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2024届本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优秀毕业设计——网络交互方向

发布时间:2024年6月1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425

艺术与设计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艺术系,2008年成立人文艺术学院,2015年成立艺术学院,2022年更名为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设计类本科学生,是西部相对较早的开设设计艺术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现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2400余人。其中“环境设计”专业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9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1人,讲师30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 11人。近17年的办学,形成了一支专业性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梯队型学术队伍。

艺术与设计学院

2024年5月

 

前言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一书中写道:“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凸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设计作为一门融合了艺术、技术、文化的多重交叉学科,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下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其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艺术创作者通过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语言架起了创意与美的桥梁,展示着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对不同设计领域的思考、设计服务于人并培育人、艺术美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都是我们在日常的艺术教育中需要去重视的部分。

此次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毕设创作以“向未来”为主题,包括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产品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共计542人次参加此次展览。在这个充满创意与激情的世界里,我们鼓励学生勇敢地去探索、去感受、去表达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在“向未来”中,它可以是来自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对人居环境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同学对艺术与未来科技的憧憬与结合;它可以是产品设计专业同学对美好生活无限的遐想与创造,也可以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同学对世界充满想象的表达。

在此次展览中,希望所有热爱艺术的朋友共同探讨艺术的奥秘,分享彼此的感受与见解,让艺术的力量照“向”美好的“未来”。

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董千

2024年5月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网络交互方向

 

网络交互方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它涉及到人们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流、互动和协作。网络交互方向不仅包括技术和工具的开发,还包括对用户行为、社会影响和伦理问题的研究。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交互的方式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可能性。学生的设计扩展到网络交互的方方面面,采集更多样更详细的参考信息,对未来生活提供有效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网络交互方向导师团队 

 

“绿憩岛”植物系列情绪安抚APP交互界面设计 

作者:梁露予导师:赵伸(讲师)

作品介绍:

在当代社会,青少年正面临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挑战和压力。这些挑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互动、自我认同的探索以及压力下情绪波动和睡眠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很多人选择利用数字平台来解决这类问题。

基于此,我决定设计一款以植物为主题的情绪安抚类APP,目的是通过提供多种辅助功能来帮助用户缓解情绪并改善睡眠质量。该APP结合了白噪音、植物观赏和游戏互动等功能,旨在为用户创造一个有助于放松和促进安眠的环境。APP以自然、绿色为主题,营造出舒适、放松的氛围。界面采用手绘风格,使用绿色调和自然元素(如植物、蝴蝶等)作为背景,突出APP的主题。

 

 
“绿憩岛”植物系列情绪安抚APP交互界面设计-动态视频展示

 “怪妖”中国妖怪文化科普APP交互界面设计 

作者:熊璐璐

导师:赵伸(讲师)

作品介绍:

妖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的妖怪形象渗透了中国艺术创作的许多领域。本次设计是在探究妖怪造型中的艺术价值以及审美价值的同时,搭建多元化文化认同平台,展现文化自信,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这款APP是针对中国妖怪文化的专项性APP。首先,整体运用了水墨风格,所展现的妖怪形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做了拟人化处理,以此来吸引更多青少年用户群体。其次,为了使妖怪形象能够更容易被大家理解,在做妖怪简介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同时在界面中也匹配了相应的作品(如:绘画、摄影、小说、漫画、动漫)等。最后,为了增强用户群体的互动性,每一位用户都可以发布相关作品,使妖怪文化能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怪妖”中国妖怪文化科普APP交互界面设计-动态视频展示

写作月经,读作月经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 

作者:吴彤

导师:范欣欣(讲师)

