 城市的绿洲、个人的绿洲——针对“悬浮”与“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进行的城市综合体设计 周婕妤 罗晶 中央美术学院
206 益彰·循环–肇庆澄湖村可持续发展设计 杨玲、郑智银、林家如、徐乐怡 周彝馨、许媛媛 华南农业大学
207 二畝山林——融入那告坡的人文历史与地域自然环境 吴浩晖 卜晔婷 广西民族大学
208 你好——基于霍尔层级社交理论的心理救助站 罗晓曼、程星 李倩 昆明理工大学
209 行则将至--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滞后下的共享集市尝试 李铠鑫 崔恒、籍颖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10 变形共生:融合与再生之地——线性公园下老旧办公社区更新计划 邹婴恬 吴建 上海交通大学
211 鼓楼名颜——天花板彩画联名彩妆店设计 雷雯雯 滕学荣 北京建筑大学
212 智艺——住宅套型空间方案设计 黄志海、向启亮、覃红芸、梁梓铭 范媛 南宁学院
213 “院落改造计划”——基于共享共生理念的社区艺术中心改造设计 王志飞、龙思妤 梅剑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14 丽泽·纵横间 程卓然、梁骏嘉 郑方、黄也桐、曾忠忠 北京交通大学
215 寓见——旧建筑改造偶遇空间设计 温欣雅、杨雪瑾 王程、谭立峰 天津城建大学
216 與水絮語——廣州瓜嶺村老年公寓設計 张悦煦 曾克明 广州美术学院
217 合辞共振--可居住性心理健康干预空间 赵康博、高宇、吴越晨 张钰、蔡元培 厦门工学院
218 阶引旧厂、新风穿堂——际华3511文创科技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周子怡 曹盼宫 西安石油大学
219 拾阶而上一一西井峪民俗历史文化展示馆建筑设计 邱欣、李靓、闫怡桦 杨振舰、王谦 天津城建大学
220 大社清风塔设计——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多义性空间 邱嘉源、黄伟杰、林孝庄、梁明珠、林阳平 郭晶、宋麾君 厦门工学院
221 院宅、角屋——从家族到集合 李紫沛 龚晨曦 中国美术学院
2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西津城中村北段一区改造 陈莹、刘佳茵、车文芳、黄小晏 黎泳 广西艺术学院
223 亦巢忆渔-基于渔文化背景下体验性民宿设计 杨磊、张含蕾、王哲宇 孙超 安徽大学
224 声音博物馆——与声音同谐的建筑 罗珂 黄宗贤 四川大学
225 《延痕生长》——搪瓷手工体验馆建筑空间设计 何淼 胡琦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226 多义空间·创汇新生 孙怡文、刘宇霞、张发、国兆涵、王炳曦、张玮琛 孙明 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
227 檐下茶舍 胡峻彬、冉铖李 卢峰 重庆大学
228 记忆之匣——重返甘化厂 郭奕岑 韩艺宽 重庆大学
229 奥德赛的埃乌多西亚 林杨岳 陈立超、陈浩如 中国美术学院
230 "石"过境迁 阳子骏 方茂青 浙江工业大学
231 景愈园居 钟晴、李泽琨、刘梦雨、陈香合、刘阿琳 欧阳文、黄庭晚 北京建筑大学
232 《只有敦煌--沙洲文化保护与更新设计》 郑倩、韩硕、姚涵斌 张玲 郑州美术学院
233 《竹林.书舍—深圳南山竹林开放性书屋》 余佳卉 卢永木 福州大学
234 无界——一种基于极小曲面的新型教学空间实践、建筑系馆设计 张珣 陈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35 巢-SKY、castle- 杨璐菲、齐丹霖 宗德新 重庆大学
236 PICTURESQUE、“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天津大学水利馆建筑群更新改造设计方案 朝黎明 宋昆 天津大学
237 景城闸门——城市乐活空间 胡惟一 夏兵 东南大学
238 又见南关——基于遗产研究的南关教堂多义性空间设计 张舒曼、于泽龙 陈勐 山东建筑大学
239 熟人社会、双轴生活——上海开放大学改造 李浩宇、张灵、杨行智、周道 孙昊徳、吴建 上海交通大学
240 光之协奏曲——校园学生活动中心设计 阎妍利、吴西羽、段佳欣 许景峰 重庆大学
241 《不期而“隅”——基于低碳视角下的未来人居环境设计实验》 刘舒娴 张贲 湖北美术学院
242 “IDEGO·本自我”精神分析博物馆 吕炟麟 范路 清华大学
243 林间·檐下·湖边-木构建筑研究展示中心设计 许轩宁、梁中杰 姚刚、朱冬冬 中国矿业大学
244 像魔方一样的建筑 陈佳琪、祖晓屹 郭兴华 兰州理工大学
245 “泉水诗人-隙里隙外”泉水博物馆设计 于泽龙 魏琰琰、陈勐、高晓明 山东建筑大学
246 山·水·遇、——基于文化意向的多维度山水游览剧院文化综合体 吴镝欣 刘剀 华中科技大学
247 基于城市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研究—以湖州“金城茧站”为例 朱伟敏 刘抚英 东北大学
248 Three、Unifications 杨雄、胡涵、包凯 吴静 重庆大学
249 市井记忆·城村折叠——基于市井延续的多年龄混居住区设计 陈忠耀、汪俊忆 孙天明 重庆大学
250 Art、Mapping、Machine 王佳琦、姜晚竹 刘姝宇(厦门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
251 呼·吸——智能手段下的复合功能环保建筑概念设计 林哲娜、周龙伍、刘洛冰、周梦倚 汤子馨、雷冬雪、王力凯 南京艺术学院
252 CHAPTER、23——“空巢青年”治愈系社区共享空间计划 张果然 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
253 复兴·铸链——海图测绘职工之家更新设计 吴懿凡、郎郭彬 程雪松、孔荀 上海大学
254 胥河竝弈——高淳老街杨厅旧址建筑集合体改造 王子豪、潘奕铭、叶睿瑾、陶欣然、蔡鹏 施煜庭 南京艺术学院
255 呼吸之间 任欣、柳瑞康 鲁晓祥、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
256 明日之城 李慕凡、吴建龙、张文睿 赵艺源、陈博、侯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257 The、Green、Party、花园城市客厅——高强度城市开发下的立体园林建筑设计 金雯歆 陈雷、刘玮 东北大学
258 界·接·结——体验性创业交流中心建筑设计 李仙琳 陈雷、刘玮 东北大学
259 "STAGE·PARLOR"基于场所精神和空间叙事的校园客厅设计探讨——以东北大学校史馆设计为例 李芯可 席天宇 东北大学
260 织竹萦带——基于竹结构体系的茶园新筑设计 覃文欢、赵雨婷 忽文婷 昆明理工大学
261 永续·健康·共享 xiayinhao 张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62 叠像交间 关艺轩 张应鲲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263 秩序·多义——基于透明性视角下葑门横街片区社区展览馆设计 白文琦 郭卫宏、刘伟 华南理工大学
264 大健康背景下的功能复合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设计 王悦然 武悦、慕竞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65 饮茶先——广州茶文化创意园区 吕釜嘉、姜楠、陈萌、李育 连菲、邱信贤 哈尔滨工业大学
266 解谜——五感之谜情感体验研究中心 林儒韬、郭学玉 李倩 昆明理工大学
267 双城记——社区中心与亚文化场所的复合共生 陆文凯、潘翼舒、沈奕辰 王雷 浙江大学
268 活力庭院——天津河北区建昌道城市更新片区内中学建筑方案设计 李龙盛 孙宇、贺耀萱 天津城建大学
269 城市脉动——济宁华能电厂旧址综合再造设计 张硕 汤洪震 菏泽学院
270 梦境--异空间中的游戏办公空间 余春轩、赵颖、朱晴云 朱永蘅 南京传媒学院
271 “一时·半刻”艺术乡建直峪口村骑行服务驿站设计 韩祎、顾睿、王一凡 胡月文 西安美术学院
272 In、Between 程姝颖、白文琦 郭卫宏、庄少庞 华南理工大学
273 重生启示录—城市更新中的电厂遗址改造概念方案设计 杨永强 汤洪震 菏泽学院
274 空间新定义—电厂旧址再造设计研究 白亚星 汤洪震 菏泽学院
275 Sky、Eden、|、未来社区、|| 何振豪、胡海洋、赵艺森、赵彤 王任、陈雨露 黄淮学院
276 麦田里的守望者后疫情城市物资补给站空间设计 贾乾钰 田雅星 河北传媒学院
277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乡村大庙修缮及扩建方案设计 陈艺莹、成帅、王志锋 张明皓 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78 空亭·内游外观——湿地公园内多功能亭设计 段俊杉、曾海山 赵强 重庆大学
279 营建学”she”——基于共享理念的未来建筑系馆设计 王岩、张梦特 黄华青 上海交通大学
280 基于片区微更新视角下的建筑泛空间设计 鲁朝晖、来楷东 王军/靳亦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81 摆渡——青岛轮渡码头博物馆设计 张宇涵 宫盛男 青岛理工大学
282 提喻/重构/拟剧论 陆茗、刘福琳 汤恒亮 苏州大学
283 两山排闼送青来—青山幼儿园设计 王雪彤、叶家晟 陈冀峻 杭州师范大学
284 云顶岩自然历史博物馆-岩语 李莹 贾令堃 厦门大学
285 重缝计划——基于类型学的工业遗址改造 王谷一心 岳晓鹏 河北工业大学
286 《穿越时空的对白——一本送给大运河的纸童话》 宣乐、王传文、付君赛、苏玉彤 王旭辉、邱玲、高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87 垂直建造——高层体育综合体设计 叶文慧 胡铮、张愚 东南大学
288 《醒醒!下楼卖菜了》 赵泽宇、贾涵懿、袁小清、贾雨乐、马顺卿 吕丹丹 哈尔滨广厦学院
289 折叠里院——寻找失落的城市灵魂 于欣平 朴勋 青岛理工大学
290 见疫勇为——抗疫博物馆设计 石雨柯 莫敷建 广西艺术学院
291 一桥一境——珠江前航道滨水桥下空间活力重塑 吴芷晴、喻绪东 黄全乐 广州美术学院
292 云上垂青——Z世代众创空间 陈凤蝶、石晓颜、李高阳、王茗萱、杜晓君、陈卓俊 许菁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93 绿岛——中山桥旅游集散中心设计 赵悦 徐锋 兰州交通大学
294 里弄春秋——基于多义性的上海里弄建筑商业微更新 王晓娜、刘佳鑫、侯怡薇 顾威 东北大学
295 共享、多元与艺术的集结 张烨晨 张维 上海大学
296 梦溪漫谈 邵传宗、蔡晓天、赵泽宇 丁炜 南京工业大学
297 透明场所——立体校园概念性设计 朱睿思 杨姣 西南林业大学
298 风起扶摇——基于开放建筑体系的社区图书馆设计 李睿智、李亚妮、谭诗梦、马佳丽、宋璐娟、曹煜兴 赵刚 太原理工大学
299 螺旋生长——基于后疫情时代背景的留学生公寓设计 李凌飞 王绚 天津大学
300 “机器——人本——绿色”多义融合——未来校园科技创新空间设计 魏宝华、贾玉昴、周恬、刘益志、王诗瑾、汪馨悦 朱雷、吴锦绣、周欣 东南大学
301 MOBILE、AND、STABILE--高等研究院科研楼设计 高仕琪、胡西塔尔·别尔克、刘涵之 胡思润 武汉大学
302 披头士主题纪念空间概念设计 冯佳羽 龚旭萍 杭州师范大学
303 计划“偶遇”——天津市成都道张自忠旧居建筑方案设计 张宇航、陈宗普 刘力、徐蕾 天津城建大学
304 翻倒巷——基于预制装配及机器人建造技术的的酒店民宿设计 林丹丹 王思宁 苏州大学
305 基于模块化空间设计的大江埔村更新规划设计 陈凯莹、梁家明 郭焕宇、舒畅 华南农业大学
306 四时绿里·愈心叠苑——基于SHS导向下多义性的社区更新与养老社区设计 黄梓宸、金重虹媛、李香贤、宋晓婷 卜晔婷 广西民族大学
307 窑洞中的栖居 阳丹、韦郦津、刘家园、成琳薷、龙珊 马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08 檐趣·檐聚·檐变——基于多义空间行为的共享住宅设计 吴彦琳 郑越、孙德龙 天津大学
309 游园会——基于全龄共享理念的可变文化市集 钱昕、程稷秋、吴绪阔、郑常羽、叶乔巧、陈宣伶 金雨蒙 苏州科技大学
310 多功能校园体育馆设计——基于体育馆交通空间的多义性思考 李振华 陆毅 香港城市大学
311 社区走廊——基于终身教学体系下的汽车职业大学建筑设计 崔雨洋、储慧、杨浩、周晨曦、康志涵、曹馨怡 李曙婷、周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天津大学
312 “围而新生”——阿以旺民居的再生性 王淼、陈嘉茹 王程、谭立峰 天津城建大学
313 造梦空间——基于磁悬浮设计的城中村改造 张馨怡、徐喻妍、张豪、孙菲菲 王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14 “阳和绿里”门诊部设计 刘欣朋、陈姝蓉、史净宇、王彬 李显秋 云南农业大学
315 《TENET》 李万喆、陈新宇 吴珏 湖北美术学院
316 岁月流转“千古第一村”流坑 马晶晶、胡宇、何磊 嵇立琴 南昌航空大学
317 疫时俱进——后疫情时代高校公共空间设计 汪奥成 代锋 吉林师范大学
318 供销食社·古城新生——、松阳名都百货片区改造更新 温钰珑 许牧川 广州美术学院
319 云端Eden-基于提高老年人积极参与性的公共活动中心设计 罗堋钊、孙明月、胡予馨、郭涛铭、李孝平、王天铭 李仁伟、杨茹、曾丽云 攀枝花学院
320 圩廊清坞——基于五感体验的田园综合体 魏方婷、徐天辰、张羽欣、冯楚然 童淑媛 中南大学
321 MBTI、绿洲、——、个性特征驱动的高层居住社区设计 CHAN、CHEN、阮丹丹、HENRY、ZHANGZHENG、薛翔 唐坚 暨南大学
322 韵山译水、“工园”新生——基于参与式都市农业模式和中国传统园林多维空间转译系统的城市后工业社区公园空间更新设计 刘一慧、徐洋洋、张文涵、刘屹霄、李浩、李炫霖 潘鑫晨、金连生 沈阳理工大学
323 千粟万户——基于后疫情时代共享居住空间的筒仓更新设计 卢泓源、邹晓祺、阳绍昆、吴小龙、林毅杰 林伟斌 中南大学
324 随意社区——以三和大神为题、挪用、误读与抽象化建构模式的研究与尝试 唐誉彰、涂琦诗、凌彩云、孙彦 梁家维 武汉纺织大学
325 三忆下楼——基于空间叙事的下楼镇红色教育旅游规划与建筑设计 杨颜培、耿世华、张馨冰、王励坤、高睿伯 李渊 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326 夢境處方——元宇宙背景下的多义性梦境体验展览馆设计 梁海杰 邢月 韶关学院
327 向阳社区 叶煜炜 梅箐箐 南京工业大学
328 竹里松间——乡村振兴视域下蓟州区乡创空间设计 闫博文、刁恩泽、严少青、张姝敏 吴静子 天津大学
329 基于民族历史传承的叙事性空间重塑——塞上老街历史街区博物馆设计 李天跃、阎梓崴、孙银轩 张鹏举 内蒙古工业大学
330 Mobile、hospital、in、the、future——Imagination、about、the、multiplicity、of、medical、spaces 刘可意、丁乐 铃木隆之 武汉大学
331 良仓再“新造” 苏广华、蔡志锋、陈梓豪 郑颖生、万丰登 广州大学
332 废墟再生·旧厂房单一空间的重塑 杨依亭、黄嘉怡、叶梦琪 陈可欣、彭然 武汉工程大学
333 廊腰缦回·旧地新生-----基于开放建筑理论下的学生活动中心 张轶钧、潘雨明、王明宇、刘玥雯 韩露露 安康学院
334 转角——感知转折的纪念空间 周栩南、吴佳逸 谢宏杰 武汉理工大学
335 绘无尽意——冯远美术馆设计 张佳莹 张维 上海大学
336 循·环——科技展示中心设计 邢惠玥、石伊、滕震東 吕明扬、薛春霖 南京工业大学
337 悠然庭远城--北京CBD商务中心区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筑设计 李丹阳、杨乐欣、关雨昕 陈静、陈雅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38 交互·呼吸——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 黎霞 杨禛 广西艺术学院
339 种植盒子--社区种植交流展览馆设计 牛艺凝 吕瑞杰 湖南大学
340 醒龙——土楼改造设计 邓玉娇、王煌彬、林泽信 薛林平 北京交通大学
341 四维重构——基于更新与融合理念的中科院煤化所地块居住空间设计 李睿智、王昳涵、张阳波 胡川晋、程文娟 太原理工大学
342 落霞俚 柴浩宇 龚旭萍 杭州师范大学
343 《飞花落盏处、细滴瓦檐声》 林燕好、侯房可馨 胡月文 西安美术学院
344 多管闲市——上海市周家桥街道烂尾楼片区更新设计 杨冠华 范剑才、姬琳 江南大学
345 曲水流觞、徽山叠苑——灵山村酒酿文化博物馆设计 丁文轩、华夏、杨亦驰、贺晓萱 段伟 安徽建筑大学
346 重构·连接·激活 李睿、舒雨婧、张力文、代斌 甘沁宇 温州理工学院
347 《艺术“+”--郑州第二面粉厂改造设计》 汪晨烯、张雨、娄文菁 张杨 郑州美术学院
348 玩木尚志——集市模式下的木文化创意空间设计 王佳 赵海山 长春师范大学
349 Under、The、Slope、社区城市共享体育中心设计 李骏安 郭屹民 东南大学
350 技·“忆”——基于原木生活木工坊发展需求的乡村场景设计 梁慧娟 赵海山 长春师范大学
351 归园·乡村会客厅建筑方案规划设计 何华迪、伍晓聪、班睿、卢欣岚 马黎进 广西科技大学
352 海瞰--北海民宿、餐厅设计 林志艳、郑旭彤、杨梦丹、赵惠明 蔡安宁 广西民族大学
353 应对空气问题的摩天大楼合并与拆分计划 赵惠明、郑旭彤、林志艳、杨梦丹 蔡安宁 广西民族大学
354 云星—科技馆设计 曹轩瑀、职思雨、王嘉怡 石羽 沈阳建筑大学
355 雅俗共赏、|、依山傍水——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片区社区修复与更新:“三共”愿景下的美术馆设计 阎梓崴、李天跃、孙银轩 张鹏举 内蒙古工业大学
356 悬浮容器 郑祺璋、裘柯宇 马欣 北方工业大学
357 行为的种子——福州市鼓楼区小柳社区活动空间改造设计 吴思晗、陈宇 陈永乐 福建理工大学
358 竹隐山居——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单体民宿概念设计 曹晨、周颖 施俊天 浙江师范大学
359 元住民计划——空中的能源之城 陈树欣、张广益、车映雪、张巧艺 周静敏、刘敏、贺永 同济大学
