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2024届MFA 毕业设计作品展(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4年7月8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685

前言

北京工商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2024届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毕业设计作品展依约而至,本次毕业展共展出 16件设计作品,涵盖品牌设计、服务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三个方向;展览的主题是由同学们集体选定的“旷野”。

同学们通过设计触碰复杂世界,引导技术与人性交融;彰显出设计师敏锐的洞察力与人性化的设计哲学。作品不仅呈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展现了看待世界的多元视角。旷野不是无边无界,而是超越边界后,仍有更绵延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面对未知与挑战,希望我们以勇气为剑,智慧为盾,勇往直前。

01

基于价值共创理念的儿童绘本阅读公益服务设计研究

作者:万金鑫

指导:李晓珊、丁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越发受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绘本阅读教育;社会目前也将建立儿童友好型社会作为需求。但是同时,社会目前也在面临着儿童阅读不平等现象,由于父母自身观念、经济原因或者是所处地区阅读资源匮乏等原因使得儿童阅读及教育无法正常展开,面临困难和阻碍。正是因为面临如此困境,“公益”一词近年来频繁与儿童绘本阅读绑定,各式各样的公益绘本阅读活动也在展开,但目前的公益活动面临各种不足,持续性和创新性难以保障,值得探索研究一个适合的、可持续的、完善的服务模式。本文通过服务设计理论,运用服务设计可视化工具,结合价值共创理论,用以探索创新的、可持续的儿童绘本阅读公益服务模式。

封面

服务蓝图设计

附属产品设计

界面设计

利益相关者图设计

系统图设计

用户画像设计png

用户旅程图及故事板1

用户旅程图及故事板2

 

结语:经过本次的设计研究,笔者深刻体会到儿童绘本阅读在早期教育中深刻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儿童依旧在面临阅读不平等现象,在部分乡村地区的儿童正是缺少这种早期教育才导致学习能力、性格等与接收早期绘本阅读教育的儿童产生差异性,这种现象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价值共创理念与服务设计结合这个领域,相关研究较少,可挖掘的潜力非常大,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以进行有更新换代的可持续设计,细化服务触点,完善设计,完善方案;将价值共创理念作为基础,运用于不同方向、不同针对点的服务设计中,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02

地域文化符号在青州古城景区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颖杰

指导:张俊沛

本研究主要通过符号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青州古城景区为具体实践案例,对其品牌视觉形象进行再设计。以莫里斯三分法符号学理论,即语构学、语义学、语用学三个角度为理论基石去分析提取青州古城地域文化符号,整合文化资源,形成丰富的视觉元素,并将其合理的运用表现。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青州古城景区品牌形象系统的基础系统设计、导视系统设计、景区IP形象及衍生品和相关旅行APP几个部分。整体研究主要分为五大章节,前期的理论铺垫与地域文化分析为后续设计提供设计策略和设计元素,前后逻辑环环相扣,最终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青州古城景区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结语:本次研究从符号学理论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实践分析,抛砖引玉,在对本土地域文化在本土品牌形象设计的应用研究基础上,适时探索更多、更好的设计策略和设计表现形式,以青州古城景区品牌形象设计为核心,来打造独特的地域性古城的视觉识别系统,以提高古城景区视觉的识别性。

03

活态化视域下介休非遗手工艺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作者:王媛

指导:朱慧

基于国家文化战略和社会愈发重视起文化遗产的保护趋势下,非遗保护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但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我国拥有的非遗项目繁多,保护所有项目需要的资源及资金是个巨大数字同时也是有限的,相对应,将维护全部非遗所需要的资源、资金维护各方面需求平均分配是不太现实的,因而在非遗名录中存在发展较为微弱的非遗项目需要更加自主、自立的发展去获取更多关注。本文以非遗项目中发展缓慢的介休琉璃技艺项目为研究对象,开展自主“活态传承”研究,以山西古建筑琉璃文化为文化背景,以当代非遗传承人刘开宝自设大师工坊为主体,探讨适宜更多发展较缓的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发展的方式,对未形成品牌体系的介休古建筑琉璃进行品牌化的系统分析,同时分析现有市场中优秀的非遗文化品牌形象设计整理出符合市场与文化传承的品牌形象的形式特征,确认特定非遗文化品牌设计实践的策略和方向。

04

体验经济视域下北京南海子公园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作者:谢玥

指导:陈晓环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概念提出,公园的建设成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城市化比例的增加也让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消费需求逐渐变高,对于公园的需求不再仅仅是生态需求,公园已经由生态环境价值逐渐演变为历史文化和绿色生态的集合。北京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也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对比其他北京市属公园,其在公园品牌设计、品牌文创产品的研发方面需要更多的创新,在新媒体等渠道对于品牌的宣传也应形成矩阵式传播。现如今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品牌所带来的体验感和附加价值,因此,基于此现实情况,以体验的角度出发,对北京南海子公园进行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以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加其作为公园品牌自身的竞争力,更好地传达其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在科学的设计研究基础上对北京南海子公园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设计实践,以此来推动公园品牌发展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公园品牌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设计思路。