作品介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妇人月水》里关于女性月经有这么一段:“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信、月水、月经。”所以女性的生理周期,对应上是月相的盈亏,下是海潮的涨落,由此得名“月经”。月经写作“月经”,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读作“那个”“大姨妈”“亲戚”“倒霉”…伴随着月经的不仅是“痛经”,还有“月经羞耻”“月经贫困”“黑色塑料袋”“经前综合征”诸多名词…月经被曲解,被忌讳,被“禁言”,月经对女性生理健康的威胁被轻视,月经引发的社会问题被忽略。这就是无论时代与地区,全国乃至全球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要将被隐去月经问题重新搬上社会舞台,信息可视化设计成为有效的手段。通过信息可视化将复杂的信息转化成让读者易理解的图表形式,“写作月经,读作月经”可视化设计中把对月经的科学认知、月经对女性的影响、对月经应对态度与方式、月经带来的社会问题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整合呈现,让更多人正确科学地认识月经,摘下对月经的有色眼镜。让月经带来的问题被更多人重视并推动其解决。

 

 
写作月经,读作月经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动态视频展示

“与圣人行”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 

作者:张金辉导师:范欣欣(讲师)

作品介绍:孔子文化是中华民族“一万年文化史”最耀眼的光辉,其蕴含的精神价值是无穷的。

“与圣人行”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聚焦孔子文化,通过四大核心内容板块——孔子生平、文庙四哲、孔庙之韵、周游列国。借助信息可视化,通过图表、地图、时间线等多元化手段,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孔子文化的深厚底蕴。旨在将这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公众,进而促进孔子文化的普及与传承。

 

 
“与圣人行”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动态视频展示

“好客”非遗客家文化APP交互界面设计 

作者:赖梦婷导师:申恒(副教授)、何卓群(助教)

作品介绍:
针对非遗客家文化进行数字化信息交互设计是指系统的收集选择以及应用不同类型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将非遗客家文化内容以创新方式进行传播推广,从而带动客家文化地区经济的发展。首先,从APP的交互界面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对客家文化的文化发展背景分析,结合客家文化的受众群体和当代APP设计规律,根据用户的信息认知获取习惯,对客家文化进行收集与整理。其次通过对已有产品、地区经济发展分析,联系结合并收录客家文化覆盖地区旅游景点,得到APP的功能架构。最后围绕受众群体、用户体验,对客家文化内容进行元素分析和提取,根据APP交互界面设计规范进行非遗客家文化APP的交互界面设计,实现客家文化的推广和地区经济的带动。

 

 
“好客”非遗客家文化APP交互界面设计-动态视频展示

“鼍皋”非遗纸鸢文化交互界面设计 

作者:何键宁导师:申恒(副教授)、何卓群(助教)

作品介绍:
针对阳江风筝以及风筝传统纹样进行界面交互设计,是一款专为阳江风筝爱好者和非遗纸鸢文化传承者设计的移动应用程序,旨在传承和推广阳江风筝非遗纸鸢文化,通过界面交互设计,完善用户的交互体验感,用户可以深入了解阳江风筝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等,了解更多关于阳江风筝非遗纸鸢文化的内容。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用户调研法以及实地调研法去初步了解阳江风筝文化的背景、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意义,通过用户调研法分析出不同受众群体的使用习惯、不同年龄阶段获取信息时的需求化以及着重点,对阳江风筝的风筝样式、传统风筝纹样以及文化背景进行收集与归纳,方便后期界面交互设计中,对传统纹样以及风筝样式进行元素提取与融合。其次,基于保护阳江风筝纸鸢文化为基础,在功能架构上,设立层层递进的设计方式,从浅及深的介绍阳江风筝文化,包括走进阳江风筝、风筝文创产品以及阳江风筝线上制作等功能;结合阳江传统风筝纹样以及传统装饰纹样用于导航栏部分以及功能组件部分进行融合设计,重点突出阳江风筝文化的独特之处,以个性化设计、情感化设计以及便捷化设计作为交互设计原则进行页面设计,满足用户日常需求的同时,对阳江风筝纸鸢文化进行活态化传承以及创造性发展。最后,依托数字媒介完成交互界面设计,实现传承和推广阳江风筝非遗纸鸢文化的意义所在。

 

 
“鼍皋”非遗纸鸢文化交互界面设计-动态视频展示

“启蛰”文物数字化国潮APP用户界面设计 

作者:郭滢炜导师:孙振梅(高级工程师)、张梦琳(助教)

