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建筑学院2024届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展
发布时间:2024年9月11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501
2024
结缘建筑·感恩长大
——建筑学院2024届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展
长安十二时辰,古都千秋印记。穿越千百代风吹雨打,我们与建筑在长大结缘;经历千百次日月轮转,我们在建院渐渐长大。
季夏临启,又一代学子毕业在即。
临别之时,愿我们在如日之升的年华,以蓬勃迸发的朝气观照万象,以初生牛犊的勇气改变世间,以清朗澄澈的韶华之眼、少年之气,御风而动,心游万物。
不恋来路,不悔归程,无谓恐惧,无问东西。
“结缘建筑·感恩长大”长安大学建筑学院2024届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展于2021年6月26日正式启动。本次展览共计十余份作品,涵盖长安大学校内毕业设计、“交通建筑”联合毕业设计、“名城四校”联合毕业设计、“西部建筑学”联合毕业设计、“西部九校”联合毕业设计、“西部民族地区”联合毕业设计等。建院莘莘学子以其深厚的学科底蕴、浓厚的人文情怀、丰厚的艺术创意,创作出一份份精彩纷呈的作品。设计作品各具特色,既有较高综合性的城市与建筑设计,也有突出创意的老旧建筑保护更新和新型概念化建筑设计,亦有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复原设计,同学们还积极引入BIM、GIS、Python等新工具,彰显了长大师生探索创新型教育及设计的不懈努力。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句号,是对学院办学宗旨的回应,也是对老师教育的感恩。它既是同学们大学阶段学习的终点,也是其步入人生下一个阶段的起点。我们相信:本次的展览昭示着我们对建筑、对人生的新的开端,而并非是一个结束。
01
文载古今·寺居叠生
基于多维折叠理念的八廓历史街区更新设计
赵诗咏、朱可欣
指导教师:王农、高媛媛
基于对八廓历史街区中的热木其、策门林社区的调研,方案从文化失落、空间失序、产业失活、生活失质这四大维度所存在的困境出发,结合街区优势,以特色街巷为空间载体,以多维折叠理念为指导策略,进行文化叠续、街巷叠游、寺居叠构、活力叠塑四方面的路径规划,形成以文化博览体验、商业娱乐为导向,寺居社区、绿色生态、多元空间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八廓历史街区文化体验空间,打造独居藏文化特色的叙事性街区。同时,在城市设计的指导下,于打造的重要街巷空间序列中,提出会客厅、文化馆两个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对城市设计思路加以印证。
02
市里来·街里去
以街市再生为触媒的厦门八市片区更新设计
杨述迩、张丙南、孙雨辰、罗恺蓓
指导教师:刘伟、卢烨
本设计针对厦门营平片区内的第八市场做以调研,结合运用相关城市设计算法和设计目标挖掘了第八市场在城市更新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从而针对设计难点提出:从城市触媒角度出发,以点、线、面三个方向的触媒来激活第八市场活力,从而构建了触媒层面的解决策略。通过对片区特点和历史文化进行梳理,以街市再生为导向,从街巷空间入手,塑造独特的八市八街,并有针对性地展开了建筑单体设计。最后,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城市更新方案与建筑单体方案,旨在重塑八市血管,为营平片区这一城市心脏注入新活力,从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上都提供了解决参考。针对重点塑造的街市植入了四个建筑单体,从集市、物流、文化、民俗的四个视角徐徐展开新八市画卷。
03
旧厂新航
新式交通体系下的全民共享运动社区
张欣悦、赵海燕
指导教师:蒲文娟、许欣
方案生成中结合了现状的实地调研,了解到厂区的建筑遗产和文化遗产所保有的价值,同时考虑到其在城市中理想的承载功能,以服务周边居民、改善城市空间为目的,以引入全新功能交通、构筑多层级景观体系为手段,提出基于厂区原有建筑结构,打造可持续发展功能下新社区的解决方案,在服务社区的同时打造吸引点,提升场地的可达性及人流量。
设计提出引入城市层级的自行车快速路作为解决交通堵塞、实施绿色出行的高可行性 “未来”手段,向上抬升出连接整个厂区的“第二地面”,同时设置位于厂区周边的自行车道路以提升场地可达性、吸引更多人流。对于新的功能定位点则提出扣住全民健身的大趋势,与景观体系共生出一条多层级、包含了大空间运动公园和标准运动球场的一站式社区。对于文化遗产做了集中的保护,包括水塔等标志物的保留,同时延伸出工业文化图书馆,对外服务社区居民和游客等。
04
基于空间生
产理论的康养乐园式
西安东站核心区设计及综合体设计
陈巨鸿、王学程、邓元璐、王宇菁
指导教师:张磊、任娟、傅东雪
西安东站核心区作为未来西安市的新东大门,承载着城市向东拓展的历史使命。设计从在地性与文脉出发,希望可以复兴城郊东游的盛景;同时对场地的交通特色进行解构分析,通过构建“流”模型分析场地。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斐伏尔先生提出的“空间生产”为理论指导。通过对景观社会的反转、空间辩证法的实践以及抵抗日常生活的异化为理论赋型的依据,确定了构建长效快乐的景观。设计通过使用视线通廊分析以及POI分析的方式,确定整体的城市布局以及业态分布,最终通过地下、地面以及高线连廊层级的多维度流线串联,打造康养乐园式高铁站核心区。
