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三届“虎门杯”中国国际高校色彩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0日 分类:视觉传达作品 浏览量:1644
中国的现代色彩教育发端于20世纪初期,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21世纪。经济全球化、设计国际化、教育交叉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设计要得到全面发展,色彩设计的进步与提升至关重要。纵观全球,凡是设计水平高的国家与地区,如欧美、日本等无一不是色彩教育的强国。因此,大力推动国际间的色彩教育交流和中国色彩设计教育的迭代升级就显得势在必行。为此目标,由中国流行色协会主办,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委员会承办,北京服装学院崔唯教授领衔(大赛组委会主任和评委会主任)下,在2021年举办了中国现代设计史和色彩史上的首届以色彩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国际高校色彩设计大赛”,2022年举办第二届暨“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校色彩设计大赛”后,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高校色彩设计大赛”。本号将对此次大赛进行系列报道,以此推动国内外色彩教育、色彩设计的交流与发展。此篇推文为此届大赛专题报道(三),以获得金银铜奖和单项奖的23件优秀作品及其获奖评语为报道主题。
自2023年11月30日至2024年1月31日期间,《第三届中国国际高校色彩设计大赛》组委会总共收到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澳门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在内的450所国内外院校作品共计3336件。在五大类参赛类别中,染织服装类的报名作品共计1397件;视觉设计类作品共计851件;产品设计类作品共计385件;影视媒体类作品共计355件;空间设计类作品共计334件。
在2024年3月12-23日期间,在此届大赛组委会兼评审会主任、北京服装学院崔唯教授的主持下,由五名中外色彩、设计业界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会,分别从主题性、艺术性、创新性、社会性、环保性、实用性、完整性七个评分标准,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工作态度,经过“初评”与“终评”两个阶段,最终评选出共计400个奖项。其中。包括13件金银铜奖作品,10件单项奖作品,92件优秀奖作品,285件入围奖作品。以下重点对13件金银铜奖作品和10件单项奖作品进行评点。
崔唯教授主持评审会
颁奖会现场
广东虎门和中国流行色协会领导参观展览
获奖理由 《彩之幻——The Forgetting of Being》是以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存在的遗忘”为主题,以光效应和PCCS的色彩理论为创新依据,并借助不同色线之间的交替融合,制造出远看色彩和谐、近看变化丰富的织物视感效果。在此基础上,作品进一步将其拓展到了服装、家纺等多个应用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可塑性和卓越的系列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织物设计衍生品不仅色彩感十足,艺术性颇高,而且还体现了设计者对于色彩细节的精准掌控和对美的不懈追求。综上所述,该作品在向观者充分展现色彩设计的美学价值同时,更是能够从中传达出哲学思考和艺术探索的深度。
获奖理由 《中国园博园三十六景之人文画卷》是一件围绕“园传情、情于景、景中游、游之乐”的主旨构思展开“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的综合设计。通过运用中国传统色彩映衬江苏园林的古典韵味,以二十四节气色彩渐变的方式进行长卷连贯的叙事性表达方式,全景式地展现出古、秀、精、雅的江苏园林四季时代人文图卷,实现了让“园博园”的人文画卷设计走进生活情境。
获奖理由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主打传统手工扎染与时代新潮风尚创新设计,将中国古老的染色工艺以年轻姿态加以强力呈现。通过自然天成,渐变无序的色彩设计元素,让年轻人在当代潮流中珍重历史和勿忘传统,是将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色彩设计应用范例。
获奖理由 《诗鬼李贺的色彩世界》聚焦于唐朝中期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诗作里的色彩词应用,并从显隐性色彩词统计、色彩与情绪的映射、鬼神诗色彩研究三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可视化设计。借此该作品的表达形式,一方面形象化地揭示出诗人个人化的色彩审美志趣和独特情感流露,也可助观者从中能窥探到盛唐时期的时代色彩审美观念、色彩风俗习惯等。另一方面,该作品在通过视觉化的形式呈现了唐代与李贺的色彩观念与成就之际,也为当代人更好地去理解、欣赏、挖掘和传承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的珍贵的色彩遗产提供了新范本。
