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2024届北京交通大学设计类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展(2)
发布时间:2024年6月12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658
前言
这次的毕设展包含了来自环境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和公共艺术多个专业方向的53份毕设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才华,更展示出了同学们三年学术探索与社会实践的旅程中获得的收获和成果。 三年磨剑,与之争锋——本次展览以“与之”为主题,多元的展示方式呈现了同学们对艺术和设计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在环境设计作品中,有着对空间、材料和光影的敏锐感知,以及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深刻思考;视觉传达的作品体现出对视觉语言的探索和创新,通过作品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数字媒体领域则探索了技术与艺术的交融,通过虚拟现实、交互式媒体等方式展现出无限的想象力;产品设计以多元的作品形式折射出物化的价值观、世界观;而公共艺术作品则是与社会互动的载体,通过多种形式传递着对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个性见解。 本次展览不仅仅是毕业生们学业成果的展示,更是他们对当下世界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愿景的表达,每一件作品都是大家对世界的观照和回应。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的梦想和热情、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无惧未来的自信。毕业展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在这个数字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以设计师的思维去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去探索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李旭佳 建筑与艺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赏析 郝潇漫 指导老师:江扬
56号录像带(TAPE 56) ·2024 北京 ·显示器,摄像头,观众参与 ·尺寸可变 该装置是一个互动监视系统,是对空间中多个场域之间观看与被观看的动态诠释。 它将展览空间多个场域中的参观者融入到作品内部。当参观者进入作品的场域时,就已经身处流动监视的环境当中。一系列代码和电子摄像头对参观者进行影像的输入和输出。显示器将屏幕划分为网格,读取并展示场域内参观者留下的数字足迹,将参观者的行为变成数据加载到作品的信息流当中。这件作品重构了监视权利,打开数据监视的天窗,将数字世界的权利让渡附着在参观者的互动当中,创造新的叙事。 此次艺术实践是在向大众发问:如何在这个无孔不入的监视社会中审视监视权利,又该如何界定监视权利的让渡边界,是否能够意识到监视内容的影响以及监视行为的后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康滢 指导老师:王征
织网 本次研究从影视人类学的视角切入,以自制纪录片《织网》为研究对象,在山西省临汾市(含县级市襄汾和侯马)的社会风貌与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展现了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传统刺绣文化的变迁。影片聚焦刺绣与民间地区的深厚渊源、刺绣在城市中的传承现状,以及刺绣如何根据生存条件作出妥协这三大核心主题。第一部分采用观察式拍摄,真实记录街边艺人的日常生活;第二部分则运用参与式拍摄,笔者亲自入镜,跟随学习刺绣技艺,并采访相关人士;第三部分直面现实,展现传承人对于手工艺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机器化生产、审美趋势和青年价值观的无奈,从而真实呈现手工艺在祛魅后的生存状态。整部纪录片充分发挥人类学的“记录”与“揭示”的原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刘丽烨 指导老师:王征
砾 本作品围绕摇滚乐流派的多维信息可视化展开设计。借助图像、声音等媒介,影像装置所构建的沉浸式空间为摇滚乐流派多维信息可视化的叙事提供视觉、听觉的更多可能性。以新的信息展示方式体现摇滚乐各流派间不同的音乐特征、文化内核,具有科普和文化价值。实现数据交互、情感体验和艺术表达的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共同认知。 装置通过信息可视化设计展现历史上的摇滚乐流派发展状况,将音乐特征和音乐意象转化为音乐可视化影像。包含了110个摇滚乐流派、13个相关音乐流派的关系网络信息和时间脉络信息与15个代表性流派的音乐可视化影像。通过手势和触摸的交互形式控制流派节点,实现多维度信息的查看和体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英杰 指导老师:王征
BJD人偶——夜枭 类人形雕塑艺术从史前文明延续至今,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情感,经历了从传统泥塑到现代数字雕刻的技术演变。近现代的类人形艺术普及于大众,进化为多样的人偶形式,如球形关节人偶(BJD),由日本初创,自本世纪初发展至今已成为东亚地区流行的人形艺术。 本研究旨在补充关节人偶领域的学术研究空白,借鉴传统泥塑艺术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方法和数字技术,创建适用于BJD人偶设计的设计方法模型,并应用该方法模型,进行完整的BJD人偶设计实践,优化现有大尺寸BJD的关节结构、实现结构与重力的平衡、提升人偶的摆姿稳定性和动态表现力,针对人偶关节做出增量关节的创新设计。通过增设多段关节结构于肩膀、腰部和大腿,增强了人偶的可动性和外观协调性。 综上所述,设计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了制作的高品质和美观性,为人偶艺术创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参考,期望为人形创作者开辟新的思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罗哲源 指导老师:王征