360 以书为帆·共塑书山———空间多义性视角下的湘潭市图书馆设计 张思瑶、谈辉、胡浩、石函 储凯锋 安徽理工大学
361 书巢图书馆建筑设计 王亨拓、刘子琦、丁蛟、薛超 孙露倩 兰州理工大学
362 书山有路——交通导向与环境性能驱动的图书馆概念设计 任欣、刘艺琳、徐飞 汤子馨 南京艺术学院
363 《情绪净化工厂——电影叙事视角下的情绪空间设计》 曾于壮 肖彬 广西艺术学院
364 多义奇居 苏志力、黎怡静、李莎、何依键 范媛 南宁学院
365 博山陶琉古镇改造设计 吴天宇 马品磊 山东建筑大学
366 消融叠落、隐合空间——行为指导空间多义性设计——郑州市城市发展博物馆设计方案 李默、张健玮、曾俊逸 张淑润、马骁 中原工学院
367 退园——天津河北区建昌道商办综合楼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 陆思宇 孙宇、贺耀萱 天津城建大学
368 Chasing、Light 李彬、张乘轩、肖海蕴 兰兵、宋靖华 武汉大学
369 盘龙江沿岸4*4*4文化叙事空间设计——聚.局 陈思月 王尧 云南师范大学
370 重觅“知音” 刘晨阳、刘磊、贾萱 刘星 中南民族大学
371 杏花疏影再望有山——鄠邑区下庄村口袋式活动服务补给站设计 孙亦凡、谷培钰 张豪 西安美术学院

 

01

景观设计组   (总报名1048组,进入复审486组(含专科12组))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森林永恒——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去平衡气候与贫穷》 宣乐、王传文、张致豪、徐悦颖、苏玉彤、梁蕙仪 王旭辉、邱玲、高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与象为邻 何其多、于振涛、渠彤瑶、姜澳雯 蔺宝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 破圈·共建——圈层理论下的城中村空间设计 李硕星、周语薇、廖珊、龚婷婷 许自力、林广思、萧蕾 华南理工大学
4 记忆停留的地方——促进嗅觉记忆触发的元岗集市群环境提升改造设计 陈梓聪、、蒋林桔、范潇然 萧蕾、李敏稚、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5 FAREWELL:、末班便车、——公地治理视角下的东莞庄路街区更新设计 丁舒琦、李倩、师雨欣、王秋楠 林广思、许自力、萧蕾 华南理工大学
6 生命之径 谭雅婷、谭玉然 徐晓艺 武汉纺织大学
7 DYNAMIC、LINKAGE——从孤岛到灵动岛的石牌村边界空间活化更新设计 张格林、苗行健、许慧春 李敏稚、林广思、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8 物种共产主义——结合城市流浪猫救助功能的景观设计模式探索 邓长霖、丁杰、王宇、刘华婷、单小康 华予 淮阴工学院
9 小候鸟筑家计划一一基于儿童参与理念的流动儿童社区归属感空间重构 马海超、王怡婷、焦丽蓓 林广思、萧蕾、许自立、李敏稚 华南理工大学
10 无缘社区的第三场所转向——广州下元岗城中村开放空间更新 孔维键、程倩彤、潘越 林广思、萧蕾、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11 阳光“合作社”——元岗村屋顶空间亲地性改造和社区共建设计 梁韵涵、曾文娟、贺肖淇 许自力、林广思、李敏稚、萧蕾 华南理工大学
12 步行·健行·乐行——基于步行走向健康理念下的文昌路优化设计 刘志远、宋亮亮、吴欣桐、周艳婷 王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3 《从风险到生产力——用泥沙构建“农业-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宣乐、王传文、张致豪、徐悦颖、苏玉彤、梁蕙仪 王旭辉、邱玲、高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4 《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 罗庭君、李依甜 吴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5 弥合边界、-中越战后排雷种植一体新系统 刘洽含、周道、吴欣莹、陈洁莹 梁家维 武汉纺织大学
16 蜓萤弄池影、蜂蝶扑花忙、——基于潜在荒野识别的高密度城央湿地再野化探索方案 易可欣、周小康、侯庆纯 李晖、陈燕明、陈晓胜 华南农业大学
17 齐聚艺乡为艺客——空间多义性语境下的乡村空间艺术化 张中怡、谢楚翘、王若杉 赖文波、陈坚、鲍梓婷 华南理工大学
18 聚拢烟火.集市行乐—基于共享理念的劳武巷菜场空间重生 王许诺、王菲、陈佳诚、王一茗 于东飞、王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 归来?龟来!——生物多样性理念下广东惠东海龟栖息地修复与规划设计 崔力元、王坤、雷鸣、袁晟皓、阎鹏跃 程焜、丁砚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 雪国列车 王铭厚、秦燕雨、孟沅 林墨飞、马辉 大连理工大学
21 z世代婚恋心理视角下非正式社交空间设计 余韵 王一涵 浙江工业大学
22 海上牧云记——基于共生思想下的海岛村落景观设计 王艺聪、唐涵琪、余嘉盈 柳春茹 烟台大学
23 匠迹——杭钢遗址公园设计 陆祉衡、张宇、陈宇超 陈伟志 浙江理工大学
24 时光凸透镜——文化意象理论下的无锡非典型古镇复兴计划 谢霆辉、林隆隆 刘佳、过伟敏 江南大学
25 社区双面胶——基于功能粘性的社区景观设计 黄寒池、武娇、孙兆阳、罗进、张曦尹、陈君艺 华予、陆鑫婷 淮阴工学院
26 从芥子园到桃花源——基于艺术疗愈手段的博里乡村社区振兴模式探索 邓长霖、丁杰、王倩、马晓涵、王宇、徐韵珊 华予、曾莉、齐君 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西南林业大学
27 穿针引线·新绣苗乡——基于“苗族传统技艺延续”的朗德上寨空间规划设计 牛梦轩、杜成成、李一帆 李志国、孙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28 不童凡响·共童城长、——新教育理念下雄安儿童友好街区空间语境营造实验 郭铮、张湘浠、周子妍、唐雨薇、朱佳依、仝淑琪 方程、杨云峰、苏同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29 从此阡陌是暖春——基于包容性设计理论的石牌村骑手友好型公共空间设计 宋卓颖、何慕、禤颖彪 林广思 华南理工大学
30 琉心璃韵——基于昂普理论的非遗+研学模式景观设计 向心怡、张柏菏 丁可、关丹旸 北京林业大学
31 极地生灵、—西藏高原“牧圈”可持续生物多样性规划 李鑫、蔡佳淇、孙丽雯、卢欣扬、刘容芳、陈安蕾 王德宇、石璐、董禹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鲁迅美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
32 当“城市盲盒”打开——基于多解规划理论的老城街道社区更新设计与治理研究 吴东辰、季蕴莹、薛玥、王晨、陆思羽、蒋凡 杨艺红、陆熹 南京林业大学
33 黑色印记——基于生态保护条件下东北黑士地的复兴计划 杨炳鑫、郝源斐、常锦晴、高鹏、吴佳豪 赵伟 天津大学
34 碧波荡漾烟波远、——基于胶州湾绿潮爆发后防治处理与生态修复设计 刘金风、郝园 韩禹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5 破界之蝶——B.O.D.帝王蝶保护导向下美墨边境移民城的生境修复与人蝶共生社区更新策略 周婉莹、董思琦、张梦音、牟津瑶、寻雅心 邱冰、李晓颖 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
36 仙居古韵、依溪栖居——基于认知层次理论的文化公园体验设计 高桠净、邹韵嘉、刘小雨、胡淼、强雅菁 吕晓倩、李俊峰 合肥工业大学
37 沉潜与形塑——基于广义生态学理论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改造 高尧般、李金 谢明洋 首都师范大学
38 破冰之旅 肖博文、张馨月、管萌萌 林墨飞、马辉 大连理工大学
39 走、读一本大自然的绘本——基于自然教育下的城市儿童公共活动空间景观设计 韩婧洁、张曼、王彤、王勃、蔺哲宇 王琼、张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0 “多义游戏”—基于生产性景观的棕地修复与钢厂景观重构 朱义霜、沈志惠、周宁静 谢柯、郭浩源、李晓琼、谢菊明 合肥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
41 在场——基于流动人口视角的北京市青龙胡同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郑锦滢、李卯灵 李利 北京建筑大学
42 大河拼装师 郑金索婕、刘昕冉、高熙雯、李天慧 王敏华、董建文、傅伟聪 福建农林大学
43 重生于火、重生于守护 果欣蕊、饶秋意 庄新琪、张俊徽 香港理工大学(果欣蕊)、康奈尔大学(饶秋意)
44 对抗与共生——翁丁佤寨火灾防治设计 商亚伟 广西大学
45 TRIBING:农业生计一体化振兴生态湿地 杨天、孙盼盼 张金光、韩禹锋、于梦晴 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6 基于电影叙事的景观空间改造设计—西安电影制片厂园区景观改造 彭湘斌、李晨、李俊杰、彭苏娜 汤箬梅 南京林业大学
47 共享青指南—基于共享理念的厦门市城中村青年社区更新 郭聪慧、赵瑜、吴泽华、葛梦婵 王璐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8 轮廓编织:特化|补全|延申——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景观设计 王越、吴谊、王纯钰 陆轶辰 清华大学
49 聚落再生——数据景观辅助下的游牧聚落重构设计 杨帆、李睿、尹瑛雨晴、刘振晰 周林 江南大学
50 云雾市集——服务设计背景下汶川县萝卜寨集市景观设计 吴雨飞 祝遵凌、黄滢 南京林业大学
51 瀛洲玉雨·簌簌梨花——基于生态保护+修复理念下的百年梨园景观规划设计 韩博宇 于冬波 吉林艺术学院
52 自然会有答案——基于都市农业视角下的农事主题校园景观设计 郑文静、马子月 徐园 云南大学
53 花市漫游计划——双向营销视域下的扬州花都汇慢行系统实验 聂章涵、徐梅 王冬梅 扬州大学
54 即刻 孙煊 孙煊 青岛城市学院
55 PERISHING、、KAILASH—双修视角下冈仁波齐文化景观气候适应性设计 闫心航、王雨萱、吴雨明、郑凯、李成涛、郑羽晋 刘湃、唐建 大连理工大学
56 复写道路——老旧社区交通困境的应对设计 沈妤、郑绪珍、单小康、丁雯婷、冯黄羽丽、安琪 华予、陆鑫婷 淮阴工学院
57 致郁?治愈!——基于游戏疗愈手段的精神疾病医院环境设计 张星卓、魏琳宇、尤紫燕、徐颖、孙兆阳、邬倩倩 华予、陆鑫婷 淮阴工学院
58 JUST、FOLLOW、THE、SMELL——嗅觉景观视域下浙江瑞安渔业市场更新设计 张智铭、许钰培 孙奎利、孙锦 天津美术学院
59 化“羚”为友——秦岭羚牛局部泛滥背景下的共存空间设计 刘淑敏、管雅璇、钟思维、甄方苇 杨洪福、王兰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0 周陶宗古迤长兴——陈炉古镇陶瓷复兴景观规划设计 宋昱、、杨心怡 宋功明、、韩晓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1 沧州·有温度的城市——创“艺”口袋公园设计 郭丰德、吴双依、张欣宜 林林、刘利剑、高巍 大连工业大学
62 《拾忆游廊—朱熹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公共空间更新》 赵雪桥、梁文雄、李金潇 梅策迎、周萍、胡林辉 广东工业大学
63 明月清风间——基于城市韧性视角下朝天区城市河道景观改造 马浪、韩海川、陈梦婷、杜辰羿 吴浩 西华大学
64 无界生境、扬帆起航——乡村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废旧机场改造 王一涵 刘健 福建农林大学
65 海底“种草”——桑沟湾鳗草床恢复景观设计策略 王维军 王璐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6 Seeking、the、lost、pearl 温宇涵、李媛如、李灵儿、杜宜阳 刘庭风 天津大学
67 【造园·造院】陕西省柏社村地坑窑景观设计 汪佳慧、焦璐瑶、王丛、陈靖楠 侯钰、于淼 沈阳建筑大学
68 “云梯之上、稻香排瑶”——基于RCC模型的乡村多元空间营建机制研究 黄家鹏、陈哲、利诗敏、邓希 陈丽丽 华南农业大学
69 谦谦君子、聚族而兴 杨微 张蔚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0 “窝居链”——消落带多生物寄居河岸保护景观装置设计 王海峰、梁铧文、谢锐莹、吴奕贤 白舸 华中科技大学
71 同音共律——音乐可视化模块疗愈装置 詹泞伊、孙赢、刘诗雨 王鹤 天津大学
72 无声交响——基于公众情绪视角下的城市蓝绿空间改造 李泽洋、陈韵菱、王楚翘、谢明羲 曹加杰 南京林业大学
73 隐市安厦——基于未来常温超导科技与模块化背景下的“生活力”公园景观设计 刘世骏、何宇杰、彭锐、廖玉琳、蓝晨霖 董翔宇、魏沂轩 四川农业大学
74 田阡陌、水潺潺、说丰年——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修复和难民融合社区营造 曾维桢、张子晗、李可歆、王云天、张益川 何欣禹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
75 KO!T红客联盟——KOT策略下的花场湾红树林网络修复计划 卓泽源、梁薇、黎孜、王清宇 单鹏宇、罗譞、曾昭君 东北大学
76 “森林之氧、荒野之息”--内蒙古磴口县生态修复计划 乔晓雨、程雯静、吴梦园、严思琦 刘晨晨 西安建筑设科技大学
77 菜市场漫游指南——北京老城区菜市场空间重构设计 何秀敏、胡新淼 何泉、岳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8 哈尔滨江畔的多重音乐会——基于时空自发行为采集的共建参与式音乐公园设计 王梦达、许菁奕、宋艺、张智娴、罗艺丹 余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79 艺术芳华·回响与创造——校园空间的多样语义 钟宇婷、梁思茹、陈琼容、蓝小彬 杨一丁、林红 广州美术学院
80 生态新链接——基于城市再野化理论的玄武湖链接紫金山生物通道设计 李蔚宁、柏钰涵、张弛、陈嘉雯、周蓓蓓 张金光 南京林业大学
81 阅孔·曰孔——活态博物馆概念下的南孔历史文化街区更新 周曦妍、郑嘉琪、陈诗琪、何哿棋 沈校宇 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82 《融合·共生》—基于轨道大数据下“产居研学”多元化乡土景观规划 刘涛、张彦、梁思华 谭晖 四川美术学院
83 在坡上:塘朗山郊野公园山体边坡再设计 单丹妮、景兰婷、侯雅元、黎佳欣 陆轶辰 清华大学
84 乡野田居·廊联山间——基于设计最小干预理念的闽东太姥山生态景观设计 袁颖尧、黄文彤 钟艳、李云琦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85 再焕“三生”——青海循化县瓦匠庄村聚落空间与生态环境保护更新 闫蓉倩、张惠雯、赵丹、韩佳星 穆艳、贾文晓、张鸽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6 从“文化再生”到“景观遗迹”基于历史视野的济南黄河文化公园设计 王书昊 吕桂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87 未来城市生活指南—元时代背景下15分钟生活圈更新探索 陈晓环、刘雯熠、袁晟皓、崔力元 吕小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88 冷冻计划——三方共建的永久冻土冻融保护系统 焦瑞、田襄齐、侯嫣然 李侃侃、廖启鹏、刘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89 永生之汐——基于mcp理论下的珊瑚碳汇转换计划 王一骁、林梓豪、杨昊璇、秦照辉、魏康月 刘阳 河南大学
90 涟漪幽梦——可视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滨水公园设计 郭丰德、代荣娆、杨祝安、黄奕、赵新宇、牛泽潞 林林、黄磊昌 大连工业大学
91 从“生产者”到“分解者”——传统“淘宝村”可持续转型与“三生”系统融合重构 薛琰文、张涛、周莞迪 周聪惠、丁宇飞、杨凌晨 东南大学
92 焕彩锈迹:“碳”梦重生的绿色工坊——低碳理念下杭钢后工业景观更新设计 陈天奕、黄天禧、陈茜、程雨杭、罗海斌 邱冰、张帆、郭苏明 南京林业大学
93 古窑新生——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古砖窑文化遗址再生设计 叶敏妍、沈启慧、陈珂颖 刘佳、吕永新 江南大学
94 化铅灰为青绿 张子烁、、刘心悦、顾佳颖、钱宇童 付晓渝 苏州大学
95 气候变化背景下阿拉比卡咖啡的适应性与可持续的迁徙策略:为埃塞俄比亚西南产区构建社会、经济与生态韧性系统 肖婕、覃远、王熠 赵纪军 华中科技大学
96 博弈之路——印尼廖内省油棕种植与泥炭地的可持续规划设计 张云璐、王泽、肖祥、王泽文 张晋 北方工业大学
97 星屑领域·游记浩荡天地间 程逸欧、任畅 谭晖 四川美术学院
98 恢复和谐——竹滕重塑橡胶热后东南亚土著和土地与自然的关系 刘怡宁、李婧妮、曹乐行、曹静、肖铜 李倞、吴丹子 北京林业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学院
99 和合共生——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的圣塘河新村一区社区改造 田雨舒 王鑫 浙江理工大学
100 O型公园系统--景观作为恢复盐沼和服务城市的解决方案 董俞辰、高丽苹、陈家宇、樊丽、王鸿、许诺 吴承照 同济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
101 现代数字化农业赋能生态乡村规划设计——以湖北省荆门仙女村为例 徐宛情、李慧蓝、胡巧 季岚 武汉轻工大学
