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4届毕业作品线上展(产品设计)

发布时间:2024年5月4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029

 

 

 

 

01

 

作品名称:《蝴蝶摇椅——基于信宜竹编非遗文化的摇椅创意设计》

作者姓名:王琳仪

指导教师:孟露

作品简介:此作品是仿生蝴蝶竹编摇椅,通过将传统的信宜竹编与现代的简约摇椅相结合,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椅骨相连接凹槽处的竹编结合信宜竹编而设计,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使摇椅整体线条流畅犹如展翅的蝴蝶。仿生蝴蝶意为传统信宜竹编非遗文化破茧成蝶,展现出信宜竹编文化的生命力和自身多姿多彩的特点。

 

 

02

 

作品名称:《西顿庭院灯设计》

作者姓名:邹雪倩

指导教师:华永

作品简介:该产品是为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做的灯具设计。它以昙花和蝴蝶为设计主题,造型通过仿生与雕塑的结合来体现,更能融入庭院中的自然环境,创造出简洁、美观的设计效果,表现出了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氛围。产品通过柔和的灯光点亮庭院的特色景观、植物和装饰,让庭院成为一个充满浪漫和诗意的场所。

 

03

 

作品名称:《针对美国家庭场景的可折叠乒乓球台设计》

作者姓名:沈敏儿

指导教师:吴银坤、吕健安

作品简介:以北美市场为背景,结合惠州双子星体育用品企业将家庭休闲场景作为可折叠乒乓球桌改良设计的主题,探究对北美市场乒乓球桌外造型特征和多功能改进的可行性,将家庭休闲融入到乒乓球桌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增加产品竞争力、优化玩家体验。

 

 

04

 

作品名称:《独居女性防狼阻门装置设计》

作者姓名:魏可盈

指导教师:华永

作品简介:本门阻装置基于当代独居女性的需求而设计,将保障独居安全最常需要的多样产品进行整合。以女性使用、选择习惯,遇险心理和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外观和颜色方面采用相对圆润且多选择的暖色系。产品使用方便直接,从提升女性独居生活的安全感需要,保障基本人身安全出发,让产品给用户带来心理上的关怀,帮助用户产生积极的心理抚慰。

 

05

作品名称:《帕提农留声机设计》

作者姓名:杨清鹏

指导教师:吕健安

作品简介:帕提农留声机是从古希腊帕提农神庙提取的元素中得来,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神庙建筑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希腊人和谐自然的审美特征。本设计通过对线条比例和柱式结构的运用,设计出具有现代感与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的帕提农留声机。

 

06

作品名称:《葛洪养生功法陶瓷玩偶设计》

作者姓名:谢煜琳

指导教师:孙洪波

作品简介:本设计以葛洪养生功法为设计研究,根据体育学院张明军老师创编功法《九禽戏》中,拟仿生9种动物命名,每种动物仿生动作2种,共18个动作,拟分别命名为:1)龙导、2)虎引、3)熊经、4)龟咽、5)燕飞、6)蛇屈、7)鸟伸、6)猿据、9)兔惊。据9种仿生动物的功法动作,选取每个招式动作中最具本招式特色的一帧进行设计;每个玩偶衣服上的花纹都与该动物有关,参考动物自身的一些特点进行设计描绘;每个玩偶背后的“福”字均参考知笔墨的百福图猫绘。延伸功能——香插,香插的造型以9种玩偶的形态做简化版泥塑。整套葛洪养生功法陶瓷玩偶设计旨在让“久坐族”等平时需要长时间工作的用户看到本产品时可以根据玩偶的经典特色招式动作顺序进行《九禽戏》功法的锻炼。

 

07

作品名称:《河源墩头蓝文创蓝牙音箱》

作者姓名:吴昀臻

指导教师:孟露

作品简介:本设计在蓝牙音箱中融入了墩头蓝工艺、墩头村民居建筑、华表塔等元素,墩头蓝纺织品的独特纹理和色彩,使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用品中。这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也探索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产品相结合的可能性。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播放音乐时,中间玻璃件和墩头蓝布料旋转营造出动态感,使音箱不仅带来听觉上的体验,还有视觉上的享受。

