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2024届北京交通大学设计类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展(1)

发布时间:2024年6月12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504

 

前言

 

这次的毕设展包含了来自环境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和公共艺术多个专业方向的53份毕设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才华,更展示出了同学们三年学术探索与社会实践的旅程中获得的收获和成果。三年磨剑,与之争锋——本次展览以“与之”为主题,多元的展示方式呈现了同学们对艺术和设计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在环境设计作品中,有着对空间、材料和光影的敏锐感知,以及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深刻思考;视觉传达的作品体现出对视觉语言的探索和创新,通过作品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数字媒体领域则探索了技术与艺术的交融,通过虚拟现实、交互式媒体等方式展现出无限的想象力;产品设计以多元的作品形式折射出物化的价值观、世界观;而公共艺术作品则是与社会互动的载体,通过多种形式传递着对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个性见解。本次展览不仅仅是毕业生们学业成果的展示,更是他们对当下世界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愿景的表达,每一件作品都是大家对世界的观照和回应。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的梦想和热情、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无惧未来的自信。毕业展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在这个数字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以设计师的思维去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去探索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李旭佳建筑与艺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

 

 

 

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赏析

 

陈子轩
指导老师:薛彦波

 

高空置率背景下国门大厦办公空间设计改造方案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空间的利用率与空间功能规划的合理性愈发受到关注。近年来写字楼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因素导致写字楼空置率逐年上升,而持续三年的黑天鹅事件又使得该现象进一步恶化。为保证国家经济的以及生产效益的迅速回暖,降低写字楼空置率,提高空间利用率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在现有政策规范下,从规划、空间、人员等多个维度分析研究办公空间的利用问题与其他功能的分配问题,提出设计策略并落实于实际场地加以证实其可行性,进而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提高办公空间的社会属性,改善空间的经济效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高雨蓉
指导老师:袁承志

 

贵州石阡新侗寨康养温泉度假村景观设计
项目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占地面积约为50万㎡。根据康养温泉度假村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将园区整体划分为9个区域,各区域之间通过绿色廊道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并提出水润石阡,多彩绿谷的设计定位,汇聚石阡文化元素,延展石阡民俗红色人文;衔接艺术建筑生态,激活铜仁城市片区绿带;体验当地人文特色,彰显石阡当地独特魅力。首先通过控制整体风貌,构建空间文化序列,延续地域历史文脉;二结合地形起伏,利用层级差异,丰富立体化空间结构;三通过道路布局划分出不同功能空间,构建活力多元空间;四挖掘本底文化,通过新的设计方式的诠释独特的文化空间,实现情感的更新和回归。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胡文慧

指导老师:孙媛

 

北京长河历史文化景观环境更新设计
设计从街区尺度出发,基于文化景观和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等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出适用于存量以及减量发展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文化景观设计更新原则,以北京长河为例,梳理其水系发展脉络、沿线遗址变迁及历史人文活动的产生,通过梳理建国以来21世纪北京规划及大事件对其环境改造的影响,以及比对各时期的区块地图肌理,由此总结其历史文化价值,提出历史遗址如何在新时代的环境里活态更新与可持续发展,选取其沿线三处现存且保存较为完善的遗址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历史文化景观更新设计。以期提供可参考的历史文化景观设计研究方法。是文化景观理念在不断动态变化着的城市景观中的新探索与实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宋昕航

指导老师:李旭佳

 

基于韧性理念下的老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改造研究——以唐山机北楼社区为例
频发的城市风险灾情,例如内涝,火灾,地震,传染疾病等等,凸显了社区作为城市基本单元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关键作用。社区环境作为居民日常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设计和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应急能力。特别是在特殊时期,社区需要承担起更多责任,为居民舒适、安全、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帮助他们应对生活难题、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身心康复。本设计以唐山社区研究为例,要重新思考社区规划以及景观的营造,促进社区向“韧性社区”转型,在保证社区日常生活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提升预防应对突发传染疾病、灾害下的抗逆能力,营造健康社区,促进人们生理、心理健康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孙畅
指导老师:魏泽崧