灯箱

户外海报

集合图

日历

手机图

05

文化体验视角下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视觉形象设计

作者:徐帅

指导:陈晓环

本设计旨在从文化体验的角度出发,探讨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通过对扬州雕版印刷文化的深入研究,结合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套符合博物馆定位且具有文化特色的视觉形象设计方案。本设计首先分析了扬州雕版印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明确了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应体现的文化元素和风格特点。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视觉形象设计的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提取了适合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设计的灵感和思路。

导视1

导视2

导视设计样机

禁止-04

三折页

信息图表

悬挂海报

06

老北京民间故事《天坛传说》的VR交互叙事体验设计研究——以《百龙相助保天坛》为例

作者:易周恒一

指导:吕燕茹

天坛因其独特的建筑群和神秘的祭祀活动,激发了周边人民的想象和灵感,创造出了许多口头传说。本研究旨在借助虚拟现实打造叙事空间,让天坛传说故事以更有效、趣味的方式传播,活态化传承。通过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找到了VR交互叙事体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VR交互叙事设计框架,从三个维度九个要素出发,对颜色、造型、背景音乐、信号音、标志音、道具、材质、体验视角、引导、界面复杂性、客体示能性、空间对象、交互反馈、可玩性、叙事方式、文化原型、目标任务、玩家故事、背景故事、人称视角、角色任务、自然的交互这些具体的要素特征进行梳理。以此来指导《天坛传说》的设计实践。本设计选取其中《百龙相助保天坛》的故事进行具体设计分析与实践。

故事关键要素梳理

北京民间故事《天坛传说》的 VR 交互叙事设计策略理论建构

基于《天坛传说——百龙相助保天坛》的 设计策略

故事文化原型是基于民间故事讲述者记忆中的口头传说,设置了四个主要情节,通过探索情节环境并完成相应任务,从而了解故事全貌。体验者担任修建天坛的新任管工角色,从第一人称视角来体验世界,角色要执行一系列任务。任务以文本+声音的解说形式呈现,用户需要和老管工配合,帮助老管工解决问题,辅助顺利修建天坛,共同探寻喷水龙的来源。

故事主要情节

情节一与老管工交流

情节二寻冒水源头

情节三百龙要做官

情节四百龙守天坛

扫码观看视频

结语VR互动叙事框架可以为民间文学提供参考。拓宽较为单一的口头传播形式,将天坛传说故事中承载的传统观念和智慧,用更具沉浸性的数字化方式来表现,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促进文化的交流。

07

节庆主题的数字化体验设计研究——以广灵染色剪纸为例

作者:张陆妹

指导:吴思淼

本设计是节庆主题的数字化体验设计研究—以广灵染色剪纸为例,主题化体验设计更有利于文化传播,同时利用中国传统节日的情感氛围,有效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融合,为广灵染色剪纸在当代艺术发展下提供更多融合的可能性,从而促进广灵染色剪纸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节庆主题的广灵染色剪纸数字化体验设计,可以有效的传播传统文化,以新媒介、新的视觉手段去吸引更多年轻的群体。设计前期使用了Kano模型问卷调研,得到设计需求点,通过同类传统文化现代化优秀案例的分析与学习,对广灵染色剪纸的图案进行了传统节庆习俗的设计,并制作了数字动态海报及视频。体验部分设计了沉浸式广灵染色剪纸动态图案体验,设计了广灵染色剪纸文化互动体验的策略和食品文创烘培体验区。

结语:通过节庆主题的数字化体验设计研究—以广灵剪纸为例的创作实践,笔者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的重任,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上,任重而道远。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思考与当下的连接。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要以辩证的视角去提取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广灵染色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发扬传承,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它的美,需要有更多的艺术工作者以符合时代的眼光和表现形式去实践。

同时在数字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保护和传承广灵染色剪纸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数字化技术应该成为传统艺术形式的助力,而不是替代。我们应该在保持剪纸艺术原汁原味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08

生态叙事视角下的动物拟人化动画设计

作者:张艺杰

指导:孙进

当代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尽管生态保护是主流话题,相关主题的影片却相对匮乏。目前,主流呼吁生态保护的影片在观念和形式上还显得有些滞后,未能充分反映当今生态挑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与文学作品相比,动画片中符合生态批评观点的生态主义影片更是稀缺。目前,鲜有动画片将焦点直接聚焦于生态主义议题。而即便是存在生态主题的动画,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拟人化手法的理解较为片面,角色往往显得生硬、刻板,有时候更像是简单地套用在人类思维框架下的“囊”。在这些作品中,动画角色表达的言辞往往是基于人类中心思想的,未能真正反映出自然界独有的声音和观点。这些创作者们似乎较少从自然本身的角度去创作,导致了在动画中生态主义理念的表达显得不够深入和全面。这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机会,即通过深入探讨拟人化手法的应用,重新思考如何在动画中更准确、丰富地呈现生态主义的核心概念。

结语: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一直被强调,但每个人对这种平衡都有自己的看法,人类发展对自然的倾轧程度在不同人,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都有不同的定义,人类目前对自然的关怀是一直站在高于自然的位置去衡量的,我们只不过是站在自我利益的角度对自然保护作出了一点点的妥协,如果人类的生活不受影响那么对自然的挑战就不会停歇。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也无法断言肆意破坏自然带来的后果。因此本片想通过活起来的自然,亲自诉说它们的遭遇,让人们站在朋友的角度了解大自然的遭遇,从而引起大家的思考,自发地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