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陈设中国·晶麒麟奖】 未来奖入围作品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1336
2024【陈设中国·晶麒麟奖】未来奖
入围作品揭晓
(排名不分先后)
1.作品聚焦的问题是在传统殡葬土地紧张的背景下,结合海葬这一环保殡葬方式,设计公共艺术介入下的海洋纪念空间。以此让人们直面死亡、回顾生命、换位思考;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 2.设计包含珊瑚生态修复。人类骨灰元素构成与珊瑚礁的元素构成近似,因而方案设想部分骨灰结合生物水泥制成人工珊瑚,人们可在经过专业潜水培训后亲自体验水下种植珊瑚,通过特殊的纪念空间和纪念方式打造海南精神之旅,以此带动海南淡季文旅发展。 3.海底部分的纪念空间结合DNA存储技术、全息投影技术在逝者生前形成数字生命,在海底空间中结合全息影像实现对逝者的永恒纪念。
作品灵感来源于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漫长高原岁月中萌芽出藏民族地区独有的文化,从出生到死亡,从民俗到信仰,满足了藏地儿女的温饱需求,也丰富了藏族人民的精神出界。当青稞文化以艺术形式现身,正如藏地语言所描述青稞“天地之和”,汇集藏地民族艺术精华,以生机勃的力量传达藏地儿女的热情与美好,以更加艺术的形态屹立高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该民宿设计将侘寂风融入其中,通过不完美与无常的美学,为游客创造平和与内省的居住体验。室内空间采用自然光和微妙的阴影来增强静谧感,地面使用自然石材或古朴木地板,通过故意保留材料的自然瑕疵,让游客感受到生活的原始质感。每一处细节力求体现“少即是多”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为游客提供一个静观内心,体验生活美好的场所。
项目整体色彩以白为主色调采用了些许透景的设计手法来增加氛围,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将中国宋代的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顾客提供一处愉悦、舒适的茶饮空间。在设计中,我们不仅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注重与时俱进,为顾客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茶饮空间。我们期待着在这个空间里,顾客们可以品味到中国茶的独特魅力,感受到茶道文化的深邃内涵,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灵魂愉悦的境界。
在天人合一,物我一同的自然观影响下,中国古典文化中植物与人的精神相通,与人的心灵相系,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植物文化。特展将植物标本作为文化表达的载体,以杭州植物园标本馆空间更新为载体,基于文化和审美体验进行植物标本展设计,在展览中呈现南宋蔚为大观的植物文化和雅致纤巧、崇尚意境的美学追求,进行了一次东方文化视角下的植物标本展设计形式探究。 空间设计以南宋时植物与社会生活的交融为文化底本,以观物再现民俗植物文化,取意象展现南宋词中的植物意涵,并以山水意境诠释营造南宋审美的意境氛围。展览的三个单元中由风物入物象,由物象入意境,串连成以文化为内容,以审美境界为递进线索的整体展示结构,诠释“草木关情”的中心思想内涵,并结合多媒体技术提升沉浸感,构成具有南宋韵味的情境体验。
中央美术学院 景葳导师:马浚诚 卢英英 孙鸥 张旺
该作品是一件机械臂与屏幕结合的装置,意在表达当下机器与人类携手并进的命运。机械臂是当下时代的符号,作为成熟的机械装置,可以辅助人类完成高精尖的工作。机械是否也会有生命?是否也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屏幕中的佛手代表力量,慈悲与智慧,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具象化表达,每个人的手中都把握着自己的一生,都包含着自己的宇宙,那么机械与手在某种程度上是否能链接呢?电视机屏幕在这里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呈现,在无尽的时空中与生命产生联结。当一种柔软的力量与另一种真实的力量感相结合,现代与传统在须臾之间相生相连。 屏幕中有三只手,象征着“我”、“我与他人”、“我与众生”三只手,无论怎么运转终究是要寻求自身的完整与爱,众生皆度我,我以爱相报。