 

基于“双修”理论的乡村棕地再生景观设计——以贵屿镇凤新村为例
将“双修”理念引入场地设计当中,通过生态修复和空间修补两大手段,对场地进行三个阶段性的设计改造。在第一阶段中对场地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恢复其生态系统;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生态修复的基础之上,针对当前缺失的乡村景观空间进行合理的复合与营造补位,打造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场地的公共服务质量,发掘场地文化,保护社会服务网络体系;最后广泛吸取周边环境优势,将周边乡村生活生产与场地联系在一起,带动贵屿镇的经济特色转型。从生态修复、物质空间修补、文化环境修复、社会网络修复四个方面对场地景观进行再生规划设计,推动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有机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孙兆辰
指导老师:魏泽崧

 

基于乡村振兴视野下的乡村文化景观设计方案——以融水县小桑村为例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许多地方依然在无序的开发乡村资源,导致乡村环境遭受到持续破坏的问题。根据问题总结,提出针对小桑村苗族文化景观更新设计策略,分别从风貌文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人才组织、工艺保护等层面展开针对性研究,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双重基础上提出小桑村苗族文化景观构建的理想模式。从文化景观、生态景观、历史文脉、田园风情等角度,概述了营造乡村文化景观的具体方法。通过建设、传承、修复和保护的原则,概括了乡村文化延续的过程,建设过程以融水县小桑村的文化景观建设为基础,大致可以概括为五部分,分别是以生态景观为基础,以历史韵味为主题,以田园风情为核心,以苗族风情为延续,以山水风光为主线。延续路径包含多种方式,如保护历史遗址和文物、维护遗址所在环境、修复历史建筑、创造历史文化景观以及传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吴紫芯
指导老师:孙媛

 

焦化厂记忆影像——地方依恋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工业遗产不仅是城市发展轨迹的实物见证,也是本土社区赖以生活的家园,承担着居民的物质、精神,情感和社会需求。本文将着眼点由城市工业遗产的实物转向其中容纳的社会群体,从“人”的角度探讨使用老如何对场地产生依恋,设计师如何运用这个心理状态对于工业遗产旧址进行设计规划。希望通过该理论对工业遗产进行规划和设计,向景观中注入情感与意义,使场地记忆和文化延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徐静如
指导老师:魏泽崧
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化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导视系统是连接人与环境空间的关键桥梁,它可以帮助人们辨识身处方位、理解环境关系。在我国,过往数十载的设计研究历程使导视系统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校园环境日趋社会化、复杂化,同时来访人群也愈发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的高校校园导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影响出行效率和用户体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依托新技术与新媒介,未来的高校校园导视设计发展趋势将明显受到数字化时代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也体现在用户体验中。因此,将数字化技术结合到高校校园导视系统中并进行开发、应用与推广,是未来高校导视系统设计的必然趋势。本设计以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导视系统为对象,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分别对数字化导视系统的界面和数字化导视系统终端机器进行设计,为用户提供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校园导视系统优化方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赵丽雅
指导老师:薛彦波

 

沙溪故居(共生视角下的乡村民宿设计研究——以云南沙溪镇民宿为例)
该民宿项目位于云南省沙溪古镇,以“共生”为设计核心,充分考虑民宿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共生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共生,强调不同的要素相互作用和融合,将产业、生活、生态、文化等乡村特征要素在空间中得以表达,为住客提供独特的乡村体验,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文化的传承以及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并实现民宿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励羽欣
指导老师:袁承志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室内外展示空间设计
本次设计建筑造型以牡丹花为参考,意向为水中的白色牡丹。主体建筑为玻璃钢架结构,八根主要受力杆件为黄色,其余十六根为白色;建筑主体外围围绕三层花瓣装置,运用薄膜与钢架结构模拟花瓣的不同形态;建筑交通流线除电梯外采用以“红飘带”为设计理念的长坡道进行衔接,坡道为钢板材质,铺设红色地毯,两边设置护栏,受力杆件为间隔均匀的垂直悬吊钢钢条。建筑地上四层与地下一层为展示空间。建筑梁柱排列规范,中庭架空,设有呈放射状立柱,配合镜面,增强空间延展性,完善了建筑的承重结构和通风循环系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孙东东
指导老师:魏泽崧

