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展(二)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2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833
《百年福事&绍兴福味》
作者:贾景晗 董佳琪 张皓月
指导教师:王炜丽
作品介绍
导师评语
课题主要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1、《祝福》的内核是一部悲剧,为了以积极的意义扩充祝福文化的内涵,作者们从1924年开始,提取每年一件对中国影响巨大并且造福百姓的事件,融合进一百个福字设计中,实现了从“祝福”到“造福”的演变,使之应用在吉祥、快乐的场景氛围之中。
2、福字印章的互动形式让老百姓以轻松、自愿、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接受,去阅读红色文化。
3、“咸香甜臭鲜”的包装设计改变了绍兴土特产食品包装设计陈旧、缺少文化内涵、营销模式单一等现状,创造了符合年轻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营销模式。包装里面的内容物和原食品品牌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游客通过体验,了解了绍兴的饮食文化,是众多当地食品品牌的集体胜利。
《观象取意—东巴文字可视化设计》
Observe Celestial Phenomena
作者:张紫钰
指导教师:宗诚
作品介绍
东巴文字作为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承载着丰富的纳西族文化和历史。此次设计“观象取意”旨在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手段,将东巴文字中蕴含的意象和内涵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东巴文字的魅力。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巴文字作为设计基础,对其进行提取与转化,解构与重组,得到一系列视觉设计。作品采用简洁明了的布局方式,将文字图形和相关信息合理排版,便于用户快速获取信息。同时也注重空间感和层次感,使作品整体视觉效果更加具有设计感。
导师评语
观象取意-东巴文字可视化设计作品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独特创意。所提取的设计元素精准捕捉了东巴文字的特色,视觉呈现清晰且富有冲击力。作品在色彩搭配、布局设计以及可视化信息传达等方面都表现得较为出色。期待你在未来能够继续深化研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苗年》
作者:张博菲 冯钰婷
指导教师:芦玉铭
作品介绍
导师评语
以贵州苗族过年场景为载体,进行IP等系列再设计,展现苗年的风土人情,诠释苗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值得探索。
《艾光烛梦》
LIGHT UP MY LIFE
作者:辛映萱 宋佳绮 苑歆钰
指导教师:孙一男
作品介绍
艾德莱斯,这一源于新疆地区的独特织造技艺,以其精美的纹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如何将这一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传承其精髓,又赋予其新的生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因此,选择了以“艾光烛梦”为主题,通过艾德莱斯纹样的创新应用,探索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艾光烛梦”这一主题,寓意着艾德莱斯纹样如同烛光般温暖而神秘,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世界。
导师评语
以新疆艾德莱斯纹样为设计元素,进行信息整合再设计,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新疆地区文旅产业助力,主题阐述明确,诠释新疆地区非遗文化深厚内涵,值得探索。
《光能超市》
Solar Supermarket
作者:张筱璇 张添爱
指导教师:刘印
作品介绍
将日蚀月蚀的光影变化代换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情绪的起伏变化,引入“光能”概念,以中国传统神兽为原型进行香薰蜡烛品牌设计,让不同香薰的味道淡化不同情绪问题的都市人群烦恼,治愈疲惫低落情绪,实现“光能充电”。
导师评语
香薰蜡烛的香调多样,传香能力强,令观者经过时获得精神舒缓;文创产品采用色调渐变排列,给予观者平衡、舒适的观看体验;文创产品的设计语言与动态海报统一,通过与鼓点轻灵的背景音乐节奏配合;隐形墨水互动与木片打卡装置令观者能够零距离接触日蚀、月蚀元素,并设身处地参与选择自己喜好的设计,亲和力强。
《2024宇宙联盟》
作者:张洁 董奕显
指导教师:刘印
作品介绍
我们身体里的每一颗原子都来自于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与形成你右手的原子可能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我们所知关于宇宙的最有诗意的事情——我们都是星辰。宇宙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这是著名物理学家勒梅特在1932年提出的理论。而在宇宙联盟的世界里,宇宙中的星球则来自小怪兽们种下的种子。它们种下一颗颗种子,结出自己的守护星,也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星星。每一年,小怪兽们都会选举出新的宇宙联盟。2024宇宙联盟成员将携带着自己的守护星,为人类世界带来奇妙的天文事件。2024宇宙联盟不仅是对太空探索和文化创意的融合,更是对未来社会、科技发展和人类想象力的推动。能够提升公众对宇宙探索的兴趣、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导师评语