102 蓝色粮仓——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海洋农业景观规划设计 董银飞 杨豪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3 留在这片海——广东江门水域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策略探索 王旭艳、魏鑫、高昱玮、鱼瀛予 姜涛、于东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4 泡泡码头——基于有机生成的船厂码头景观设计 张硕羽、潘昕玥、王浩哲、邹莅尧 朱黎青 上海交通大学
105 虫洞•魔方——基于缘侧空间优化理念的幼儿园环境改造设计 顾艺馨、刘华婷、章梦、梁雨婷、曹天一、要富强 华予、陆鑫婷 淮阴工学院
106 乡村·媒介——江岭多元媒介空间营造 邓逸诚、胡家宁、唐贤亮 许慧 深圳大学
107 寻爱瓦殿——村景融合下的南京瓦殿村婚纱旅拍规划设计 汪弘磊、王韵欣、王天怡、王昊珺、狄欣伊 张娅、张继之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108 以大关县竹材资源为主的景观设计 潘洋伊白帅 包蓉、秦仁强 华中农业大学
109 竹与织--湘西洪涝灾害生存空间的创新 常苗苗、傅梦茹 仝晓晓 中国矿业大学
110 Rose、Firework——武汉市玫瑰街街道景观改造设计 王雅琪、张紫月 柳婕、孙磊磊 苏州大学、湖北大学
111 3E+基于生产性景观下的智慧农业公园设计 武思好、王婧怡、胡欣宇、史瑞翔、刘瑶涵 王丹、张茹茹 东北林业大学
112 “豚”享水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江豚保护计划 王雅格、袁晟皓、周楠、张宝军、高嘉岐、崔力元 冯国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13 承古韵今·御河再“译”-多义空间视角下杨柳青御河景观更新设计 高明铭、郭亭慧、贾梦真 陈殿霞、赵艳、刘俊海 天津仁爱学院
114 藏修于洲——自然教育赋能的广州江高公园可持续更新设计 章永乐、郑键洲 汤辉 华南农业大学
115 反对亚裔歧视:、通过景观设计预防街头犯罪行为 王佳欣、罗佳琪、曹晓薇、林倍多、李畅、王新阁 翟俊;马建武 苏州大学
116 荒“源”共生——张掖甘州区光伏、风力发电设施建设与荒漠生境冲突的生态策略设计 江澎、季蕴莹、孙玮泽、王诗雨 肖湘东、姜佳怡 苏州大学
117 生态防蚊屏障-基于自然的疟疾控制解决方案 余思晗、花增锐、张文彦 文晨、韩依纹 华中科技大学
118 去有风的地方——大理北门菜市场非正规空间景观融合改造 逯佳祥、张艺冉、许沉风、黄浩澜 王夕倩 南京林业大学、福州大学
119 野生动物馆 杨国栋、蒋子悦、罗华英、杜玮琪 张梦迪 广东工业大学
120 寻“擎”记——基于三生空间智慧耦合情景下的综合公园设计 郭猛、范晴怡 庞颖 东北林业大学
121 盐碱风暴下的命运共同体——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预防性保护策略 吴芊楠、杨婉、郭新雪、杨欣瑶、孙铭泽 霍丹、刘双 大连理工大学
122 城野何归、候鸟之迁可袭 程晓渝、唐嘉鹏 罗畅、陈骥乐 湖南师范大学
123 寰雨——空间多义性视角下榔梨镇文化广场改造及湿地公园设计 张睿偲 赵梓娟、黄燕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124 无恙出行、笑口常开——健障共融视角下的城市街巷空间适老化出行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高月瑶、袁艺菡、杨若曦 吕小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25 多面体的“复”解译——多解空间视角下的立体矿山营地复合解译设计 林舒檬、汪文祎、曹依敏 王敏华、赵江海、向言词 福建农林大学
126 围龙栖居、与鸟共生——铜梁区围龙镇桥亭水库景观设计 王之育、张亚新 黄红春 四川美术学院
127 时光的丁达尔效应——白云鄂博矿区景观开发与再利用 张家睿、刘雨苗、张美 杨青娟、周斯翔 西南交通大学
128 时农时牧-基于时空动态变化的萨赫勒农牧冲突的缓和策略 黄瑞雯 张梦晗、汪小爽 湖北美术学院
129 青莎翠岸——自然教育视角下的湿地公园弹性景观设计 雷婷、方婷 陈书琳 福建江夏学院
130 “螺韵生香、禅境共融”-缓解福寿螺入侵及粮食安全困境下生态景观的设计研究 封俊名、韩秉桦、和锦昱 耿新 西南民族大学
131 “迁”陌菜园——北京市房山区东羊庄新村景观更新 李谦谦、刘紫琳、鲁琦、李羽芃 王涛 北京理工大学
132 飞檐夜社——杭州健康休闲夜游公园设计 干子涵、朱吟秋、江易璇 邵健 中国美术学院
133 森林急救队——林业碳汇理念下根河市森林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 李佳颖、贾敬平、李睿、王迎晨 王伟、崔文河、张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34 基于城市更新视角下晋中历史截取重构计划——融生 张小玉、汪金龙、竺少康、裘佳慧 叶洁楠 南京林业大学
135 "芯“的使命——广东贵屿镇受金属污染城镇修复方案 伍铭阳、李旭楠 王伟、于东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36 畔水洄潮——非洲加纳地区海岸线救援设计策略 何佳峻、何尚霖、伍振华、温景颐 孙幸阳、、王琳 广州华商学院
137 坎儿井地下空间景观生态修复设计 韩璐 曹莹、赵玫 北京理工大学
138 G-MINE遗址公园—高坑煤矿遗址“公园化”环境再利用设计 余意 杨涛 青岛大学
139 多义新舟——多维融合视角下的秦淮新河河心岛空间规划设计 何瑞、王诗雨、方文杰、宋友成 汪瑞军、吕晓倩 合肥工业大学
140 围栏里的古榕树-上杭县老城区榕树遗产活化与利用 姜国珍、张雨宁、吴纪勇 沈莉 天津财经大学
141 “N"、ENERGY、CU-ICAR——”新能源视角下的可持续低碳校园设计 吴逸、胡浩之、李迎雪、李睿研、唐与岑 邵继中、王玏、张玮 华中农业大学
142 《塞罕坝礼赞--双遗址保护与发展》 田浩、李子馨、李奕良 陈陆露 郑州美术学院
143 《万翼争飞--人鸟共生视域下山西运城盐池湿地景观修复设计》 王文昊、景巾洺、王彦博 刘曈 郑州美术学院
144 水獭水獭、在水之涘 董怀越、杨琼、、冯鑫焯、高琳 郑涛 宁夏大学
145 绿色构架——纽约曼哈顿东村老社区改造 郑好 孟琳、陈潘 苏州大学
146 未来之村:AI解锁古镇奇妙之旅 杨奕、李林峰、龚蓉、刘庆超、王娟娟 张灿 湖南科技学院
147 可塑城市一基于水动力学的河流塑料自分类和收集系统与贫民社区构建 刘育迪、吴佳鸣、战依聆、邵雅婷、李璟 冯潇 北京林业大学
148 疏体连脉·构境赋活——基于遗传算法的南京莫愁湖-雨花台地段城市生态网络与公共空间耦合发展规划设计 张美钰 徐宁 东南大学
149 海韵三耦——基于三元耦合理念下天津滨海新区景观设计 苏雨晴、王若璇、杜偶、王睿橦、郭雨倩 许大为、侯韫婧 东北林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150 独行计划——儿童友好社区慢行系统景观设计 周文琦 林瑛 江南大学
151 会呼吸的百科全书—近自然理念应用于自然教育体系下的郊野公园设计 李飒、崔乔羽 黄焱 浙江工业大学
152 Food、Bank 黄梦婕 程雪 武汉纺织大学
153 遗址装裱计划——扬州奎楼城垣空间复兴研究 王汝奇、朱梦雅、朱媛也、张紫涵、王继伟、张曦尹 华予、陆鑫婷 淮阴工学院
154 东水汇、溪涧集——历史文化名镇活态传承视角下的东溪古镇滨水景观设计 邓凌云、马笑天 孙俊桥 重庆大学
155 行进中的农场 郭然、潘思彤 张莎玮 广州美术学院
156 HIDDEN、IN、THE、MOUNTAINS-隐匿于高山之上 何亭宇、张晓霜、银莹 晏安 阿坝师范学院
157 寻源.破界——青岛里院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 丁佑才、刘大月、范梓琪、郝尧城、吴依原 李春 广西艺术学院
158 忽闻海上有仙山—基于仙岛文化转译的岛屿型乡村空间重塑计划 李靖、、金畅鑫、、董鑫蕊、、敖天侠、、蒋壮、、冯乐 邓舸、张维康、金煜 沈阳农业大学
159 REOPEN、CULTURAL、LANDSCAPES、IN、WATERFRONT:、CUT、DEMOLISHED、STRUCTURES、AS、A、SYMBOL、OF、COMMUNITY、CULTURE 潘亦畅 Susanne、TRUMPF 香港大学
160 启幕·瞭望——智慧未来的“LV”效更新、铁路五村及铁路货场景观改造设计 孟小雯 赵宇 四川美术学院
161 原始的栖地构想——与恐龙共处构想的校园景观 肖羚熙、曹臻 张菁 成都理工大学
162 防风目标下平潭岛石头厝景观设计 杨浩森 邱婷 福建农林大学
163 城市织补——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理念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邱晨希 崔庆伟 北京林业大学
164 “垠崖梦谷”矿坑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杜雅丽、、赵宇航 唐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65 共生·未来弄堂 常苗苗、傅梦茹 仝晓晓 中国矿业大学
166 “纪·矿”基于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的生态空间重塑——以肥东县白云矿坑为例 张雯、、凌雪凤 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
167 从城市荒地到自然野趣——“再野化”视角下的城市荒野景观规划设计 莫少铭 陈理扬 桂林理工大学
168 休戚与共——基于刺猬栖息地的野生动物生存空间设计 李月欣 岳士俊、崔文河、、卢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69 归巢一武汉后观湖湿地鸟类栖息地景观修复 张亮 章倩砺 湖北大学
170 南京折叠——基于第三自然系统理论的外秦淮河沿线雨洪管理策略实验 岳婧秋、许升 吴锦绣 东南大学
171 广陵生活图鉴——基于时空叙事层积理念的扬州古运河两岸更新设计 黄婧婷 邵继中、王玏、章莉 华中农业大学
172 基于萤火虫生存环境下:、秦岭浅山区人虫共育空间的营造 韩佳瑶、杨心怡、邓鹏辉 王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73 一线生机·城市线性空间活化利用 许晶昕、应文欣、朱瑶 李艳;张冠亭;王一婧 南京工业大学
174 糖迹——空间基因理论视角下漳糖铁路改造 叶妙君、方栩彬 兰思仁、陈昌勇 福建农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175 以绿兴城、、锈带新生——电影建筑学视角下的皖赣铁路宁国段更新设计 舒孺、李月盈、陈彦婷、苏比努尔·买买提、骆慧玲、胡淼 吴敏、张娜 合肥工业大学
176 探究高密度街区内地铁口环境新模式—以杭州一号线为例 徐倩雯、陈蕾、严丹颖 金阳 浙江工业大学
177 引商刻史、菩提绘生 徐鑫瑶、高玉洁、崔双月、张婷婷 王锦阳 青岛城市学院
178 悬层之境、智慧农都——深圳宝安区京港澳高速公路东段都市农业景观规划设计 王思晓 金煜 沈阳农业大学
179 《、“盒”以“愈”、“盒”以“共”——基于儿童心理健康疗愈的五缘湾湿地公园空间营造》 林秋暧、杨佳莉、罗雨洁、黄舒泓 沈员萍、陈梓茹、朱志鹏 福建理工大学
180 野猪战争 张伟民、郑金索婕、蔡镇群、徐衍慧、林丁丁 潘辉、董建文、郑玮锋 福建农林大学
181 《海蟾蜍危机—澳大利亚凯恩斯巴伦河流域海蟾蜍控制与景观规划设计》 周立琳、卫思盈、赵玉信、顾正昱 丁砚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82 乡润天荫——多元文化融合型村落景观优化设计 韩鑫慧、贾敬雨、沈迪 张晓瑞 内蒙古农业大学
183 赓续旧忆、焕生新机——天津第一机床厂智慧工业区改造 董珂、孙娜、王津津、王鹏飞 王焱 天津大学
184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重庆市璧山区二十四节气主题研学基地景观设计 马振凯、陈贤湫 谭晖 四川美术学院
185 骑行“齐”遇•活力唤醒计划——基于重燃浑河桥下灰空间的疗愈滨水漫道改造 臧翊彤、徐浩宸、王佳骏 姜民、杨帆 鲁迅美术学院
186 一“麦”相承——河南省滑县黄塔村麦田改造计划 张佳誉、薛玉雯、刘依梦 何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87 知方灵境—基于活态传承模式下的杨柳青古镇御河公园景观微更新设计 陈宜理、伊明睿、单丽颖、金佳欣 陈殿霞、赵艳、刘俊海、回晓娟 天津仁爱学院
188 古街新生、旧译往景-文脉延续视角下杨柳青古镇街巷空间微更新 王昭贤、任诗奇、高明铭、张雨欣 赵艳 天津仁爱学院
189 北纬23°鸟屿游廊——人鸟与共视角下的岭南特色湿地公园更新规划设计 冼颖、黄于洋、吕婉佳、蔡嘉莹、招慧琳 蒋文琪、蔡健婷 广州新华学院
190 步步为乐·乐活城市步道 贾靖华 岳鹏、常海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1 共享与秩序重构-空间失序下的福州市肃威路街道空间改造设计 张艺冉、钟凯凝、黄丽雅、孟圆、赵茹月 吴抒玲 福州大学郑州大学、广西艺术学院、长安大学、沧州交通学院
192 十月变奏曲——基于心理干预治疗的孕产妇疗愈花园设计 胡莹婕、姜宇馨、陈子萌、瞿玥颖 汤晓敏、姚雷、张楠 上海交通大学
193 百里涸道、注水新生——以碱蓬补水为起点的黄河故道区域生态修复计划 吴清漪、戴昊男、迟婉清、俞馨洁、简钰洁、梁佳华 王夕倩 南京林业大学
194 循脉四时——大顶山风景旅游区规划 王欢、任一、贺洁 于稚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5 灾害加减法——基于洪涝、寒潮灾害下的弹性生态系统构建方案 王欢、任一、刘蕊 冯瑶、余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6 陈从周造园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亭林园景观提升规划与遂园更新设计 詹丰宁、高福涵 周宏俊 同济大学
197 穿越时空的邵伯古镇 李婧、庄薪宇、吴可心、戴军 李峻峰、吕晓倩 合肥工业大学
198 人人都是设计师——共同缔造理念下红塘村小菜园景观设计 谭舒颖、李晓盈、黄耀福、李筠筠、莫樊、侯先昱 陈婷婷、王劲、郎嵬 中山大学
199 《菜“缘”——基于PAT的安置小区架空耕种模块化空间实验》 葛毓、王晨 王冬梅、亢康、刘海亮 扬州大学
200 夜经济促进下的西安市明城区城市更新设计 赵梓宇、吴远杭 李皓 西安理工大学
201 “Remix”空间设计——顺应空间抗争的长湴公园微更新 余蓝星 林广思、李敏稚、肖蕾、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202 月亮故事集——针对行动障碍儿童的医疗附属疗愈花园设计 王宣淇、杨一尘、邓卓平、杨楠 汤晓敏 上海交通大学
203 瀚海潮生、物阜民熙——风暴潮来临下弹性海岸线景观设计 张蕙 袁心平 武汉科技大学
204 一个“野”故事的畅想——“再野化”城市荒野公园景观设计 胡潇、湛竣杰、马子清 孙雪梅、朱罡 重庆师范大学
205 断流·新生—基于无定河流域的间歇性河流修复计划 陈晓环、邹陈龙、郝源斐、韩笑晨 吕小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206 中卫北长滩村旅游地环境景观空间多义性设计 河清社鸣·沙野田间 杨键铧、王仁月、王雪龙、侍莹莹、杜圣荷、罗子蕙 卢雨奇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207 乡“网”融合——以沛县垃圾规划为试点 王昊宸、谢婉钰、杨章琳、崔旭辉、王曜、张震 李莎 中国矿业大学
208 红门万象——北京大红门街道空间更新设计 袁湘涵、戴维斯 姚璐 北京林业大学
209 挽一江水 孙梦媛 孙彤彤 山东科技大学
210 茶路延忆 曹景顺、章子倩、吕绍洋、朱建宇、徐欣蕾、谭贤汀 匡伊慧 南华大学
211 乐活市集——浅析城市活力空间视角下的模块化市集改造设计 李欣雨 刘建业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12 乐潮平遥、、——基于“新旧共生”理念下平遥遗产乡土建筑保护和更新设计 黄佳慧、、向芃澎、、江力红 魏允迪 西华大学
213 安之若宿、人之融荣”一一基于SI建筑理论下的少费多用支撑空间推演 钱一鸣、阎宁非 海继平 西安美术学院
214 师古创今、再续辋川——缓解学生压力的疗愈性校园景观设计 郭洋 刘勇、张惠新 山西大学
215 忆往昔——基于城市记忆视角下的景观更新改造设计 郭童辉、张伟、卢浩楠、秦彦锦 杨豪中、魏书威、于东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16 低碳理念下生活街区餐饮环境空间系统更新设计 胡巧、吴雨佳、徐宛情、李慧蓝 季岚 武汉轻工大学
217 Return、to、the、Arctic——基于叙事性景观视角下的可持续创意园区设计 林袁欣、万昱浩、张艺冉、陈浩 樊灵燕、吴丹 上海杉达学院
218 小城脉动——存量时代城园耦合路径下的“韧性化”外部环境设计 王星、金政达 曹杰、陈悦 温州理工学院
219 三物循环——精准扶贫下的畜禽养殖园设计 张晓枫、王淑仪 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
220 WELL-BEING、FROM、GARBAGE——巴雅塔斯贫民窟生活垃圾的再生和循环利用 钱泳萍、陈怡平、许艳 韩依纹、文晨、宋霖 华中科技大学
221 轮·回——“城市双修”视域下大厂工业文明小镇城市公园更新设计 蒋洁、魏远航、邱啟康 梁家年、王丹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22 自然画卷––基于近自然融合理念下白河湿地公园生态之旅 余国栋 郭全生 河南工业大学
223 基于防洪问题下的绿地空间再生可持续城市景观设计 张嘉琪 钟佳 西华大学
224 绿废环生——可持续景观中的绿化废弃物再生利用规划设计 许艺蓝、潘昊祺、孙启航、赖宽然 孙幸阳、王琳 广州华商学院
225 融创共享、栖居之重——城市更新视角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探索 符文卓、余红艺 黄成 安徽建筑大学
