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22级梁希班风景园林设计Studio II终期评图与作业展示

发布时间:2024年6月5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887

2024年5月24日下午,园林学院2022级梁希班风景园林设计Studio II终期评图于学研中心A座垂花门中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四位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与建筑师,为同学们提供了近距离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01

评图嘉宾
张璐,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彭路,OneScape景观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设计总监;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 ASLA协会会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景观建筑系硕士。

Vassilia Pirierros,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法国注册建筑师,LIAISON ARCHITECTS连方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李淼,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师,正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02

课程信息
课程题目  永新滨河公园园林设计+建筑设计

上课班级  梁希22-6班

课程学期  大二年级下

授课老师

园林设计:林箐,匡纬

建筑设计:郑小东,林洋

 

03

课题介绍

本课程为梁希实验班的改革创新课程,建筑设计与园林设计联合教学,同步开展。设计场地位于江西省永新县,这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2019年永新县人民政府与文化企业以及设计机构共同发起“重见永新”古城再生计划,以设计、文化、艺术的力量为引领,通过事件、社群、产业为古城赋能,对永新古城进行更新改造。在永新古城的南侧,有禾水河环绕,一个规划面积约16公顷的滨河公园与古城隔河相望,通过“文星桥”与老城紧密联系,并提供观看江景并眺望永新古城的场所。园林设计要求完成滨河公园的整体设计,建筑设计要求在滨河公园内自选场地,设计一座游客中心,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000㎡(上下可浮动10%),建筑层数3层以下,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

 

04

作业展示
 

刘静怡

作品介绍:

我一直在思考乡村地区需要什么样的景观,它和城市中的绿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乡村里的人们和土地、自然有着更加亲近的关系。

一堆沙土、一湾水甚至一棵树都可能是乡村里的孩子独有的天然游乐场。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村正在逐步消失。在本项目中,将延续在乡村里长大的人们共同回忆,打造一个低成本低维护可持续的无动力乐园。

对于处于乡村环境中的游客中心设计,无论是站在场地属性的角度还是站在对乡村生活理解的角度,在乡村设计建筑,我们都希望建筑与村民、与乡村环境都能保持一种最友好的状态。

专家点评:

方案层层推进的方式,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方法。公园和游客中心的整体营造非常成功,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乡土的景观形式。无论是设计本身还是图纸的表达都处于非常高的水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建筑结构的交界处还要仔细思考,二是景观的形式碰撞感可以适当柔化。

 

张书颜

作品介绍:

本次的永新滨河公园设计,保留山脚下的乡村与稻田,设计涵盖“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向,打造“三生合一”的永新之心,以服务游客、村民和古镇居民不同的使用需求。整个场地在西侧形成生态之环,中部对原有村落进行乡村改造,东侧与游客中心及步行桥结合,形成富有活力的活动聚落。对村落进行保护,保护的不仅是其原有的物质,更是村民的生活,寻找村落记忆——发关古树和祠堂进行活动设计......建筑设计位于公园园路、堤顶路、步行桥三者交汇之处,让游客中心成为园路的一部分的同时,更像是对岸永新古镇的大门。结合原有的高差设计四个单独的体块,连接的植草屋顶下更是创造了大面积的“未定义空间”。无论是大面积的空间、随地形的叠落、“未定义空间”,都在努力打破无机的建筑和有机的环境之间的边界,让游人可以更好地在此处体验别样的乡村景观。

专家点评:

公园设计整体上是完整的,选择将山脚下的村落部分进行保留,可以形成比较独特的景观效果,但西侧的生态和东侧的生活两部分的分区选址可以结合游客中心选址进行思考。游客中心在利用高差处理的时候,可以考虑将屋顶与堤顶进行结合,让建筑屋顶更加有趣,同时植草屋顶的厚度需要结合种植的植物进行设计。

 

李怡霖

作品介绍:

设计以“日月流韵”为主题,借“日月”、“山水”的自然形态,演绎成场地的流线原型;整体设计以纵横“两轴”展开;以液态城市为设计理念,将原场地的坚固、沉重、形态明确转变为流动、轻盈、千姿百态;将联系两岸、文化传承、防洪、生态修复、村庄更新等作为设计策略;实现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巧妙融合,为周围村民及游客创造集防洪、居住、游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弹性园林滨水景观。