 

08

作品名称:《广东非遗竹器文化的现代转化与设计——以客家凉帽为例》

作者姓名:吴坤泰

指导教师:朱云

作品简介:本设计主要以惠州非遗——客家凉帽为设计原型,通过分析其特色,归纳其设计特点,对其进行现代化的再设计,进而在弘扬传统特色文化的同时,也探索客家凉帽在茶室家具中的转化与应用。

 

 

09

作品名称:《蓝墩墩——基于墩头蓝非遗文化的系列坐凳设计》

作者姓名:林昶希

指导教师:张萍

作品简介:墩头蓝纺织技艺于2015年入选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设计旨在将墩头蓝非遗文化与坐凳设计相结合,让墩头蓝非遗文化活在当下和高质量传承。设计方案为三款坐凳,除了坐的功能,有的还具有储物功能和就坐感应播放音乐功能。造型设计融入蘑菇和鼓凳元素,并在墩头蓝纹样中提取虎头纹进行简化组合,同时选用了墩头蓝染色之浅縹、縹、熨斗目,应用于坐凳的棉麻坐垫上。坐凳支撑部分选用现代材料亚克力,并赋予从绿到蓝的渐变效果与坐垫呼应。

 

10

作品名称:《美式乒乓球台》

作者姓名:陈清华

指导教师:朱云

作品简介:本设计主要从结构、造型及用户体验角度出发,为北美市场打造了一款实用美观的乒乓球台。在结构上,主要采用竖向中间折叠的方式,以方便用户的折叠、移动与展开,并在腿部底端配备了高度调节器和转向轮。在造型上,则借助利落的直线条,以突出产品的平衡感和力量感。在色彩上,则主要用绿色作点缀,凸显了乒乓球运动的青春与健康。相信,这款乒乓球台将能成为北美市场的新宠,并为乒乓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贡献力量。

 

11

作品名称:《鱼影流光——基于大良鱼灯的非遗文创设计》

作者姓名:何恩蕴

指导教师:孟露

作品简介:本设计的灵感来源于顺德大良鱼灯,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这一非遗文化中的元素融入到现代家居生活中,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大良鱼灯,使人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使非遗文化走入现代生活,满足现代日常生活的照明需求。在家中挂上一盏鱼灯,能够为家居空间增添一抹亮色,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还能够让人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12

作品名称:《广东非遗竹器文化的现代转化与设计——以沙河鸟笼为例》

作者姓名:赵梦玲

指导教师:钟慧娴、朱云

作品简介:本设计将沙河鸟笼的“巢”与猫屋的“窝”的设计理念相融合。灵感源于过去人们喜爱养鸟,以“巢”为宠物鸟提供栖养之所的习惯,与现代人喜爱养猫,将猫屋视为“窝”为宠物猫居养的使用方式相对应。这个设计旨在为宠物提供嬉戏、探索、休息的场所,同时,通过模块化设计,将猫窝也可作为家庭补充椅子使用。

 

13

作品名称:《白马窑遗址陶瓷玩偶设计》

作者姓名:吴欢欢

作品简介: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以马的形象作为文化符号和载体设计一组陶瓷玩偶。旨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白马窑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创作过程中,将白马窑遗址的纹样元素融入陶瓷玩偶设计中,并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让玩偶既蕴含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借助这一创新性的设计,期望能够提升白马窑遗址的公众认知度和文化影响力,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同时,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玩偶,不仅能够让人们在欣赏和把玩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更能引导人们在这种氛围中深入了解白马窑遗址的历史文化及其陶瓷制作技艺,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14

作品名称:《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老年人助行器设计研究》

作者姓名:邓玉洁

指导教师:吴银坤、吕健安

作品简介:这款老年助行器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将人的情感需求融入产品设计,解决行动问题的同时,也满足老年人群体社交需求、审美需求等心理需求。结合app与AR-HUD,提高用户出门在外的安全性、便携性。不仅可以辅助行走,也可以让他们扩大活动范围、社交范围,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15