226 乡村振兴视域下岐黄康养乡村规划——以河南省新密市苟堂镇为例 刘梦涛、郭云帅 郭云帅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227 蓝一流春水、绿两岸风华 康晨露、翟婷、白子冉、刘昊天 李志国、武冬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28 城市触媒效应下的口袋公园景观设计——以灵山卫古城为例 吕昕奕 孙彤彤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
229 旧逅新生——基于活态博物馆理论的济南将军庙历史街区微更新设计 董静蕾 刘佳、过伟敏 江南大学
230 PLAN、C——基于MSPA分析与碳排放风险评估的低碳发展模式与潜力廊道设计 杨剑锋、林妍、许琰、李明哲、徐浩哲 李房英 福建农林大学
231 岌岌白沙滩——海岸带生态景观空间优化模式研究 沈思阳、牛淼、张钰含、马岚烨 刘晨晨、王璐艳、姜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32 容我撒娇肆意·慰我荼蘼-基于公共卫生视角下的活水无蚊公园设计 刘凯、孙奥 罗霄婷 山东理工大学
233 城市插件——高密度城市下心里健康景观设计 吴家涛 赵警卫 中国矿业大学
234 看戏——基于传统非遗的形式生成与转译 刘一帆、杨雨、吕洋 鲁晓祥 南京艺术学院
235 循迹追忆、再叙“渔”味——空间叙事视角下的青岛南姜码头景观更新设计 单泉 刘佳、过伟敏 江南大学
236 怀珠 朱庆昊、俞梓辰 吴冬蕾 南京林业大学
237 渔火乡随、寻旅融新——渔村景观有机更新 周维世、吴任潼 沈校宇 苏州大学
238 后奥运时代下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周边环境改造 龙伟奇 李明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239 缝旧织新——福州泰山社区景观空间更新改造设计 高嘉伟 吴妙丽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240 钢铁森林——昆钢工业遗产园区智慧公园设计 张铭峰 余玲 云南师范大学
241 纪·绎——淮海战役遗址纪念园设计 吴疌 刘谯 南京艺术学院
242 于是转身向山里走去——历史文化古镇风貌更新与景观设计 罗庭君 宋功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43 情绪山谷——感官疗法下的科技产业园景观更新设计 陈嘉慧 王镜皓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44 无界.共生——基于可持续理念下的郑州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构建策略 丁佑才、郝尧城、刘大月、范梓琪 李春 广西艺术学院
245 衍·愈——微气候影响下情绪消负康养景观空间的多义性研究 仇羽倩 李磊、武颖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46 在地的游牧——未来社区的行动空间构想 董窈佳、彭庄宁、张延 汤子馨、刘谯、金晶、李大雁 南京艺术学院
247 心能量、新力量 焦梦琪、吴旻恒 吕永新 江南大学
248 NETWORK、AWAKENING:、Strategies、for、the、Reconnection、and、Regeneration、of、Shrunk、Green、Fragments、in、Saigon 马多 Ivan、Valin 香港大学
249 只此青绿-基于碳中和视角下的黄粮镇刘家院子康养文旅村落景观设计 刘纪元、陈龙 樊巧思 三峡大学
250 高山流水·琴声漫漫——古琴文脉传承主题景观规划设计 孙艺卓 邱婷 福建农林大学
251 人间烟火-十五奎巷音色转码再现杭城记忆 周灵萱、郭修岑 隋艳 浙江工业大学
252 与动物邻居——基于生态修复技术为基础的寒地滨水景观设计 牛利艳、向靓 孙莞 东北大学
253 寓教于乐——基于对儿童以玩代学的教育理念建设综合性科普公园 李以涛 李馨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254 交融·共生——自然教育赋能岭南水乡闲置空间活化 周世骏、郭意、古林、黄洋、刘盈盈、杜贞芳 汤辉 华南农业大学
255 故屿新间 常苗苗、傅梦茹、崔旭辉、吕心田 仝晓晓 中国矿业大学
256 忆古道之行——从荒废到繁华、湘桂古商道视角下空心村落微更新 农雷蕾 广西大学
257 循脉捕遗·系水长流——基于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 丁昱匀 张鑫 河北工业大学
258 鲸歌·52HZ——沉浸式体验下漳州市双鱼岛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彭文 宋红阳 深圳大学
259 归园·再生:生产与堆肥一体化的大兴镇改造 欧阳镕璟、张晨晨、孙心如 谭晖 四川美术学院
260 无碳蔚景——北洋桥垃圾填埋场零碳公园更新设计 殷辰夕、易哲、李想 廖启鹏 中国地质大学大学(武汉)
261 城市伤痕复愈——、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矿山公园综合设计 余亭轩 吴宁、尹传垠、张进 湖北美术学院
262 四序·林药颐养 谢炜琳、张凤莲、陈芷妍、周怡然、茹芷莹、冯思扬 潘建非 华南农业大学
263 变调——基础设施转型与声景营造耦合下的广东省鸡心岛滨水绿地设计 陈佳璐 闫晨 福建农林大学
264 千年老少城、艺术新活力——成都商业后街、长发街片区景观更新 李妙 唐毅 四川音乐学院
265 锁住金色时光——基于“时间银行”方案的社区适老化改造赋能 霍采荇、蒋昊天、李欣源、秦静宜、朱彦儒 孙新旺、杨云峰 南京林业大学
266 未来·纽带----校园多义景观设计 刘益志、周恬、魏宝华、贾玉昴 朱雷、吴锦绣、周欣 东南大学
267 岸畔篱田赏岚烟一一、基于三生平衡理念下的汤逊湖村景观规划设计 罗羽淇、林思彤、刘美芳、杨柠、钱宇林、宗漪培 朱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68 晚柚`新生——基于地形复杂度的产业型耕地综合改造模式 徐晓慧、、黄芷萱、、王畅悦、、刘竺佳、、回夏 任洁 四川美术学院
269 心灵创可贴、、、——战后阿勒颇的城市新生与心灵疗愈 万妍池 李成 中国矿业大学
270 链式反应、循环朝圣-触媒引发下却藏寺村更新活化设计 胡阳、石书缘、杨骐菲、高月瑶 李绍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71 城市慢行山丘—促进居民日常体力消耗的西安市明城区景观慢行系统研究 毕欣月 李皓、张新平 西安理工大学
272 赋新·复兴——基于多维度商业文化体验构想的城市历史街区空间改造 周振宇、陆晟阳、陈雨凡 章丹音、杨潇雨 上海理工大学
273 共叙碧水间——景观织补理念下的广东省鸡心岛滨水绿地规划设计 杨楠 闫晨、林立 福建农林大学
274 山水卷——基于空间多义下的乡村景观叙事 荣锦凡、王宗仁、谢坤、何新杨 张为民 重庆师范大学
275 城市内科手册 王欢、任一、刘蕊 冯瑶、余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76 营业动物园——沉浸式动物园科普体验公园设计 原乙铭 陈春妮 云南大学
277 归港——基于韧性与文化视角下的滨海公园设计 张徐晔阳、陈浩、林袁欣、朱珂、冯誉萱、王嘉媛 冯艳、、刘洋、、蒋鹤 南京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上海杉达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
278 循迹智旅·漫向新生--基于循环经济的武汉青山船厂更新设计 王翘楚 夏欣 华中农业大学
279 点燃后工业时代的火花塞——龟湖村矿区修复再思考 方吉鸿、周思源 卢群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280 “人间百位”—找回都市生活的集体记忆 刘凯璐 李旭佳 北京交通大学
281 衣来衣往一利用衣物增强人际交往的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朱纯熙、王彤、谭薇、冉姗姗 李敏稚、林广思、萧蕾 华南理工大学
282 “游韧U愈”——韧性视角下成都市温江区游家渡社区更新设计 孙晨、廖婵媛、龙鑫、唐文慧 刘益 四川音乐学院
283 金阊街道的再生——适老视角下的老旧社区绿地空间提升设计 赵旭凯 王杰思 华南理工大学、苏州大学
284 CAMPUS、FARM在地营建·昌化江村居图——海南昌江乡村改造设计 黄思妍、梁慧婷、李永煌、郑浩鹏、邓淑文、林璟 许志刚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85 逾桥闻鸟声——基于人鸟共生的北洋桥垃圾填埋场景观设计 闫玥霖 廖启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86 空间扑克牌——成都市新二村老旧社区更新改造设计 李鈺熙、陈美全、杜璇 杨青娟、周斯翔 西南交通大学
287 感居.沁人心、、—“时尚运动.健康+”高端民宿景观设计 向芃澎、黄佳慧 徐澜婷 西华大学
288 “追风拾野”——骊山街道东安村绿道景观规划设计 伍铭阳、王菲 王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89 共有家——基于康复疗养理念养老院改造设计 张裕安 翟宇 福州大学
290 城市鸟巢一一基于动物包容性理念城市公园设计 胡冰冰、刘昊东、刘欣冉、周筱萌、邹洋、余博 胡彬 中国矿业大学
291 知于·蜀地本草-产城村融合视角下的乡村研学营地设计 黄小珊、朱琳、王秋月 续昕 四川大学
292 《寻迹·畅客行》——、旅游视角下的西安市地铁站域空间景观优化设计 蔡越琦、王莹 吴焱、刘丹 长安大学
293 产住结合视角下的儒里村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 张知祺 祝遵崚 南京林业大学
294 程洋游神记——共生理论视角下潮汕游神文化与传统村落的共生性设计 吴嘉金 黄家平 华南农业大学
295 轻呼吸·洛阳镇泛起的涟漪 周霞、霍倩倩、李思琪、贾莹莹、肖品珏 李林、莫媛媛、罗舒雅 广西艺术学院
296 翻转的城市客厅——基于公共体验视角下的桥底空间改造设计 殷子杰 陈小娟 岭南师范学院
297 大连蟹子湾城市社区活动中心 王可心、李悦宁、杨晓雨 刘学文、刘艾鑫、阚盛达 东北师范大学
298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布艺市场及周边社区重塑计划 崔旭辉、巩鑫鑫、赵婧莹、赵一鸣 刘振宇 中国矿业大学
299 游牧人生——露天矿坑可持续生态修复策略 崔旭辉、巩鑫鑫、赵一鸣、张沈 李莎 中国矿业大学
300 《水街演绎法——基于立体公共环的共享空间》 黎伊铭 刘文雯 广西民族大学
301 时牌 肖博嘉、谢晓兰 何夏昀 广州美术学院
302 耘梁寻陌 龚靖涵、刘艳 余玲 云南师范大学
303 构造紫竹——紫竹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共享设计 李林芋、张静闻、庞子辰 续昕 艺术学院
304 疆韵矿谷——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更新设计 卢佳、于子尧、王云鹏、丁昱匀 叶青 河北工业大学
305 《暮野、山涧——宝鸡凤县河口村环境提升设计》 康雯瑞、郑芷琪、赵若汐 郭贝贝 西安美术学院
306 石缝中的重生 孙悦 张茜、张倩茹、戴静颐 潍坊理工学院
307 追忆武阳星如雨、归去红星还复来 李鹏、黄乙洵、胡艾媛、胡玉菲 黄艺 重庆文理学院
308 千锤百莲 唐梣予、张沥之、杨雨、王金君、熊滢庆 黄艺 重庆文理学院
309 疗愈谷——基于元宇宙视角下的康复花园设计 段玺腾、张紫若、王一舟 丁宇飞 北京林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
310 共生未来—基于多元共生理念下的浙南渔村空间营造 苏越、潘鲁谊 王丽晖 湖州师范学院
311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赋能乡村景观设计 李俊忠 李女仙 华南农业大学
312 “毒田”—“粮田”—“景田”———“一带一路”理念下的阿富汗赫尔曼德河流域农业景观改造策 罗聘杰、汪聪谨、徐娅婷、李宇笙、董娜、李雯萱 宋钰红、张龙 西南林业大学
313 拯救威尼斯——洪水来临下的适应性景观设计 吴家涛 中国矿业大学
314 破境重圆、向新而生 陈俊杰、肖婷、李曼秋 柳骅、吴维凌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315 闲处 朱永琛、许晓嫣 林瑛 江南大学
316 Dorm、Pro—环境心理学理论下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陈思琦 梁东瑶、陈哲、曾红亮 Huizhou、University
317 重塑生态权力--基于废弃矿坑的生态修复计划 吴家涛 李莎 中国矿业大学
318 以柔克刚KILLING、WITH、KINDNESS——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被过度开发的自然环境和污染严重问题的策略设计 惠尧、张献月、毕婕、冉朔萌 魏泽崧 北京交通大学
319 生“声”不息——基于有民族特色的昭德古街设计 杨宛蓉 张茜;王营;赵芳芳 潍坊理工学院
320 对话古今——福州梁厝古村景观空间活化设计 洪宇翔、刘弘 李燕华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321 城隅淀影、童心共醒—雄安儿童友好街区规划设计 Durrrrrr 余洋、吴松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322 元梦雪国、融创新境、—哈尔滨雪博会冰雪景观设计 董俐 韩振坤、王松引 哈尔滨工业大学
323 蓝绿交融: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村雨洪弹性景观设计 张馨宇 孟凡玉 北京服装学院
324 放学后——儿童参与设计在社区营造中的探索 林雨诗、程莹、匡雅丽 戚姣姣 江汉大学
325 万状千汇、、矜智赋能一基于空间多样性视角下的智能化城市公园设计 牛泽阳、张恒嘉 李馨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326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基于可供性理念的适老空间设计 卢佳玉 武颖、李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327 NEXT20:、青年社区——基于共享生活营造的景观更新设计 陈恋真 许志刚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328 赓迹犁源 唐文婷、隋若莹、赵紫娟 柳春茹 烟台大学
329 乡续槎溪、、宿说春境、——基于朱熹《春日》景象演绎的历史文化名村空间模式探索 张昕宇、庄寒晶、张睿 刘群阅、沈员萍、兰宇翔 福建理工大学
330 共鸣自然-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乡村石膏矿儿童自然教育空间景观设计 秦堃梅、王舒婕、施琦 金晶 南京艺术学院
331 和平城市——行走于南京城墙遗址的和平愿景与景观空间图像 冯子怡、张心玥、韩艺源 刘谯 南京艺术学院
332 广州沙园农副产品市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杨可欣 李侃侃、娄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33 基于遗址保护和古城活化的月山历史地段景观改造及提升设计 王晓莹 苏雷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334 拾忆-花燃山色绛纱间 陈龙;刘纪元、韩洋、肖宇 樊巧思 三峡大学
335 宕口奇峪—人地耦合视角下的灰峪村化石公园设计 邵白羽、马玥、李熇婕 张晓燕 北京林业大学
336 嘿!蘑菇趣野(麓湖G21儿童友好型成长公园设计) 吕洋 鲁苗 四川大学
337 大塘·寻水记 吴润涵、楼诗媛 曾颖 中国美术学院
338 山水长城——基于生物多样性社区理念的城市生态廊道设计 王梓安、杨智杰、胡璟萱、耿星 王成康 南京林业大学
339 城市与水之间——复兴失落的河 蔡镇群、郑金索婕、张伟民、徐衍慧 郑玮锋、董建文、潘辉 福建农林大学
340 泣血凝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景观规划设计 聂欣然、李孝泽 刘谯 南京艺术学院
341 沁雨园——西湖诗意中的新雨境 杨望筝 邵健 中国美术学院
342 相逢•碛口——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山西吕梁市碛口古镇景观保护与设计更新研究 王晓瑜 史承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43 Hi!X-Nature——基于“AI感知——XR交互”的自然体验城市综合公园设计 王婧怡、武思好 王丹 东北林业大学
344 Neverland——基于智能化的记忆之城叙事性公园景观设计 高美子 吴智萤 安徽建筑大学
345 诗画纪南、古韵荆楚、乡村旅居导向下的生态农庄整体景观设计。 池东升 王志乔 长江大学
346 低碳交游、寻境觅迹 陈骁 王玮 西南交通大学
347 瑞雪兆丰年:乌鲁木齐地区通过积雪管理构建城市韧性 陆颖 李峻峰 合肥工业大学
348 “坑”金霏玉——基于三生理念下的矿坑改造设计 徐佳玥、陈韵菱、易望、李柘潼 王夕倩 南京林业大学
349 城东万物朋友圈——南京城东地区生态与人居的共生空间营建 蒋欣航、茅子仪、邱诗雪、兰馨悦 王晓俊 东南大学
350 鸟屿 关艺轩、常宇轩、姜冉 杨洁 南京艺术学院
351 五感印记——针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五感疗愈式景观设计 黄礼梅、易小红、杨雁、杜红州、张静 翟晶 攀枝花学院
352 锦绣千花坞——全龄友好未来绿色街道设计 张思洁、骆溯涵、金乐天 苏媛媛 安徽大学
353 边缘·共生—遗余空间视角下校园后勤员工居住空间改造 温钰珑、莫凯、廖金凤、何显扬 杨一丁、林红 广州美术学院
354 “一车间”重构计划——基于文化记忆重塑的温州工业遗址园改造设计 金政达、王星 陈悦、曹杰 温州理工学院
355 城市沉积岩:人山旧事——基于城市意象理论下的城市边界社区微更新设计 朱璐瑶、郦茜羽、张靖源、姜如梦 隋艳、梁勇 浙江工业大学
