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2023级研究生|观念设计「社会设计——有温度的存在」课程展示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8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1271

 

授课班级:2023级研究生

特邀导师:胡智义

课程导师:刘平云、万千个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支持单位: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观念设计》是面向视觉艺术设计学院一年级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公共课程,围绕“产学研结合、设计服务社会”的教学理念设置。本次课程的顺利开展也得到了广东美术馆的支持。在课程工作坊中,胡智义作为特邀导师,与刘平云、万千个两位课程导师一起授课。包含了理论教学、课题研讨、实践讨论、汇报点评多个教学环节。课程结束后,进行了校内展览。与此同时,本次合作课程产出成果也在广东美术馆设计三年展公共教育区得到展出。

 

胡智义作为特邀导师指导本次课程的同时,也担任着“有温度的存在——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社区项目策展人的角色,为学生们带来了广东美术馆高质量的展览与公共教育资源。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从设计三年展主题出发,本次课程以“社会设计——有温度的存在”为主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切入点,对社会现状展开调查,运用创意和设计为民生赋能、解决社会问题。

 

课程中,学生们组成若干个设计小组,经过现状(situation)、资料(research)、想法(idea)、落地(execution)四个阶段,产出项目设计概念并转化为多种表达形式的设计作品,用于解决问题,提升社区生活质量。课程为大家提供了一次绝佳的设计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进社会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之道,得出成果。本次观念设计课程总共产出了十组优秀作品,结课展邀请到相关单位的教师及同学莅临现场,其中包括视觉艺术设计学院书记罗培庆、副书记郭亮、副院长冯乔、视觉文化中心教师戴秀珍老师以及来自广东美术馆的嘉宾们等与师生一道面对面的开展了生动丰富的汇报与交流活动。

《观念设计》课程成果于广东美术馆设计三年展公共教育区展示现场

 

在三位老师的授课环节中,学生们聆听了诸多具有启发性的社会设计实践案例和设计理念,共同思考“如何才能做出真正有温度的设计?”“如何用创意设计为民生赋能?”等问题,透过分享和探讨许多已经被付诸实践的社会设计项目,理解“设计”如何改善居民关系,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为社区赋能。

《观念设计》课程导师授课及结课展览现场

 

 

现状调研是设计的起点。学生们围绕社区物品、社区群体、社区事件等展开调研,寻找可以诞生设计概念的“点子”。有的小组发现了“隐藏的爱”,有的小组发现了社区里重要又不重要的“凳子”,有的小组在生活场景中发现了“广州”“粤语”文化的特质,有的小组在物品中找到了“记忆”,在公园里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些“现状”(situation)出发,同学们开始进入资料整理与研究思考,开启各自项目的创意风暴。

小组进行社区现状调研

 

 

在导师组的指引下,结合初步调研的结果和灵感起点,各个设计小组确定了各自的选题,开始挖掘研究对象群体的“痛点”,深入理解社区现状背后的缘由,理解居民/用户的需求,探索解决之道。通过反复追问与思考,同学们将问题横向延展、纵向深入,进而生成了一个个为特定问题设置的项目方案。

胡智义老师对小组进行指导

 

 

在课程的后期,学生们将各自的方案以视觉传达的形式,通过海报设计的方式完成呈现。大家通过视觉设计对信息进行删繁就简,将方案的成果用视觉元素梳理、传达、呈现、交流。除了视觉语言之外,方案讲述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导师们所言:“讲好故事,才能打动他人,传递情感,触发能量。”

结课展览现场

小组进行结课展览汇报

 

 

在课程中,首先训练的是学生们进行概念梳理、视觉研究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其次,鼓励大家深入研究置身其中的文化和生活,在经过思考和实践后,进行视觉的转化与创作,锻炼了大家的能力。最后,课程的核心是希望学生们能将社会设计的思维应用到未来的创作与工作中,可持续地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视觉设计专业特有的能量。

 

本次课程共历经四周,诞生了十组优秀的作品。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设计灵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入体会、切身思考。”这要求设计工作者深入体察生活,关注社会,用同理心关照社会,从内心深处生发,由内而外地关爱社会中的每个个体,乃至整个世界。

老师及领导参加结课展览

观念设计课程工作坊合照

 

 

程曦 陈薇 陈舒恬 王子一 张扬

项目简介:

 

你了解你的家人吗?你知道你的家人需要什么吗?你知道如何表达爱吗?在我们长大之后,慢慢发现在我们不知道的这些年,家人一直在默默守护。提前准备好的早餐,每天洗好的杯子,冬天里被子捂好的热水袋,最坚实的后盾……这些都是“隐形的爱”。

我们通过线上故事分享互动和视频的形式,引导00后和90后群体发现身边隐形的爱,让年轻人更关注和珍惜身边人。让得到爱的人发现爱,并施予爱,同时也让付出的人得到爱与肯定。

 

左右滑动查看

 

 

方妍 仵润宜 陈程 曹佩珊 吴千泓 李颖诗

项目简介:

 

小组由6位不会粤语的同学组成,我们从身边出发,选题从开始的城中村,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思考后,逐渐聚焦到广漂人群。他们有时因为粤语或者不了解本地常识的问题,而与广州这座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些隔阂和阻碍。

 

“识听又识广”在粤语发音中谐音“识听又识讲”,本次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这些外来居民,可以先掌握一些简单的粤语和本地小知识,从而可以更快更好的融入广州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决定从一些小的生活场景细节入手,让他们“识听又识广”,逐渐搭建起与这座城市的联系。

左右滑动查看

 

殷婷 郑云方 李志光 刘希文 陈谧 廖冬凌

项目简介:

 

当我们抛出一个疑问,“何为广州?”你的答案是——?

