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24届环境设计系毕业展|景观篇(二)

发布时间:2024年7月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356

景观设计作品欣赏

基于织补理论下的城市失落空间改造设计——以巴河滨江北路中段滨水空间改造设计为例
|作者:邓庆玲|指导老师:吴浩

本项目是对四川省巴中市巴河滨江北路中段滨水空间改造设计,以“织补理论”为底层逻辑,对滨河空间进行活力重塑。以“功能织补、人文织补、生态织补”为三大核心点,对整个滨河空间进行改造。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对城市失落空间的修复与链接,重塑人文活力。在设计时融入地域文化,在道路的整体形态,区域化的功能分布都可以提取文脉相融合。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下,提升人与自然的交融-滨河栈道、亲水平台、阶梯空间等都是其设计手段。在对滨河空间的改造设计,需要融合场所文脉,提升空间内涵。同时作为人使用的空间,需要充分考虑人文因素。重塑滨河活力,织补失落空间。
 
古韵新颜——邛崃市大同镇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郑策|指导老师:吴浩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邛崍市大同镇,作为四川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乡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文化流失、环境恶化、人口外流等挑战。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对大同镇的传统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邛崃市大同镇的传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以“古韵新颜”,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特色,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打造既保留古韵又焕发新颜的乡村景观。
 

彭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环境改造设计

|作者:熊倩|指导老师:张林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景观环境存在多种弊端,如环境脏乱、缺乏人性化设计、缺乏文化内涵等,这些现象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 特殊教育文化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景观设计的特点,从而运用环境设计的美学内涵 和文化底蕴,让特殊群体与环境设计相互融合。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特殊儿童的行为特点、社交需求等因素,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环境设计的深入研究,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充满关爱和尊重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的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特殊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其乐融融”——基于提升家庭幸福感的公共空间设计
|作者:洪秋|指导老师:陈旭黎

本设计从提升家庭幸福感的方向出发,为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创造一个能够满足家庭成员需求、促进互动和交流的友好环境,营造家庭幸福感的公共空间,在本设计中通过对原有公共空间的重新规划设计,从休憩、社交、娱乐、自然环境等方面着手,完善场地各个功能区,提升公共空间的整体环境,从而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公共空间环境。
 
童心萌动——基于五感体验的成华区双林路幼儿园景观设计
|作者:麦雨晴|指导老师:董启迪

通过研究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与儿童自我发展规律,营造温馨的活动教育和人际交往环境,保证儿童适宜的锻炼和充足的睡眠,同时能够提升儿童的玩耍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的身体、智力、心理和社交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碳寻轨迹
|作者:程森|指导老师:曾筱

场地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体验和需求,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强调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尊重场地原有生态特征,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景观的观赏性。
 
星辰乐章—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
|作者:贺新阳|指导老师:贺祥庭

该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江安河旁的废弃场地,周边环境资源丰富。在空间布局上,本设计方案计划采用开放式设计,打破传统的空间界限,让儿童可以自由穿梭于各个区域,进行各种探索和游戏。在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将优先考虑环保、安全的材料,如使用天然木材和环保涂料,确保儿童在玩耍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场地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体验和需求,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强调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尊重场地原有生态特征,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景观的观赏性。
 
温度·邻距离——包容性设计视角下成都玉林东路社区外卖员临时休憩空间设计
|作者:雷迎倩|指导老师:贺祥庭

本方案通过不断更新的老旧社区,利用玉林社区“市井”、“文艺”和“美食”三大特色,打造独特的外卖员包容性设计,让社区居民、游客、商家与外卖员之间的联系更加和谐。对社区失落空间、街道两旁和旧建筑空间进行更新设计,同时增强社区内的连续性,使外卖员能够像当地居民和游客一样自由、自然地享受社区内的公共空间,突显人性化设计,打造一个平等、充满人情味的“温度社区”。期望通过该设计增加社会对外卖员的重视与认同,从社区辐射至城市各个角落。
 
纺织记忆——后工业时代达州市达川纺织厂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谢霖怡|指导老师:舒悦

本项目旨在对废置的工业遗址进行策略性再开发,恢复其昔日活力。设计理念围绕“纺织记忆”,通过对工业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与活化,包括但不限于保留、改造、拆除与新建,确保改造后的纺织厂既保留工业时期的历史特色,又满足现代功能需求。
 
归园拾趣—遂宁市圣平岛农旅融合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李思佳|指导老师:舒悦

围绕“自然教育+生态修复+宋代雅集”为主要设计理念,在方案设计中融入岛屿慢游和自然教育的理念,通过改善岛屿目前的生态环境增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场地各区域的活动空间中增添民俗文化的体验,主要以宋代雅集的场景为参考,将场地各区域节点采用游戏化的形式,融入文化内容让人们感受到宋代的诗词氛围艺术,在体验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林盘栖息企划——设计模块化设计:乡村民宿的未来构想

|作者:谭菁菁|指导老师:魏允迪

本设计以“林盘栖息企划”为设计主题,以自然、生态、舒适与人文的融合为核心,依托川西林盘,致力于打造一个让都市追梦人得以放松身心、体验自然之美的理想旅居之所。设计概念源于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我们采用质朴的设计手法,力求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打造出更自然、更和谐的景观。本设计是一个集自然、生态、舒适与人文于一体的理想旅居之所。在这里,您可以远离都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做到“慢生活、田园居、趣生活”。
 
重“缝”共生–基于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视角下的内江碑木镇糖厂景观更新设计
|作者:冯欣月|指导老师:吴浩

项目选址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碑木镇的一处废弃老糖厂,场地总面积约330000m²。本设计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工业遗址的废旧遗弃老化与保护利用视角下的景观更新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如何在改善废旧场地中能够合理利用场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工业遗址、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合理改造,以期为文化产业群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方案。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设计,推动内江市乡村产业融和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科技进步。
金仪社区综合菜市空间艺术化改造设计
|作者:吴欣玥|指导老师:周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整体提升城市环境被逐渐重视,而城镇菜市作为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一环,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问题。在对菜市场进行艺术化改造上,融合中国本土红色文化与智能化模块设计,通过雕刻、绘画或立体造型等方式呈现,为菜市场增添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气息。除了红‍色‍体块的装饰,还可以在菜市场的摊位和建筑外立面上设置智能化模块的装置,用来展示菜‍品信息、市场活动宣传等内容,提升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吸引顾客和游客。
景观设计篇就介绍到这里,这届毕业设计作品展,是同学们把自身所学投射于城乡社会生活,从设计的语境当中找寻贴合城乡生活至境的探索。也是他们在精神层面与时代交汇、在情感维度与民众生活交叠的结果。如今毕业在即!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不断积累、不断发现和创造,依然是同学们需要加以持续的功课。最后愿全体毕业生同学不负韶华、励志奋进!

愿全体毕业生同学得偿所愿、前程似锦!

花絮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