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4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未来生活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4年5月21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941
唯一的限制是想象力The only limit is imagination
在技术世界中,人们所部署的架构往往提供了一条非确定性路径。雅克·埃吕尔认为,现代技术作为新的特定环境已经深深地嵌入人类生存结构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均无法置身事外,现代人类也深受该技术价值观的掌控支配。新兴技术的搅动使得迭代社会图景不断迸发生成,而设计则成为了能够将技术与生活实现紧密联动的标新介质。设计始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元动力,与人类行为的时间性交织在一起,并非脱离时间的客观化图像。当经验格律被时空的非连续性和事物的虚拟性所解构,当人们的认知图式无法洞见涌现环境的显性逻辑,我们应以策略性本质主义视角进行设计纠偏,脱域地方性知识规约,以“复调”的方式将理论思维、实践思维及创制思维进行更紧密的跨维融构,统一时代设计的矛盾性、对话性、开放性,启迪设计向新而生。新物质主义视野中,具有生成力和生产力的物质被视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而设计产物作为“能动性的凝结体”,能够在智性创新的尺度上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社会结构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深入挖掘设计产物所蕴含的内在创造性,将能动范围扩大至人类群寰之外,展现系统外部与内部、思想与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心向往之,行必能至。设计学院2024届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让自己沉浸在严谨的知识文化之中,成为批判性思考者和创造性问题解决者,全身心投入到探讨“人类纪”这一宏大命题中。本次展出的设计作品无一不以全域视角映射出我们对现状及未来的关切及内省,它们展现了有序而非熵增、通约而非异化、锚定而非跃迁的姿态,以敦本务实的热忱编码出独立个体对设计的超链接理解和面向未来的超限域答卷,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设计学院培养致力于改善公民生活的设计师,为社会福祉做出贡献的设计师,引领不同文化在全球实践中有意义融合的设计师,创造人人平等和诚信世界的充满激情的设计师。设计学院的教师始终强调道德标准优先于经济需求,并认为,拥有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可以将个人转变为真正的“世界公民”,能够适应危急情况并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毕竟,唯一的限制是我们的想象力。
作者姓名:任柏璇作品名称:《此时共在——博物馆的间性生活》
导师组:李玉峰教授、王选政教授、何君教授
关键词:时空间性辨识、卜辞观念研析、未来生活启示
作品旨在深入探讨时空间性辨识的概念,将其与未来生活紧密联系。借鉴卜辞观念,构思了一种以博物馆体验卜骨占卜的方式,并探索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从商周时期的完整甲骨卜辞中汲取灵感,叙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个部分,与体验的四个步骤相呼应。叙述卜卦的时间和卜人信息,转化为回答“何人问,于何时”。命辞交代所卜问事情,转换为简洁明了的“所问何事”。通过占辞,将占卜结果与甲骨106个文字相对应,这些文字源自中国古典的诗词与思想理论,每一句都是对当下特定疑问的引导与启示。同时,这些文字也与博物馆中106个不同位置的文物相匹配,赋予占卜体验更加丰富的内涵与体验感。
这一甲骨占卜体验的意义在于,通过从时间维度中寻找,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我生活与命运的意义与指引。这种深入体验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传承与再现,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向的一种启示。因此,此作品旨在通过这一过程,寻找今日的“答案之书”,以指引未来生活的发展与可能性。
作者姓名:高雅作品名称:《你好小志》
导师组:王选政教授、李玉峰教授、何君教授
关键词:拟人化交互设计、车载助手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人工智能情感化
随着我国新势力造车的蓬勃发展,车载助手已不仅仅是人工智能,而是驾驶中的伙伴。其拟人化设计是实现人车自然交互的重要因素,为了构建更符合用户体验的车载助手拟人化形式,我探索人与人自然交流的逻辑,最终将肢体动作的艺术表达——舞蹈中对于信息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运用于车载助手的设计中,以构建更为自然交互语言。
我邀请到了舞者小志,请他在观看多段驾驶实况视频后进行即兴的身体反馈,接着运用拉班运动分析,将每一个动作拆解成为可解读的文字,如动作的大小代表张扬或内敛,肢体的流动或阻塞代表着柔和或坚定,最后整理这些信息化为参数,形成可视化的符号。
小志恰如坐在你副驾的家人或朋友,时刻为你提供专业的指导和体贴的关怀。
作者姓名:王婕作品名称:《一小时关于手机的仪式》
导师组:何君教授、王选政教授、李玉峰教授
关键词:神圣手机书籍设计、仪式符号视觉系统、记录体验信息可视
web2.0-3.0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当下生活密不可分的身体延展,它与互联网、新型技术等系统的结合建立起了一套线上的生活方式,将身体的行为变成了手指的行为。
线上生活方式的发展促使着去身体化以及手机依赖现象出现。作品借由此矛盾点,以智能手机作为设计道具,展开书籍的设计:一本关于线上生活方式的符号系统记录;体验感知设计:以游戏的方式完成手势指令,感知在体验过程中手指仪式行为串联感官系统。
通过仪式的重复引起参与者、观者对于线上生活方式的思考,同时手指行为将仪式感可视化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引发来自于人机交互、小说戏剧文学、互联网产品研究、科技公司用户体验等各领域的观者基于其学科视角的共鸣与交流。
作者姓名:刘一睿作品名称:《非标准食志——面面相映》
导师组:王选政教授、李玉峰教授、何君教授
关键词:新消费视域下传统品牌优化设计、县域文化与品牌文化设计、传统快销品牌消费场景体验设计
这是一次有关于小麦文化和今麦郎的消费场景体验设计,我将观众的面部与产品面饼做链接。
我用数字技术识别表情实时交互生成面饼图案,用数字技术进行表情识别并生成一些疗愈的语句,与顾客产生情感链接,希望在快节奏生活中为个体提供精神滋养。
固定手势实时交互捕捉图像,每个顾客都是非标准食志的代言人。希望形成社群,通过固定的手势推广产品。
非标准是对工业化时代冰冷标准的一种反思和超越,食是本次消费场景的核心,志是一种记录和叙事的形式,不仅是对食物的描述,也是对于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的记录和展示。希望能够引导人们重新思考和探索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它如何塑造我们的文化和身份。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