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十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复审评委及入围名单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6日 分类:竞赛资讯 浏览量:2375

‍‍
评审数据简表   学年奖2024
组别 初审数量 复审数量 入围数量
城市设计 467 274 77
建筑设计 679 387 99
景观设计 874 466 119
室内设计 760 398 102
合计 2780 1525 405
评委名单   学年奖2024

江  泓

东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副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秘书长
东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前沿城乡研究中心主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遗产管理学会(AAHM)副秘书处长
研究方向:城乡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设计等

边兰春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城市保护与更新

王  峤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助理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理论与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秘书长
《城市学报》常务副主编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设计等

李晓峰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新建筑》杂志主编
研究方向:古建筑设计研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等

韩孟臻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文化建筑、“生成式”计算机模拟方法附注建筑设计

董  屹

同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林广思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广东省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理论等

成玉宁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
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指委风景园林分教指委委员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等

曾  颖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乡土建筑与景观等

黄红春

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副院长
第七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服务专家
重庆市住建委设计下乡专家
重庆市规划与资源管理局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专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景观设计等

邱晓葵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第六工作室主任
研究方向: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室内陈设设计等

涂  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游艇及水上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技术和艺术设计的关联及整合创新
入围名单   学年奖2024
    
【城市设计组】入围77组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九龙·再野---重庆九龙美术半岛电厂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王箬雨、谢若曦、李元赫、周宇恒 钟舸、黄鹤 清华大学
2 时空元境  数智乐居——基于数智空间叙事的赣州三江口片区城市设计 董鸿杰、张皓然 王峤 天津大学
3 百胜连芯——基于连接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 陈泳霖、焦慧玲、胡婷 文鸿 百色学院
4 老街再生·屋上檐下——三脉探寻视角下的湖塘老街更新改造设计 吴佳璇、张聿柠、刘晨旭、樊澄珉、张克 徐宁、徐小东、张承 东南大学
5 寻镜·Mirror X——基于时空棱镜理论的大吉山独立工矿区社区更新设计 方浩、何欢、何南凤、罗贤静 温小军、易秀娟、彭峰 江西理工大学
6 茶田四重奏 刘诚伟、宁建铭、段伟 刘凌 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学院
7 多元场智构城市--基于Wallacei优化算法的深圳南昌华丰工业园片区生成设计 韦子怡、陈蓉 王世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 浜江汇流·向海而兴——创新驱动下的上海吴淞老工业区更新计划 徐欣月、张超、张玮、王欣竹、陈睿琪、刘依秾 徐春宁、阳建强、万婷婷 东南大学
9 "蓝海"行动——基于蓝海战略的未来环高校新质生产空间设计 刘王寅 戴锏、陈璐露、李罕哲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塬语窑乡—城乡共生背景下山西阳泉大村村空间活化更新设计 唐海涛、陈家启、张庭铨、徐文、靳澄浩 管雪松、吴曼、王涛 南京林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美术学院
11 融城弥慢·原乡从芒——慢城原乡理念下的成都市弥牟镇城乡融合旅游环线(带)规划设计 张语赜、刘泰潇 汤西子、毕凌岚、唐由海 西南交通大学
12 『溯源·塑元』 —— 沿承营水智慧的南京钓鱼台历史地段更新设计 崔澳、张辰、傅函珣、娄莺、陈喜龙、林知翔 史北祥、杨俊宴、郑屹 东南大学
13 韧性重塑 城市创生 李永豪、武佳乐、许青芽 余侃华 长安大学
14 智绘蓝图 纪朝阳、刘桐、黄沛鑫 薛名辉、张姗姗 哈尔滨工业大学
15 学习公园STUDYING MALL——从师范大学老校区向全龄共享教育园区的更新活化设计 张昀、刘雨萌、王子燕、王馨仪 李昊、叶静婕、周志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6 三圩相链·盘玉而生—苏州昆山玉湖东产业园区城市更新设计 邓一秀、周雨晴、翟灿灿、刘燕敏 钟舸、、唐燕 清华大学
17 福运泉来·梦回刺桐——东门社区微更新计划 丁伯绅、朱诚浩、张菱桐、李志斌、梁谷兰、洪翊杰 邬胜兰 福州大学
18 迭代·新生——新质生产力导向下的千年瓦埠古镇复兴规划 李泽洋、张意洋、付佳伟、刘子睿 柴洋波、李晓颖、张叶茜 南京林业大学
19 再生长,再平衡——基于边缘效应的中央门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陈文杰 江宏、马晓甦 东南大学
20 绿色织补——基于形态学的汤山绿地空间重塑计划 郑欣悦、管毓涵、邢润坤 邓浩 东南大学
21 显形发展,站北新篇——公法与私法配合视角下的广州火车站北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岑劲衡、徐子昊、柴雯雯、侯思蔚、梁靖、文锡祥 周建云、戚冬瑾、陶金 华南理工大学
22 闽乡古韵,山水霍童——基于构建“溪山行旅图”的霍童镇乡村振兴规划设计 王馨若、董书扬、廖紫妍、朱致远、董彩悦 于戈、刘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3 铺层叠序——基于松江仓城布艺文化孵化的老旧社区改造 姚佳晨 方智果、郑振华 上海理工大学
24 云织瓷影—织补理念下樊家井仿古瓷街区更新设计 唐瑞、李若欣、柯爱 成章恒 湖北美术学院
25 寻忆界首——讲述新华街建筑记忆营造方案 李赛波、陈军、张仲夫 许慧 深圳大学
