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24届环境设计系毕业展|景观篇(一)
发布时间:2024年7月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980
前言“生态变革下的城乡共生”作为本届展览的主题,是在遵循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师生们通过毕业设计,给出的积极回应与思索。是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民生的一次在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成果上的集中展示。也是环境设计教学融入社会、服务大众教育方针的重要遵循。
这届毕业设计作品展,是同学们把自身所学投射于城乡社会生活,从设计的语境当中找寻贴合城乡生活至境的探索。也是他们在精神层面与时代交汇、在情感维度与民众生活交叠的结果。
城市社区空间更新设计——广州城市废弃高架桥景观再造
本次设计位于广州市人民南路高架桥,采用生态修复用“再生态”理念修复广州人民南路高架周边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与高架周边社区发展的和谐共生,同时采用城市织补的理论概念,用“更新、织补”的理念,通过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修复高架周边社区空间环境,提升城市社区活力,最终达到广州人民南路高架及周边社区活力提升的目的。
基于“大熊猫”文化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
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社区公园设计旨在传达保护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了解和互动大熊猫文化的场所。通过这个设计,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友好。大熊猫文化主题社区公园设计以大熊猫为核心,通过展示大熊猫的生态需求和文化特色,传递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新生——可持续城市景观设计:融合自然和人文的未来社区
该设计通过合理的社区土地分配、改造建筑绿色化、融入环保节能的交通新模式等方面,建设未来社区,既符合当今时代背景,又切实提升居民对社区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立足于未来社区,贯策“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大价值导向,从未来邻里、人文情怀、可持续建筑、绿地景观、未来交通方式等方面进行构思,满足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让社区绿地景观更加可持续、更加为人民服务,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内容,创造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社区生活环境。
场地从适应和减缓两方面入手,面对岷江这一条件,弱化劣势强化优势,将场地打造为有高差的三层;场地以一二三层划分,功能布局与其相对应,充分利用防洪堤坝、乔木林等打造公共空间。其中,公共空间的场景打造也在暗示性引导人采用低碳方式进行活动。
桥下·城林间-公园城市背景下成都环城绿道景观廊桥空间设计
该场地设计基于公园城市的背景下,以“文化传承、智慧未来,全民互动”为核心,对成都环城绿道廊桥空间上进行再设计,旨在打造适宜成都当下环城绿道状态的新型空间。在设计中,对场地进行了11个功能分区,以满足文化传承以及居民活动,并且为绿道骑行者提供相应的智慧服务,希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绿道便于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同我们生活方式的结合。
公园式婚姻登记处主题景观营造
随着人们对婚姻登记仪式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婚姻登记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为了提升婚姻登记仪式的仪式感和浪漫氛围,一些地方开始在婚登记处周边营造类似公园的主题景观,以提供更加舒适、浪漫的环境给新人和他们的家人朋友,本设计通过综合考虑环境布局、配套设计及活动策划场地等设计打造出一个具有浪漫、舒适、温馨氛围的公园式婚姻登记处,为新人和来宾提供美好的婚登记仪式体验。
设计场地位于四川省通江县诺水河镇临江村,面积约为12000㎡。本设计让其场所具有归属感与乡愁记忆,重塑乡村公共空间并激发空间活力,从而解决了乡村老幼群体社会深层次的活动需要,提高了乡村留守老幼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该社区养老院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旨在打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社区养老环境,为养老院的居民提供安静、美好的生活空间,以人性化关怀和功能性设计为核心,注重提升养老院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拟项目地点以成都市温江区万柳墅院为参考,空地用于景观设计部分为28000㎡。通过规划和设计,针对特殊需求和居民群体的特点,建立一个贴心的养老公共空间。设计中将充分考虑老年人活动、休闲、社交等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
疗愈自然——基于弹性理念下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本次的设计重点在于如何通过立体的景观带净化雨洪冲进河流的生活污水与工厂排入河流的工业废水。同时设计雨洪管理策略在旱期的时候为湿地储水,汛期的时候防止洪涝保护湿地环境。
“望川归迹”—基于川西林盘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郫都区马赶村郊野公园
通过设计郊野公园,整合农田、湿地、林地、水系等自然元素,发掘地方文化和自然风光,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户外休闲、健身和科普活动场所。维护“林盘”造血功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在土地整理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农田、林地、水系的物质联系,保持生物流通路径的完整性,同时优化林盘聚落景观,提升区域生态和环境质量。这将使郊野公园成为大都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成为承载都市居民“乡愁”的温床。
该方案主要是要打造一个活力与健康的湿地绿洲,将公园分为文化娱乐区、休闲草坪区、体育活动区、儿童娱乐区、游泳区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特色和功能,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的需求。在保证运动设施充足的同时,合理利用空间,留有足够的绿化带和休闲区,让人们在运动之余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项目通过以现代农业作为媒介,以城市农场介入的方式,结合科技探讨城市开发用地的高效利用问题,整合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和创新景观设计,设计通过场地布局方式、景观空间形态、植物种植配置和农场维护系统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内容从城市闲置空地的利用入手,通过引入都市农场系统, 联动居民、现代科技农业、闲置用地、社区等方面,合理整合现有资源进行场地规划、温室构筑、种植设施、用餐空间、研学空间等的设计,致力于研究探索现代农业模式下都市农场与景观空间设计的可能性。
该设计理念为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智慧运动公园,通过太阳神鸟图腾中圆形太阳和弧形光芒元素的组织利用,构成不同的活动空间。营造一个智慧体育运动项目为主的休闲娱乐空间和自然环境。重建运动项目与活动场地的规划,致力于打造为周边居民全龄段的休闲运动空间,使得给予绿地公园以智慧系统升级带来的崭新活力。运用太阳神鸟元素,设计一系列的空间形态,建立起一个以环形跑道串联的智慧体系化体育运动公园。
乡聚、乡续——宜宾市樟海镇隆兴乡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
本项目从生活品质提高、乡土脉络再造、激发市集活力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对市集空间、休闲空间 、景观空间的设计改造,打造一个充满乡土记忆、生活便利的乡村公共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与期望,延续在地文化。
共享、共治——浙江松阳县山下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设计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设计日益成为乡村规划与乡村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山下阳村的乡村规划要求,进行适地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以乡土文化和建筑特色支撑,结合"共享,共治"理念,打造村民与游客共享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实现公共空间的活力与创新。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