作品内容分为三个章节,讲述“生命的原点”、“爱的共鸣”、“爱的延续”并以点、线、面三个元素作为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三个屏幕形成三个空间,每个空间都仿佛有思想与能量,在思想与能量的交互作用中产生无限遐想,带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个作品是我四年大学经历的总结,也是我对生命这个命题的理解。当时间被重新审视,从第一章节希望开始,由“我”这一原点出发,祈祷每一个在我作品面前驻足的人都可以获得幸福喜乐。作品中的宝珠与三种球在手指尖被抛出又被宇宙中的大手接纳,完成命运的旋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小宇宙,是自己灿烂生命的唯一拥有者。宇宙中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希望大家都能记得好好爱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第二章节讲述的是爱的共鸣。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与周围人产生羁绊的深层意义,当一个点与另一个点产生链接,就有一条无形的线将你们拉近,缠绕,缝合,拉紧,等待,是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的过程。
抚顺龙凤矿竖井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煤矿竖井,代表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最高采煤水平,如今虽已破产荒废,但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级的工业遗产,依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抚顺标签之一,也是龙凤人的回忆场所。设计意图通过博物馆展览的方式再现发生于此的故事,留存记忆,把口口相传的故事和个人情感以视觉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赋予工业遗产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
中央美术学院 李雨轩 赵锦漪 贾博 杨焕一 吕筱然刘静宜 兰晓迪
导师:杨宇 崔冬晖 赵囡囡
作品取晋代《兰亭集序》中“丝竹管弦”等意象,营造雅集之意境,融入当地古往今来的美景。主体材料采用当地竹材,上下错落连接亚克力管和不锈钢管,以起到在风吹拨动中产生材料节奏的碰撞。通过序列摆放及悬挂,顺应莲花荡山水之势,以有机流动的线条凝练湖泊、绿岛、远山等地域自然形态,融入自然。结构的设计提取了古代方亭的外观,运用铝合金方管作为材料语言,整个作品无论是造型还是材料都融合了当地一山一水一砖一瓦的气息。
任何人对事物和空间的体验都是多感官的, 人对事物和空间的形态的感知, 是被所有的感官综合作用的结果[3]。以感官疗愈为导向的 SPA 体验空间设计从感官体验的角度出发,将空间布局分为视觉体验空间、听觉体验空间、触觉体验空间、嗅觉体验空间以及味觉体验空间。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具备疗愈功能的植物打造出康复芳香区域;在视觉上选择合适的光源和光照强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空间规划出餐厅以及茶室,提供精心调配的茶点、饮品,增添享受,达成味觉与空间的互动体验;触觉方面采用独特的按摩技巧,释放肌肉的紧绷与不适;以感官疗愈为导向的 SPA 体验空间设计是适用于多种人群理念的进一步展现,因为不同人群可能由于自身状态的差异,需要考虑他们在多感官体验空间的适应程度。
从马车到汽车再到新能源电车,交通工具的革新极大拓宽了人类探索的范围,人类千百年来日行千里的梦想带入现实。本展陈概念设计以建筑的纪念性为基础,通过不同尺度的空间设计和材料运用营造了犹如寓言般充满诗意与哲学性的场所。在这里,车辆与空间将深度结合,或在深邃的长廊里蛰伏,或在开阔的展厅中林立,在以西方粗野主义为基础强调构筑感,几何性的设计语言中巧妙融入了带有东方特点的动静结合,移步换景的空间设计思路,将汽车作为美学表达的一部分融入山,水,花木等自然要素,在场域中实现了人工与自然,技术与美学的和谐共存,相映成趣。 此外,逐日·概念展陈设计的路线规划以及整体布局同样强调了空间的叙事性,空间不在仅仅是功能的载体,而是成为叙事中起承转合的依托。设计以夸父逐日这一传统神话为蓝本,提取出了其中人类在远古时期对探索世界的极致追求以及北饮大泽,化身邓林这一充满张力的空间描述作为车,人,空间的结合纽带。将夸父逐日这一传统神话的故事和精神以非线性叙事与空间转译的方式呈现在观者眼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精神享受。