26 后浪——2035未来马赛克式科创引擎 肖佩如、张天璐、童俊娴、朱欣贻 王林、黄印武 上海交通大学
27 桑榆非晚·时光新生——西安秦岭北麓城乡互助养老模式探索 周沁怡、王文卓、李肖肖、戴骏岳 屈雯、芦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8 “古寓于今”——南京老门西历史街区改造设计 张城玮、吴迪 郭以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9 寻芳依旧当年路——连接理论视角下的五眼桥片区再生设计探索 蔡慧琳、党炜岩、鲜知颖、李卓文 翁奕城、李敏稚、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30 云上模块-堆叠聚落——基于界壳理论的广州新洲半岛片区城市设计 刘沛初、舒孺、牟炜、魏予曈 宋敏、宣蔚 合肥工业大学
31 凉城绿蔓,金船新生——基于智慧清凉城市理念和空间模元交互生长的南京市金陵船厂片区城市更新 谷天允、廖星宇、段亦扬、王曼芸 蹇庆鸣、闫凤英、杜孟鸽 天津大学
32 元坊织补·多元融合——西安明城区的回坊历史地段更新规划设计 邢晓越、、席佳榕 杨辉、、田达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3 龙行龘龘—ANT理念下渔岙片区更新设计 黄一昕、杨亚淇、丁辰曼、李瑞可、王鑫垚、龚金泽 顾天纬 四川农业大学
34 基于共享理念的西安市社区体育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冯泽阳 李皓 西安理工大学
35 城市驿站,时空漫行——城市旅游集散视角下的苏州阊门及石路片区更新计划 古津铭、陈俊豪、冯靖童 龙灏、宫聪 重庆大学
36 承韵新生——空间叙事视角下的南通西南营历史街区空间活化设计 吴桐、姚佳怡 罗晶 江南大学
37 潮汐涧屿——基于“自然人类共生主义”可持续模式下的海上综合社区设计 杨帆、刘瑜瑾、冯驿、郭庆杰 鲁苗 四川大学
38 《创客园·未来智核——基于TOD交通枢纽背景下的城市设计》 张悦、张春地 刘静 聊城大学
39 两栖社区——基于两栖理念的哈尔滨船厂城市更新 李雅琳、王怡晨、张续、王佳琪、齐思铭 邱志勇、于婷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40 “庙”趣横生——潮州古城崇福德庙及所在街区更新设计 练荣川 杨之懿 汕头大学
41 多维坊巷 姚凌涵 祝莹、张樱子、戚立 西南交通大学
42 Urban Awakening 赵明哲、金子骅 大连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43 新城的“面纱”——基于“新巴比伦”影响下的难民空间设计 罗雯灏、廖琳 周楚晗、韩珊珊 深圳技术大学
44 乌托邦之轮 田毅涵、周任知、徐鑫瑶、王瑾、陈峥 黄学军、梁竞云、王锦阳 湖北美术学院、青岛城市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
45 山海巢礁城,超维共生体——基于梯级生长评价和风土巢礁体系的厦门市同文顶片区更新计划 康梓杨 蹇庆鸣 天津大学
46 银河以南——基于老城区留存和提高居住质量的社区设计 刘泓璟、吕婧文、刘星怡 李珊珊、商谦 北京建筑大学
47 共生·同乐——南京汤山老街片区更新研究与设计 崔新新、王雨末 邓浩 东南大学
48 聚加忆·阖家宜--以增强地域认同感为导向的韩国加里峰洞中国城城市更新设计 叶隽呈、卢丽玲 刘晓芳、魏寒宾、刘燕玲 华侨大学
49 寻忆创新生·承脉链古今 谢鹏飞、苏佳梅、张世玉 谢晓玲 兰州交通大学
50 “士农工商 记忆镜像”——基于集体记忆价值理论下的洞庭南路文化街区更新设计 丁梓函、高敏容、钱馨蓝、王奕晨、苏畅、刘倩茹 张金光 南京林业大学
51 异苔同岑,跃动鲤池——面向共同家园营建的空间治理型社区更新设计 华文萱、张慧、茹于飞、安伊菲 杨钦然、毕凌岚 西南交通大学
52 江城拾里 聚场分呈——三阳设计之都片区焕活设计 曾文娟 魏成、陶金 华南理工大学
53 “3”的N次方——基于多维耦合规划理论的第三空间修复性实验 王可庆、薛玥、吴怡帆、吴东辰、丁昊楠 杨艺红、刘伟 南京林业大学
54 碳循九龙·汇艺而新——基于碳捕获与利用的重庆市九龙半岛更新设计 闫玥霖、李汶钠、易哲、韦桦 廖启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5 兵团乐园,赓续石城——基于生命焕活视角的兵团工业遗产片区更新规划设计 郭佳、黄竞越、郑泓熙 井晓鹏、谭静斌 长安大学
