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2024年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成果展 / MFA公共艺术作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4年6月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618

 

前言

 

公共艺术强调以文化价值为出发点的艺术创造,其“公共性”不只在于作品所布置的空间为公共场所,更重要的是它把公共的概念作为一种对象,并对此提出问题。因此,相较于一般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公共艺术创作更重视与公众的自由交流与互动,它最终将回归社会,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在当代背景下,艺术表现的多样性、科技的飞速进步、当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类交流空间的变化,使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对新艺术媒介的实验性探索、对传统艺术的批判与继承、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生存现状的思考也使公共艺术呈现出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多样化的当代性特征。

北京交通大学MFA公共艺术方向更倾向于关注艺术与设计在“公共领域”和“社会更新”中的作为。例如对所有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的研究与设计,对发生在公共空间中作为一种公共事件的艺术行为的研究与设计,又如对传统视觉文化在当下公共性视阈下的更新设计,同时也关注虚拟世界中公共信息的视觉传达和公共美育等。

此次展览中的作品代表着该方向学生对艺术与设计的公共性、引导性、社会性和审美性的思考与实践,虽不够成熟但充满“提问”的勇气。

 

曲丹儿

建筑与艺术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

 

 

公共艺术作品赏析

 

范天宇

指导老师:张澎

 

痧人长命

中医刮痧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传统自然疗法,其理论基础源自《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刮痧通过在特定部位进行刮拭,促进气血流通,调和阴阳,消除病邪,它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预防保健手段,定期进行刮痧可增强身体抵抗力,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刮痧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体关系的深刻理解,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人体内在平衡。

本次设计实践以传统中医刮痧理论为基础,结合传统汉字文化、吉祥图案等相关元素,以中医刮痧板为设计载体,进行相关中医文创产品设计,旨在通过“中医+文创”的方式传播、发展这一健康、易行的传统中医疗愈方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孙文嘉

指导老师:杨梦婉 易雨潇

 

《天地故事:画像石》——以课程目标为取向

的“校馆合作”美育教具产品设计实践研究

课程以教学大单元目标导向进行设计,依托博物馆馆藏及展览内容,针对展览的策展理念和藏品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并通过设计“课程学习单”的方式,落实知识点,又使学习具有参观博物馆的趣味性。每个学习单设置5个打卡知识点(结合课程教学),学生在完成整个单元25个打卡知识点后,获得“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打卡小能手”证书。

《天地故事:画像石》课程以汉代画像石的题材,造型特点以及画像石的雕塑技法作为课程讲解的核心内容展开讲解,通过针对展厅中间的核心展品许国安祠堂画像石展开引入画像石的基本知识,并在讲解过程中插入进中国传统技法白描作为造型分析的讲解方式,最后简单介绍拓片的制作过程,感受千年艺术的魅力,并动手体验不同的雕刻手法仿刻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信煜

指导老师:杨梦婉 易雨潇

 

《百变纹样:青花瓷》——以课程目标为取向的

“校馆合作”美育教具产品设计实践研究

课程以教学大单元目标导向进行设计,依托博物馆馆藏内容,针对藏品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课标融合在课程之中,具有一定跨学科素养的培育及养成。并通过设计“课程学习单”的方式,落实知识点,又使学习具有参观博物馆的趣味性,符合义务教育第二学段的知识接受特点,较好的达成中华美育精神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浸润成效。

《百变纹样:青花瓷》作为单元课程的第一课时——“欣赏·评述”,以青花瓷的纹样、器型及对欧洲古今瓷器艺术的影响为核心进行展开,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工艺之美。首先通过文化典故引入对青花瓷的整体概述并借助馆藏作品“青花渣斗”对三种典型纹样进行细致讲解,结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藏品讲解七种常见器型,最后通过古今欧洲的瓷器艺术作品分析青花瓷传入欧洲之后对欧洲的影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悦

指导老师:曲丹儿

 

印度细密画的装饰语言转化设计实践

——以丝巾为载体

本选题主要将印度细密画的装饰语言进行提取、其中包括细密画中的装饰纹样与颜色程序,在理解其文化意涵的基础之上,对纹样进行提炼再创造并将其运用于丝巾设计之中,意图将两国间文化的传播与交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首先通过丝绸之路这座桥梁,使得中印两国物质更加繁荣,更是让两大文明古国不断吸收对方的文化,互相传播着自己的本国文化,其次丝绸正是通过丝绸之路由中国传入印度的,因此,研究本课题一方面可以使得印度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得以传承、发展与延伸,另一方面选择将印度纹样运用于丝巾设计上,可以对我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研究与学习进行启发,同时加深对印度与印度装饰艺术的了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天慧

指导老师:曲丹儿

 

中国古代建筑构件研究与插画及衍生品设计

——以雀替为例

雀替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特色构件,主要用于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起到支撑梁枋、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并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的作用。雀替不仅可以承担结构功能,还具有装饰美化建筑的效果。雀替在中华建筑中,所有雀替都油漆或雕刻得很华丽,给人印象很深,大有无雀替不成中华建筑之感。

本次研究结合雀替历史传说元素进行脚本创作,对特定的建筑构件进行形象化拟人化设计。透过雀替这一具有结构和装饰作用的建筑部件进行叙事性长卷绘画与文创设计的形式表达,探索更深度的古建筑特色和人文传承历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陈婧