 

模块化灾后应急集成设计
方案旨在为地震灾后人民提供一个临时性的避难场所、能够兼顾私密性与公共性。首先是住宿模块,该产品四面有防水帆布制成,可堆叠放置,产品外部有三个太阳能模块,可以供250千瓦时的电能。 内置排风扇、6颗LED照明灯,另外2颗提供室外照明。另外,内置折叠椅,供室外休憩。产品内部有存储紧急物资的集成模块,物资可供一名成年人独自生活10天以上。另外,为保障灾民灾后生活,延伸出两个应急救治模块和儿童休憩模块,为受灾用户提供多方位服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视觉传达作品赏析
井雨
指导老师:易晓

 

基于视觉认知的AR-HUD导航界面设计研究
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之下,AR-HUD成为汽车的重要辅助驾驶功能,随着增强现实技术引入到汽车设计中,车载导航信息系统从传统的中控面板到如今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使车载导航发生了质的变化,创造了用户与人机界面全新的交互体验。本次设计从用户视觉认知的角度出发,深度挖掘出了用户对于AR-HUD导航界面的需求,确定了导航界面的信息框架、布局,以人眼吸收光线的能力和颜色的波长确定整体的颜色选取。分别对导航区、信息区和提示区进行设计,并输出导航界面概念设计方案。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AR-HUD导航界面设计进行评估,根据眼动实验数据结果分析了界面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后通过主观问卷调查分析用户对界面设计的满意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菲雨
指导老师:张野

 

建国七十周年插画《气质华章·东南西北颂》
2024年作为建国75周年本身具有历史与文化意义,插画系列作品《七秩华章 :东南西北颂》根据提炼中国地理位置的东南西北不同地理风貌,自然景观和主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作为主要视觉符号进行创作并以此进行了不同的人物造型、民族道具、城市印象等的提取与视觉转义。作品系列中分为(1)东之篇章:华北地区及东部沿海,选取汉族、回族、锡伯族、满族和高山族民族形象 ;(2)南之篇章 :两广地区及云贵高原,选取苗族、土家族和畲族的民族形象;(3)西之篇章 :青藏高原、川西地带及四川盆地,选取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独龙族、怒族和傈僳族形象;(4)北之篇章 :内蒙古草原和西北地区,选取蒙古族和维吾尔族。以及一些延伸插画与文创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宋佳玥
指导老师:张野

 

“正负实验室”展览海报及衍生设计
“正负实验室”主题展览海报设计以正负形图形为核心,结合实验室的探索精神,力求展现一种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图形世界。在文字设计上,追求简洁、现代化和艺术感,通过几何形状元素的融合,增强字体的立体感和饱满度。图形构思则基于正负形的图底关系和修辞手法,绘制出一系列具有对比与转换特点的图形。色彩选取上,采用冷暖两套配色方案,既体现正负形的对比特性,又赋予海报丰富的视觉层次感。整体风格以系列几何海报为主,运用几何形状和线条设计,简洁抽象,现代感十足。通过这一系列设计构思,期望引导观众走进正负形的奇妙世界,共同领略正负形图形及图形修辞学的深邃与美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双琳
指导老师:张野

 

2.5D信息图之全智能化生产线
此次设计实践就是以5369海东万牧牦牛产业基地目视化工程设计为依托,对其中的牦牛深加工生产线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将产业生产环节从文化转译的视角,转译成具象的视觉语言,使参观者在短时间内知晓产品生产的各个流程环节,从而起到很好地解释与宣传作用。此次设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探访,收集视频资料3GB,图片2GB,文本1GB,将资料收集整理,为下一步的转译做准备。此次绘制了图案零件百余件,其中单体机器58种、建筑5座、配饰15组、人物与牦牛22个、图案零件100余个(如图5.4)。以上就是以设计师的专业视角对牦牛生产线视觉设计进行的初步规划。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汪小艾
指导老师:刘双花