 

广州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广州物质富饶,但却鲜有人从精神层面概括广州。我们从“衣、食、住、行、用、养、讲、和”八个方面入手,将提炼出的“和”字做为广州精神的核心。“和”是一个有着双重性质的字眼,作为连词,表意为“&”,即“and”;作为动词,表意为“融合”,这两种词性印证着广州这座城市的融会贯通、乱中有序的包容和松弛感。作品以视频叙述和海报的方式进行呈现,尝试与你分享我们所感悟到的“广州精神”。

 

左右滑动查看

 

何飘妍 黄丽桦 胡元婧 许欣欣 余子琪

项目简介:

 

物品是否只是一种消耗品,还是应该被视为连接家族、承载情感的纽带。为此我们提出了“物长存,情常在”的号召,旨在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他们对物品的态度,鼓励大家珍惜那些有着回忆和情感价值的物品,让这些物品能够传承下去,将“物长存,情常在”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这一理念的实践有望促使人们在购买、使用物品时更注重情感联系,让物品成为承载回忆、传递情感的重要媒介,延续“传家宝”的文化传统。此外,我们还推出了“传家宝永久保修”计划以及四个概念活动,如有机会与品牌合作,将共同打造该可持续性产品线与售后服务,不断扩大传家宝的影响力。

左右滑动查看

 

杨棽琛 罗品 薛彦 廖昕 赵平成 曾颖婷

项目简介:

 

再小的一片绿植也是自然。在城市膨胀的信息时代,人群的活动轨迹途径自然的频率越来越少,当放慢节奏留意观察时,其实自然随处可见,人也融于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生。议题希望以活动策划与视觉促使城市人群走向自然,通过「我是自然是我」的活动口号,将未曾发现的人为环境与自然状态相连接,产生感触,以达到真正亲自然的呼吁。

左右滑动查看

 

陈紫玥 陈柳婷 冯婉华 高捷 易雨昕

项目简介:

 

时间的迭代,使得人们的居住空间瞬息万变。一代一代的人寻找着自己生活的空间,然后一代一代的人在一个地方扎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在千奇百怪的空间中填满自己的形状,即便是在一个老旧阴暗的环境。门口一平方,能够成为老小区一楼住户溢出的空间。在这个对外的空间里,诞生更多的联系、兴趣与可能性。让他们更愿意从阴暗的环境中走出来,感受外界的阳光。

 

左右滑动查看

 

黄靖淇 段颖 陈美霖 徐楷 冯晓丹

项目简介:

 

由于如今城市生存压力变大,年轻人短暂且细碎的休息时间 ,导致他们被迫选择碎片化的解压方式。事实上,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情绪,合理的进行换气,而不是咽下这口气。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我们试图通过“呼吸纸间”这个项目,旨在绘画过程中与正念练习相结合,指引大家如何更有效地去进行系统解压,更有效地进行“换气”。使得呼吸视觉化,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左右滑动查看

 

李楚婷 姜山月 李凤婷 汪永皓 曾翔

项目简介:

 

我们小组在课程期间进行调研观察,在校园内发现了一个现象——校园里外卖垃圾数量惊人。

 

项目从环保、健康和美食三个方面,呼吁鼓励人们在1公里内线下堂食,少点外卖。仅用15分钟步行1公里到线下堂食的行动,一方面可以享受到新鲜的美食,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外卖塑料垃圾的产生。同时,线下步行堂食可以使身体更健康。我们根据调查得到的事实资料做成了系列视觉海报,还针对美团app的团购模块进行再设计。让人更直观地明白线下堂食是件大家可以简单办到且是有意义的事情,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左右滑动查看

 

宋莲子 古洁 温恬田 练思颖 攸然

项目简介:

 

走访社区,我们发现了“野生客厅”的有趣现象:即街坊们将椅子拿出来在公共空间坐下闲聊。然而,几经调查,我们发现这些椅子并没有物尽其用——社区仍然有许多需要坐椅子的人,和许多没人坐的椅子。因此,我们提出了“添张凳,益街坊”的公共客厅计划。

 

街坊们捐出椅子,打上标记,提示街坊“请坐”共享椅子,这便是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邀请居民绘画社区种的椅子,收集椅子相关字画作品40余幅,并在保留居民笔触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重构,分别制作成公共椅子档案吊牌、椅子地贴、椅子贴纸、公益海报四项物料。

 

居民自身的笔触是充满温度的。而身为社区的“外人”,我们不必强化自己的存在。让设计成为空气,将社区还给居民。

 

左右滑动查看

 

 

胡蝶 许婉萍 欧阳雨彤 高琪雅 李涵

项目简介:

 

《社交再出发》是一个以老年社区焕新为主题的创新项目。我们致力于激发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交活动的热情,让他们能够走出家门,迈向社区,通过跳舞的方式进行健康运动和社交互动。

 

项目的主要形式是设计特定的舞蹈脚印,老年人只需跟随这些脚印的指示进行跳舞即可。这种互动形式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锻炼身体,还能带来社交互动的机会。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每个脚印的跳动上结合旋律,让老年人能够跟随舞蹈节奏跳出一首流畅的曲子,使整个运动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以跳舞的步伐,为老年人的社交再出发奏响幸福的旋律。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