自开展毕业设计以来,董奕显同学和张洁同学积极推进毕业设计进度,从前期调研开始就与我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认真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每一步骤不断完善精进毕业设计的所有内容。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为后续每一步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整体设计推进十分顺利,对毕业设计进行了反复地修改和打磨,态度认真。总体来说,这两位同学的毕业设计完成质量较高,毕业设计思路层次清晰,设计体量标准,达到本科指标要求,给予两位同学良好评价。
《在人群中》
Among A To Z
作者:卞幻 姜秀 唐巧芮
指导教师:李嵘 李一弓 张超
作品介绍
城市的本质是聚集,城市生活其实就是群体生活。数字时代的到来使人开始思考城市与人之间存在的新问题。设计希望关注城市居民的情感需求,呼吁社会重视城市发展与人本关怀之间的平衡。我们思考现代城市的空间在何时何地对其人们有敌意,而人们又如何化解与之共存。“在人群中”在时间的维度上,从“返回”、“进行”、“加载”三个城市时态出发,收集人们对城市问题的看法。对比过去、立足当下、设想未来,探讨城市人群的孤独感由何而来。
导师评语
如果城市是构筑在人类生存意义上的独特空间,那么一本书就是构筑设计者情感和阅读者体验的“城市”。该作品很好的发挥了概念书籍中立体、多元、抽象、广义的设计元素,用独特的书籍形态和版式设计,深入开掘人类与城市的“困境”与“破局”。
《情绪配比》
Emotional Ratio
作者:白宇阳 施雨晴 温梓含
指导教师:李嵘 李一弓 张超
作品介绍
在当今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情绪也变得易为波动,人们的一举一动都附加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情绪亦是把双刃剑,它有时会促进我们行动的产生。
在青壮年时期,情绪的作用更为明显。当今社会关于青壮年伤人的极端事件层出不穷,也许就是某件事带来的负面情绪促使他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所以我们设立此饮品实验站,通过收集受访者当下的情绪代码将情绪物化出来,也许在他们亲身品尝属于自己情绪的饮品时,能够理智的对待自己的情绪。
导师评语
用符号化、图形化和色彩赋予了情绪丰富的形态和颜色,由具象的情绪载体物又递进于味道的调和中。该作品立意新颖,化繁为简,由简入深,用书籍设计特有的空间理念和五感体验,表达了一个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值得思索的命题。
《相会·香绘》
作者:李怡君 王潇婷
指导教师:于小宏
作品介绍
中国传统香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哲学观,是对世界香文化的特殊贡献。而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则并称为中国香文化中的四大名香——“沉檀龙麝”。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香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生活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精神寄托和文化象征。深入研究香文化在书籍设计中的创新融合,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再创造,也是对文化传承责任的践行。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又是对未来的展望,为中华文化的持久生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
导师评语
本组同学的作品对中国传统香文化作了较多深入的考察,同时一直在寻找如何与书籍设计更好的融合方面做了较多探索,最终以龙鳞装的装帧形式进行呈现,同时兼顾了在文本编排风格上传统与现代较好的契合方式。
《临海的呼吸》
作者:孙悦颖 夏宇含
指导教师:朱亭赞
作品介绍
在科技迅速迭代的现代,人们的压力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增加着。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短时间缓解压力的方式。"海洋疗愈"作为一种有效的自然疗愈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但是现代的人们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于是他们需要用另一种方式代替亲身体验“海洋疗愈”。设计通过对“海洋疗愈”相关要素进行视觉设计,通过设计进行海洋疗愈的传达,有效的舒缓压力,和人的情绪产生良好的共鸣。
导师评语
两位同学的毕业作品《临海的呼吸》,灵感源于对当下社会发展现状的观察,结合大连的地域特征,通过图形设计语言将海洋符号视觉化。画面虚实相生的层叠变化,正如清风徐来,沙石流动,以此来达到海洋疗愈的目的,为观者在视觉上提供了一次美妙的、清爽的海洋之旅。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作品,希望未来继续加油!
