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2024届北京交通大学设计类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展(3)
发布时间:2024年6月12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644
前言
这次的毕设展包含了来自环境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和公共艺术多个专业方向的53份毕设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才华,更展示出了同学们三年学术探索与社会实践的旅程中获得的收获和成果。
三年磨剑,与之争锋——本次展览以“与之”为主题,多元的展示方式呈现了同学们对艺术和设计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在环境设计作品中,有着对空间、材料和光影的敏锐感知,以及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深刻思考;视觉传达的作品体现出对视觉语言的探索和创新,通过作品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数字媒体领域则探索了技术与艺术的交融,通过虚拟现实、交互式媒体等方式展现出无限的想象力;产品设计以多元的作品形式折射出物化的价值观、世界观;而公共艺术作品则是与社会互动的载体,通过多种形式传递着对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个性见解。
本次展览不仅仅是毕业生们学业成果的展示,更是他们对当下世界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愿景的表达,每一件作品都是大家对世界的观照和回应。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的梦想和热情、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无惧未来的自信。毕业展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在这个数字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以设计师的思维去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去探索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李旭佳
建筑与艺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
公共艺术作品赏析
孔杨鑫
指导老师:张澎
“唔音”音乐APP界面设计
“唔音”APP一款专注于年轻群体的音乐互动平台,旨在通过基于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体验。其主要目的是打造一个融合音乐、互动、交流和问诊功能的综合性疗愈产品,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音乐播放器,而是致力于促进用户身心健康的平台。
古语有“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根据宫商角徵羽即中华传统五声方法按照音乐功效分类,按照个体身心状态推荐个性化疗愈方案:通过情绪识别自动推荐音乐,周期性情绪记录功能也便于用户及时识别并采取情绪管理策略。身体健康方面提供趣味性中医九种体质测试功能与手环健康检测数据,根据对应身体状态推荐疗愈歌曲,为用户提供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疗愈体验,帮助用户在音乐互动的过程中找到心灵的平静与舒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吴钰睿
指导老师:杨梦婉
教育要素视角下“校馆合作”美育教学
工具设计实践研究
本研究在各类场馆教学工具应用现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在教育要素视角下开展“校馆合作”美育教学工具设计研究的途径。最终,在“校馆合作”美育教学工具设计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完成了以特朗普制、PBL教学法、展览元素、教育手段的物质形式为指导的4种美育教学工具设计。4种美育教学工具分别依托于泰康美术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长征空间、山中天艺术中心的展览而展开设计,并且在真实的“校馆合作”课程中得以实践应用。
本研究将教育要素理论融入“校馆合作”美育教学工具的设计中,探索场馆美育教学的新思路,为提升使用者的场馆学习体验、促进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资源的共享、丰富高校美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培养“全人”做出尝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曼晴
指导老师:曲丹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觉转化设计研究
——以蔚县剪纸为形式元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明确提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政策。本设计从设计学领域出发,吸收借鉴了蔚县剪纸的造型风格与色彩程式,建立了一套视觉语言系统,意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字文本具象,塑造好国家形象,即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转化,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中的传播与普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杨首祚
指导老师:张澎
水师村医吴长波
作品拍摄对象选取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水师村唯一的卫生室,以膏方中医敷疗、针灸治疗、按摩理疗等为主,承载着乡村几百人的健康问题。作品通过拍摄医生吴长波的治疗过程和治疗方法,与患者之间交谈闲聊,呈现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生态环境。
作品以人物为主体,从微观视角出发,抛弃了解说和旁白的创作形式,以参与式的拍摄方法融入于患者村民之间,通过零散的故事串联起整部影片,呈现出乡村的众生百态,充满幽默感的东北方言和风土人情给影片增添了独特趣味。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疾病和生活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感受,这些碎片化的人物故事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乡村生态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产品设计作品赏析
王钦
指导老师:易晓
老年智能轮椅
这是一款基于健康工业设计(HID)理念设计的老年智能轮椅配色层面,主要用黑灰等较为稳定的颜色;结构层面采用可折叠的结构,有折叠可收纳结构,锻炼结构等;在功能层面,首先具有自动导航功能,可通过语音进行控制导航目的地,其次,具有语音通话功能,比如可进行语音通话,最后,具有安全预警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自动报警,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斯静