作品名称:《西顿小夜灯设计》

作者姓名:黄河泾

指导教师:华永

作品简介:该仿生小夜灯系列以自然植物为设计灵感,融合了仿生学与现代设计,创造出既实用又具有装饰性的照明产品。猪笼草造型的小夜灯采用流线型设计,模拟自然形态,色彩渐变,营造温馨氛围,手柄设计实用美观,开关简洁,便于携带和操作。蘑菇造型的小夜灯则以简洁圆润的线条和温暖色调,模拟蘑菇形态,增添家居宁静舒适感。LED光源柔和,色彩多样,环保材质,低耗电,适合多种室内环境。多肉植物造型的小夜灯外观简洁现代,灯罩覆盖精致的多肉景观,灯光柔和,色彩层次分明,模拟自然美景,基座稳固,触控操作,轻松切换灯光模式,设计融合自然与科技,为现代生活带来和谐之美,适合追求创意生活的群体。这些小夜灯不仅美化家居,还为夜晚带来温馨安宁,增添自然韵味。

16

作品名称:《广东非遗竹器文化的现代转化与设计——以林村盒箩为例》

作者姓名:关雨欣

指导教师:钟慧娴、朱云

作品简介:林村盒箩系列首饰盒以中国非遗竹器工艺的灵感,将传统竹器造型与现代审美相融合。设计灵感源自于非遗竹器林村盒箩,旨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同时,本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梅兰竹菊作为金属纹样,结合非遗竹编技艺,使得首饰盒呈现出古朴自然的美感。同时,林村盒箩的传统编织工艺,赋予首饰盒独特的纹理和质感。内部结构设计合理,既满足首饰的分类存放需求,又有效保护首饰免受磨损。因此,这款首饰盒不仅仅是一件实用的收纳工具,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精神。

 

17

作品名称:《北美户外折叠式乒乓球台》

作者姓名:谢海燕

指导教师:吴银坤

作品简介:这是一款针对北美市场而设计的户外折叠式乒乓球台,外观造型较为敦重,给人以稳固、厚重的感觉。色彩以饱和度较高的蓝色为主,给人以科技感。通过对产品网架、侧板、护角、桌腿的改良设计,以较低的成本解决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不便的问题。点、线、几何元素的添加丰富了产品细节,使得产品看起来更加完整。

 

01

 

 

18

作品名称:《基于下肢残疾人群可穿戴式行走康复训练设备的设计》

作者姓名:黄利文

指导教师:吕健安

作品简介:本设计通过深入分析下肢残疾人群的行走特点和需要,为达到穿着舒适的目的,在进行下肢穿戴康复设备的设计时,考虑到人体大小的差异性,符合人的下肢结构特点,设置了可调节尺寸,从而增强穿戴的安全性和兼容性,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需要,提出适合他们的可穿戴式行走康复训练设备。同时增加靠腰部分穴位的按摩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久坐劳累,刺激神经穴位,起到一定的康复效果。设备搭载的“智行”软件APP,用于实施康复训练操作和康复数据管理。外观以黑白色为主,灰色为辅。高级灰色的使用规避了冷冽与疏远感的缺点,产品的亲和度也因为黑色和银色的使用得到了提升。增加设计的意向感觉舒适度与耐受度,也因此减少了用户在长期护理、康复等环境中产生的抵触情绪。

 

产品设计专业寄语

       本专业围绕地方主体产业,大力实施产教融合,积极构建地方文化与创意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开设了文创产品设计、电子产品造型设计、交互设计、家具设计等课程。立足大湾区,扎根惠州,培养具有产品设计、开发、策划、管理全链条设计思维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产业提供文化创意服务。并依托工作室实训模式和应用型实战教学等手段,以赛辅课,以项目促成长。

本届学生以“逐光而行”为主题进行毕业创作。他们巧妙地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脉精髓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之中,使传统与现代得以和谐交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他们也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设计出贴近生活、实用的生活用品,体现了人文关怀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此外,他们还依托惠州本地企业的体育用品设计,展现了其对本土产业的深度理解与独特创意。这次毕业创作不仅是对学生们专业技能的一次大练兵,更是他们职业生涯前夕的一次重要历练,同时也让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有效地服务于本地设计产业发展与建设。

最后,我们衷心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逐光而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广阔天空。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