 

文旅融合视域下红色保定城市品牌设计
(1)标志设计1. 选取地道战的地道元素体现保定智慧团结 2.“WOW”有惊喜、发现的含义,同时”WOW“和”挖“”哇“同音,代表发现、挖掘、惊叹,和地道战人民团结挖地道的“挖”相结合。标志用语言表达呼吁人们去探索和挖掘保定,同时“wow”体现人们在挖掘到保定景点时的惊叹。(2)插画设计:体现保定从古到今的红色文化(3)棋盘游戏:wow!保定,结合地道战特点,设置陷阱、出口,道具卡、问答卡,把保定从古代、近代、现代的红色文化及美食转化为图标插画,让玩家在游戏中了解保定,玩家在收集道具卡和问答卡中可获取历史知识和积分,先将积分卡收集满的代表挖掘到保定景点及特产最多,玩家获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一伊
指导老师:刘双花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雄安新区品牌设计研究
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缩影,代表着城市的总体风格与表达,也是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过程中,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内核形象的综合客观展示。如今,城市对于品牌塑造的意识逐渐觉醒,其研究不再拘泥于视觉表面,而更多开始挖掘城市背后的资源优势,关注受众需求与共鸣以及城市特有的情感符号,从而使品牌达到深入信心的效果。雄安新区作为一个翻新融合、汇集全国资源打造的新模式下的未来化城市,面对重大社会变迁,其品牌形象便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城市品牌构建方式,品牌内涵除了要体现雄安的现代化、智能化、国际化等形象,更要传递出对本地动迁群众的归属之感以及外来人才的情感关怀,让情感化符号参与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进而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以饱含情感的形象对外交流,促进雄安新区城市发展,也以此保证城市与人之间的和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吴泽鹃
指导老师:易晓

 

自动驾驶车辆与行人交互场景下的eHMI设计
随着汽车电子化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车辆未来将会更多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然而行人面对自动驾驶车辆时,出于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不信任以及对车辆情况的未知,可能难以做出正确的过街决策,影响道路通行安全。因此,如何在自动驾驶车辆与道路行人之间建立行而有效的沟通策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安全性,是此次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次设计主要分为eHMI设计需求分析、eHMI方案产出及应用、eHMI设计方案可行性试验三个方面,通过对典型的交互场景进行界定,明确典型场景下行人对交互信息的需求以及期望得到的信息内容。根据前期所总结的设计原则产出图像、文本组合方案、投影符号方案、情感化方案三个方向,并产出动效方案与测试视频,最后针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实验验证,完成设计研究的闭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肖可欣
指导老师:易晓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控制移动界面设计
本文以数字移动端为主要载体,设计了一套具备远程操控、智能续航导航、实时车辆状态监控及故障信息反馈等功能的智能控制车辆界面。基于情境意识理论,此界面采用多模态交互方式,融合AI助手与个性化功能,旨在优化与创新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控制界面,以提升用户体验与行车安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曹依沁
指导老师:易晓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NFT数字化身设计研究——以敦煌唐代女供养人为例
以《面向大批量定制的NFT数字化身设计研究——以敦煌唐代女供养人为例》为题,基于面向大批量定制的方法对敦煌女供养人数字化身进行设计实践,进行主模型设计,构建产品族,并基于产品族框架进行模块分类、划分、编码与模块配置。之后,对NFT数字化身进行NFT铸造与营销设计,将NFT数字化身与区块链绑定,赋予图像独一无二的数字凭证。与此同时,打造敦煌唐代女供养人官方网站与数字社区,并进行品牌联名设计,以强化敦煌女供养人数字化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化数字化身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商业与文化价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冯嘉城
指导老师:张野