本项目位于澳门路环西南部的荔枝碗船厂片区,是澳门仅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造船工业遗址。为了让本地工业遗存重获新生,澳门特区政府和社区呼吁活化修复片区。本设计计划将废旧船厂改造成一个大型装置亭子,以体现本土环境、呼吁回归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中心理念。 总体设计概念: 1.以自然为驱动力。用雨水和风驱动建筑的流线型的摆动。 2.自然与装置的交融。顺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让大家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有生态装置的参与。 3. 新旧结构结合。由入口的“新”的感受,到工业的“旧”的感受,再到拥抱自然的过程。 4.叙事性的空间体现。让湿地中的树木自己延伸进入船厂中,于是我们将自然请进亭中,让人们在植物的陪同下欣赏美景。 5. 传统欹器现代景观运用。欹器,在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我们由此结合日本添水装置,设计成一个与雨水互动的外墙,以模拟波纹的效果,带给人们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设计说明: 1.工业化钢架结构的保留:保留了船厂原有的工业化钢架结构,以保持历史记忆和工业遗产。这些将成为亭子的基础,为整个装置提供坚实的支撑。 2.流线变化的屋顶和伸出的钢筋爪: (1)整个屋顶结构以船底的结构作为参考,形成有机形态。 (2)屋顶将采用曲面变化的设计,以模拟风吹动时的波动。 (3)屋顶的构筑模拟风动时的叶片,材质为竹钢。 (4)伸出的钢筋赋予船厂新的活力,彷佛船厂“活了起来”,同时也体现力量感。经过岁月的沉淀,船厂的结构被抽丝剥茧了出来。 3.雨水互动的竹筒外立面: (1)由屋顶上的雨水流至外立面最顶层的竹筒里,竹筒盛满水时由于重心的偏移造成反转,倒入下一层以此循环。根据竹筒的长度不同,墙面会产生波纹效果。 4.生态栈道 (1)荔枝碗船厂周边淤泥沉积形成滩涂,有十多种候鸟的栖息记录。 (2)本项目设计了一个弧形栈道,形态与屋顶的有机相呼应。人们可以在栈道上观鸟,赏绿植。 5.湿地上的风动装置: (1)亭子周围的湿地将成为一个自然的展示区。我们计划在湿地上设置风动装置。 6.室内拱顶结构 (1)室内的拱顶结构从外看由密到疏分布。 (2)拱形的柱式结构将整个船厂原本陈旧的严肃的结构和形态打破。 (3)椅子依托着里面的拱形结构向下延伸,将结构进行统一延续。 总之,我们的设计旨在将荔枝碗船厂区的历史、自然和文化元素融入亭子中,让人们在欣赏美丽的同时,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永春篾香”是福建省永春县的地方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本次设计以“永春篾香”为主题,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使其以新形式呈现,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视角下的香文化研学空间,在延续永春传统篾香文化的同时保持其可持续性发展。本设计既包含了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又结合现代技术进行创新性的表达。建筑外观以竹为元素,提取简练的线条,以木架形式附着于建筑表面,使其具有充满张力的视觉效果;在硬装方面采用以曲线为主的设计,从烟雾中获取灵感,提取弧线造型并应用于空间平面立面的设计中,使空间呈现柔和、蜿蜒的美感;软装方面则着重突出色彩与材质。整体设计摒弃了繁琐的装饰,是现代与传统碰撞后的产物,以简约却不简单的形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建立桥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得到延续。
线上社交的流行使人们忽视了面对面社交的重要性,身体的缺席导致社交缺少互动感,视觉的遮蔽又缺乏真实感。长期依赖线上社交环境,让一部分人们对线下社交逐渐产生了焦虑和负担。 作品围绕人们当下的社交状态进行设计,从社交情景中提取三种语境:“谜语”“密语”、“失语”,三种语境对应三种装置设施,揭示人们当下社交现状的同时,邀请人们在上面行走、蹦跳、攀爬和交互以此模拟剧场表演中演员的表演。以装置本身为剧本,共同演译有关社交的故事。希望人们在交互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加面对面社交的机会,将人与人连接起来。
第四届中国南京紫金奖,大学生设计展在南京国展中心召开。本次展览由工业设计学院师生团队负责策划与展示施工,共同呈现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科29件设计作品,其中包含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手工艺设计、服装设计、新媒体设计、交互设计、影像设计等门类。设计方案,以百年前上海美专校门为源点,生发展览空间,展示南艺设计学科百年来蓬勃发展之态。橙色展台意象长江之势、连贯展厅,彰显南艺年轻学子们,承继美专,赓续未来的风貌之姿。