56 艺脉·绿延——基于在地性视域下的重庆市九龙半岛电厂更新改造设计 袁鑫、余青蔓、李如玉、孙嘉琪 高巍、徐高峰 北京交通大学
57 健康之本,生命真源 (同一健康理念下陕西省西安高新区紫薇田园都市社区设计) 全典朋、朱智坤、梅琼元、王坤、刘佳、姚宇轩 高英强 武汉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8 景触旧乡,文链山水——基于触媒理论的土湾片区城市更新设计 郭奕岑、赵庆卓、王晗 周露 重庆大学
59 造街营城——上海新江湾街道空间重塑实验 丁颖、刘奕、杨博凯 赵建彤 吉林建筑大学
60 城市设计:“城市修补、活力再塑” 王译涵 赵伟 天津大学
61 重构又来园-南京中华门轨交站点周边城市更新与重点地块设计 肖敏荣、李明远、胡昳、周健行、饶皓宾 朱渊、殷铭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62 时空链际 汪佳慧、程忠昱、冯青青、雷国庆 鞠叶辛、李辰琦 沈阳建筑大学
63 神和神的交往就是人和人的交往 荣怡颖、于彦瞳 吴少峰 华侨大学
64 数智赋能·站城一体 刘燕蓉、刘芮含 吴亮、陆伟 大连理工大学
65 有邻无界——基于工业+演艺的厂区更新 谢鹏、王谷一心、张馨月 张曼青、刘磊 河北美术学院、河北工业大学
66 剖离与嵌合——基于城市填充理论下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 宋侑芸、张渝悦、杨岚丹 任誉 武汉纺织大学
67 移步换景——岩前村多维视角下的更新与转型 王紫依、雷泳仪、雷萍、钟绮琳、梁文禧 许牧川 广州美术学院
68 半英里的城市——基于工业遗址改造下的城市设计 乔一恒 陈琳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69 鲤鱼池长生计——基于租差理论的全周期社区生活圈构建 牛心苗、黄宇杰、安军凯、任知乐 钟舸、黄鹤 清华大学
70 海上故仔回忆录——城市记忆延续导向下澳门城市片区时空叙事规划设计 郑慧琳、林雅玫 魏寒宾、刘晓芳、费迎庆 华侨大学
71 永续八廓 德吉藏家——基于活力遗产社区理念的八廓街街区城市设计 刘辰、于涵、苗基芸、张朝阳、韩颂、蔡欣 王英 清华大学
72 伤痕修复器——宁波奉化城里厢历史街区伤痕空间修复设计 杜率骊、广茂池 刘佳、过伟敏 江南大学
73 大脑皮层交通 赵东辰、张博琛、伍铭阳、杨文清 魏书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4 构撰生育友好新福祉——基于低生育国情下的未来空间社区形态探索 唐俣 丁向磊、周维娜、李昌峰 西安美术学院
75 书凝芸祠·再叙前院——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大小马站书院街更新计划 纪桢奇、罗文静、胡晓欣、林宇轩、辛纪旻 黄凯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76 坐看云起时--基于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城市温控盒子设计 苏笑笑、魏乐漫、孙亦可 丁昶 中国矿业大学
77 智储融合  绿质升维——基于新质生产力提升的九龙半岛电厂片区工业遗产保护更新 王贞欢、张鑫、卢映之、刘子扬、郭淳锐 陈天、侯鑫 天津大学
【建筑设计组】入围99组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倒木——四川省雅江县甘孜州山火博物馆 姜诗渲 刘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 塔吊回收计划———基于材料再利用视角下的社区体育中心设计 曹思琪 岳乃华 青岛理工大学
3 相聚此山中——多角色共存的共有性空间营造 赵欣 陈志扬 吴昕瑜 齐靖 湖南大学
4 Relight南山重生-结合历史保护建筑的居住综合体设计 张伽函、邓筠逸、温涛宁、李勇兴、朱彦颐 姜旭 大连理工大学
5 家政小时工内城之家——北京西四北地区某处剩余空间改造 张天璐、李诚 范文兵 上海交通大学
6 Living in the moment-英国斯托克陶瓷工业遗址再利用设计 王紫晗 黄晓曼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7 城市步行樞紐-南方城市基礎設施的公共化與綠色化設計研究 余振嘉 苏平、林正豪、何小欣 华南理工大学
8 繁巷熙市——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渝中区住区规划设计 梁凯轶、魏毅诚 孟阳 重庆大学