获奖理由《规整城市,霓虹织影》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现代建筑的艺术美感,秉承“建筑图案化”的设计理念,将时尚手包作为设计载体。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渐变、叠加等手法有效地了增强色彩的层次感,这不仅增强了视觉感染力,更赋予了作品以精致的艺术韵味。优雅的色彩基调与选用的精致材质及工艺的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专属于女性的独有气质,在展现设计的高级感同时,也彰显了佩戴者的独特风格与不俗品味。
获奖理由《当再生材料遇见非遗风韵》的材料使用了可回收的彩色乳胶气球作为原材料,在保留气球本身丰富色彩之际,兼具出色的材料强度和耐磨性。该作品的颜色及图形灵感来源于非遗的民间剪纸,而图形元素则是结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宝相花与特色鲜明的苏州园林。通过该作品实现了推进环保材料与颜色的发展,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以及服务于现代生活等的多重设计目标。
获奖理由《青花一瓷半面姬》: 该获奖作品是以中国传统的青花瓷为灵感来源,创新性地对其经典纹饰和色彩进行了大胆解构与重新组合。通过巧妙融合色彩、纹样、形态、材料和工艺等手段,使得该作品既契合了当前的国际潮流和国风趋势,又加深了系列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
获奖理由《竹草编织,天然之色》汲取了珠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草编织的精髓,巧妙地将其图案和色彩元素融入当代文创设计之中。在色彩搭配上,展现出了一种自然且温暖的视觉效果,使系列产品散发出一种质朴的美感和温馨的氛围。该作品的色彩设计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和创新演绎,也为现代生活增添了一抹自然和谐的色彩,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同时展示出文化创意产品在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中的无限可能和独特价值。
获奖理由《Scars of glory 荣耀的伤疤》通过采用了富有生机与趣味的动物图案和色彩,创造出了“动物减张器”。该设计旨在缓解儿童对疤痕的恐惧,将伤疤的视觉焦点转移到愉悦的色彩与图案上,减少了疤痕带来的心理负担和恐惧,让他们在与疤痕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和安慰,营造出一个健康而美好的成长时光。
获奖理由自古至今,石榴都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天然植物染料,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新疆女性的美丽、勇敢与积极精神。《阿娜尔的故事》巧妙地汲取了传统石榴皮染色技艺,将大自然赋予的色彩融入现代服装设计,既响应了现代社会对绿色生活和环保理念的追求,又在色彩搭配上展现出一种沉稳质朴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色彩的运用与灵感来源于石榴外形和果实的“天圆地方”服装造型结构的完美融合,更是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以及进一步突出了鲜明的“新疆特色”与“新疆之美”。
获奖理由《苗乡彩韵》,首先利用现代大数据处理技术以及百度街景数据和现场拍摄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收集了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的1336 张街景图片;其次通过NCS色彩体系进行定位与量化研究;最后提出十八洞小学的个性化色彩图谱以及十八洞小学为示范的色彩设计方案。通过上述研究方式和环节,该设计团队实现了探索少数民族色彩文化在典型建筑中的创新途径以及焕发古村新韵的色彩设计目标。
获奖理由《雀向孤山》是以《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为设计灵感,完成的一组人物形象设计。通过黑色为基调的服装、配饰、妆容、发型、道具等的创作,体现出传说中西王母的威严与端庄之态。该作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较好地实现了现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此外,表演传神、制作精良、摄影考究等也是该作品获奖的重要因素。
获奖理由《五色为音荡自然之韵》是一件将传统五行文化观念与现代绿色环保潮流结合之作,通过色彩与纹样的巧妙组合,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生发展。该织物适用于服装、家纺等多种用途,并且实现了产品化与市场化。
