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2024年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成果展 / MFA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展示(2)

发布时间:2024年6月12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679

前言

在这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数字信息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正日益凸显,其无限的可能性也正在重新定义着我们的视觉文化和艺术创作表达。

本次展览是我校MFA(数字媒体艺术方向)研究生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体展示,呈现了他们一年来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创作实践。作为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新锐力量,我们专业研究方向的学生凭借着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专业技术的熟练运用,向我们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创意和实验精神。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将有机会领略到各种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交互媒体、数字影像等前沿技术的运用,我们的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探索着人与技术、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个充满想象力和深度思考的作品。在当下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学生将智能算法与艺术创作相结合,探索人工智能与艺术之间的跨学科交叉,展现了数字媒体艺术在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性。

这些研究生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对当代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思考与反思,一件件作品向我们传递着看待这个世界的独特视角与情感表达,同时也启发着观众对于当下这个时代的思考和探索。在此,我要向所有参加本次展览的学生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祝贺!你们的创造力为数字媒体艺术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激情,期待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最后,希望本次展览能够为观众们带来一次独特的艺术体验,激发更多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关注和探索。感谢所有为本次展览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同学和策展工作人员。

江扬

建筑与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赏析
张家馨
指导老师:王征 江扬

寻找生态自我

本选题的设计灵感与理论支撑来源于生态心理学中对生态危机根源研究的第三种观点-认为生态危机源于人的精神危机。

而人的精神危机是人的心理与生态环境之间隔离和疏远导致的。这种疏离是因为人类“生态无意识”受到压抑,解决方法就要唤醒生态无意识,重构“生态自我”。生态无意识是追溯到遥远时间史的最初状态揭示人类与自然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天然联系,是人类心灵的母体。

从生态心理学角度进入选题,能获得一种反向思考,加入了对人精神危机的考虑,对生命最初形态想象。这种回溯是一种直面,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植物疗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陈卓悦

指导老师:王征 樊丽娜
水墨绘韵:《苏三起解》的数字艺术再现

本项目旨在借助水墨动画与戏曲表演的创新融合,将经典京剧剧目《苏三起解》进行动画化的再创作,以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丰富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将以专业戏曲演员的精湛表演为基础,融入水墨画风的动画技术,创造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视听体验。通过精准的方案编写、实景拍摄和动画制作流程,以及现代音效和配乐的精心搭配,我们旨在呈现出一部不仅具有传统戏曲韵味,而且融入了现代审美趣味的艺术作品。通过此次创作,我们期待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为观众带来独特而深刻的艺术享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丁可芯

指导老师:王征 姚远
大学生隐形情绪探索-课堂设计工具研究

在当今教育中,社交关系和情绪管理至关重要。但学生的内心情绪常难以被教师觉察,影响教学和师生关系。因此,计划设计一款集社交计算、隐形情绪探测和半透明社交于一体的课堂工具,以游戏化、趣味性的方式设计。通过实时情绪面板,教师直观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利用社交计算分析学生社交关系,提供全面学生画像,满足设计类专业课程需求。采用定量问卷和定性观察方法,研究课堂隐形情绪表现和影响。以Figma中的FigJam平台进行设计和实验,探索解决方案,促进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怡然
指导老师:王征 江扬
数字影像短片创作《升》

衣着朴素、性格老实的普通干部刘廉材,在妻子的不断催促和腐败科长谭清可的“拿钱才办事”的不成文规矩影响下,逐渐陷入了廉洁与贪污之间的纠结与拉扯。面对神秘人物的出手相助以及内心深处的贪婪诱惑,刘廉材面临着道德的考验,究竟将会作出何种选择,成为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短片创作主题着眼于探索人内心的欲望,融入了中国戏曲的元素,通过戏曲独有的声音与文本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剧中不仅讲述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欲望和情感的抉择,而且特别放大了“贪念”的选择,以此来表达创作者对于人能否掌控自己欲望的深刻关注。剧作希望通过戏曲的形式,展现人在欲望面前的挣扎与抗争,每个人都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应让欲望控制自己的生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路雨琴
指导老师:孙媛
基于用户需求的兔爷APP功能设计

与优化研究

目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非遗文化面临着消失和遗忘的风险。兔爷,作为北京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同样面临着被大众遗忘的风险。

       《兔爷小径》是一款聚焦兔爷文化的移动应用,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这一北京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通过展示兔爷的制作工艺、历史演变和寓意象征,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兔爷的魅力,同时搭建传承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裴梓仪 