作品介绍:
“启蛰”是一款以文物数字化为核心功能的数字博物馆APP,旨在为博物馆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呈现方式。该设计主要为用户提供文物历史信息,让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身临其境地观赏珍贵展品,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了解知识。可以身临其境的与文物进行互动。在设计在主题色上采用了以紫色为主体颜色渐变的设计风格,通过颜色渐变使颜色流经多个不同的色调,使整个设计更加和谐,为应用带来独特的感觉和品牌色彩。另外通过APP设计与建模技术、AIGC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拟人化呈现,主要特色为以与文物对话的方式来唤醒用户对文物的热爱。以文物为载体,以拟人为形式。讲述历史故事,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让观众在虚拟环境中也能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具备极大的潜力来推动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实现文物保护、展示和数字人IP形象的创新。

 

 
“启蛰”文物数字化国潮APP用户界面设计-动态视频展示

“踏花行”敦煌纹样文化国潮APP用户界面设计 

作者:李佳园导师:孙振梅(高级工程师)、张梦琳(助教)

作品介绍:
“踏花行”APP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敦煌纹样与数字技术为创意核心,打造创新、个性化文创的设计构思。通过挖掘敦煌纹样的艺术魅力,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数字化技术,为青少年和设计师提供丰富多样、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文化产品,既满足他们对文化的认知与审美需求,又激发其创作灵感和设计创意。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敦煌纹样进行重新设计和创作,打造独特的数字艺术品,如纹样临摹系统、数字展厅等,以满足用户对于敦煌纹样图案搜集,以及对其艺术价值的理解。结合敦煌纹样的图案元素,设计创意文化衍生品,如徽章、日历、手提袋、纸杯、抱枕等,通过丰富多样的设计风格和款式,满足青少年群体对于个性化、时尚的文化衍生品的需求。最后APP面向设计师群体,提供敦煌纹样素材库、创意工具、AI生成图片等,以帮助设计师快速获取灵感和素材,创作出具有敦煌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

 

 
“踏花行”敦煌纹样文化国潮APP用户界面设计-动态视频展示

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纹样信息的交互设计 

作者:李壮导师:宋志强(讲师)、陈圣佳(助教)

作品介绍:
针对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纹样进行信息的交互设计是指科学选择以及应用不同类型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不同服饰信息在展示形式上的创新和传播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纹样的保护、应用和传承。首先,从信息可视化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不同受众群体的认知特征、行为习惯以及在获取信息时的需求层级,对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纹样信息进行采集与整理、存储与著录,实现对传统服饰纹样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其次,基于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纹样的特征,从服饰样式、纹样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构建信息内容的视觉转换策略,完成服饰纹样信息的视觉化表达,并围绕受众群体特征、视觉展示形式、文化传承需求三方面明确交互设计原则,即提供真实性、娱乐性、学习性相融合的交互模式。最后,依托数字媒介完成交互平台搭建,实现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纹样信息的创新展示和广泛传播。

 

 
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纹样信息的交互设计-动态视频展示

“溯源与探索”滕州地区商周青铜器艺术的信息交互设计 

作者:武晓

导师:宋志强(讲师)、陈圣佳(助教)

作品介绍:

滕州作为青铜器收藏数量居全国县级前列的地区,其器物种类丰富、造型精美,其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类型最为丰富,这些青铜器是优秀古老的文化遗产,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交互的手段也在不断的革新,并已经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传播中。信息技术赋予了文化发展新的活力,交互手段创新了文化展示形式和设计理念,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本设计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走访等方式,从历史概况、纹样特征、器型种类、工艺流程等多维度研究和考察滕州地区商周青铜器艺术。将信息交互设计与 AR 技术相结合,设计数字化交互展示方式,打破传统展示方式的局限性,让文物“活”起来。这有利于提高信息识别的速度和传播效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文化,同时有助于扩大青铜器的宣传渠道,推动文物的数字化应用、展示与传播,促进周边产业的发展,为青铜器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力的支撑。

 

 
“溯源与探索”滕州地区商周青铜器艺术的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