专家点评:

设计个人风格特色明显,形态很好看,造型能力强;有形式感的同时也兼顾了交通流线和功能等等,整体规划十分合理。建筑和场地整体密切关联,融合度高,没有割裂感;小空间做的也很丰富有趣。设计逻辑清晰,很有想法,也很大胆,敢于尝试创新,应当继续保持。

 

杨睿

作品介绍:

本次设计想法从人群需求入手,基于村庄更新和防洪需求,尝试解决原有场地内存在的硬性问题,并创造出适合不同来源,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目的性的人们使用的绿色生态开放空间,场地内整合了包括郊野漫步,村民市民各项活动,第二自然文化旅游等功能,积极完善了各类基础设施的补充建造,包括村庄内道路系统的完善,途径场地内的通勤道路补充,停车区域的规范,基础绿化的完善,村庄内公共空间的整理等等,在尽可能不改变保留村庄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将村庄与场地内其它部分自然联系起来,丰富村民的娱乐活动,并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方向,增加收入,留住并吸引年轻人,完成可持续化的村庄更新。建筑方面基于地形与交通,采用了较为现代化,抽象化的形式语言,与自然的地形与环境进行结合,表达了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专家点评:

公园的整体设计策略方向正确,通过公园分区实现了多功能的结合,可以在前期的现状问题调研上再继续深入,设计思路可以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化,汇报时,方案与现状问题的对应落位可以更清晰一些。建筑方面,形式语言很好,可以继续强化,继续延伸折板和悬挑的长度,建筑与地形的结合关系很好,三个体块整体离地1~2米是个有意思的点,既不是嵌在地中的建筑,也不是放置于地上的建筑,可以增加对自然气候的考虑,在高温的江西夏天,屋顶花园是否能有设计的效果,檐下灰空间能否延伸,以满足遮阴需求。

 

程怡菲

作品介绍:

永新是一块具有红色革命历史的,具有无限文旅价值的场地。红色是文脉,也是永新精神的传承。文星桥西侧加入八个红色小筑改造为焕发活力的生态公园;东侧保留的村庄中加入多样的场所,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旨在串联场地东西侧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打造一个集旅游、教育、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基地。游客中心坐落在文星桥头,通透的玻璃幕墙让绿色渗透到室内,无限的活动将在云矞般的空间中展开。

专家点评:

公园设计的方案比较完善,建筑双入口的处理较好,堤顶与堤底的流线组织协调,南侧的大草坪作为建筑的附属,为人群的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但是建筑的选址可以再作推敲:也许点状的建筑可以放在公园道路的交汇处作为“中心”,整体关系会更加舒展。屋顶可以有更加起伏的造型来适配“云矞”的理念,同时达到更为亮眼的远景效果。

 

唐子尧

作品介绍:

永新滨水公园以等高线流动为设计主题,梳理清楚了等高线和高差后整个场地就像流水一样起伏流动,草地河岸地形自然,按照原有地形因地制宜,每个地形嵌入功能性场地,让场地像泡泡一样流动镶嵌在场地当中。

建筑以赣派建筑的瓦片屋顶和白粉墙为主要的建筑元素,提取天窗,木格栅。抬梁式木结构为建筑的构造特点,融合现代建筑的风格,通过将外立面的实心墙体敲掉,换成玻璃墙和木格栅,既增加了立面光线的射入,也为让室内的视线变得灵动。整个建筑利用堤坝高度将部分建筑嵌入堤坝中,堤坝暗面直接将建筑功能大分区。顺应地形既作为建筑也作为连接堤顶和广场的交通。

专家点评:

充分的考虑了堤顶和场地的高差关系,将七米的高差处理融合了景观建筑的设计,让这个大地呈现出一种水波浮动的感觉,增加了游玩体验的乐趣,一些节点的布置也是契合地形,没有去刻意的营造。

 

孙琪媛

作品介绍:

设计概念围绕“连接自然,共生寻氧”为主题,打造一个生态核心、文体核心、智慧核心三者相结合的休闲公园。设计融入山水格局,提升场地活力,在保留并改造原有场地部分农田村庄基础上,以人与自然互动且共融为理念,营造具有人文关怀、多元支撑、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公园。

专家点评:

设计“共生寻氧”理念新颖,功能区域完善,农田村庄改造区、滨水景观区、绿地活动区、铺装广场区功能性突出且衔接自然。整体设计可以再大胆些,挖掘潜力,如建筑设计游客中心的屋顶坡度可以增加夸张度,避免内向性设计,可以增进生态公园设计与整体的滨水景观前提之间的想法。

 

曲婉琳

作品介绍:

园设和建设的题目分别叫做“有容”和“有融”。园设希望从游人可入、生态宜居、乡村振兴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以期打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地块。如果说园设的重点是“包容”,那建设的重点就是“融合”。建筑与河堤进行融合,消弭了场地的割裂感,同时也打通了场地南北的视线廊道。

专家点评:

园设的设计很飘逸,很放松。并且真的有注意到乡村的发展,场地确实具有包容性。建设的曲线优美,并且注意到了河堤北侧的视线关系,和场地融入的特别好,是一个值得深入的方案。

 

 

喻明媛

作品介绍:

取材于永新古城周边的山水文化,我将场地内部禾水支流视为“公园之水”,将堤坝本身视为“公园之山”,以“永”赴山水为主题,使内部河流与禾水河、堤坝之“山”与周边山相互呼应,展现永新的山水文化特色。依水而建,登山而上,建筑起到内部山水与外部的过渡作用。公园作为古城的“延伸”,爬山廊从河流的岸线逐渐延伸于堤顶,望的是对岸的城、河与山,又与公园水体融为一体,贴近山水文化,又展现山水文化,最终作为回望历史,展望未来的节点,融合永新古城山水的过去与现在。

专家点评:

本方案整体完成的不错。在场地原本的地形状态基础上进行设计完善,保留了场地的自然要素。前后逻辑比较通顺,内部节点大多都是可以实现的想法。建筑方案完成比较优秀。建筑轻薄,顶部形态很优美,整体性很强,与周边自然水体衔接非常自然。建议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廊架的柱子再变细一些。

 

胡灵曲

作品介绍:

园林设计以“侠气永新”为概念,提取永新的红色文化基因,营造山林气息的侠义风气,通过白鸽剧场、杜鹃主题纪念花园、智慧革命体验广场等景观节点来讲好永新红色革命故事,同时,用口袋公园、公共空间、露天餐厅等改造了原有的村庄。

建筑设计以“杜鹃花开,扬帆起航”为概念,以两片杜鹃花瓣生成建筑平面,以起航的帆船为形象将建筑一边翘起,寓意着永新将向前发展、扬帆起航,提取了永新传统建筑的中庭元素,形成了中部半环绕型庭院,并在庭院中设计了流水形阶梯,形成了“桥—流水阶梯—堤顶路”的流线。

专家点评:

园林的红色革命元素体现的比较到位,通过梳理路径、在村庄空的地方挖出一些口袋公园和露天餐厅来进行乡村的改造和更新,但是“侠气”的这个概念还没有表现的很好,需要更深入地挖掘。

我很喜欢你的建筑方案,通过一个花瓣的形象来生成,然后旁边种植杜鹃,挺有关联的。很喜欢你的大台阶,能上到堤顶路上,方案是好方案,但是你的3D模型还是需要完善,你手模里的桥是通过花梗拼成的,这个感觉就比较好,但是在3D里它变成了一个又窄又高的桥,这就不好,我建议你以后可以尝试着先做手模,再出3D。

 

章可循

作品介绍:

园设名为“山野深呼吸,一蓑品烟雨”。建设名为“青山载月归,稻花枕秋眠”。共同写就中国乡村古典泼墨山水画。该项目剖析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通过引入外来资本模式的方法,将场地问题同人群需求挂钩,注重大众的体验和需求,更新改造村落环境。强调保护与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尊重场地原有生态特征,促进可持续发展。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吸引户外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最终达到生态宜居的最佳目标。实现全过程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发展双向协调。