356 破域唤醒—基于“唤醒理论”与记忆景观下广钢工业遗产公园设计 杨旭锋、武超群、刘颖、苏志鹏、骆佳琪 丁子其、夏忠军 湖南理工学院
357 裂缝中的烟火——上海市静安区场中路背街小巷街道景观改造设计 李溥然 张苏卉、孔荀 上海大学
358 《鹊粤桥·相会》 温耀朋、杨景荣 陈哲蔚 广州大学
359 折叠之上—基于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福州金山明星小区更新改造设计 阮涵宁、孙媛妍、苏昕 翁羽西 福建理工大学
360 风光能行、绿韵行旅——浙江台州光伏风电基地文化旅游规划设计 冯照馨、钟乐源、王倩、顾思逸、杨玲 杨祖山、李仓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61 织梦长安——基于“三生空间”理念下西安大遗址区核心保护乡村(张家巷村)概念性规划设计 陈蓉、杨艳、王龙杰 刘子轩、段艺凡、白骅 长安大学
362 鼓韵空间编织计划——旧城存量视角下的公共空间改造以南京市鼓楼广场片区为例 丁佳宁、孙庆、裴金石、郑子轲 万静 南京林业大学
363 前院记忆——参与式景观视角下的适老性公园 申山雪、王松瑞、何诗瑶、刘梦姿、孟媛、章治仪 刘炜 武汉大学
364 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侍国卉 郭华 黄冈师范学院
365 介入·渐入---乡教、文旅双导向下的户溪村文化振兴规划设计 陈文龙 吕源峰 三峡大学
366 莞洲揽星图——基于韧性理念下的滨水公园设计 陈浩、马千里、倪婧媛、韩佳瑶、蔡秀蕴、王一诺 刘洋、、冯艳、蒋鹤 河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
367 何不趁墟集烟火一基于新烟火主义的蚌湖墟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唐学宇、杨佳凯、梁展询 庞玥、戚路辉 广州大学
368 破茧成蝶.科技重生-智慧公园景观设计 李思敏、王雪、邓雨昕、马家瑶 李馨瞳、赵艺源、徐晓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369 拾·遗一一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 王新雨、陆张雯羲 林静静 南通大学
370 “和合”园——重庆市南岸区南湖路包容性社区口袋公园设计 梁丹华、肖宛宣 谭晖 四川美术学院
371 树冠庇护所 刘蕊、刘月、马琳、任一、吴一涵 吴远翔 哈尔滨工业大学
372 “回归荒芜”——基于自然与人群居住环境共生理念下的老社区景观微更新设计 姚嘉颖 陈星宇 四川美术学院
373 运动·生活——15分钟体育生活圈视角下的城市绿地公园设计 龙思妤、王志飞 梅剑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374 云南省丽江市文海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刘志璇 苏晓梅 昆明城市学院
375 流光翩跹照浮生--情感化视角下的智慧型生态墓园景观设计 周晓楠、吴虹采、林郁、方若龄、蔡子茹 蒋雨芬、胡竞恺、赖巧晖 韶关学院、湛江科技学院
376 悠悠金陵梦、千古山水情 耿星、陈沣雷、杜子文、许沉风、丁永辉、、朱梓博 苏同向 南京林业大学
377 京果商厦寻忆文化景观设计 唐雨琪 李旭佳 北京交通大学
378 劈风斩浪——风暴潮灾害下海甸溪防御适应性景观设计 李佳颖、李睿 王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79 忆兮倾境、聚活旧巷——基于康养理念下乡村养老社区设计探索 马蓉 王伟、岳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80 《渔舟晚渡》——基于人河记忆重塑的叙事性滨河景观设计 王慧、许栟琼 鲍春、孙菀 东北大学
381 重新构想驯鹿生态保护区 黄秋晨 贾涵 武汉纺织大学
382 SLOWLY、AND、SLOWLY、茶空间 Xiao、Xiuyu 包明 内蒙古工业大学
383 “运河的伙伴”基于沧州大运河核心段业态革新景观设计 刘逸芊 邱冰 南京林业大学
384 山居游——岩头古镇民宿改造 王浩、曹霖霄、郑媛 王远超 华北理工大学
385 九宫格——基于市井文化下的弹性模块街道更新设计 韩秋 胡幸 四川旅游学院
386 山城园叙——重庆杨梨路社区景观更新设计 赵雨嫣、何柯燃、吴玥 黄红春 四川美术学院
387 舟驿 吕嘉伦、孙文鑫、马博文 施煜庭 南京艺术学院
388 干草“堆”巷、--、基于多元共生思维下的小西湖社区融合计划 喻毅、张婷婷 董建、Timothy、Chan 河北大学
389 星星的万花筒——基于自闭症儿童户外康复训练的助益性多功能空间环境设计 麦炯阳 王传传 广州软件学院
390 淮阴工学院 李蕾、李安琪、蔡樑、李享、周寒 华予 淮阴工学院
391 农野娱也——麓湖G21口袋公园设计 殷平、唐李玲 鲁苗 四川大学
392 归野·麓川——基于农旅视角下右岩脚村落绿色产业园康养景观规划设计 钱永念 余玲 云南师范大学
393 “平”水相逢—地域文化视角下南宁市良凤江森林公园东南片区设计 谭佳炜、陈旋、韦语红 杨禛、马国彪、莫敷建 广西艺术学院
394 memory、crack、记忆裂痕 李音函 岳峰 广东工业大学
395 在、地、在、场、再、塑—重庆市九龙坡区九渡口、街巷景观更新设计 冯巩、晏晶晶 黄洪波 四川美术学院
396 ‘迷迹’——四川三星堆遗址文化景观公园 杨思源 王锋 华东师范大学
397 沄沄烟火瞬息起、氤氲绿树满金城--基于兰州郑家庄片区城更新与设计 肖慧彬、牛焕焕、王露茜 董晓、朱秋晨 长安大学
398 梯间烟火--柳沙三兴花园可持续生长社区 赵惠明、伍尚浩、金煜翔 蔡安宁 广西民族大学
399 《红芦遍野一乡村振兴视域下卢滩村公共景观更新与规划设计》 陈炜松 白颖 广州理工学院
400 宁德时代科技园区景观规划设计 郭云帅、吴廷玉 郭云帅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401 “留恋地”乡村景观生态保护与开发设计 李雅 杨淘 沈阳建筑大学
402 “延承·守望”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秦妍 范小垒 郑州财经学院
403 重建·重联·重生——重庆北碚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山火防灾景观设计 柴沈露 徐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04 《世外茶园-基于田园综合体视域下的景观设计》 刘凯、孙奥 李蒙 山东理工大学
405 归源焕生——青年情绪公园设计 吴璐熹 谭晖 四川美术学院
406 慢巷芙蓉·声声漫——济南芙蓉街片区声景空间改造设计 张旭 吕桂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407 百尺乡音——生土聚落民宿 朱志浩 秦东 西安美术学院
408 “引”水思源 汪玲玲、漆明晨 陈斐 西安欧亚学院
409 旧时淬钢厂、共生享绿意——基于城市更新的济南钢铁厂工业遗产公园景观设计 赵泯皓 吴亚伟、孟翔 山东建筑大学
410 乐韵--佛山市禅城区兆祥公园景观设计 梁洱晴 许志刚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411 流动的红—在树下相遇、相聚 刘畅、许捷、高巍源 许志刚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412 亘古忆脉--广东珠海·斗门八甲村黄沙坑美丽乡村景观设计 温嘉仪、黄凯璐、李宁珊 许志刚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413 引——广东珠海斗门八甲村入口主轴景观更新设计 黄思妍、梁慧婷 许志刚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414 旧城针灸-新乡市裕民西街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 穆若飞 李沛桃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415 《拾哩——营旧活动进行时!》 王周宇、寇田、杜若涵、王楠 王娟;李建勇;海继平 西安美术学院
416 循环·共生--循环经济视角下可持续住宅景观设计 王惠杰 舒梦蓉 福州工商学院
417 宋韵阆风——宁海岭口村夜游主题体验空间设计 洪腾蛟 姬琳 江南大学
418 曲水流觞——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下的文化公园水生态修复 孙文沛、高旸、王圆圆、张小溪、贺煜凡、刘甲坤 黄瑜、谭煌 长沙理工大学
419 “再次呼吸!”—污染环境下可再生能源的景观空间构想设计 徐建祥 殷蓉 南京艺术学院
420 戏云矿-儿童体育运动视角的硫铁矿遗存景观更新 张艺文、颜馨钰 李大雁、刘谯、汤子馨、金晶 南京艺术学院
421 共鸣自然 秦堃梅、王舒婕、施琦 金晶、刘谯、汤子馨、李大雁 南京艺术学院
422 赓续·落建——淮安市龟山旅游村景观概念设计 王衍毓、尹俊、金一诺 徐文杰 淮阴师范学院
423 宜居·忆居——杜三岗城中村景观改造提升设计 卢立影 张玲玲 临沂大学
424 胜利之路—辽沈战役多义性叙事景观设计 陈启浩、刘舸凡、闫雪、徐婧媛 胡书灵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425 澄远承远——基于生态保护的联棚乡乡村景观设计 何圭帅 刘德志 三峡大学
426 智慧城市概念下成都工业遗迹改造 孙凝、黄文雅、曾敏 郑振华 上海理工大学
427 《田廊疗愈-黄陵老镇未来康养社区设计及周遭环境营造》 邱孟柏 魏婷 四川美术学院
428 《唤醒·课后计划》 朱子洵、王艳云、王淳 李涛 南华大学
429 从城市边角、到活力“客厅”--、厦门市石鼓山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 林昊玮、高颖婕 王娟 福州大学
430 吴越澄迹-吴越佛教文化游学公园 曲婧、王维川 邵健 中国美术学院
431 基于共生思想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可持续设计策略 巩翔然、徐书彦 黄连涵 烟台大学
432 点石成金——后工业时代闵行区文化艺术中心 陈韵如、裴诗纯、张可、王小钰、丁家辉 Lee、Parks、朱黎青 上海交通大学
433 生境浔游、滨水而为 李旻哲、朱宏坤、罗瑞仪 杨鹏 中国人民大学
434 药香千年满城芳 赵宇航、杜雅丽 唐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435 去有风的地方 谢小童 高颖 天津美术学院
436 大连旅顺口区龙河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王奇 宋晓楠 大连艺术学院
437 大连旅顺口区龙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张家钰 宋晓楠 大连艺术学院
438 《枯木逢春、共生共享》基于城市工业文化记忆与健康生活方式交融的电科院宿舍适老化更新设计 王佳骏 王蓉、张强 鲁迅美术学院
439 奏响北运涛涛——基于空间正义视角下北运河天津段滨水景观空间设计 卞义红、刘依林、李孟垚、董清云、王学喆 霍艳红 天津城建大学
440 唤醒计划 徐子豪、沈夏楠、徐奕唯 王淑华 浙江工商大学
441 溯野记————历史文脉背景下的大窑垴村景观更新策略研究 陈瑞、菅紫莹、杨心怡、王子怡 白钊义 山西大学
442 养怡之福、耸秀板桥——基于康养理念的乡村景观活化设计 王雅艳 陈书琳 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
443 青山隐隐水迢迢——基于山水城市理论下的古运河扬州南门段空间重构设计 华婧怡、吴昊昱、易昕、高倩 包广龙 扬州大学
444 第二次心跳-成都市东林村林盘零碳式设计 龚俊杰、夏子涵、谢玉欣 姜杰议;郭仲薇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445 失落与重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上海市宝钢工业遗产文化场址景观新生计划 贾东林、陆潇 唐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446 瀚海长天—东风航天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陶锦程 郭沁 内蒙古师范大学
447 沐风小憩——疗愈型可持续共享空间设计 潘文峰、宋雪洁 张志华 南昌大学
448 只此青绿--基于丹下健三非限定性理论的吴山广场景观改造设计 张莹莹 陈冀峻、郑炜 杭州师范大学
449 焕活新生——社区营造视角下成都市书院街片区更新改造 丁昱匀 张鑫 河北工业大学
450 雕刻“食”光——南宁市肉联厂景观改造设计 黎怡秋 刘文雯 广西民族大学
451 荒野城市攻略——基于再野化理念的城市山水格局更新 许海妮、吴华珍 陈理扬 桂林理工大学
452 唤·新—乡村重污染地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王一深、程逸欧 刘蔓、谭晖 四川美术学院
453 四重“无界”·智汇彼方 朱芷萱 罗媛媛 湖南农业大学
454 水为媒——无锡桥下空间利用设计 曹程龙、龙婉月 朱蓉 江南大学
455 皮愈新生穿梭时光——后疫情时代老旧社区改造 龚俊杰、冯嘉豪、靳棣圣、汪思源、高鸿霞、刘晓璇 姜杰议、郭仲薇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456 轻触秦淮、重融文脉——创新文脉延续下的回龙街滨水景观设计 花俊镭 刘一凡 南京艺术学院
457 隐秘水岛——多重空间形态下的防洪生态弹性景观设计 葛飞 贾新新、、、杨世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458 “蛋白质"街道——白石洲未来街景设计 胡家宁 许慧 深圳大学
459 “觅”苑 杨士佳、赵乾、沈正路、林静、薛锦涛、毕茹洁 孙小笛、杨雨彤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460 云山辟雍——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零碳校园更新设计 孟浩宇、马思佳、胡春潮、董芳瑞 余玲 云南师范大学
461 Permanent、Residency、In、The、Field、–、智慧农业模式下的生产性景观设计 陈柏铄、封峥、何雅萱 闫晨、郑智聪 福建农林大学
462 浔光 南一帆 彭宇 四川大学
463 留白——文人山水主题公园设计 欧阳镕璟 谭晖 四川美术学院
464 野到嗨—九龙湖公园露营地景观设计 程莹、林雨诗、魏佳琪 戚姣姣 江汉大学
465 服务设计与乡村振兴——农旅一体理念下的南平塔前半月坪生态园景观设计 罗钰涵、孙聪婷 李云琦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466 “狂欢”视角下游乐景观装置的实验性探究 夏可昕 徐旻培 南京艺术学院
467 “生声慢”——校园智慧疗愈声景设计 田雨舒 王鑫 浙江理工大学
468 水起逢“生”—南宁市邕江南岸铁路大桥段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设计 李大海、王文翔、邵永康 邓雁 广西民族大学
469 打通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 程浩涌 赵翔 厦门工学院
470 缝旧织新、编绿蔓城 李芯蕊、毛莹莹、马慧层、肖玥、王杜雨 肖凤洁、张晓敏 内蒙古科技大学
471 52赫兹的鲸——成年自闭症群体支持性社区疗愈景观设计 朱润泽、陈寒雨、吴宇诚 刘谯、金晶、汤子馨、李大雁 南京艺术学院
472 《金陵水韵——基于秦淮河历史下的生态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唐绮 刘一凡 南京艺术学院
473 一息之地-基于景观疗愈理念下的五星村公园设计 顾敏杰、邓嘉慧、马千里 林宝军 南京传媒学院
474 啜茗.吟山莆 叶嘉昕 水源 合肥学院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浪迹天涯-基于通感体验的自然遗圵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圵为例 余紫晴、庄抒捷 黄帼虹、李慧、李剑锋、廖旻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 序列之城——广州老火车站废旧仓库铁路改造 江骏、郑晓楠、李泽浩、余汶轩、陈璐善、陈裕苑、 李子、孙明钰、巫迪凡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3 四素还周——基于LID理念的哈尼第一村水景观生态设计 唐蓥蓥、唐乐佳、罗强、李洋 卢亚 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
4 河牵四镇,文史养怡——基于古镇文化记忆的遵义仁江河流域空间保护与重塑 蔡华莼、朱慧莹、李文韬、张慧、江海瑶、黄诗媚 胡竞恺、蒋雨芬、赖巧晖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5 折叠时光·涌动记忆——广州市东山口片区开放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王晓钲、王智滔、梁锦权 李慧、李剑锋、黄帼虹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6 寰宇间,万象婆娑——基于佛教轮回理论的现代墓园景观设计 李文韬、张慧、江海瑶、蔡华莼、朱慧莹、陈铎升 胡竞恺、蒋雨芬、赖巧晖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7 故里闻喧阗——浦头村公共空间复魅研究 林桂钰 林乐翔、苏远婷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8 桃影依旧,古村犹新--乡村振兴背景下白蜡村复兴景观策略设计 周财、李彩佳、熊坤 谢韵、雷建烈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