 

扁平化时代族群风格演进研究——以北京圆明园为例
2010至2023年间,视觉设计风格流行着技术怀旧风格的趋势,该趋势以流行和时尚为核心,受到城市大众的广泛接受,在娱乐驱动下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该现象标志着在现代化进程中设计风格呈现出周期性的回流趋势,其中几种风格至今仍是设计师应用的热点,目前针对具备技术怀旧特点的风格研究相对分散,风格的符号特征、发展脉络、演进趋势,尤其是不同风格间的协同演进及背后的社会审美喜好动因尚不明晰,故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展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潘鑫源
指导老师:易晓

 

动态标识在交通枢纽站中的设计研究
为了提升交通枢纽站乘客的出行效率,本研究根据调研发现并总结现有现有枢纽站动态标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动态化导向标识的设计方案,以环境认知学为理论支撑,运用实地调研、问卷分析、用户画像等多样化的设计方法与工具,以西直门枢纽站为例,基于标识动态化提出西直门枢纽站导向标识的优化与再设计。鉴于乘客在找车、乘车、下车的寻路过程中需求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因此枢纽站的动态导向标识设计方案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出发,从服务形态丰富、构建智能动态导向标识与导视功能完善与提升这三个层面入手,构建一个高效、互动且用户友好的动态导视系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孙玉强
指导老师:易晓

 

智能装备生产管理平台界面设计研究
该设计作品依据可视化理念建立的智能装备生产管理平台,是针对未来智能工厂装备制造场景与生产排程管理可视化的实践尝试。立足于当前智能装备制造的实际生产场景进行深入探索,注重对于目标用户与生产场景痛点需求的挖掘分析。通过剖析生产场景、梳理生产要素、挖掘用户需求、建立场景仿真、构建流程模型,提出基于数据可视化的管理平台界面设计方法,探索符合智能装备生产场景管理平台数据可视化的UI界面呈现方式、交互设计流程和界面设计方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徐顺
指导老师:易晓

 

基于情境感知的外卖员安全驾驶界面设计研究
为解决当前存在的外卖员人群增加所带来的社会交通问题,在新技术的时代,采用全新的设计思维方式,用界面交互设计的形式解决现目前社会存在的外卖员行车送餐途中的问题。在现有HUD的作用之下去减少外卖员在交通事故中的危险系数,提高外卖员在行车作业中的安全。设计主要以外卖员头盔-手机界面-HUD之间三者的联动进行设计,头盔通过蓝牙连接,骑手可以通过HUD智能头盔实现在行车途中外卖信息显示以及行车途中的安全提示。为外卖骑手设计交通安全界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可可
指导老师:刘双花

 

宋韵开封:文旅融合下的城市IP形象及周边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为推动开封城市宋文化特色与时俱进,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传递历史文化城市的旅游文化价值,展现出更多元、更新颖的宣传与推广形式。本研究重点是设计“包大人”IP形象,让不同身份变装包大人系列IP形象,来看开封的宋韵文化,形成系列盲盒,并创建“宋韵开封”品牌,运用国风插画技法设计盲盒包装。根据开封特色文化内涵设计系列海报,并结合IP表情包和周边设计呈现更多样的传播方式,把文化融入旅游过程中,让更多受众愿意了解宋韵开封文化,构建可持续的城市文化符号,助力开封旅游建设可持续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周悦
指导老师:易晓

 

面向儿童的博物馆在线教育游戏设计研究——以《帮龙爸爸找孩子》为例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在线教育游戏兼具娱乐属性和教育属性,逐渐成为博物馆开展儿童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开发与推广在线教育游戏可以推动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更高效且有针对性的为低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以面向儿童的博物馆在线教育游戏为研究对象,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和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通过细化儿童用户群体,在用户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游戏交互设计的工具与方法对面向4-6岁学前期儿童的博物馆在线教育游戏交互系统设计进行全面的探索,并以《帮龙爸爸找孩子》为案例展开设计方案实践。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