专家点评:

贯穿园设建设的“山水画”想法很好,园设作品思路很完整,内容从生态、经济和人文三个角度入手非常全面,内容丰富。建筑设计建成性很强,很有游客中心的感觉。但是关于建筑高度的现实尺度方面还需要改进和思考。

 

梅瑞恩

作品介绍:

本方案以生态湿地为主要侧重点,提出在场地内植入草坪、树林、湿地、湖泊策略。在满足现有人群需求的前提下,协调活动场地与自然绿地的关系,呈现新与旧、人文与自然共存的景观风貌,为对岸拥挤的古城人民提供完全自然宽敞的公共休憩与接触自然的空间、提升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建筑方案以“更上一层楼”为概念,利用河堤带来的高差,用柔和的立面曲线与绿色草坪屋顶营造积极生态自然又积极向上空间氛围。

专家点评:

整体方案完整,平面功底好,表达效果不错。在横向空间设计上多采用围合形成的大空间,小空间不够丰富。建筑功能和分区完善,立面形态优美,有考虑和堤的结合,但方形的平面和曲形的场地贴合的不够好。

 

许欣仪

作品介绍:

园设采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策略,解决场地中防洪、设施陈旧、缺乏活力等问题。打造独特田园景观吸引游客,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名为岸边:现在的人们都想着上岸,但我们或许应该停下来看看我们是否已经在岸边。建设提取了岸线形状,采用了木结构进行了三层错动的设计。

专家点评:

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方式很好,公园的设计应该更加注意交通流线,注重与前期调研的结果相结合,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案。需要注意游客中心的相地选址,不应距离文星桥太远。建筑设计“岸边”的概念提出很有意思,木结构的设计也非常精细。可以尝试极简主义的做法,削弱柱网的视觉效果,使其看起来像是三个薄片漂浮在空中。

 

叶乃琦

作品介绍:

本方案旨在打造一个能够连接禾水河南北岸,充分服务周边居民与游客的生态湿地公园。根据场地与城市道路、河堤之间存在高差,居民与游客存在休闲、赏景、锻炼、交流、步行交通的需要以及永新古城保护更新规划中存在滨江休闲带打造的目标的场地特点,合理处理高差,创造特色景观,营造不同类型的活动区与景观区,打造生态湿地公园,与对岸形成完整的滨水绿色空间。游客中心选址位于文星桥附近,玻璃幕墙正对大水面。模拟场地周边环境形态,一条坡道顺着堤顶而下,旨在消解场地与堤顶的高差,希望带给游客更方便有趣的空间体验以及更好的景观效果与视觉体验。

专家点评:

公园设计逻辑清晰,思路明确,平面表达效果好。公园西侧结合地形打造山林与湿地景观,东侧建筑与建筑前的水面又自成一个体系,空间变化层次丰富。建筑形态与外环境关系密切,平面空间安排合理,但可以优化建筑与堤和桥的衔接。

 

邹雨晨

作品介绍:

园林设计主题为“永矢弥新”,提取该场地“永新”二字,希望在保留当地郊野自然风光的同时寻求创新,衔接古城与山水、农田与村庄,增设便民游玩节点和设施,弥补临江却与水互动少的部分,使永新县郊外公园生活区焕发新活力。建筑设计主题为“农忙时分”,以农民伯伯轻扬的草帽为灵感,以传统形态和现代化的银铝板、玻璃幕墙材料相结合,呼应游客中心东侧保留的村庄和田地,以及西侧的生态公园。

专家点评:

公园风格新颖、优美,兼具传统元素与创新性,服务功能完备,可以多增加些趣味节点、增加设计层次;建筑形态与园设呼应,兼顾美观和实用性,但位置较独立,可以考虑与自然更为开放融合。

 

张嘉怡

作品介绍:

折线形式的路网,映射出场地原先村庄和田埂的脉络;曲线灵动的水体,穿梭于整个场地之中,打破了固有的网格体系,让水在其中循着地形自由地流动,观赏湖景;越过溪流;最终汇入片片稻田,来到一座小屋”立体聚落”,原本的村庄全部拆除,但将传统民居的特征抽象并简化,并进行穿插嵌套,形成了一座立体聚落,各个朝向的大玻璃窗,可以望见古城对岸,又可欣赏稻田景观,又像是展现内部生动的一个个剖面...我想,在保留场地本身传统民居特点的同时,又要不断发掘永新的更多可能...这也是贯穿我本次园林和建筑设计的理念。

专家点评:

整个公园的网格状脉络以及在其中自由流动的水很好地体现了生态,既有大面积的湖面,又有又有沿着地形在其中随意穿梭的小溪,整个公园的分区也比较明确,建筑和园林都是很大胆的想法,建筑如果不采取正交的形式而是沿着不规则的道路进行穿插就会更有意思,可以再深入考虑各个区域之间的衔接。

 

张奕飏

作品介绍:

在城市日益发展,乡村不断进步的当下,将乡村振兴与自然风光结合进行考虑。本设计以借生态织补,交通织补,生活织补,文化织补四个织补为核心,融入当地居民生活需求和对面古城的承接需求进行布置。从西部的湿地公园到游客中心处的活动纪念广场,考虑生态保护,生产需求与旅游事业发展,通过地形与水文塑造以慢行环线串联各大功能,营造具有永新特色的游赏体验。

游客中心位于滨水公园与古城核心慢行区连接的交通要道处,需兼顾原住民与游客的交通、游赏等需求。该设计取形于涟漪与波浪,将大坝向内拉伸,为人群提供活动场所,第二层位于堤坝之上,游客可以通过二层中庭的坡道上至屋顶远眺河对岸的永新古城。

专家点评:

建筑外形与大坝环境较为契合。建筑外道路可以再优化,与衍生出的桥梁支路形成联系,同时可以多营造一些灰空间,要注意建筑红线。

 

周宇新

作品介绍:

茶山情歌是一个以乡村回忆为主题的滨水空间,旨在通过设计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真实与朴实。该空间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江西本土歌手——杨钰莹的歌曲《茶山情歌》,飞速的发展抹去了很多乡村原有的生活特征,我们试图从群众生活和记忆出发,将乡愁,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滨水空间。我很“鱼跃”游客中心设计,采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从赣派民居粉墙记忆出发,以纯白,自由和活跃的形象,吸纳附近五湖四海的游客。设计灵感来源于场地附近禾水河里的鱼儿,提取“鱼跃龙门”的线条作为建筑形态,运用翻涌灵动的曲线呼应了场地附近的山水格局,同时更是寄托了,设计者对永新县未来继续扶摇直上,蓬勃发展的美好祝福。

专家点评:

游客中心建筑设计深刻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灵活自由,同时概念和立意非常契合场地人民的精神需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建筑材料上,大面积运用大理石有些厚重,需要对厚重和轻盈进行平衡,内部空间布局可以更大胆自由一些。滨水空间设计很好的自上而下的解决了“洪水治理”,“乡村振兴”和“乡愁重建”的问题,在规划层面上十分成熟且具有说服力。可以在微观层面上加强更多设计,尝试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让场地变得更加有趣。

 

杜远宜

作品介绍:

"农兮·水戏·慢赏" 是一个旨在探索乡村振兴与文理景观耦合协调发展的创新型设计理念。农兮:代表着对农业和乡村生活的深度关怀。以村庄中心位置为内核,向周围辐射式发展,旨在打破农田与乡村的隔阂,营造交界处的无界花园。

水戏:将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创建富有生态美感的水体景观,不仅改善农村水环境,还能吸引游客,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慢赏:倡导一种慢节奏的乡村生活方式。设计中融入了乡村旅游元素,通过规划滨水绿道、休闲农庄和文化体验区,打造适宜慢生活的旅游目的地,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美景和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专家点评:

该建筑设计采用意向命名的方式有待考虑。注意建筑体量的设计,建筑形态与建筑体量感不符,可以采用更加与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改善,参考隈研吾有关曲线建筑的设计,尝试更加大胆的与地形起伏融合。可以将场地印象夹杂在设计中运用。

 

 

来源: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