9 连承山海·极动西山一一连云港市西山废弃矿区景观设计 王旭 王怀雨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10 顾影东山 陈伟超 黄帼虹、李剑锋、李慧、廖旻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1 山园晓梅——基于乡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罗芸昕、曹敏萱、周云康 龙曼、聂进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12 旧忆新生、故梦新像——吉林乌拉街镇古城街更新与活化设计 迟樵、王婉乔、秦暮 赵亮宇 吉林建筑大学
01

室内设计组   (总报名827组,进入复审405组(含专科29组))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瓷造沙盒--基于关系美学的社区非遗传承共活空间设计 成创、杨浩然、袁博、谭铠苑 朱力 中南大学
2 洞隐——山水城市背景下的废弃工厂再生设计 刘子真、高兴荣 宋丽斌 太原师范学院
3 居“瑶”定所——南丹县白裤瑶易地扶贫搬迁点住宅空间优化设计 李思琪、黎科成、覃耀观 黄铮、杨禛、涂照权 广西艺术学院
4 重返伊甸园 刘俊杰 杨宇、邱晓葵 中央美术学院
5 “假面集市”——基于红楼梦文本的叙事空间研究 袁婧华 崔笑声 清华大学
6 基于价值延续性废弃修造船厂重构与延承——以惠州市船舶修造厂为例 文乐乐 李海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7 永恒绿洲——情感延展视角下虚拟空间设计 孙昊汉、沈泽昊 易奕 湖南师范大学
8 记忆当铺融合性展示空间设计 徐卿 田雅星 河北传媒学院
9 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综合养老社区研究——秦皇岛昌黎县长者社区 王萌 刘治龙 东北师范大学
10 川齿厂社区活动中心--基于问题导向的厂房改造室内空间设计 黄驰、朱军、叶威、吴文祥 计宏程 四川音乐学院
11 “空间”、演绎法 陈丽丹 胡林辉 广东工业大学
12 茶叙万殊——基于《兰亭修禊图》的叙事性茶空间设计 张梦娟 王玉红 安徽建筑大学
13 自然的重生—废弃矿坑改造下的立体可持续农场 张津纬、高盈盈、张静、陈蔚梓、陈靖轩 李逸斐、巫濛、赵远方 深圳大学
14 羁绊 单丹妮、侯雅元 崔笑声 清华大学
15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主题展示空间改造设计 王新睿、吴艾泽 赵伟、宋佳音 天津大学
16 基于邻里交往的社区农贸市场改造设计研究 赵子淇 张炜 山东建筑大学
17 呼吸.细胞——后疫情时代下的生鲜超市设计—以哈尔滨为例 邢芮铭 王松华、刘杰、王维佳 哈尔滨工业大学
18 一眼千年·细说海丝、——空间叙事手法在南沙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应用探索 陈宇、郑俊南、吴桂娟 么冰儒、钟志军 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
19 《层台蔓露——弹性空间住宅改造更新设计》 康子博、赵君豪、刘思雨 王远超 华北理工大学
20 巴别塔之林—未来都市AI数控下的酒店妄语 韩少文、张健筱、刘娜君、闵越 田原 北京林业大学、四川美术学院
21 “叠”构校园——基于“时空折叠”理念的未来校园科创工作站设计 陈子伊、杨昕宇、顾悠然 吴锦绣、周欣、朱雷 东南大学
22 客圩四味——基于点式更新理论的乡村圩市活化 张羽欣、冯楚然、代周舒雯、范宸铭、司嘉怡、唐熠琳 胡华 中南大学
23 茧糖 关艺轩、常宇轩、姜冉 虞英 南京艺术学院
24 我有一个“雪花片”一一基于《心灵奇旅》电影空间转译的幼儿园设计 林仪宇 田启龙 福州大学
25 Self-exploration、and、Perception:人格特征驱动下的算法建筑空间实验 沙陶陶、李嘉树 卫东风、徐旻培 南京艺术学院
26 悠然见鸟飞——环境共生理念下渤公岛观鸟空间设计 杜莉娟、郑雨晴、鞠郭纯 宣炜、罗晶 江南大学
27 聚点成景 黄子豪、李佳林、钱芯怡、张潇艺 宣炜 江南大学
28 自由边界——基于地下摇滚音乐背景下的青年社群音乐社区设计 庄雨豪、李怡奥 易奕 湖南师范大学
29 移动的市集——--基于乡村振兴的火车市集体验空间设计 林景澜、邓茜秩、陆熹婵 罗晶、宣炜 江南大学
30 “游园惊梦”——基于园林转译的戏曲叙事空间设计 黄乐绮 宣炜 江南大学
31 《基于国潮下岭南节庆坊空间设计》 杨雯笛、刘幸、严可钦 蔡同信、吴宗建、李泰山 广州美术学院
32 寻迹·滇越·复兴——个碧石铁路沿线记忆空间的演变与叙事设计 吴春桃 王尧 云南师范大学
33 桐乡竹韵 袁萍、符哲鹏、梁诗晴、李卓能、李金全 米悦 广东理工学院
34 交融、·、再生——基于徽州建筑文化在民宿建筑空间环境中的融合设计 吴晨兴 郑皓华 南昌大学
35 无界“你我他”—畅想型疗愈work、space 黄定晶 刘沫 江西农业大学
36 问津「诗画」与栖居「桃源」——乡居空间之多义造境 何静雯、任宇、金芷伊、林津秋 周韦纬、钟俊杰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7 岳西党校文化体验馆 王洁 李待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8 “无垠”一从化环保宣教中心 文浙任 蔡同信 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
39 食玩联动、潮趣汇集:基于“Z世代”消费理念的传统早餐店更新设计研究 闫翠佳 孔帅 天津商业大学
40 “晨曦微露、晚霞满天”一民俗文化游客服务与村民活动中心 邓名阳、刘慧林、赵瑞洁、张正东 郭秋月 东北师范大学
41 定义之外——独居女性LOFT公寓室内设计 刘诗雨、孙赢、詹泞伊 贾巍杨 天津大学
42 髹上观物——成都漆艺韧性遗产更新设计 刘卓铭、黄楚云、冯驿、许璐 鲁苗 四川大学
43 雪域之心—叙事性冰雪文化博物馆设计 秦燕雨 林墨飞、马辉 大连理工大学
44 遗蕴荟聚、——基于活态共构下的社区博物馆设计 蒙富、潘梦妮、王悦、陈永林 陈罡、林雪琼 广西艺术学院
45 层台蔓露——弹性空间住宅改造更新设计 赵君豪、康子博、刘思雨 王远超、甄言 华北理工大学
46 无限地带——基于“未完整”工业语境下的新康体与阅读服务中心 赵新宇 林林 大连工业大学
47 林间交响盒——基于疗愈理论下的多感官体验展示空间 史欣卉、张泽文、赵圣杰 戴庆来 南京艺术学院
48 市井茶趣—消费文化背景下青年茶馆的体验性设计 胡玉杰、杨金曦 宣炜 江南大学
49 诗赋卧游——基于乡村、“家庭资源共享模型”、的双向代入式适老服务导向空间实验 曾依贝、李雪 钟辉 上海师范大学
50 形·市 余文玉 黄洪波 四川美术学院
51 《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以杭州市富阳区蒋家村为例》 黎之琦 侯晓宇 中国矿业大学
52 蕉叶之下——布朗族适老空间设计 余蕾帆、王一深、徐双双、廖静秋 刘蔓 四川美术学院
53 她们“山” 陶怡君 易奕 湖南师范大学
54 集约岛计划——人居环境在地性研究下智能空间与环境行为设计 崔天使、吴倩、王盈丹 何夏昀 广州美术学院
55 海上墟·与陆——疍家文化体验馆与共享空间 梁永營、李忠航、黄耀黎 肖彬、叶雅欣、黄芳 广西艺术学院
56 印·迹、-、基于情感交互下的宠物服务综合体 孙蕊、吴仪 张韵 西安科技大学
57 多义的柔软——校园心理健康干预策略性探究 王雨寒、肖雨洁 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
58 极地之旅——北极冰雪主题酒店空间概念设计 刘星辰、李加鑫、张家琦 梁旭方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建筑大学
59 匠心拾遗、金陵旧忆 陶唯伊、王梅颖、吴岳珊 刘杰、兆翚 哈尔滨工业大学
60 阡陌曲声起、入木风物吟 邢芮铭 刘杰、兆翚 哈尔滨工业大学
61 全新世冰期-冰雪博物馆综合设计 孙泓楠、王嘉璐、贾璐萍 刘杰、王维佳 哈尔滨工业大学
62 时空投影——基于莫霍利·纳吉静态载体运动理念的空间实验 朱梓僮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63 AI的多重宇宙——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及未来可能性的展示空间实验 王馨玲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64 智能化高校快递驿站 黄圣 叶雅欣、韦自力、黎泳 广西艺术学院
65 “凝境属云汉”——基于多元化艺术空间体验的美术馆设计 杨嘉诚、王峰、闫彤 林宝军 南京传媒学院
66 反抗与互融——基于爱德华·亚索第三空间他者化理论下的空间实践 史欣卉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67 年画印迹——梁平木板年画文创展览馆空间设计 古书艇、史曼蓁、谢佳丽、张好好 高小勇、张丹萍 重庆文理学院
68 Villa、of、Mo 程子童、黄琪谚、黄嘉敏 赵玲、王春雨 深圳技术大学
69 大屋顶下的小世界 郭辉、何家慧、张金库 冷天 南京大学
70 Z世代的租赁未来、—共享社区型青年公寓改造设计 胡竞跃 朱红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71 东麓下的火热-葡萄酒酒庄设计 杜国红、金星宇 伍琼 银川科技学院
72 时间重构——基于情感关怀的告别计“画”空间交互设计研究 许冰茜 孔帅 天津商业大学
73 泊舟借梦——茅家埠餐厅建筑改造室内空间设计提升项目 高颖婕、张萌 陈林 中国美术学院
74 愈域——生态疗愈视角下度假酒店空间设计 李一菲 丁昶 中国矿业大学
75 住喺背顶上嘅小神仙——灰塑非遗文化空间展示设计 吴怡婷、滕紫莹、张晓倩 叶昱、梁青 福州大学
76 穿梭——成渝铁路纪念馆展示空间设计 洪惠琳 王凤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77 印·迹——基于空间失序理论下的文化廊桥概念性研究设计 周蓓蕾 崔恒、籍颖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78 石潭造境——以《小石潭记》为蓝本的空间叙事探索 梁丹华、施玄琦 谭晖 四川美术学院
79 解偶大千 范一鸣、何雨潼、唐如贝、马梦瑶、秦源 马辉、王迪 吉林建筑大学
80 记忆花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适老化室内设计 唐兰慧、段佳伟 赵伟、宋佳音 天津大学
81 石乡记忆-大足石刻古佛村石刻文创体验工坊 陈贤湫、洪秀玲、陈斯斯、林涧 谭晖 四川美术学院
82 拱棚下的集市 许高娟、李佳、王靖宇、张权 查波、陈忆、张逸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83 光之庭——绿色·自然·共享的艺术者栖息之家 张涵、曹佳佳 孙天明 重庆大学
84 重组之家——基于目标人群的精细化住宅设计 庄颖楠、张一丹 周露 重庆大学
85 人之所往、道法自然:无人经营模式下的疗愈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刘雅瑄、姜子江、魏子涵 孔帅 天津商业大学
86 南粤古港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郑捷 么冰儒、钟志军 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
87 织光、一成长型家庭生活模式的居住空间精细化设计 朱何冰雨、朱淳淳 孟阳、孙天明 重庆大学
88 少城经络——成都三道街片区“城中村”空间活力复兴设计 陈飞龙 卢睿泓 四川旅游学院
89 至悦——高校复合式书店设计 孙晓文、侯星羽 王东焱 西南林业大学
90 桥下·新生——大运河扬州段华扬大桥灰色空间环境设计 冯忻悦 闫飞 扬州大学
91 老街新叙-老字号商业建筑遗产及其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利用背景下的隆祥布店改造 王紫晗、邢新宇、范菁艳 张恩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92 《鼓瑟琼筵·梦回汴梁》——基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宋代宴饮酒店空间转译 许栟琼、王慧、顾晓蕊 周丽霞 东北大学
93 “平静之所”寻瀑洗护用品商业空间设计 林佳欣、林凯仪 龚博维 广州软件学院
94 栖木源记——原木生活木工坊空间本土化设计 孙卓阳 赵海山 长春师范大学
95 城市书房——稻草人计划 汪俊忆、陈忠耀 孙天明 重庆大学
96 悠见夕院---湖州城郊村庄社区养老空间在地化改造设计 苏敏 张希晨 江南大学
97 缝合·新生、——基于”废弃“高架桥消极空间的多元化复兴研究设计方案 丁智薇、洑林红 崔恒、籍颖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98 虹流场——基于心流理论的感知空间设计 董启玥、姜梦帆、王丝媛 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
99 斜杠青年的创意市集——二十冶钢铁旧厂房更新设计 赵君豪 王远超、甄言 华北理工大学
100 情情红楼——黛玉情绪转译展馆方案设计 周德超、刘任巧、杨媚、刘芑荣、高倩 王冬梅 扬州大学
101 市井新生——场所营造视角下良渚街市空间重塑 冯旻瑄 宣炜 江南大学
102 文化“书”纽、——文化空间的嬗变与逆转 刘腾、咸靓羽、赵梓安、高崎 刘学文、阚盛达、郭秋月 东北师范大学
103 沙幕之影——酒店空间概念设计 李加鑫、刘星辰、张家琦 梁旭方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建筑大学
104 都市情绪症候群疗愈空间设计 李可欣 李佳莹、刘杰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105 多元市集——功能耦合下长沙枫林集市综合体空间设计 唐雪、郑雄凯 罗晶、范剑才 江南大学
106 SADS—烟台山医院s.a.d.s治疗附属实验建筑 李禹辉 崔晨耕、卢彬 山东艺术学院
107 我们像鱼活在天空—沪漂群体住宅综合体设计 谭关琪、徐笑、常卢婷 范剑才、姬琳 江南大学
108 “心”体验——贵州省老图书馆情绪趣味空间设计 谢婷婷 杨宏涛 贵州理工学院
109 鱼缸计划——基于约瑟夫·康奈尔“盒子系列”装置研究的空间实验 王天添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110 负建筑——基于五感体验的下沉空间设计 王灏张杰陈雅婷 林宝军 南京传媒学院
111 镜框——基于约瑟夫斯沃博达魔幻舞台的空间实验 张泽文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112 纸载余忆——广州造纸厂工业遗址改造设计 肖梅、陈克典、冯友杨、钟晓辉 胡林辉 广东工业大学
113 《记忆与重写本》基于艾菲尔德风土图记概念实验展示空间 罗可恬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114 胡杨林·沙漠旅游度假酒店 陈廷勇、张子涵、岳敏 傅璟、计宏程、卢一 四川音乐学院
115 存旧纳新--川大铮楼社区活动中心改造设计 敬洲 曹洧铭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116 未知盒子——盘龙江沿岸4×4叙事文化空间设计 张铭峰 王尧 云南师范大学
117 瓷源茶乡——景德镇城市客厅空间设计 周霞、宋新天 占昌卿 景德镇陶瓷大学
118 众圆•酒店--基于陶瓷文化下的新时代文化艺术酒店设计 刘静怡、李若冰、谢航宇 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19 “光之谷”古县光伏智慧能源展示体验馆 朱佳宁、张紫彤 魏强 河南工业大学
120 桥见古今——江桥文化科普馆 王昌玉、马颖慧、徐实梁 袁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21 《光·宸》非遗皮影戏展示空间设计 吴雅欣 刘少伟 广东科技学院
122 檐下石林——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办公空间设计 古书艇 高小勇、梁军、周丁 重庆文理学院
123 《木植与共》 杨晓蓉、梁倩欣 李煜铨 韩山师范学院
124 木兮洞驿——山西窑洞民居室内外环境改造设计 王子豪 王晶 天津大学
125 云梦归处 梁宜锦 齐海红 四川旅游学院
126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四季感知”体验的南昌星图帐篷客栈创意设计 陈惠晴、于俊蕾 樊衍 湖南科技大学
127 葵艺乐府——新会葵艺文化民宿设计 郑慧蓝、何境尧、翁俊杰 米悦 广东理工学院
128 “觅境”气味博物馆 章子倩、曹景顺、肖栖、易荣洁 许媛媛 南华大学
129 重塑——基于弹性设计视域下国棉六厂空间改造设计 孙瑜 石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130 俯仰之间——自然疗愈主题下酒店空间设计 史亚芬、叶雨晨、孙书雯、杨晓雨 郭秋月 东北师范大学
131 南京城墙博物馆室内外环境改造——秦淮灯会、灯彩展馆设计 赵子昕 左琰、林怡 同济大学
132 源原——浙江省杭州市蕨叶集护肤品研发公司建筑与室内办公空间设计 陈静怡 黄妙红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133 故园寻忆、文化窗口 侯梦圆、沈敏 朱飞 南京艺术学院
134 沉香——城市中服务于古籍爱好者的体验理念书店 凌云帆、邱青青、贺煜凡、孙文沛 张地缘 长沙理工大学
135 桃花源续——展示空间设计 侯梦圆 霍春晓 南京艺术学院
136 野趣童年——儿童自然成长体验空间 王心怡 郑红彬 汕头大学
137 书岸——乡村模块化可移动书屋 林靖、冯咏甜 黄兵 韩山师范学院
138 家是一个立体剧场 王艺达&韦茹钰 黄海静、王春彧 重庆大学
139 雅集舍——文旅融合背景下青龙古镇民宿策划案 王璐 要宇 山西大学
140 跨越山海——基于山海经夸父逐日故事背景下沉浸式购物体验 苏俊轩、郑冰洁、吕梓铭、傅茜、丁文婷 陈瀚 广州美术学院
141 悠悠苗续-苗族文化体验展馆设计 韦郦津、阳丹、成琳薷、刘家园、白羽 马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142 涅槃——乌托邦联合办公空间 李新博 吕然 成都大学
143 镜面魔方———以“职”为主题的众创空间 黄琳婷、梁议尹、余晓君 周予希 上海大学
144 “校园重温”计划—高校体验式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顾家玮 王冬梅 扬州大学