指导老师:易晓
《山海经》“神木”系列叙事性
数字艺术设计
采用数字科技赋能的艺术创作手段,以动态数字艺术为载体,结合图像叙事学的理论思路,对《山海经》“神木”系列中国传统文化题材进行再创作,探索叙事性理论指导数字艺术设计的可行性。遴选五大神木,建木、迷榖、琅玕、扶桑、若木,进行艺术创造,深度探索其神话故事、功效等,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将其故事通过视觉化图像呈现,并以音效辅助,通过动态数字艺术形式展现中国故事。实现为叙事性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题材相结合提供新的思路,实现中华传统艺术的数字化再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创新之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雨晴
指导老师:易晓
Techpaint家庭智能引导式画架
Techpaint针对儿童在无人引导时绘画上得不到持续价值反馈等一系列问题,线上联动馆藏文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字绘画方式。解决纸上绘画的弊端,加入互动式的绘画教学,避免在博物馆杂乱环境中绘画不专心不舒适的情况,也能让家长和老师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孩子的绘画进程和成果。一方面,Techpaint为孩子绘画提供良好的艺术创作工具,真正将博物馆展品“带回家”。另一方面,提前熟悉数字绘画的形式可以让孩子在未来素质教育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受益。
本产品的外观主体参考传统的画架形式,尽量在设计层面提高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减少智能产品的设计语言,去营造一个自然绘画的亲切场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学作品赏析
陈昊凤
指导老师:薛彦波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乡村公共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以北京近郊乡村为例
近年来各项政策支持下适老化改造大规模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存在由于乡村人口不断减少,自然村落大量消失、以及村庄重构等原因导致的农村衰落情况。农村老龄化问题严峻,农村老年人经济条件整体一般且老年人文化程度总体偏低等情况。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整体较为薄弱。在政策背景及各种现实背景下乡村如何进行适老化改造,乡村公共空间如何适应村内老人需求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国内外村庄适老化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国内外村庄适老化建设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对农村适老化建设的研究较少。现有乡村公共空间适老化研究多是从空间功能、空间形态等方面的对其进行适老化研究。针对本文研究的乡村室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探索相对较少,且现有研究中没有把握对乡村动态发展的现状针、村内老年人室外公共空间活动特征和具体乡村公共空间需求进行近一步探索。
本文以北京近郊乡村为例,聚焦北京近郊乡村室外公共空间,通过实地调研分别对北京近郊地区城镇集建型、整治完善型、特色提升型、整体搬迁型四类村庄室外公共空间特点进行总结。根据乡村动态发展背景和乡村实际情况,结合老年人生理生活特征和环境行为学理论,对老年人乡村公共空间需求进行更深化地挖掘和进一步探索。并针对北京近郊乡村老年人的公共空间具体需求提出可操作性强的适老化策略,构建针对老年人需求的乡村公共空间适老化建设建议,为乡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提供可能参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刘怡然
指导老师:易雨潇
基于文化空间的非遗文化服务设计研究
本研究围绕非遗文化服务的设计展开,通过对现有服务模式的系统分类和案例分析,识别出服务实践中的主要缺陷。研究首先对多个非遗文化服务实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比较各案例,揭示了目前服务中的普遍问题,如参与度低和文化传承的薄弱等。随后,通过针对公众的调研收集数据,了解他们对非遗文化服务平台的偏好和需求。这些调研结果支持了非遗服务设计要素的提炼,强调了用户体验和文化深度的重要性。
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将文化空间的概念融入到非遗线上服务中,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旨在通过文化空间的数字化利用,增强非遗服务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以汪满田鱼灯项目为例,实践验证了这些理论,该项目通过线上平台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空间,有效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和文化体验的丰富性。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文化空间的非遗线上服务设计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服务中的缺陷,还能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普及开辟新的可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马越
指导老师:易晓
食用油包装设计感性评价研究:以茶油包装为例
本论文基于中国特有油种——茶油认知不足、包装忽视消费者情感体验等现实问题,并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学界忽视了食用油包装细分要素对于消费者情感卷入度的重要作用。据此,本文以食用油包装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和感性工学方法,研究食用油包装设计要素对消费者情感偏好的影响,并将评价结果用于茶油包装设计进行二次循证。最终构建了包括视觉感知、信息感知、功能感知、安全感知和价值感知的食用油包装设计感性评价模型,并基于上述维度编制了食用油包装设计感性评价量表,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食用油包装设计策略。评价方法可运用到食用油包装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达到改进食用油包装设计及提高销量的目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计鉴洋
指导老师:王征
清代吉庆类杨柳青木版年画表征展示研究