获奖理由《鹿王本生故事可视化》是以鹿王本生这则佛教故事为主题,设计者从敦煌壁画中获取造型、色彩和颜料等的创作元素,并实现了将传统的平面壁画造型予以现代立体化的创新呈现。作为文创类产品,二维折叠与三维置放的设计方式,既方便于携带,又可以作为儿童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益智玩具,而立体构成形式则可以使其成为居室摆设的装饰品。
获奖理由《康乾盛世——清宫服装服饰色彩的现代首饰色彩设计应用》:该获奖作品是以北京故宫现存及数字文物库中收录的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文物色彩等作为创作依据,通过瑞典NCS色彩体系对常见色谱与搭配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形成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采用滴胶及多种材料结合的工艺方式,并经过繁多实验,制作出系列的色彩造型,最终又将它们与运现代首饰设计予以了完美结合,实现了让传统色彩重现活力,让历史色彩遗产再焕新机的创作初衷。
获奖理由《煦色韶光》的主体部分采用了渐变的配色方式,边缘部分采用银色金属做点缀,而材质主要运用了透明的亚克力。通过色彩(C)、材料(M)、工艺(F)之间的相得益彰 ,使得该椅子充满了浓厚的科技感、时尚感、艺术性和实用性,是CMF设计策略于该户外座椅设计领域应用的新尝试和新成果。
获奖理由《茗香,润盏,沏器》的造型与色彩灵感均是来自于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而所呈现出的色彩全部来自于各种茶叶、茶的浸泡液的结果。以茶文化作为设计概念,以自然茶作为基调,由茶渣作为原料制作出香石、茶盏、茶杯垫等的系列衍生产品。上述特点,使该产品一方面体现出于CFM方面的创新性,另一方面又兼顾了环保、文创、系列产品等的多重设计理念或用途。
《质料茶色》
获奖理由茶叶是传统的一种饮料原料,《质料茶色》借此实验成果研发出了一套生态茶材色谱以及系列绿色衍生产品。在物理化学变化下,茶不仅承载着作为材料的基本功能,而且在作为色彩生发器和呈现丰富视觉载体以及塑型介质方面也是价值可期。通过该作品,体现出设计者对于环保颜色与产品做出的深切关注以及为此做出的积极而富于成效的设计探讨。
获奖理由《包容》灵感来源于强调人性化、个性化和情感化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围绕着可持续发展、环保主题,将废旧的纺织产品通过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加以了再利用。而象征环保的绿色与寓意经典的黑色之间的相辅相成,则更是完美地强化与凸显了“包容”这一设计创作理念。
获奖理由《触色感知》的设计理念在于创造一个包容、温暖且富有感知体验的空间,让参观者能够通过非视觉感官体验来理解盲人的世界。该作品的色彩设计特点在于其简洁性和功能性。由于视觉障碍者不能够识别颜色变化,因此在该作品中设计者尽量采用了简单明了的色彩,方便于于盲人通过触觉和听觉来识别和感知,透露出当今社会对于盲人这一特殊群体给与的应有尊重与深切关爱。
获奖理由《Ento-随光氛围帘》作为车载随行治愈装置,在色彩设计上巧妙地融合了孟菲斯与“多巴胺” 等的潮流设计要素,明快的色彩不仅令人眼前一亮,更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疗愈作用,表达出对那些处于终日奔波、忙碌,甚至焦虑状态中的当代年轻族群的深深的关注和浓浓的关爱。通过该车载随行治愈装置既可以让人们的旅途更加愉悦,又再无形中传递了一种温暖的治愈力量,彰显了设计背后的深意与价值。
获奖理由《SYMBIOTIC》是由花朵、藤蔓和手链元素巧妙组合而成一件现代公共装置艺术品。它汲取灵感于自然界中的共生现象,旨在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科技与艺术之间和谐共生的无限可能。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斑斓的色彩完全来源于光线对金属和偏光玻璃的折射效果,并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和观赏者的观察角度的不同,其色彩的展现也是万千变化,呈现出令人赞叹的美丽景观。该作品如同一朵绽放在城市中的“色彩之花”,为都市景观添增了一抹不可多得的魅力。
获奖理由《幻梦映彩》是以传统童话故事中的糖梅仙子人物角色为对象,以当下时尚领域盛行的洛可可风格和多巴胺风格等作为设计依据,通过运用色彩对比法以及夸张的造型与各趣的材质等创作出一个充满梦幻与甜美兼容并蓄效果的创意彩妆,彰显出该色彩应用领域的无限创新潜质。