145 黄埔古港“丝·厢”文化精品酒店 钟聃、黎凤、刘冰 么冰儒、钟志军 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
146 拾山——山核桃文化体验空间设计 张荟、诸格、章诗兰、马婼雯 张逸、查波、陈忆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47 超时空同居:共享——限定条件下的居住空间及精细化设计 王晗、王逸 陈安 重庆大学
148 故“柿”里的坊间 孙昕悦/石宇 马澜、王薇 天津工业大学
149 蚂蚁的阶级体验空间 陈雅丽 徐旻培 南京艺术学院
150 主题民宿设计——山海惊 黄小玲、谭文琴 李明同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
151 疫情时代下的都市农场 刘锦宇&杜明洋 武晓勇 重庆大学
152 叠径漫游——非正式空间模式下的公共空间记忆重构 黄添乙 胡幸 四川旅游学院
153 寻乡——新光村廿九间里古建改造民宿设计 方弦 杨正中 内蒙古师范大学
154 归集——仙居多功能文化集市设计 王怡萱、胡佩瑶、张翼、黄昭婷 查波、陈忆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55 旧忆新象·生生不已——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商业空间设计 梁超、贾彦菲 唐晔 吉林艺术学院
156 BLUE·CEL——基于集群潮流打破孤独寻求共鸣的社区商业空间设计 潘奕全、黄慧诗、张龙云 黎泳、韦自力、叶雅欣 广西艺术学院
157 自然山屿两张设计事务所宅邸 张权、张晓磊、朱俊豪 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58 石排镇福隆村旧剧场改造设计 杨溪 王宇 北京联合大学
159 基于异托邦理论下的多巴胺模块化空间设计——琉影寰榭 陈紫薇、陈雅丽、陈俊宝 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
160 “它经济”下陪伴性宠物友好主题餐厅空间设计 李梦宇 杭咏新 中国矿业大学
161 隐世三境——单身女性住宅公寓设计 龚潇 刘雅婷 上海杉达学院
162 红厝·乡音——南音非遗文化空间设计 周玥、关悦 乔会杰、王洋、姜双双 大连工业大学
163 基于旧建筑改造的旅游度假服务中心环境设计 康旻 伍昌友 武汉科技大学
164 美美与共、合而不同 高泽宇 石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165 因木筑梦、谐以共生——基于乡村振兴的"新文化、新复兴、新活力"居住空间设计 张莹莹 赵海山 长春师范大学
166 基于巴纳姆心理效应——、MBTI的治愈性空间设计 安好好、李洁诗、李慧 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
167 小石潭迹——城市驿站空间设计 杜欣蕾、高清、徐质斌 杨明、李明同 烟台大学
168 解忧树集——基于弹性设计理念的华科校园商业综合体设计 杨依萍、李林潼、吴嘉禾 刘少博 中南大学
169 访古寻乐——基于网师园空间布局及造景手法的度假酒店设计 田欣怡、胡海燕 董立惠、周佳 苏州科技大学
170 归“窨”山居—锦屏县茅坪古镇老年友好空间设计 张艺华、付歆雅、吴晨曦、邓小敏 刘悦、韩会庆、李晓玲 贵州理工学院
171 “木”名而来——基于文化传承的多元共享社区场景设计 秦纪颖 赵海山 长春师范大学
172 旧逅新生-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再生设计 王一深、余蕾帆、王琪 刘蔓 四川美术学院
173 方圆 余惠轩 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74 积基树木——基于文化根植论的高校图书馆隐喻设计研究 聂章涵、徐梅 闫飞、王冬梅 扬州大学
175 地方特色乡村民居设计—彝居 夏铭妍 刘学文 东北师范大学
176 汤飨肆——老街茶馆更新改造实验性设计 曹妤、李林含 施煜庭 南京艺术学院
177 昨日茶、今日味 鞠然如 刘治保 辽宁科技大学
178 真我的推演 叶睿瑾 施煜庭 南京艺术学院
179 城市绿洲——共享办公与自然生态的有机结合 克明亮、周畅琪 施俊天 浙江师范大学
180 ARO.——种子生命源起元宇宙博物馆设计 匡慕菲、苏欢欢、刘婧然 丁可 北京林业大学
181 黑羊—后疫情时代下的劳工复合型社区设计 苏欢欢、匡慕菲、刘靖然 丁可 北京林业大学
182 隐匿——基于快节奏发展下的未来社区设计 李正东 崔恒、籍颖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83 领域展开·非遗活化展陈策略 xiao、dong 滕学荣 北京建筑大学
184 结构繁殖 姚祉亦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185 人格工厂——基于奥斯卡•纽曼的可防御空间理论的交流空间研究 杨盈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186 无具形——基于汉斯·哈同抽象艺术研究的空间实验 田楠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187 作品名称:基于韦斯·安德森色彩影像抽离性与隐喻性的空间实验 王熠宁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188 解域与再域——基于吉尔德勒兹平滑空间理论的展示空间实验 许葆东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189 离散城市——基于离散主义架构理念的新型游戏空间实验 史诗怡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190 独家剧场——基于欢乐宫的新互动式空间 滕睿阳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191 信息·编笼——基于中国社交虚拟化现象展开的空间探索 吴屹哲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192 乡聚文化中心 王天星 谢亮、孙超 安徽大学
193 热土之上的乐园—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空间设计 姜中茹 张琳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194 珠联锡韵——基于场景叙事的无锡紫金古玩市场商业空间重塑设计 王若彤、林奕彤、马乐萱、王艺蒙 宣炜、罗晶 江南大学
195 「璞居」——老房再生模块化公寓助力青年发展型城市 刘静、刘萌萌、王雨楠 赵玉国 黑龙江大学
196 云东书院——湖州市南浔区云东村书院空间设计 王若冰、程嘉南 李文莲 湖州学院
197 《万山载雪——基于文旅焕新生之下巴渝雪山温泉度假酒店设计》 陈奕菲、厉倩语、赵玲宁 籍颖、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198 景德镇红旗瓷厂釉下彩陶瓷手作空间改造设计 姚汝楠 李泰岩 景德镇陶瓷大学
199 现代轻隐——太子汤温泉空间设计 黄汇森、马颖慧、边静泊 袁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 庄生梦蝶——上下品牌展示空间 马颖慧、章陈安琪、葛志颖 袁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 马王堆多功能社区中心 任汝勤 黄健 苏州大学
202 先锋一号——“成渝铁路”主题餐厅设计 李小双、廖琳、黄训欣 龙国跃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203 改厂为院——杭州市旧厂房改造设计 陈治方、朱家磊 谢璞、孔荀 上海大学
204 禅音·幽韵 肖琪、周艳、邹焓昱、刘惜缘 陈洁、陈美玲、陈成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205 渔居秋暝 吕佳钰、谭昕瑶、王亚琴 齐海红 四川旅游学院
206 传布依之源——基于五感设计冗湾村旧房改造 胡兴箐/黄毅/蒲政声 徐艳华 常州大学
207 《水乡古韵·河畔雅居》 杨奕铭 杨淘 沈阳建筑大学
208 毓秀榕居——新中式售楼部设计 滕紫莹、吴怡婷 粱青 福州大学
209 寻味人间烟火暖——在地文化视角下的广州增城餐饮空间设计 柳显玲 凌锦 广州华商学院
210 声态感知-基于参与性文化概念的音乐社交空间 张欣怡、刘郅政 赵玫 北京理工大学
211 盒间·共生——限定空间下的居住单元精细化设计 陈言、赵庆卓 孟阳 重庆大学
212 蜀绣三千年 林壮旗、秦莎、李茜茜、余悦 高小勇、张丹萍 重庆文理学院
213 都市绿洲 宋玮儒、彭影、陈佳欣 龚博维 广州软件学院
214 大地之痕——城市反哺意识下的矿坑再生设计 洑林红、丁智薇 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15 新旧相推、日生不滞 刘林煜、刘曦璟 要宇、高兴玺 山西大学
216 物联·共生 宋雪洁、潘文峰 吴江 南昌大学
217 古蜀回响—成都温江鱼凫文化展示空间设计 吴雪萌、崔宗权 孙丹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218 皎佼红色文化公益书店 秦露婴、文星月、郑艾纹 王凤、王刚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219 娱乐战争——Z世代创客办公空间 周振宇 何明 上海理工大学
220 岩蹊拱畔——限定条件下的居住空间及精细化设计 张康睿、何孟瑾 黄海静、王春彧 重庆大学
221 《无用之物》 沈奕贤、明思博、王思祁 吴宁 湖北美术学院
222 能·舒·展——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限定空间住宅设计 沈米琦 刘晨澍 东华大学
223 暮染烟岚、云岫龙华——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地域文化传承空间营造 郑关旭、徐雅琪 候沙杉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224 园愈——基于江南园林转译的日间照料中心设计 吴桐、张秋实、赵杰 宣炜 江南大学
225 全景观光式高铁车站设计 钱秋凡 徐笑非、胡剑忠 西南交通大学
226 寻踪觅迹--食(拾)蜀道 蒋文豪、代洪玲、牟柯曜 孙丹、代雨桐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227 品牌·叙事·设计、——醉美茶乡多义空间营造 蒋昊达 周韦玮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28 一日茶 黄怡佳 余毅 四川美术学院
229 逝如夏花——生态葬葬仪纪念馆设计 任伯轩 宣炜 江南大学
230 冰雪融聚·时空再续——基于“情绪体验”的老城区活力再生计划 冯兴昂、卢佳 叶青、刘辛夷 河北工业大学
231 被遗忘的活字——新型传统文化体验馆的实验性设计 徐文欣、徐凌骏、陈柳伊 查波、陈忆、张逸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32 布利斯宠爱小舍、Pet、Bliss、Haven、友好宠物特色疗愈酒店 樊欣瑶 丁昶 中国矿业大学
233 石语间 董链梅 李阳 深圳大学
234 栖海畔-基于乡村旅游下的特色民宿设计 黄毅 史青 汉口学院
235 合里盒外 庄旭楠 石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36 愈老·存栖——基于社会老龄化趋势背景下的社区活动空间设计 钱越文 徐海曼、吴智萤 安徽建筑大学
237 旧忆新生——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旧宅改造 卢奕辰、徐昕晔 陈顺和、陈凯达 福建农林大学
238 融情于新(新怀旧、强归属:基于智能化理念的老年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张鹏飞 孔帅 天津商业大学
239 艺术乡建——三民村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杨梦丹、赵惠明、林志艳、郑旭彤 蔡安宁 广西民族大学
240 庭木十方——针对典型成长型家庭生活模式的居住空间精细化设计 郑陈宏、和之皓 孟阳 重庆大学
241 绿野·乡畔——理想住宅设计 曾佩雯 管雪松 南京林业大学
242 与自然对话---基于可持续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理念、以南昌某大学旧厂房为例 何磊、马晶晶、许宸鸣 嵇立琴 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243 过隙——基于校园生活下的校园公共文化空间设计 龙春情、秦彩雨 石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44 末世下的植物种子保护博物馆——原野种子中心 黄培琛、李滋鑫 贾悍 广西艺术学院
245 2077、“平衡时空”元宇宙概念性书吧设计 卢佳、王云鹏、丁昱匀 叶青 河北工业大学
246 基于历史记忆的五大道游客服务中心室内空间设计 范涵星 杨弃 天津工业大学
247 野邃之境-天津汇丰银行设计 刘永颜、王若璇、庞凯文、刘宗璇 赵廼龙、鲁睿 天津美术学院
248 耶和华之园——AI联合办公空间 张俊杰、莫昌桓、苏琳婷 李煜铨、黄兵 韩山师范学院
249 《居住空间适老性设计实践--十八里河镇幸福院空间改造》 张成玉、王好影 王红 郑州美术学院
250 鼓楼十二时辰——永续概念下的既有建筑的空间适应性再利用 李特、肖黎钧 颜隽 同济大学
251 题自画石、会所空间设计 孙雪婷、吴巾帼、王骄阳 李俊 广西民族大学
252 秘境山居度假酒店空间设计 李明军 陈海燕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253 禅——禺峰茶博院室内空间设计 李超、李梦谣 李铭泽 河南城建学院
254 里应外“盒”——泊寓办公空间概念设计 习嘉尧 李瑾瑞 江汉大学
255 一鲸落、万物生一一鲸鱼科普专题展区概念设计 孙梦媛 孙彤彤 山东科技大学
256 瑶乡山岚--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商业空间设计 孟书萱 滕娇 南华大学
257 汴茶坊——基于北宋汴京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的饮品店打造 董明霞、李欣、穆思昕 段韶华 中原工学院
258 溯源——中医药展示与疗养空间 黄琪章 江磊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259 地域·空间·情感:老宅里的亲密时光、——浙南山区一字型民居建筑形态研究 吴琦琦 薛义 南开大学
260 山有木兮——原木生活木工坊人性化休闲社区空间设计 宋佳诺 赵海山 长春师范大学
261 海愈——嵊泗海岛民宿提升改造设计 陆蔓蔓、闫岳丹 张云生 吉林大学
262 形塑流线——基于约瑟夫·沃尔什“类数字”理念的家具设计实验 祖兆楠 徐旻培 南京艺术学院
263 溪水而居——邻里中心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宿鑫梅 李宪锋 常州大学
264 听琴玩鹤、焚香煮茶---禅意茶室设计 徐慧 仇同文、张晓玮 山东科技大学
265 云东书院—湖州市南浔区云东村云东书院空间设计 王若冰、程嘉南 李文莲 湖州学院
266 《古韵遗风》——德庆非遗文化展示空间设计 杜石辉 朱村辉 广州商学院
267 归·洄 翁家旸 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68 寓教于境、筑以为学-基于校村共享理念下的乡村校园空间设计 叶镒华、张鹏君、张豪、周子萱、王晶 柳春雨 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首大学、中华女子学院
269 皮影艺术展览馆设计方案 张紫淇 袁铭栏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70 予汇——城市精神疗愈中心设计 吴燕、叶翔瑞、李玉莲 张爽、马涛 烟台大学
271 穿越末世的旅程——基于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加速未来研究的空间实验 钱昕蕾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272 青行·Cyan、Itinerary——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酒店设计 李若冰、刘静怡 籍颖、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73 视觉盛宴 赵圣杰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274 院上镇留守儿童幼儿园设计 邹雅馨 王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275 multidimensional、space、-----以多个体块堆叠而成的共享露营补 洪啸 崔恒、、籍影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76 绿洲街--基于人文关怀的刑满释放人员过渡空间设计 曾译锋 曹洧铭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77 Between—基于都市人群乌托邦社交酒店设计 徐倩 崔恒、籍颖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78 津·遗民俗博物馆室内设计 陈天睿 方芳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279 回——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观鸟酒店 方晴川 籍颖、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80 不纸于此——基于折纸技术研究下的酒店空间设计 厉倩语、赵玲宁、陈奕菲 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81 森之境——基于感官体验下“儿童友好型”疗愈空间设计 程乐萱、庄佳琪 杨玲 景德镇陶瓷大学