《自然缺失》
作者:王润萍 李蓓蓓 赖姝颖
指导教师:朱亭赞
作品介绍
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是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所提出的现象,即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的完全割裂。在生活中,自然缺失症已经从儿童扩展到了成人。城市中的生活节奏快,人们容易产生压力,感官变得钝化。本设计将自然中的色彩、触感、声音用像素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带给人良好的感官刺激。
导师评语
《自然缺失》这件作品的灵感源于对城市中生活的人群进行观察,关注到社会发展与自然认知的不协调发展关系。在设计时,通过将自然缺失的部分用像素的形式进行呈现,用抽象的语言、丰富的色彩吸引观众,激发观众去探索和接触自然。该组作品在毕业展中的呈现内容较为丰富,书籍设计精良,体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是一组优秀的毕业作品。
《川流·不息》
作者:黄丫丫 曾雨晗
指导教师:于小宏
作品介绍
川剧,不过一张票,一碗茶,台上演,台下看,取了戏票人进场,茶喝白了人离席。被叫作东方魔术的川剧,却不仅仅局限于变脸,演员可以唱一出阳春白雪歌,也可以演一段下里巴人戏。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川剧的真正的气韵,就是用川人的方式、川人的方言,讲述中国故事。我们的设计从脸谱和声音入手,将川剧特有的28种脸谱和5种声调进行整理再设计,让独属于川剧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大类,和灯戏、弹戏、胡琴、高腔、昆腔互相结合,相得益彰。还将川剧历史源流、著名历史人物以报纸的方式记录,既体现了川剧的历史悠久、川剧文化源远流长,又相对理性地概述了川剧的整个发展史。最后,我们深入成都著名川剧团——三花川剧院,拍摄了他们台后和台前的影像,揭开非遗川剧平时大众看不到的神秘面纱。
导师评语
这组同学的作品的切入点是对一个川剧艺术的地方表演剧团的观察,剧团表演者为了川剧文化传承,每个个体所作出的努力。因此小组成员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了较多的实地考察,并最终以川剧脸谱和唱腔唱词的视觉可视化,同时以书籍作为媒介的转译载体,将设计师的观察与感受融入川剧艺术之中。
《有声》
作者:廖妍婷 朱可晴
指导教师:孟媚
作品介绍
手语本无声,当它讲述一首诗、一首歌,或者诠释“爱自己”的理念时,手语便开始“有声”。围绕“有声”这一主题,最终选择三个方向展开书籍绘本设计。《树》是对友情的赞扬和对人生的感悟,更是对自由生命的渴望与思考;《送你一朵小红花》洋溢着老友聊天式的平实温暖,带着负重前行又洒脱释怀的能量;而“爱自己”这一方向会让人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诗、歌和爱结合在一起,是温暖和浪漫的,也是“有声”主题的意义所在。
导师评语
“有声”可以是指生理上发出声音,也可以是内心的回响。这组作品将视觉聚焦在了“聋哑”群体上,力求用“手”这种语言符号来更好地普及手语,让更多的人关注、学习手语。社会需要更多的人能够“感同身受”,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两位年轻设计者,用象征生命的绿色来设计了这一套书籍设计,新一代的设计者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关注身边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新时代设计者的闪光点。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