“呼吸之间”的设计理念,是在深入探索高校众创空间需求后凝练而成的核心思想。本设计旨在通过空间的创新布局与色彩、元素的巧妙运用,为创业者们营造一个既富有创意又能高效工作的环境。 在空间的布局上,我们采用了留白与方体元素的结合,意在创造一种“空间之外还有空间”的视觉效果。留白不仅仅是空间的分隔,更是思绪的延伸,为创业者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方体元素则代表着稳定与秩序,同时也是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象征。这种布局方式不仅使得空间更加灵活多变,还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让人在穿梭其中时能够感受到不断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色彩选择上,绿色与白色的搭配,旨在营造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绿色象征着生命与希望[12],代表着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而白色则寓意着纯净与无限可能,为创业者们提供了一个清爽、明亮的视觉环境。这两种色彩的交融,不仅让空间更加舒适宜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作压力,激发创新思维。 绿植的引入,是本设计的一大亮点。它们不仅为空间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还能净化空气、调节心情。在绿植的环绕下工作,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一呼一吸之间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有助于提升创业者们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呼吸之间”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空间的创新设计,让每个人都能在众创空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我们希望这个设计不仅能为创业者们提供一个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还能成为他们创新创业的灵感源泉。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呼吸、思考、创造,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创业创新篇章.
围琳琅是对现代工业材料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可能性的探索.在对传统手工艺掐丝珐琅——既景泰蓝做了一定的调研之后,找出其 “以铜为胎,千丝成花,彩绘琉璃” 的工艺特点,其中 “千丝成花”是指工匠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将铜丝弯折成千百种形状,组合出丰富的纹样与图案,才能得到掐丝珐琅华丽的表面效果。 而现代工业材料大多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希望能够将这两者进行结合,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掐丝珐琅的特征。所以尝试了大量的铜材料与珐琅釉料结合的实验后,最终找到了泡沫铜这种工业铜材料,这种材料本身在工业领域用作电极材料,或在医疗领域用做过滤材料,是一种疏松多孔,结构类似海绵的铜材料,意味着泡沫铜本身就有很丰富的肌理表现,所以将其与珐琅釉结合,在不花费很多手工成本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千丝成花”的表面效果,并以器皿的形式表达此种新材料。
你家中是否常常有许多穿过但还不必要进行洗涤的“次净衣”?次净衣该如何存放的问题困扰了许多人。如果将次净衣用衣架整齐地挂起来,这会增加了收拾房间的时间成本。因此许多人会选择将次净衣临时挂在椅背上,或者堆放在一起,但这会使房间看起来十分杂乱。pony衣帽架体现了对次净衣放置方式的思考。“随意堆叠衣服”常常被视为一种“不好的习惯”。而pony衣帽架恰恰以“马驮行囊”这一意象邀请人们在该产品之上随意堆叠衣物。 产品以桦木多层板为主要材料,又用鲜艳大胆的颜色点缀了“马头”,在简约之余凸显了活泼童趣的气质。产品制造简单,符合多层板的材料特性。本着循环经济的精神,它的设计易于拆卸,允许在各个零件的使用寿命结束时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 产品融入游戏化设计,提高产品趣味性和使用者的使用乐趣。衣帽架本身的形态和使用者堆叠于其上的衣物共同构成了室内空间的一道变化着的景观。该产品从行为和空间的角度鼓励人们重新审视“随意堆叠衣物”这一习惯。
