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建筑学2020级生态建筑概论课程作业展
发布时间:2024年1月28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946
参展班级:建筑201、建筑202
指导老师:姜妍
联合指导:郭璁(建筑201)、邵耀辉(建筑202)
主办单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务办公室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
生态建筑,也被称为可持续性建筑,是一种满足当今人类的各种需求的建筑类型,同时维护环境的绿色建筑,也被认为是保护生态资源的生态建筑。它是一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建筑是一种对环境最小破坏的建筑体系,它在设计、施工、运行和使用等各个方面都考虑到节能和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其三大特色是:首先,尽可能减少破坏当地环境的材料使用,提高建筑的能量利用率;其次,尽可能地采取低能耗的节能技术,减少对外界的环境污染;最后,在使用过程中提高环境技术效率和信息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融合了现代建筑、新型材料、节能技术和环境功能,体现出环境友好、安全、经济、先进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特性。它所用的建筑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自然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使用建筑物的质量,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注:本次课程作业以“生态建筑”为主题,分为小组成果、个人成果两种形式,部分同学将生态建筑概论课程和建筑设计课程相结合,在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两方面均采用绿色技术,实现了生态理念的全面体现。
本设计旨在直面南通人口老龄化问题,创造代际互动空间,在保证绿色生态与前提下,完成一个布局合理、温馨宜居的院落式居住小区。秉持“生态优先”理念,打造层次分明、季相显著、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植物群落,将生态绿廊贯穿其中,基地内部绿道、绿地、绿树塑出可见,一呼一吸都是绿意,一草一木都是绿色。将建筑结构模块化,以类似俄罗斯方块的模式形成水平面,垂直向上跌落搭建。同时引屋顶平台,漂浮连廊,实现邻里社交,空间组合。建立出一套新的合理代际空间秩序,充分发挥绿地效应,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设计思想。
“万物生”旨在人与自然能够共同生长,其一为自然的生长,通过中庭、空中花园的置入,植被的引入,在居住空间中营造自然之景。其二为居住者的生长,自然之景的营造使居民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于自然之中去寻找一份平和,达到心灵的成长。其三为建筑单体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南通当地气候条件,配备相关绿色建筑技术,雨水收集系统、半自动遮阳系统等,增加建筑使用年限,达到建筑的持续发展。
该建筑为小区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其中一座公共建筑。主要提供物业办公、医疗设施、公共活动、阅读展览等的功能。建筑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银河新区单元东南角,属于夏热冬冷地区。位于沿海城市,环境较也为湿润。基于以上考虑,结合建筑的功能、气候、文化和资源等因素,采用了创新的布局、形状和方向,来提高能源效率和舒适度,设计过程中还考虑了自然采光、通风和被动太阳能设计;另外,清洁能源的利用(光能)减少了对城市用电的需求和依赖;同时,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回收或具有低环境影响的建筑材料;景观设计和绿化不仅用来美化建筑环境,还提供了生态和环境上的益处,例如吸收雨水和改善微气候,结合现代水质处理科技,对雨水、污水等回收利用,节约用水。致力于实现建筑的环境友好性,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和可持续性原则,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创造一个健康、高效、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余西古镇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它是古通州东南沿海的第一个盐埠,始于唐末,兴于北宋,盛于明清,也是我国蓝印花布的发祥地。近年余西发展迟缓,道路陈破、公厕等基础设施不全。居民缺少公共休闲场所和文化展示空间,大量历史建筑坍塌毁损,游客稀少。且余西村内留守的多是收入较低的老年人,有部分高龄老人独居缺乏照料。余西古镇处在文旅发展的起步阶段,不论是文旅设施还是居民的基本生活措施都非常缺乏。由于文旅产业还没有全面的发展起来,所以居民的需求是首要的,但也要考虑到逐渐增长的游客需求。在资金和需求不巨大的情况下,在一个地点打造一个居民与游客共享的文化生活中心是更可能实施的策略。
在考察当地文化与地域性建筑特点后,充分融合当地的特色文化,结合雨水回收、光伏布设等绿色节能手段,为村民和游客打造游览与休闲活动场所,为村内高龄老人设置照护中心。
设计融合了集体主义的设计理念和现代绿色建筑技术。集体主义历史上起源于为解决人民的居住问题,这种住宅形式旨在满足人们的共同生活和工作需求。
垂直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园林绿化建设理念与方法,将建筑外墙、阳台、房顶等公共区域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绿色植被的种植,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模块化技术则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这种技术可以根据住户的需求快速组装和拆卸房屋,满足现代人对住房多样性的需求。结合垂直绿化和模块化技术,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既环保又高度定制化的住宅解决方案。
此次生态居住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鉴于南通的季风性气候,采取“烟囱效应”原理的自然通风形式,营造出大庭院的空间。并在下风口楼层架空,增加水池利用水比热容形成的早晚温差增加自然通风。在南向光照较少的地方设置垂直绿化,采用特朗勃墙被动式构造,西侧利用双侧玻璃及百叶的构造解决西晒问题。在屋顶上设置屋顶花园,庭院中设置雨水花园,形成一套雨水循环系统。在规划上楼与楼错层布置,满足楼间通风与采光。在住宅楼中每户都设置了私人户外空间与公共户外空间,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
基于天津市当地的历史文化体系和当地的人文情感等具体因素,以“生态、环保”为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居住小区的设计。在本次设计中,我也将采用一些先进技术,包括绿色生态技术和科技智能化等领域的内容。通过针对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体现近代科学与现代生活的一体化发展。
项目位于南京堆草巷社区内,面向城市中广泛存在的水陆之间的空隙地、剩余地问题,鼓励以景观都市主义的策略和“立体环境-社区单元"的理念对当代城市空间和都市生活重新理解和重构。
该设计基于小区规划,小区设计关注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或处于迷茫中的人群,改善如今社会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现状,力求打造强归属感的和谐共融未来社区。为了增多交流因此将楼间围合度提高,小区采用院落形式。本商业建筑顺应小区中心的形式呈圆弧形,内开设中庭,呼应院落式布局。
对于绿色技术主要从规划设计、资源利用、材料构造节能三方面进行,分别做出开中庭、在建筑周围设置水池、注重乔木布置;太阳能技术、水资源回收系统结合设计;墙体节能、门窗节能、屋面节能等措施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近些年大部分人群特别是新一代年轻人往往需要一个将社会巨大压力排除在外的环境来深入思考自己的理想追求。如今成年人患抑郁症的比例逐年攀升,如果他们只能被迫挤入当今社会时代的洪流,那么其丧失对拼搏奋斗的内驱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该小区主要面向工作事业在起步阶段的青年人群以及小有成就的中年人群,为其提供一个舒适自由、交流共进的生活环境。本项目的设计目标是以人为本,达到“绿色生态、多元智能”的生活环境,结合基地区位塑造具有地方特色、设施完善、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建筑,创造现代化风格和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居住小区。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