植物的诗歌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急剧扩张,人类中心主义兴起,这在加剧了生态体系的破坏的同时,也让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其中“不善言辞”的植物作为非人类群体的典型代表更是首当其冲。 本此设计实践将捕捉植物受环境因素影响所产生的电信号、温湿度、光照等原始数据。通过情感模型分析计算其情绪后,辅以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诗歌创作。将诗歌这一由人所创造的实践产物转化为植物所创造,以植物为媒介强化人与自然之间情感与经验的共鸣,让参与者感受到非人类群体的能动性,消除物种隔阂进而向其传递后人文主义思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马梦雪 指导老师:江扬
圆明奇语 《圆明奇语》是一部以圆明园的民俗活动冰嬉为创作对象的历史文化类中视频。作为一部具有知识轻科普作用的中视频,重点传播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是冰嬉的历史起源和演变及圆明园文化传承的定位;另一方面是与国人密切相关的冰雪文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徐子乔 指导老师:易雨潇
金沙拾光——参与式文化视角下博物馆移动端 导览游戏化设计 《金沙拾光》是一款以金沙遗址博物馆文化内涵及参与现状为背景的移动端导览游戏化设计作品实践。通过对参与式文化理论剖析,旨在揭示其影响下的观众行为特征和共性需求。围绕“观众中心”理念积极探索游戏化元素对移动端导览产品功能架构和交互机制上的优化。提出集一站式差异化功能、娱乐性互动引导和社交关联构建的游戏化设计策略,从使用、体验、传播纬度逐层提升博物馆服务驱动的价值增量、深化观众参与动机、推动博物馆文化影响力的持续性、广泛扩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扩 指导老师:王征
禅宗美学视阈下的冥想交互设计 ——石之冥想APP 本设计是一款趣味性冥想APP,以禅宗美学中的垒石艺术为背景,使用用户体验设计方法,从五个层面进行设计帮助新手用户体验冥想,了解冥想知识,培养冥想兴趣。 设计创新点:用户在每次完成冥想后系统会奖励用户一块大小不同的石头冥想页以垒石方式显示历史收获数量,并可通过重力感应进行娱乐化体验。以石头艺术及石头科普作为开屏日签页满足青年用户对「石」文化猎奇心理。在设计中将垒石与装置相结合,带给用户沉浸式冥想体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朱聪 指导老师:樊丽娜
CYBER HORIZON 《CYBER HORIZON》是一组以近未来、科技、赛博、枪战为主题的游戏角色设计,其中包含五个设计独特的二次元风格女性角色。本设计运用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通过像似符、指示符和规约符三种符号类型,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故事背景。 每个角色的设计不仅反映了其个性和能力,还通过服装、配饰和武器等元素体现出未来科技的特色。像似符通过角色的服装设计和颜色选择直观展现其角色属性,如使用光滑的金属质感和未来感强烈的蓝色调,传达科技感和战斗力。指示符则通过角色的动作和持有的高科技武器暗示其战斗技巧和生存策略。最后,规约符通过一些文化标志性元素,如特殊的徽章或符号,揭示角色的背景故事和所属团队。 这种综合应用皮尔斯符号学的方法,不仅加深了角色的层次,也使玩家能够通过视觉线索快速理解角色的复杂性和故事背景,提升了游戏的沉浸感和吸引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冯煜 指导老师:江扬
人·物 短片《人·物》是一部深度剖析消费主义下人与商品关系的动画作品,其通过身体拼贴这一创新手法,将人体与商品元素巧妙地打碎并重新组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和鲜明特色的画面。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商品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存在,而是成为了一种能够塑造个体身份、构建社会关系的文化符号。短片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其生动地呈现出来。 在短片的画面中,身体与商品元素相互交织、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这种语言不仅富有象征意义,而且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能够引发观众对消费主义下人与商品关系的深刻思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刘斯阳 指导老师:易雨潇
陨落 三维动画《陨落》的故事灵感源于现实社会中的高空坠物问题,这一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AI技术的崛起,这一问题在未来或许会被赋予新的思考维度。 《陨落》以一块神秘的石头从高空坠落并导致路人死亡为切入点,进而呈现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伦理道德和技术发展之间的复杂图景。《陨落》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中人类与 AI和谐共存的可能性和挑战。在AIGC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人类如何制定合适的法律、道德和规范来引导和约束 Al的发展,确保技术进步能够造福人类而不是带来灾难,成为了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姚舜 指导老师:王征
融合多感知通道的VR教学系统设计与研究 以交互设计的视角,探索多感知通道技术在虚拟现实教学系统中的创新应用。融合了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知通道,营造高沉浸感的学习体验。视觉设计上,采用高保真渲染、PBR材质等图形学技术,实现了逼真的VR场景构建;在听觉设计上,通过空间化音频模拟,增强了学习者的临场感;在触觉设计上,自研了一款集成线性马达阵列的轻量化触觉反馈手套,可实时提供力反馈。以航空发动机实验教学为目标,开发了沉浸感、交互性俱佳的VR教学课程,在实际教学课堂中起到了积极效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ND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