我的这一组作品描绘的是夜色降临的时刻,一位骑手和他的飞马降落在沼泽边。马飞累了,低头休息,翅膀垂落水面,羽毛在水面上缓缓散开。骑手俯身,以温和的姿态轻抚马的翅膀,好像说:“休息一会儿,没事的。”在他们身后是是沼泽附近栖息的黑豹,他刚刚喝完水,抬头看到了骑手和飞马,静静地观察着。他们之间的气氛平静又紧张。旁边是一只掠过的飞鸟,冷静地旁观,盘旋经过此处但并不停留。 我觉得对于解读可以有很多方向,但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其实我想要用这一组雕塑的各个形象来象征一个人内心的不同情感部分,他们共同描绘着一个人在成长的转折处复杂的心理变化。可以说是顺从内心的声音,理性与感性的博弈,或是压力与勇气的对立,危险的迫近,超然解放之后的开脱。我希望以雕塑的形式将这个瞬间凝固,因为此情此景色,此时此刻,不可犹豫不可更改,不可重来。
茶语炉,一件以茶叶作为香薰原料的香薰机。该产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实地考察时参观制茶厂所感受到的茶叶散发出来的迷人香气。在传统观念中,一部分茶叶因外观的瑕疵而被轻率地归类为“低档”。茶语炉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定义了这些茶叶的价值,将炒茶的方式融入香薰产品设计当中。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不断更新优化的制茶方式伴随着炙茶品香这一传统生活美学逐渐流失,茶语炉将那份曾经富有仪式感和历史底蕴的生活方式重新引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体验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人类擅长使用器皿(工具),器皿(工具)也能反映人类的状况,好的器皿(工具)帮助人类的进步,不好的器皿(工具)阻碍人类的进步,人类群体是社会 国家发展的器皿(工具)。因此,通过分别提取2000年、2010年、2020年中国人口年龄条形图,将数据图形的形状结合到黑陶器型的宽窄结构,进行数据 问题的可视化表达,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现实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与祸常伴人的左右,人口结构的问题也是如此,因此,通过一半麻面一半光面的特殊陶瓷工艺进行黑陶器型表面的质感塑造,将福祸相依进行了抽象化的表达,最终完成了这一系列作品,名为《群相》。
“旭日片刻”通过折纸结构的伸缩及旋转的变化,搭配1300K-4000K的LED渐变色温,以模拟日出的效果。而开关方式的交互流程则让用户更多地参与到照明的变化中。 作品采用了测距传感器检测伸缩的距离从而控制色温,同时装配磁极感应器,通过识别旋转时与中轴接触的磁极,从而控制亮暗档位。灯具整体色彩变化与灯罩的 形式呼应,让照明、造型、互动融为一体。
本设计将工具柜和木工桌进行整合,以减少对家庭空间面积的占用,从结构到外观都更加符合家庭环境中操作的需求,结合人体工程学,为用户提供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木工工作台。 该木工桌方便移动,在使用状态时具备木工桌应具备的所有功能,在非使用状态时可折叠收纳,尽可能不占用家庭中过多空间,实现了在使用和非使用状态下的灵活转换,满足了家庭环境中空间有限、使用需求多样的特点。
作品创作理念源于东方中式美学,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设计者试图通过东方哲学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确立公共艺术作品的形式。设计者在查阅搜寻了诸多古代文献典籍之后,最终得出了东方文化的来源要素之一——“水”,人类的发源地无一不是靠近水源的,有水的地方就诞生了人类,有人的地方就诞生了文明。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言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他认为水包容万物,造福万物,滋养万物,是最为谦虚的美德。因此,设计者以“水”元素为意向造型,再加以参照玉玦、瑞兽、酒樽等中国传统的器物造型来进行实践表现。 《水之变奏2024》系列作品在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上,以东方哲学为“根”,以“水”元素为“源”,以象征民族图腾和塑造地方民族性格的器物(玉玦、瑞兽、酒樽)为“型”,以作品中的“气韵生动”原则在公共空间中所造型的影响条件和对观者体验感、行为互动、心理共鸣为主要思考内容。采用抽象、简约、灵动、流畅的造型,注重作品与空间环境间的关系,准确、和谐的表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东方审美特点、传统文化底蕴和当代审美趋势。通过公共艺术作品中的气韵呈现,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民族特色,增强公众的集体意志和文化自信。