05
五音交响·空间协奏
复合业态下的西安风雷仪表厂活化更新
陈奕羽、张佳旺、何涓、候敬玉、廖述琦
指导教师:李凌
本次项目选择老旧厂区为本次改造的城市空间单元类型,以西安618风雷仪表厂旧址北部为本次改造对象,旨在通过延续城市文脉、改善场地现状、功能创新聚合的设计理念,实现空间的更新与改造。设计理念以“五音交响·空间协奏”为主题,通过三大复合业态和五大功能组团的设置,为城市注入活力。空间规划采用“一横两纵”的策略,主景观轴作为游览轴线串联各空间节点,交通轴连接各功能区域,确保场地内流线畅通。通过局部拆除和重塑场地结构,创造出具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感的空间体验。交通规划上,通过全面规整道路系统和科学划分道路等级,构建清晰的主次道路网络,提升场地的可达性和安全性。多个入口和车行入口的设置有效分流人车流,进一步增强了场地的功能性和便捷性。景观设计上,东西向主景观轴自西向东逐步扩展丰富,以各种景观节点,如钢架花园、庭院景观和烟囱连廊为核心,构建层次丰富的景观体系。建筑更新保留了原有建筑特色,延续了原厂建筑的坡屋顶和拱顶建筑结构,融合了青砖黛瓦等传统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元素,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06
安康市智算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
刘岸萌
指导教师:谢更放
项目选址于安康市高新区,占据一片高差12米的坡地,基地周边环境尚待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安康市国土空间规划为蓝本,通过场地轴线与市政轴的巧妙对齐,表达了对城市轴线的尊重与延续。东侧的半开放广场不仅满足了公共空间的需求,更为片区未来的发展预留了空间。在建筑设计方面,项目采用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现代科技与安康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注重生态节能与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筑形态简洁而有力,融入了地方特色的飞檐翘角和梯田式布局,内部空间的流动性与建筑的简洁外观形成鲜明对比。中庭内的阶梯式露台巧妙地呼应了场地的自然高差,开放的循环交通网络增添了办公空间的活力,项目旨在打造一个既现代又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科技园区。项目的景观设计紧密结合建筑功能,将小体量建筑与广场巧妙融合,不仅提升了空间的趣味性,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休闲放松场所。项目不仅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且富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园区,同时也彰显了安康的文化魅力。
07
栾栌·施叠
彬县大佛寺唐风窟前建筑复原设计
张墨晗
指导教师:杨宇峤
设计采用实地调研和建模分析结合的方法,以陕西彬县大佛寺窟前建筑明镜台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得到的唐代柱础尺度、崖壁现存梁孔痕迹以及大佛造像尺度,以《营造法式》、现存唐代建筑以及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为依据,对其营造用尺、材分制度、平面面阔与进深、 屋顶形式、立面及铺作进行推测,研究初唐风格的大佛窟前建筑。根据得出结果进行数据建模,期以改善大佛佛像所处物理环境,并对其周边庭院做出一定设计,一定程度上还原具有初唐风格的大佛窟前建筑,丰富彬县大佛寺窟整体的外观风貌。
08
西安电影制片厂更新设计
李若男
指导教师:王晓敏
本次主要设计任务为根据西影厂在2016年改造前的基地状况,充分挖掘场地特点,规划设计合理的功能业态,最终能够通过既有建筑改造或新建,使西影工业园区融入当代城市生活,并形成一系列可供体验的室内外空间环境,达到提升文化旅游价值的目的。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厂区的场地设计及商场更新。场地主要设计了两条十字相交的景观轴线。东西轴线设置了功能不同的3个广场,南北向的轴线设置为厂区的主要入口。满足场地人群需求的同时,合理利用了场地地形特点,烘托厂区景观氛围。商场更新,在结构方面,保留了原商场的柱网结构,但对其功能做了全新调整。商场采用了叙事手法,设置了内外两条游览路线,内外两条相互贯通,达到移步异景欣赏厂区全貌并在室内取得良好空间体检的目的。将社区化概念引入商场,清晰商场定位,提升商场竞争力。厂区更新设计融入了社区化、叙事性、娱乐性等多种概念,期望以此方式回应场地的特点,满足人群需求,激发场地活力,成为西安新名片。
09
折屏九巷、首尾长卷
厦门第八市场片区城市更新设计与单体设计
杨艳
指导教师:刘伟、卢烨
本设计灵感源自古代名画《夜宴图》,旨在将画中戏台空间效果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打造一处独特的携游化空间。建筑整体采用“折屏九巷”的布局,以街区原有九条巷为纵向核心轴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如同长卷般徐徐展开,首尾建筑母题重复相连形成闭环。建筑外立面的连续折坡屋顶渗透进入空间,延伸上屋顶带动人们的活动也丰富起来。内部空间设计以观与演为核心,通过纵向坡道与短促的巷子横向栏杆巧妙运用,将画中故事以现代手法重新演绎,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沉浸于小小一幅戏台全景之中。