282 超真实的混生—基于《楚门的世界》的“媒介控制论”叙事解读展示空间 傅诗洁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283 “植”愈--针对视障人群的体验空间设计 王家大 张璟 上海理工大学
284 与光同尘 刘莹莹 崔冬晖、杨宇 中央美术学院
285 《山水涧》“在地性”视角下的文旅村落咖啡店空间设计 李思捷、霍敏、雷玲慧 罗薇丽 广西艺术学院
286 Somewhere、else 单芊、陈丽丹 胡林辉 广东工业大学
287 、顺德非遗大良鱼灯展示设计 范芳丹 刘少伟 广东科技学院
288 《千山》中国书画传世国宝文创展示空间设计 林俊达 刘少伟 广东科技学院
289 乡野耕读--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牛蹄关村旧房改造设计 李雯蕾 龚敏 贵州师范大学
290 童狮圆早教中心空间设计 劳伟津、林永发 刘少伟 广东科技学院
291 “未来绿舟”科技餐厅设计 鲍阳阳、韦青泽、徐实樑 袁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92 扶肴香 钟定超、吕佳钰、刘苏敏 齐海红 四川旅游学院
293 竹元素在服装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林书因 舒森 广东东软学院
294 形域无滞 高昆宁 石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95 顾绣风华——顾绣非遗文化活性展陈剧场新体验 贾东林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96 未来已来——居住体验型酒店设计 朱文朴/蔡光煜/王荣骏/段嘉怡 张强 安徽建筑大学
297 Helen之家——限定人群的住宅精细化设计 陈富玲、罗晓庆 孟阳 重庆大学
298 山河无恙、红旗飞扬 胡琳/於慧妍/罗之洋 袁金辉 上海杉达学院
299 无界·之归 曹景顺、章子倩、孙乐文、梁婷、易荣洁 张颖 南华大学
300 泉隐四季——百花洲公共空间设计 陈柔安 黄兆成、张勇 山东艺术学院
301 传薪·艺术馆改造 艾鑫、王晓璇、张国强 徐莉、戚瀚文 山东建筑大学
302 茶食·茶事·茶室 胡瑜瀚、孙一丹 黄海静、王春彧 重庆大学
303 春田花花——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城乡流动儿童课后托管中心 何松颖、杨滢汐 贾娣 北京林业大学
304 松柳苑——朗乡达里村民宿设计改造 倪玉仙、、范慧琳 熊承霞 上海理工大学
305 瓦屋舍—基于四川国家公园民宿发展研究 杨怡、崔宗权 孙丹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306 无束·逸想——基于索亚第三空间理论下的“高校+公园”阅读空间设计 黄文超、李子涵 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
307 松间云鹤——基于乡村振兴条件下的乡野民宿空间改造 张玥影、陈颖、窦媛慧 侯沙杉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308 寻续·三线涪影——绵阳市三线建设历史纪念馆展陈空间设计 秦有鹏、崔宗权 孙丹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309 四川省西昌市“荞酒邛都”新中式风格中餐厅设计 邓杨 郝薇 成都文理学院
310 归尘.方寸山 娄开兰 王玉红 安徽建筑大学
311 《SmartInnovate、Forum、2023》 杨义成 韦自力 广西艺术学院
312 粉黛花海 薛敏 李明同、杨明 烟台大学
313 盐城市秦南镇东方红村土窑厂旧址空间改造——“朝阳”社区建筑室内设计 陶昱均 朱金华 盐城工学院
314 桥·共生——基于重组家庭结构特性的共享住宅设计 王依然、唐一文 田琦 重庆大学
315 默方众创——城中村共享办公空间设计 陈启迪、钟小洁、黄梦莎 邢月 韶关学院
316 柞水拾野乡村活动中心——基于激发山水乡村活力的空间设计 李卓然 薛思琪 西安美术学院
317 星星的孩子-基于疗养艺术的自闭症青年康复就业中心设计 康壮 李抒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318 DNA联动计划 宋婉颖 孙晓勇 兰州大学
319 末日流浪——基于末日之城背景下的酒店空间设计 于莎莎、张承若、乔楚惠 朱小军 中国矿业大学
320 樹—文创中心再设计 张宇、牛一婷、帅品荣、姚旺 夏海斌 华东交通大学
321 “数载巨变、高举红旗迈往”——红色革命展馆设计 郑淇琛 甄珍、胡永胜 山东科技大学
322 自然呼吸——住宅空间设计 侯楗宝、职冰柯 刘钊 周口师范学院
323 静木居 金铭 刘雅婷 上海杉达学院
324 乡路新生—基于锡伯文化下铁岭老虎头村农文旅规划设计 关悦、周玥 高巍、郝申、刘歆 大连工业大学
325 积雨辋川庄 沈子泰 安钰亭 洛阳师范学院
326 潮州府·承共创——基于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潮汕文化艺术中心设计 刘夏婷 郑红彬 汕头大学
327 《融院——基于徐州剪纸文化的非遗社区酒店设计》 邹洋、余博、吴明甜 张玲、丁昶、贾宁 中国矿业大学
328 一面知源 吴鑫鑫、周思雨、肖兴阳 齐海红 四川旅游学院
329 寻根---“搬迁型”社区服务中心升级改造设计 刘涛、曹文杰 李明同 烟台大学
330 林惜——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展厅设计 史小禾、徐晨、李雨格 关丹旸 北京林业大学
331 共栖——赛尔生物公司空间改造设计 李梦宇、李一菲 丁昶、侯晓宇 中国矿业大学
332 物物流转--场景视角下复合型门店空间设计研究 何诗雯、崔天使 杨岩 广州美术学院
333 工以载道——工艺美院教学楼公共文化空间改造设计 刘堂鑫 石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334 赵怀彬 吴雪 西安交通大学
335 竹鼓为引·艺坊之韵——马家弄村“六艺坊”及旧街道改造提升设计 曹晨、克明亮、周颖、林晨、许诺、王娇 施俊天、罗青石、吴维伟 浙江师范大学
336 《洲上有民》新民国风餐厅设计 熊青羽、张乐、黄欣琰 余月强 广州美术学院
337 衍生——基于新时代生活习惯下的小型展馆设计 吴天轩 崔恒、籍颍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38 丝与灵—白裤瑶主题餐饮空间室内设计 克明亮、周畅琪 施俊天 浙江师范大学
339 憩盒·梦游记甜品空间站设计 克明亮、周畅琪 施俊天 浙江师范大学
340 凿方枘方·亦无鉏铻 唐秋怡 石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341 云竹·林苑酒店空间设计 吕雪晖、耿慧芳 刘治龙 东北师范大学
342 追花逐梦---城市边界效应下海边酒店空间设计 沈盈盈 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43 目之所集眼镜商业空间设计 王思然 田雅星 河北传媒学院
344 折叠社区——限定空间的青年社区居住设计 周天一、袁恩培、赵科登、钱木雷 朱永蘅 南京传媒学院
345 学府明堂——基于苏州吴中区长桥街道文化园的改造 周恒悦、梁正正、张爽 朱永蘅 南京传媒学院
346 跨越时代、共融新生—基于矿址再生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夏慧、谢昱、申月 朱永蘅 南京传媒学院
347 影像连亘——基于柏格森“绵延时间观”理论的空间实验 史晋宇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348 饶洋镇祠北石楼村改造--民宿、展厅、茶室空间 郭晨晨、凌泳怡 贺珊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349 桑榆晚苑——基于空间多义性适老化居住空间设计 颜可可、王淑雅 林宝军 南京传媒学院
350 明日居所——探讨未来社区与零重力空间关联与发展的空间实验 陆天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351 脱域——基于吉登斯“现代时空转换组合”、理论研究的空间实验 王静楠 卫东风 南京艺术学院
352 鹤归辽海—可持续发展下的军工厂仓库改造 姜喆涵 姚磊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353 “染绣坊”商业展示空间 刘玉洁、苏雯雯、路再林 傅璟 四川音乐学院
354 京东云科技办公室 吕心如 耿蕾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355 “隐·泉·居”、——济南四合院民宿空间设计 范可欣 王筱菲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356 新会古井镇游客服务中心空间设计 罗丽容 蔡同信、吴宗建、李泰山 广州美术学院
357 以博山陶瓷琉璃文化为主题的老年活动疗愈中心空间设计 卢洁仪 李明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358 基于5R体验茶饮空间环境设计 贺煜凡、孙文沛、邱青青、凌云帆 艾萱、张地缘 长沙理工大学
359 我在酒店——藏式风格度假酒店设计 廖钦、刘欢、刘秘 王兆丽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360 乐稚早教中心 胡振楷、邵羽嫦、杨帆 晋朝辉 四川音乐学院
361 985——符合新世代的酒馆酒店一体化设计 马默涵 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62 禾中盒————探索当代人群精神需求下的盲盒主题酒店 毛欣怡 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63 善水方居——以水连接空间的新概念酒店 谢航宇、陈文静、刘静怡 崔恒、籍颖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64 南阳市三贤村生态型旅居民宿空间设计 耿园园 王志诚 黄河交通学院
365 茶文化下的洛阳老街子集中式茶馆设计 王瑞娜 王志诚 黄河交通学院
366 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下大南坡民宿空间设计 孔靖雯 王志诚 黄河交通学校
367 嗨!社区--共享青年公寓设计 黄紫文、朱君 武威 景德镇陶瓷大学
368 高密度城市空间下垂直校园的实验性设计研究 凌卓均 崔恒、籍颖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69 小城趣味---潮州文化主题餐厅改造设计 林欢 王力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370 儿童国学教育空间环境设计 李娜、关黎、张杨宏 杨建军 华东交通大学
371 双碳背景下的乡村自建房空间改造设计——以那马镇共和村为例 周子欣、韩菁、隋宏达 林海、庞耀国 广西艺术学院
372 故里——四合院民宿设计 薛金璐、常苗苗、许光达 仝晓晓 中国矿业大学
373 回雁邻里——基于空间复合模式下的老旧小区社区中心设计 胡瑾 赵玫 北京理工大学
374 一半人间、一半心愿 马存财 田原 北京林业大学
375 发现之旅——基于空间多义性的本土邮轮馆展示设计 张涛、郑伊丽、张雨菲 林宝军 南京传媒学院
376 《“童话·旅程”豆豆幼儿园--梦幻城堡主题幼儿园改造空间设计》 刘海萍、白卉欣、于佳雪、郭子洁 刘娜、刘宏利、谭琢麒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绿动空间——促进老幼融合的社区中心设计研究 刘畅、管蕊 黄泽禹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2 隐世聚落——基于旧厂房改造的花鸟市集设计研究 何姮昱、林诗琪 黄泽禹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3 疗愈森林——旅居养老模式下的主客共享空间设计研究 李丰文、李家书 黄泽禹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4 舌尖上的组织——基于节气文化的老年食堂设计研究 王一至、马天 黄泽禹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校
5 山间·一纸诗——基于诗境乡建理念的南平村民宿设计 陈璐善、余汶轩、江骏、郑晓楠、黄琛莹 李子、孙明钰、巫迪凡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6 星火食语——两弹城特色咖啡轻食餐厅室内设计 崔宗权、谢玉欣、胡骞 孙丹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7 不朽之旅——古埃及文物展厅设计方案 黄骏科、陈彬艳 余婕 深圳技师学院
8 消失的课堂——基于国学文化的老年学堂设计研究 张文彬、焦元绍 黄泽禹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9 时间银行——智慧养老模式下的日间照料中心设计研究 徐意晴、管佳惠 黄泽禹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10 翠蝶瑰林——蝴蝶生态科普展厅设计方案 郑晓婷 余婕 深圳技师学院
11 "文廊汀”—数字文化展厅空间设计 董美香、何玉婷、吴及限 林嘉颖、叶加根、张芳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12 乡续——潘湖利民小院改造 陈嘉瑶、李邵杰、黄圻 林嘉颖、叶加根、张芳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13 岭梧--富岭镇富岭街202号文化体验馆设计改造 李镇标、余青嫒、林燕玲、康世超 叶加根、林嘉颖、张芳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14 光影洄游——蚝壳洲大平层空间设计 唐铭浩 李瑾、蚁锦焕、刘少雄 汕头技师学院
15 星汉浮槎——ALIENWARE外星人旗舰店设计方案 张庭辉 吴成军 深圳技师学院
16 常寂光土——日本南部铁壶展厅设计方案 张庭辉、黄韬睿 余婕 深圳技师学院
17 真水无香——佛教文化展厅设计方案 马易菲 余婕 深圳技师学院
18 覔青漫漫——覔书店商业空间设计方案 黄骏科 吴成军 深圳技师学院
19 云梯之约原生态民宿方案设计 黄春桂、陈江涛、黄瑞权 李群、张光武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20 《無界·折境》——巴黎世家品牌商业展示空间 赖阳盛 尹杨坚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1 “浮生”——池店镇潘湖村古厝改造 谢俊雄、陆诗傲、黄晶、颜晟昊 林嘉颖、张芳、叶加根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22 BENLAI服装店设计 王艾思 尹杨坚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3 帆坊 舒煜智 罗明亮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24 《叁镜之境、—、MO&Co.、服装店展陈空间设计》 朱钰婕 尹杨坚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5 拾染——精品酒店空间设计 钟宇娴、胡瑜轩、李嘉仪 王辰劼、李验 深圳技师学院
26 物以载文——汉字载体变更历史展厅设计方案 黄卢娇 余婕 深圳技师学院
27 源动力——泡泡玛特专卖店设计 黄卢娇、王映霓 吴成军 深圳技师学院
28 天空之盒——小米之家旗舰店改造设计方案 李嘉欣 吴成军 深圳技师学院
29 涧栖山院 张雨、周佩菲、陈振芳 李群、张光武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

2023第九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22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名单

2022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入围名单

2022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初审晋级名单

2022年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入围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景观设计组入复审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建筑设计组入复审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组入复审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室内设计组入复审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入围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室内设计组初审入围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景观设计组初审入围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建筑设计组初审入围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组初审入围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19年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名单

2019年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18年第四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