指导老师:杨梦婉 易雨潇

 

《造物之旅》“镜像艺博”美育单元课程

本课程结合清华博物馆的珍贵展品和丰富馆藏,以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纲领,创新性地开发出面向不同学习需求的原创教学课程,构建了名为《造物之旅》的结构化教学单元。致力于将学校美育作为培育品德、树立人格的重要途径。同时,致力于完善博物馆与中小学校的合作机制,推动博物馆资源有机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之中,从而提升中小学生对博物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学习成果。

课程特色为真实审美感知情景创设的“学习+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知识讲授+博物馆参观实践”的方式,将教学设计成为两部分。通过“学习+实践”模式进行的完整闭环,达成跨学科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播中华美育精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侯刘慧

指导老师:张澎

 

甲骨文文创设计

本选题从甲骨文文字本身字形和造字手法中汲取灵感,选取了与生活相关的“春夏秋冬”四个文字作为主要对象,通过查阅和收集数据,将甲骨文的创造思路和方法以及现代人的生活习性融入到图形中,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遵从古意的图形语言,让人们通过图形语言认识并了解甲骨文,进而感受古老文字的魅力,起到传播甲骨文的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姜逸佳

指导老师:杨梦婉

 

《坐有座相:椅子》——以课程目标

为取向的“校馆合作”美育教具产品设计实践研究

根据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清华藏珍·随方制象》中的家具部分藏品,通过跨学科的综合设计结合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设计适用于小学5年级的美育课程。

《坐有座相:椅子》课程以椅子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类别椅子的分析,了解产品设计的认知功能、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认识到设计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校馆合作优势,参观明式椅子家具展览,通过观察具体椅子的设计,对设计的三重功能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在欣赏中国传统明式家具的过程中,体会工匠精神之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林雪萌

指导老师:曲丹儿

 

延庆永宁古城和平街火神庙壁画角色研究与再设计

本作品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入手,以北京市延庆区永宁古城和平街火神庙壁画为对象,结合现代设计手法进行视觉转化设计,将角色形象加以创新。延庆永宁古城和平街火神庙原为出征前祭祀军旗的旗纛庙,现用于民间祭祀火神。殿内东西山墙的两幅大型壁画表现了明代长城沿线战争,是北京地区乃至国内仅存的的此类题材壁画。画中上部表现了火神们纵火助战的神仙场景,火在木制建筑为主的时代通常带有令人惧怕的色彩,但和平街火神庙壁画突出描绘了众火神凶猛的“纵火”形象,而非“惧火”,具有可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魏一平

指导老师:杨梦婉

 

 

《我的名片:印章》校馆合作下的课程与教具设计

——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例

《我的名片:印章》是针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展览《铁笔丹华——谢磊明、方介堪、徐无闻篆刻艺术展》进行的一系列课程与教具设计。《我的名片:印章》课程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第二学段课标,选择设计应用角度。聚焦中国印章文化,通过学习篆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道篆刻的方法与常见概念,了解印章的功能类型以及篆刻的书体,将印章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印章文化,体会印章背后的中国美学思想,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车路欣

指导老师:张澎

 

内经秘境

《内经图》是我国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中不可思议的智慧结晶,所寓含着内容及其丰富的内丹养生秘旨。在《内经图》里,人身体的内在结构被比喻成了一组自然的山水,配合画面充 满隐喻的诗句,将功法的重要窍穴与机要用图像直观化。为了宣传推广内经图的艺术价值,采用图形设计的方式,用清晰明了的视觉图像传播《内经图》特征,进行现代艺术化的创作,强化内经图的视觉符号的语言作用和象征意义。所设计出的图形按照内经图的养生顺序排列,将其中的诗句与该阶段的图,以及所处的穴位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现代的趣味化的图形语言,并且进行一些系列的衍生品设计,将《内经图》的与生活元素相结合,以达到传播的目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梁宇

指导老师:曲丹儿 刘晴

 

助推乡村振兴——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红色文化旅游衍生品设计

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精神、促进地区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该项目致力于从小岗村红色文化中发现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元素,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设计出有利于发展小岗村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并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红色文化衍生品。建立小岗村红色文化的视觉设计系统。通过对小岗村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符号的提取,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打造具有地域属性视觉形象,从而于旅客产生互动感。让小岗村红色文化产品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完善性。全面挖掘新时代背景下其主要特征,以视觉化形象推动社会大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小岗村红色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同时也促进小岗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振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刘鹏宇

指导老师:张澎

 

应用于公共空间的多人交互健身座椅设计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社会大众工作愈加繁忙,因为缺少运动导致的各种身体问题屡见不鲜。针对该痛点进行分析,秉持着应用于公共空间的多人交互健身座椅的设计定位。以三端凸出的沙发组合为灵感来源,对健身椅外观进行设计。质感轻松柔软,中间主座形似三叶草,给用户带来一种轻松闲适不严肃的健身体验。该产品主要应用于公共空间及办公室环境,方便上班族在闲暇时间进行健身活动。其功能涵盖了健身椅、弹力绳、哑铃、等道具健身方向。既可满足单人健身使用,同时也可实现多人同时健身,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增添了运动的趣味性。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