指导老师:王征 刘晴
具身化视角下的互动性叙事创作

——颐和园“画中游”数字人文旅体验设计

本实践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实践创作出一个名为“画中游”的虚拟体验项目。通过高精度的数字人扫描技术,每位观众的形象被一比一地复刻并转化为数字化的虚拟分身。作品其中的场景和剧情均由作者预设,但每个观众虚拟分身的存在将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

设计旨在探索现实与虚拟的交界,通过观众与虚拟分身的互动,实现一种新型的艺术体验。观众不仅是作品的欣赏者,更是其创造者,与数字化的文化遗产共同编织独一无二的故事。这种交互性强化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的个性化,同时也推动了数字文化旅游实践的创新。它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数字技术的前沿应用相结合,展现了文化旅游在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任雅琪 

指导老师:王征 李新铎
《disordering》—— 失序的现代性:

基于鲍曼“液态社会”理论的设计反思

“液态社会”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由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一书中提出。他使用“液态”这一名词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即各种社会关系处于不断“液化”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现代社会已经舍弃了传统的固态的、框架式的社会结构和生活规律,转向了一种更加自由、流动、随机性更大的社会形态,使人际间虽仍互有牵连,但不再有永恒的关系和纽带。这种社会形态的转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于关系和互动的认知。

本设计通过手势交互的形式,将液态社会的这一特征以视觉和触觉的形式呈现,使社会学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视觉语言。通过画面色彩的流动与交融,生动地展示了液态社会中个体之间的互动与关联,以及这种互动背后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一

指导老师:王征
‘情感载体’-——给人以积极的情绪反馈的

书法体验装置

研究旨在探索通过将书法练习与实时生理数据监测相结合,来促进人的生理和情绪平衡的可能性。研究包括设计并开发一种名为“情感载体”的书写装置,该装置能够实时检测并收集使用者在书法练习过程中的生理数据,包括书写压力和呼吸频率并为使用者产出一张包含积极情绪提示词的可视化界面。研究方法涉及设计和测试“情感载体”,并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背景的参与者群体进行书写实验,收集数据以评估装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通过反复实验调整装置的物理特性以优化用户体验,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建立书写行为与潜在情绪变化之间的联系,而将实验数据通过AI辅助进行可视化产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可视化产出的效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高瑀培

指导老师:杨梦婉 易雨潇
emocandy壹乐

作品名为“emocandy壹乐”,想表达的是在现代社会有太多的负面情绪影响着我们,但是我们要时刻保持好心态。就像吃糖会分泌多巴胺,希望你看见美好的事物可以积极面对,保持情绪稳定。

      从磁场上讲,人只有快乐,生活和运气才会变好,而你越快乐,你的磁场能量就越高。让自己越来越有能量、越温柔、越乐观,磁场也是会向上发展的。这幅作品就是希望大家可以保持这种状态,拥有强大的情绪内核,积极体验生命的旅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刘睿熹
指导老师:王征
1.互联网IP形象设计——here comes a rabbit荼菟

2.手表桌面及图标设计——宇宙里的时间

3.小程序UI设计——米兔生鲜

IP形象来自新年儿童们的兔儿帽,融合了现代动漫元素和传统元素,将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碰撞,展现出传统文化所拥有的跨时代的魅力,通过明快鲜亮的颜色,生动的表情,活泼的形象,传达出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目标群体:目标为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和00后,受众群体年轻活泼,喜欢追求个性表达自己。因此我们的IP形象定位为“传统新潮融合,年轻活泼”

应用场景:该IP可广泛运用在社交媒体表情包、包装设计及动画、游戏中。

 此产品创作灵感来源于“宇宙”,每当仰望星空,都会感叹我们的渺小与宇宙的包容,都会感慨一生的短暂和时间的飞逝。从古至今,不论是在科学还是哲学领域,人们对于宇宙和时间的探讨就从未止步,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到霍金的《时间简史》,我们作为庞大宇宙中的一粒沙尘与宇宙的奥秘不断接近,宇宙在膨胀,时间在行走,我们在方寸表盘掌握属于自己的每分每秒,宇宙流转,日月星辰。

当今年轻人生活压力骤增,生活时间减少,能够留给自己的做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同时,随着外卖业的兴起,年轻人自己做饭,吃得健康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米兔生鲜则是一家主打“一人食”小份食材的生鲜速递。UI界面选择了颜色令人舒缓放松的紫色,主元素则是选择了兔子这一不断奔跑的形象,寓意配送速度快,体现了该品牌对速度的追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亚达
指导老师:王征 易雨潇
音画交互——潇湘水云