本项目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青少年设计思维创新发展中心、吉尔吉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吉尔吉斯共和国教育与科学部发起的“国际青年学生设计师互访交流”项目,我们以游牧文化和露营体验为背景,设计了融合吉尔吉斯毡房及毛毡与中国马扎的创新性产品。产品突破了传统界限,不仅体现了游牧文化的精髓,也考虑了现代生活对便捷性和可玩性的要求。用户在使用中能够体验吉尔吉斯文化的魅力,拓宽文化视野。通过此项目的创新设计,我们促进了中吉两国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对当地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认知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将持续赋能当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灵感来源于吉尔吉斯斯坦毡房柱子的造型以及折叠的形式,创造性地将游牧生活方式与当代露营文化相结合,把毛毡工艺和传统纹样融入到产品中,用户可DIY制作图案,体验毛毡魅力。一方面通过亚克力等材质碰撞,使产品年轻化、现代化。另一方面把DIY的理念融入,使产品更有趣味性。 颜色源于吉国经典元素:大草原绿色,伊塞克湖蓝色,毡房红色。包装借鉴了毡房壁挂家具以及婴儿床的结构,让文化与工艺可持续在产品中完整体现。
本设计以商业公共空间类型为基础,明确功能区域及需求,灵感源自几何元素,家具材质选用水磨石,由树脂和玻璃废料合成,水磨石材质本身具有实用性,骨料采用玻璃废料,以向人们传递可持续、环保理念。根据材料特质,家具造型以体块来呈现,以几何形为造型基础,融入梯形造型加入圆弧倒角。总体布局满足短暂休憩的需求,通过几何弧形和粉橙和灰绿色彩,创造出柔和又不失趣味的感觉,空间氛围强调平衡、疗愈、宁静的心理体验。
本设计通过收集与各节气相关的图片资料,分析并提取其中的色彩,以此为基础创作出一系列富有节气特色的图像。在色彩的选取上,我们不仅关注自然界的色彩变化,也注重节气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每一幅图像都是对一个节气视觉和情感的诠释,旨在唤起人们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观色》不仅是一次对传统节气文化的艺术再现,也是对大漆工艺现代应用的探索和尝试。通过这一设计,我们期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大漆工艺的认识。
作品深度探讨生命与死亡、变革与成长的关系。鱼,作为水生生物的代表,其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在此得以完美体现作品表达着在面对挑战和困境,要敢于突破旧有的束缚和限制,不断追求新的成长和进步的艺术观念。陶瓷的发展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向死而生。只有经历破坏、崩溃或死亡之后,才能迎来新的建立、成长或重生。现代陶艺正在不断的变化重塑自己,这正是新时代陶瓷艺术的精神内涵。
《虞美人·玉立》灵感源自“虞美人”这一传统典雅意象,是对女性坚韧、柔美与独立品质的赞美。结合现代雕塑的简约美,以镜面不锈钢的材质,将古典的韵味与现代的光泽完美融合,使作品在静谧中散发出独特的光彩。作品形态高耸而优雅,婉如一位玉立的美人,静静地诉说着一个关于美、关于爱、关于坚韧与独立的永恒故事。让人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悠远,以及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在户外探险的领域里,多功能性和便携性是衡量装备优劣的重要标准。音响露营灯正是针对这一需求而设计的创新产品,它将音响与露营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户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集音乐播放、照明于一体的解决方案。 音响露营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一体化设计,它不仅具备高效的照明功能,还内置高品质音响系统。用户可以在户外活动中,通过简单的操作,如触摸控制或蓝牙连接,轻松播放喜爱的音乐,同时获得稳定而明亮的光源。这种设计极大地节省了携带空间,让户外活动更加轻松愉快。 此外,音响露营灯还注重耐用性和防水性能,以适应户外复杂的环境条件。采用高强度材料和防水设计,确保设备在恶劣天气下也能正常工作,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支持。