9 多义新市场-西湖菜市场更新改造设计 卢骏坪、李文瑜、陈钰筠 胡向淇、周伟强、曹赢丹 珠海科技学院
10 神经元概念下的未来办公空间创想案 曾于壮、 黎霞、 姜福龙、 余思杪 肖彬 杨禛 深圳大学 广西艺术学院
11 绿谷慢”蔓“——基于POD模式及可持续理念下的矿西未来街区规划&民生广场综合体设计 吴欣睿 施周浩凯 张一兵 顾贤光 中国矿业大学
12 巷弄居忆:苏州历史城区中混杂型居住区更新——忠仁祠及周边保护与再生设计 高展 吴巧钰 沈旸 张旭 东南大学
13 凉爽计划——高密度校园环境中的图书馆设计 杨国栋 吉慧 广东工业大学
14 再见污水厂、你好新生活! 黄俊杰 吴欣睿、张燕燕 姚刚 中国矿业大学
15 再造疗愈之所——养老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间探讨 陈凯莹 潘漪妮 屈寒飞 华南理工大学
16 势承山水、熙攘清凉——南京石头城遗址博物馆设计 李弋辰、赵佳瑜 俞传飞、贾亭立 东南大学
17 MEMENTO——基于场所精神的记忆遗址空间更新改造 李想、姚孟辛 郑静 武汉大学
18 又见商埠·悠游坊巷 贾思诺、韩静、李孟霖、康世龙、林舒阳、李婧暄 陈勐 山东建筑大学
19 微粒花房——绿色健康导向下的微粒化社区设计 程莫杨 敖露宸 孙天明 重庆大学
20 低保真市集——以Z世代复古市集为触媒的遗存商混站再生设计 赵子意、常竞萱 孙天明 重庆大学
21 数字脉搏·绿筑未来——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生态社区设计 刘昱辰、刘云娜、刘桐昊、张博宣 黄海静 重庆大学
22 拯救遗落之地、再寻生活印记——老旧铁路社区再塑设计 白潇杨 黄斌 仝晓晓 井渌 中国矿业大学
23 潜跃之尾——大跨度社区体育馆设计 李品仪 程然 青岛理工大学
24 虚实共构空间——基于增强现实技术探究未来剧场的空间体验模式 林昕瑶、许若凡、谢煦旻、李卓杰 丁向磊、周维娜、李昌峰 西安美术学院
25 The Tower Of Self-Discovery——基于电影解构体系的虚拟空间转译设计实验 王雯令 阮琦 吴志宏 昆明理工大学
26 神迹·人居——基于信仰空间规训研究的苏州清微道院保护与更新企划 余典 袁翊展 张旭、沈旸 东南大学
27 裂谷筑界——东非垂直农业社区设计 李又达、鞠昀晓、吴琳歆、王子懿 邱文明 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福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
28 「街道」附近——广州荔湾老城社区儿童友好空间设计 容颖熙 鲁鸿滨、李芃 广州美术学院
29 旧船游市——哈尔滨船厂城市更新与建筑设计 阮阳 李雷立 吉林建筑大学
30 运河“健身房”——苏州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地块更新设计 王瑶、蒋昀同、刘玉悦 徐忠、王孟永、邱德华 苏州科技大学
31 洄甘——以流动生产力灌溉茶村新芽 郭天仪 张海涛 贝欣怡 郭依婷崔稀然 于戈 刘滢 哈尔滨工业大学
32 见山隐舍 陈俊洋 李骏 重庆大学
33 Greenway Upstairs绿道上楼——高层综合体设计 刘彬娜 遇大兴 华南理工大学
34 石路层积——“延异”视角下苏州石路老街坊片区的当代转译与重构 潘宇轩 浦欣成、王卡 浙江大学
35 由城市 到离岛 至剧场——演出的外部解放与步行的边界突破 祝伟瑜 朱怿 浙江工业大学
36 绿脉芯城——以基因修复为核心的社区重塑 李婧暄 张诗萤 贾思诺 王腾 文晨庆 金蕴莎 张倩 党雨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7 云端·掌尖上的花蕾·集市 黄玉淡、董东润 汪弘轩 罗依南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理工大学
38 光“浴”新境-校园既有建筑改造与环境更新改造研究设计 田如俊、吕璐瑶 孟阳 重庆大学
39 工业记忆·场景复现——铁路博物馆创意建筑设计 王鑫熠 吕芳青 北京交通大学
40 老城记忆·社区融合 石芮舟 、林乐妍 王剑平 华侨大学
41 层街叠院·孤岛春生——城市更新背景下春森路居住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 韩腾欧 龙我在 武晓勇 重庆大学
42 济南泉水文化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 石丰硕 宣晓东 合肥工业大学