【评委会主任】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曾任色彩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和色彩学科带头人等。兼任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理事、色彩教育委员会主任、《色彩》杂志副总编等。曾于2022年创建中国高校首个色彩设计专业及其教学体系,培养大批优秀色彩人才等;曾出版《流行色与设计》《城市色彩环境设计规划》《色彩设计应用等论著;曾担任《色彩史》《色彩设计研究》《流行色》《环境色彩规划设计》《传统色彩文化》《产品CMF设计》等课程;曾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色彩版)》《“十四五”色彩规划教材》《中国高校色彩教学丛书》等;曾完成《亚洲色彩联合会徽标》《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服色彩系统》《准格尔城市色彩规划》《意大利国际面料展中国色彩提案》等作品;曾主持或作为核心专家参与《中国城市居民色彩取向调研》《中国纺织颜色体系COLORO(国标)》《北京传统色彩研究》《华彩博物馆》等项目;曾组织《中国国际高校色彩设计大赛》和《全国色彩教育会议》等;曾获 “中国色彩文化奖”“中国色彩杰出贡献奖”“中国色彩学术奖”等。
【评审会委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兼任美国国际色彩营销协会(CMG)中国专家、北京市规划学会视觉和色彩研究中心专家等。曾担任《色彩设计基础》《色彩归纳》《色彩设计与色彩流行趋势研究》等课程;曾设计北京市出租车色彩、北京市公交车色彩、北京市公交车场站色彩、北京市交通执法车色彩,以及北京市监狱局未成年与届临出监罪犯监狱色彩改造、北京市监狱局精神病犯监狱心理矫治,以及宝洁公司色彩实用工具箱设计等的色彩设计研究项目等;曾发表《色彩教研与色彩流行趋势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关联性研究》《色彩基础课教学研究——以色彩理论应用为本的产学结合教学实践》、《色彩写生、色彩理论与色彩归纳的相续性研究》、《基于犯罪心理矫治的监狱色彩研究》、《环境色彩在未成年犯罪的色彩心理测试实验数据分析研究》等论文;曾获得“中国汽车色彩大奖”等;曾担任第一、二届《中国国际高校色彩设计大赛》评委。
德国时装设计师,德国rechenberg art couture品牌创始人和设计总监;曾在法国Christian Dior、Chanel、Christian Lacroix 等国际驰名的时装品牌工作;曾在德国、法国、日本、中国等多个城市参加过艺术联展或举办过个人服装展;曾在北京国际时装周等上举办过《无为》等的个人时装作品发布会;曾与歌唱家龚琳娜、舞蹈家侯颖、画家陈丹青等合作过面料或服装设计等;曾在《第一届天然染料双年展——天然染料:多彩的世界》、墨西哥第10届世界绞缬大会(10th Shibori oaxaca Mexico)、第六届设计北京等做主题演讲;曾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的 “中国纺织非遗友谊大使”称号等;曾担任第二届“首届中国国际高校色彩设计大赛”评委等。
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艺体学部副主任。兼任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文化促进会世界遗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从事于视觉传达设计、民族文创品设计等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曾获2004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第二、三、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全国装帧设计展金银铜奖,第十八届香港印制(设计)大奖全场金奖,第二十、二十八届香港印制(设计)大奖包装冠军奖,2019美国班尼金奖,以及多次获得 “中国最美的书”奖等;曾担任过多届《全国书籍设计展》《 “中国最美的书”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平面设计大赛》评委等;曾在中欧设计师论坛(德国莱比锡),“书籍之美”中外设计论坛、上海国际书籍设计家论坛、“最美的书”20年设计艺术论坛等大型国际设计论坛发表演讲等。
中国流行色协会总设计师、《流行色》杂志主编、国际流行色委员会中国代表和色彩评定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技/科普专家等 。长期主持“国际流行色委员会中国色彩定案”和编辑出版《国际色彩趋势报告》等;曾出版过《家居配色手册》、《家的色彩》、《产品设计实用配色手册》等图书;曾为“中国羊绒之都(清河)”、“中国毛衫名镇”企业提供色彩创新技术和色彩管理方法等;曾在亚洲色彩论坛、中国色彩学术年会、中国国际时尚创意论坛以及纺织服装、家电、家居、汽车、涂料等行业的高峰论坛等做过色彩流行趋势讲演;曾为海尔、松下、中国移动、丰田汽车、长安汽车、立邦涂料、九牧卫浴、圣象地板、爱慕内衣、凯喜雅丝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做过多种形式的色彩服务;曾担任2021中国国际高校色彩是大赛、红顶奖的专家评审团评委、中意陶瓷设计大奖赛(CICDA)评委等。
【评审过程】
相关:
2023第三届“虎门杯”中国国际高校色彩设计大赛获奖名单重磅出炉
2023第三届“虎门杯”中国国际高校色彩设计大赛部分获奖作品公示
2023“虎门杯”中国国际高等院校色彩设计大赛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