《物质的形态》通过多种工艺技术展示玻璃这一物质在形态上的广泛可能性,以及物质世界中形态与结构的无限潜力。此作品由四个独立的玻璃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不仅形状能完整拼合,其材质和工艺也各具特色。包括大块玻璃铸造、精细喷砂、气泡控制以及玻璃粉末烧制等方法。这些技术使每个模块呈现独特的视觉和触感效果,从透明到不透明,从光滑到质感丰富,引领观者深入思考玻璃作为物质在艺术家手中的转化过程,以及物质本质和形态变化之美。
”日蚀“是一款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壁挂氛围灯,灵感来自相框与灯具的结合。生活中,人们用相框来保存展示自己深爱的珍贵影像,在注视中得到慰藉。同样的,柔和而温暖的灯光也能治愈人心。将这两者相连,以宇宙中日食的自然现象附加其上,,通过在相框侧面触摸调节来控制”月影“(不透光黑色板)的位置,进而达到调节光强的效果。此作品旨在引导人们在与“日蚀”氛围灯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宇宙中天体轮转变换带来的宁静。 表面采用细磨砂玻璃作为盖板,使光线更加柔和。木制外框散发自然气息,黑色外框贴合现代家居风格,创造更多搭配可能。冷暖光可调,昼夜相伴。
作者基于对校园人际交往的研究进行家具设计实践,充分考虑家具所能营造的社交环境对人群交往的影响,思考人、家具、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满足大学生日常交流需求的家具组合。同时参考传统的梳背椅和经典作品——阿尔瓦·阿尔托帕米欧椅子的科学尺度,进行再设计,创作了“梳直”和“梳背”两款家具。
层叠交错、丝丝不绝,竹编,是一根一根竹篾互相借力构成无限种可能的艺术。然而竹编的刚柔并济往往只被记住其柔,惜物之情,让我不断着眼于篾丝层层密编带来的某种力量。从挖掘材料和竹编技法的创造潜力出发,我将常见于工艺品中的多维曲面竹编的工艺特点与家具设计结合,意图用纯粹的竹立体编织结构来表达这种力量。创作过程中没有依靠模胎,从一个平面开始,通过编织控制曲面走向,最终形成既是支撑结构也是整体外轮廓的编织造型。每一次不设限的弯曲,是自然材料在打破结构的边界,也是竹篾在表达自身的文化与故事。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社会节奏的加快,现代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和心理负担。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家居产品设计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人们开始寻求能够带来心理舒缓和环境友好的家居产品。此外,随着个人品味的多样化,定制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加,消费者希望通过家居环境来展示自己的独特品味和生活态度。这款家居艺术化投影机设计融合了Japandi美学和先进科技,旨在为快节奏城市生活提供一个能够实现精神放松和自然回归的家居解决方案。该设计采用隐藏式设计、天然材料、柔和色调和流畅线条,强调简洁与自然美,提供视觉上的舒适与心灵的平静。功能上,投影机结合触控和声控技术,提高了互动的直观性和易用性。同时,我们注重环保,选用可持续材料,减轻环境负担,让美学与科技在家居中和谐共存。
「期许之约」感恩一路同行的所有评委们
您们的无私与专业 保障了室内设计的高度
让我们共同期待 这场设计之梦
继续绽放出绚烂的篇章
为中国设计在世界的话语权
奠定坚实根基
【陈设中国·晶麒麟奖】进入终评阶段
以上入围作品,再经11名终评评审进行最后的专业打分,选出每组别提名作品,经过进空间、麒麟说等环节后共同评选出该组别金奖,于颁奖盛典当天公布。
【陈设中国•晶麒麟奖】所有文章均是原创作品图片均为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提供
欢迎分享转发,和我们一起品味陈设艺术之美!
联系我们:商务合作:18201065075
报名咨询:13693085781
办公电话:+86 1059282677
电 邮:zwh@jingqilin.com
奖项官网:www.jingqilin.com
相关: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