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既是节日装饰品,也是民间生活百科全书。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其中著名的一种,与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兴盛于清朝,留下许多影响至今的作品。受到运河地区地理环境和人文传统的影响,杨柳青年画创作出多样化且充满美学和实用功能的作品,涵盖了神话、历史、小说、风俗等各种题材,主要可归为吉庆、门神、历史、风情、戏曲、吉祥、杂画、现实八大类别。其中,吉庆类年画最直接地表达了百姓对过年祈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丰富的寓意,反映了清代百姓的精神诉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吉庆类年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探讨了其在版式、色彩、纹样等方面的共性和特性,以及与运河地区“年味”特征的紧密关系。其次,通过对年画图像寓意进行分类和解析,揭示了清代年画创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清代吉庆类年画如何通过视觉形态表达不同的生存理想,以及地域差异对审美取向的影响。最后,借助信息化、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对年画图像特征和功能进行归纳再创作,构建了杨柳青木板年画知识谱系结构,为对其历史发展脉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数字人文的新视角。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想
指导老师:易晓
基于媒介场景的L4自动驾驶共享汽车
服务设计研究
本研究以媒介场景理论为基础,运用服务设计的思维和方法,研究 L4 自动驾驶共享汽车的场景化问题,并对服务系统进行整体设计。
首先,本文结合当下自动驾驶汽车的服务场景,对目标用户心理及场景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明确 L4 自动驾驶共享汽车的用户画像;同时利用利益相关者地图,统筹分析服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与扩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行为与媒介场景的耦合关系,构建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模型。其次,利用该模型识别和定义L4 自动驾驶共享汽车的服务触点,并将其按照获知、接近、交互、离开四个阶段进行分解,规划线性的用户体验旅程;同时按照该服务系统的动态机制,构建L4自动驾驶共享汽车服务生态系统地图;依据用户体验旅程及服务生态系统的构建模型,量化分析服务元素中的时间、逻辑关系、行为和流程,完成服务蓝图。最后,在构建出的 L4 自动驾驶共享汽车服务系统下,完成车载 ai-HMI 核心触点的UI 设计及围绕乘车这一核心场景的交互设计实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邢宇璇
指导老师:易晓
基于情境意识的自动驾驶接管交互设计研究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驾驶控制权将更多地由车辆掌握,但驾驶员仍需在自动系统遇到无法处理的情况时接管驾驶控制权。然而驾驶员处于非驾驶任务时注意力减退,容易引起接管质量不佳问题,存在影响驾驶安全的风险。为此,国内外学者围绕接管的影响因素、绩效评价模型以及操作行为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提升自动驾驶权转换过程的安全性和体验感,但从视觉交互视角切入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自动驾驶交互界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情境意识理论,通过优化接管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视觉交互策略,有效分配和管理驾驶注意力,以提升驾驶员接管时的情境水平。
首先,研究利用情境分析将自动驾驶接管工况拆分为驾驶任务、驾驶状态和驾驶环境三类,细化各类目中的驾驶事项与其下视觉交互信息,结合三级模型标注各项所属SA层次。其次,建立用户驾驶及情境评价量表收集分析用户接管体验数据,挖掘接管前、中、后三阶段的视觉交互感知、决策、控制特征,结合用户旅程图阐释驾驶员接管过程中的普遍视觉需求点。随后,针对该类情境,在汽车生态界面设计方法的指导下构建接管交互设计模型,根据车载仪表框架规范搭建接管交互信息架构,划分信息层级和布局,并应用于该情境下任务、状态、环境三方面的视觉交互策略构建中。最后,综合上述研究结果,以策略指导接管交互原型和关键界面视觉设计,并搭建眼动实验环境进行验证,采集处理注视、扫视、眼跳数据生成眼动轨迹和热点图,结合眼动评价指标和情境认知效果,从接管时间和接管质量方面评估接管交互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的创新点和成果在于,其一,基于情境意识理论编制了接管交互在视觉告警方向上的体验评定量表。其二,构建了一般接管情境的通用视觉交互策略。其三,实验验证了关键交互视觉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发现增设视觉提示对驾驶员接管并线、转向相关驾驶事项时的情境水平存在积极作用。
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探索了自动驾驶视觉信息交互的更多可能性,同时拓展了情境意识理论在接管领域的研究,为接管视觉交互策略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二是通过对关键界面的设计和验证,为自动驾驶接管交互界面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对于实际应用中的自动驾驶接管安全和效率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赵崧然
指导老师:孟彤
基于心流理论的博物馆导览系统交互设计研究
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和教育机构,它的角色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从最初的收藏和展示文物,到现今的全面教育平台,博物馆不断扩展其社会作用。当前,博物馆导览设计在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参观者体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解决包括技术更新、内容创新等一系列挑战,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本文将心流理论引入博物馆导览设计研究中,可以有效解决博物馆导览设计在讲解形式和互动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促使游客产生心流体验,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本研究结合心流体验九大特征维度、自我认知理论的辅助评价体系、和“6A”用户体验设计三个方面,对设计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构建出心流体验模型。最后,根据设计原则和体验模型输出了关于导览终端硬件设备及导览软件两方面的体验设计优化策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ND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