10
“风雷618”研学中心设计
曹房轩、周明、付一飞、耿晨晓、胡高翔
指导教师:刘启波
本次设计所选的改造对象为西安市风雷仪表厂,项目所处地位于东水寨村,长安区南部终南山脚下,石砭峪东部地区。现拟用基地内5栋废弃工业厂房进行加、改建一研学中心,需要满足各年龄段(少儿、青少年、成人、老人)参观工业遗产展博、进行历史及爱国主义教育、参与手工互动体验的要求,并且配套建设相关配套生活设施,包括住宿、娱乐、商业、餐饮等功能。调研发现风雷仪表厂的原有建筑功能面临困境,需要通过更新来为老建筑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能够满足各年龄段(少儿、青少年、成人、老人)参观工业遗产展博、进行历史及爱国主义教育、参与手工互动体验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功能规划和布局方案。在方案设计阶段,我们对厂房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形体进行重塑,通过塑造更加丰富的内部空间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同时我们利用连廊和外挂楼梯,把原本相对独立的建筑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并且加入创新的元素,从而实现一种可持续的有机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依靠新对旧的覆盖,而是将这种历史的关系在时间的维度上并置起来,形成既能满足城市新功能的要求,又能留下铭刻发展的清晰痕迹。
11
回游·共生
基于触媒理论的龙尾关街区保护更新设计
辛茹、程紫仪、马瑞鸿
指导教师:许娟、朱彩霞
云南大理龙尾关街区历史悠久,古城格局完整,街区内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俗与民俗风情是大理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本次设计以云南龙尾关历史街区部分区域为研究设计对象,通过对街区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梳理出该区域内存在的问题,引入触媒理论生成设计策略,在所选区域内进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城市设计中,根据场地内原有建筑的不同状态采取保护、更新、改造等不同的设计手法,并置入新的业态,通过廊道进行串联,再现街区传统风貌,并实现街区活化。建筑设计部分,选取玉龙书院所在区域,以传统合院为基本建筑形制,进行组合变换,形成建筑形体,呼应街区建筑历史,使建筑成为既融入当地建筑风貌,又区别于民居建筑的文化类公共建筑。
12
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商办综合楼建筑设计
范尤佳
指导教师:李东
设计引入POD模式(Park Oriented Develepment)概念,意在设计中打破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界限,将公园、山地、森林等自然生态嵌入产业园开发,与商业、办公等城市元素相互融合,推动了产城融合和产业活化。敞开式的绿色空间、持续渗透的绿色基底,为产业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在公园里工作与生活”。1.总体布局清晰:以中央绿化广场为中心,将北侧城市绿地引入场地内部,形成活力主轴。东侧布置办公建筑,西侧布置商业建筑,以北侧架空体块相连。2.交通组织有序:车行消防环道内外衔接,在东北、西南出入口较近的位置布置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人行可从东侧办公、西侧商业、北侧公园、空中漫步道四个入口进入,较好地做到人车分离。3.功能分区合理:室内空间以东侧办公、西侧商业分区为主,穿插有住宿空间、展览空间、创新空间等,功能多元化。4.景观动线丰富:室外空间方面贯彻POD导向概念,注重底层架空灰空间、裙房屋顶花园、办公楼观景退台设计,增加了建筑与自然的接触面长度、促进了环境交互。设计形成了开放流动的动线系统,在带来积极体验的同时,也强化了绿色办公的理念,促进使用者的社会交往,建立与自然的对话,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13
雅乐商际
刘馨婷
指导教师:唐咏东
临潼区被视作下一个“曲江”,但其主要产业在西安市所占比重逐年呈不同幅度下滑,所暴露出该地区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区位优势,重新定义其城市性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与西安都市圈综合性新城。因此,通过商业贸易中心(综合体)设计构思,希望更好推动临潼区与周边港务区、高陵、阎良、渭南的贸易合作,实现旅游景点区的多元化创新。考虑到临潼区及所在地块的城市肌理,本方案基于临潼区“一屏一廊、一城两轴、一带三区”城市空间布局,结合丰富的历史遗产文化,创新性将LOD发展模式引入当地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中,通过生活方式引领的发展模式连接临潼城市界面,将商业综合体打造为公园圈、商业圈、生活圈三圈合一的都市单元,为现代城市的家庭群体和年轻群体焕新丰富的生活空间。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