主题:采用古琴与编钟合奏形式,使观众欣赏与体悟中国传统五声音调(宫商角徵羽)及其对应五行属性关系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编钟用于宫廷演奏,西周时期以礼乐制度规定名位、等级,在祭祀、朝聘、宴享等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曲谱:《潇湘水云》是宋代浙派琴家创始人郭沔的代表作,表现在潇、湘二水合流处,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的云与水奔腾之景。

表现:整体采用云与湖水的颜色、形状、动态与音乐进行联觉设计,含山脉状、水云状、涟漪状、风动状,体验者可使用曾侯乙编钟原生音效进行合奏,实时生成对应五行属性的点云画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谢振昊
指导老师:王征 刘晴
接受美学视域下“城市设计师”访谈类微纪录片创作

——以RG短视频栏目为例

本作品旨在探讨接受美学理论在“城市设计师”访谈类微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及其影像构建方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结合“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理论,通过深入解构“城市设计师”访谈类微纪录片的视听语言、叙事结构和视觉风格,构建一种符合观众审美心理和接受习惯的影像构建方式。在接受美学的指引下,针对受众不同的期待视野,运用“解构——重组——构建“的设计策略,进行了三个栏目板块的设计实验,分别是:呈现建筑思考者与实践者们的见解和思考的栏目《建言访谈》、向公众呈现地产开发者在当代城市建设方面的深层价值研究的栏目《城市运营力》、以“探店”形式深入各大建筑设计事务的社交型vlog栏目《RG来敲门》。本次年展选取了本人在上述栏目中负责全程制作的部分微纪录片作品进行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杨舒涵
指导老师:王征 刘晴

基于虚幻引擎技术的交互游戏设计

——以《奇趣博物馆-GUARDIANS》为例

文物修复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领域,其在传承历史、弘扬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课题以游戏为载体,设计一款 PC 端游戏,游戏内容涉及文物修复等交互,操控玩家进行修复并拼合损坏文物。将游戏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以此达到科普学习的作用。作品结合虚幻引擎等软件进行设计,对关卡蓝图等进行研究,文物保护与通关交互游戏结合,设计不同关卡符合各类损害文物情景。在玩家行进过程中触发交互点,达到条件进行通关。

本课题旨在探讨文物修复游戏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其在教育、技能培养、文化保护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其作为一种教育与娱乐相融合的工具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舟与
指导老师:王征 李新铎
《喵了个喵》应用UI界面设计

《喵了个喵》是一款专门为宠物爱好者提供宠物服务的App。该App设计致力于提供用户友好、便捷的体验。界面简洁明了,色彩和图案以温馨可爱为主,突出宠物关怀的主题。动画效果生动活泼,增强用户的亲和感。个性化服务推荐根据宠物品种、年龄等信息定制,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社区交流功能鼓励用户分享宠物生活和经验,促进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用户反馈渠道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持续改进和优化服务。《喵了个喵》App设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旨在为宠物主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提升宠物护理的便捷性和乐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钟健滔
指导老师:王征 江扬
城市的颤栗——工人序曲

城市的颤栗——工人序曲"这个标题可以理解为揭示了城市中的动荡和不安,以及外来工人在这个环境中所经历的起始阶段,从而为整个故事或情感的展开提供了基础。在东莞工人的身份认同下,这个标题意味着城市的动荡是外来工人的故事的开始部分,他们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着各种挑战和困境,他们的经历将成为整个城市故事的开端,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和展示铺设了基础。

以东莞作为切面,由小及大,将城市边缘地区景观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包括老旧的建筑、工业区、荒废的农村和城市郊区,通过镜头捕捉这些景观,以传达出对这些地方的珍视和关怀。在刻画城市边缘地区的生活细节时,加入了们的工人们日常活动、工作场景以及家庭生活,这些生活细节通过镜头呈现,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们的生存挣扎和情感体验。关注工人们的身份认同问题,甚至是所有人的身份认同问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周梓珊
指导老师:王征
笼中人

实践选题的主题是“人格面具与自我认同”,主要研究个体在社会互动中所采取的不同面貌以及这些面貌与内在自我的关系。这一主题探索了人们如何根据不同的社交环境、背景和预期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及这样的调整如何影响个体的自我认同和他人对其的认知。目的是为了探讨和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多种社会角色和自我期望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过程。

通过用艺术装置的形式,以单面镜为媒介深入探讨了人格面具的概念,并通过技术和视觉艺术的结合呈现了个体内心与社会面具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单面镜的一侧,观众面对的是自己的反映——一个戴着社会性人格面具的形象,而在镜子的另一侧,通过屏幕展现的“笼中人”则揭示了个体内心世界的压抑与束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ND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