43 X-SCAPE 虚拟现实技术体验与展示中心设计 赵鹏 阎波 重庆大学
44 城市链接计划 陳群颖 宋锦文 詹桑绮 张博宣 李臻赜 重庆大学
45 无界×舞台 STAGE FOR EVERYONE 李金琦 薛春霖 南京工业大学
46 新城的“面纱”——基于“新巴比伦”影响下的难民空间设计 罗雯灏 廖琳 周楚晗 韩珊珊 深圳技术大学
47 徽韵中正、绩溪巷坊 —— 中正坊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计划 余敏 甄倩倩 彭博宇 邓迪 牛婷婷 许杰青 季文媚 安徽建筑大学
48 慢·呷——新旧更生的“抽屉式”模块化花园社区更新设计 刘瑜瑾、杨帆、冯驿 鲁苗 四川大学
49 津津乐道文化中心 张博宣、詹桑绮、刘桐昊、陈梓浩 黄海静 重庆大学
50 雾漫水潺——上海本土水生生物科学馆 翟倚天 项浚 上海大学
51 无建之物 张仲夫、杨鸿嘉、李赛波、何劲峰、颜海良、冯彦龙 巫濛 深圳大学
52 volcaharbor——火山能源转化站和住宅综合体设计 金穗、赵慧仪、林照、成琳、陆丹蕾、李蓦然 涂嫣然 武汉大学
53 超聚落--重庆国际村社区活化新构想 吴天翔 杨晓春 深圳大学
54 “戏”说游园——基于传统空间转译重组的戏构技艺建筑设计 王雯令 阮琦 忽文婷 昆明理工大学
55 半街烟火·半街文脉——长沙西文庙牌坊入口展区设计 黄博文、黄雅如、周瀛鹏 宋盈 罗明 中南大学
56 棚下塘生——南阳老社区废弃坑塘空间更新 邓晶峰、李浩宁、鲁俊逸 戴航 东南大学
57 “制”能云端——基于城市高层办公社区运动空间设计 高蕊婧、刘琼、冯雨洁、丁鑫玉 任娟、傅东雪 长安大学
58 后工业生态仓--基于Z世代养心需求的商混站旧址改造 谢佳利 黄恒瑞 孙天明 重庆大学
59 山城·5D穿越实验--共享街坊住区设计 张蕴泽、周一婷 孙天明 重庆大学
60 垂直书城——广州天河同创汇改造 冉铖李、高银轩、李睿晨 朱渊 东南大学
61 堰上檐下——永定河流域丁家滩村河滩韧性利用设计 李健 商谦 北京建筑大学
62 《异质与规训》 何国宁 张良 甘萍 彭颖 罗瑾 广西艺术学院
63 山远近 杨晓天、刘林辰茵 刘炜 武汉大学
64 都市乐活能量场——北京石景山热电厂活化提升改造设计 高友春、李胤珍、林子羿、马雯萱、于梦云、陈曦 李翔宇 北京工业大学
65 深超总2050——深圳湾超级总部“文化元宇宙”虚拟场景营造 张扬 徐耀骏 林贤钊 许慧 深圳大学
66 线性纪念——城市公共空间石刻博物馆设计 王誉霖 李少翀、沈葆菊、徐诗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7 窑舞新章——以传统记忆为核心的窑居生活模式的重现 王艺萌 李珺杰 北京交通大学
68 老有所居·我的新家——基于医养结合的高层养老综合体设计 薛晰 李倩 昆明理工大学
69 方舟书谷-高密度城市下公园型校园图书馆设计 胡知文 阮杨搏 梁倬瑜 王亚 广东工业大学
70 隐入尘烟——成都新津文化中心研究型设计 郭裕旸 唐淼 重庆大学
71 窑洞的另一种可能——马壁峪古道沿线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设计 梁曼丹 薛林平 武汉大学
72 不可动摇信念之玛尼 MARNYIOF UNSHAKABLE FAITH 游昕劼、王子璇、朱佳荟、丁辰曼、曹泓石 徐晨鹏 湖州师范学院
73 基于栅子母码头文化的滨江文化馆设计 蒲政君、蒋沅原、秦朗 黄红春、赵一舟 四川美术学院
74 只在此山中 李婷瑶 徐昕越 张庆顺 重庆大学
75 [禾晾·乘凉]---黔东南侗族聚落禾晾式粮仓书店改造设计 杨林 赵雪 新疆大学
76 MISCELLANY 浮生杂记——遂宁市原中铁八局商混站“三旧”文旅改造 李怀宇 陈俊 重庆大学
77 对话——老北京胡同鸽文化再激活 孙嘉璐 张月 清华大学
78 凤鸣街——城市背后的历史余温 刘雅文、陈锐 董君、李明 大连理工大学
79 垂植城市——基于岭南庭院垂直性的高层建筑设计 董馨月 范闻哲 钟骐亘 冯钰妍金宇帆 李大森 周毅刚 华南理工大学
80 Micro-TOD ——基于路径优化的校园建筑与环境改造设计 刘桐昊 刘昱辰 刘云娜 孟阳 赵亚敏 重庆大学
81 新旧剧场空间的交织演绎 卜英朔 高畅 沈阳建筑大学
82 叠韵重峦·脉动新环——在地性理念下市民体育活动中心设计 孟圆、路嘉林、李明、张起宁 蒲文娟、胡立军 长安大学
83 MONTAFE REASSEMBLY 蒙太奇重组——汉口里分改造 赵慧仪 金穗 Takayuki Suzuki 武汉大学
84 快享食界——模块化餐饮空间 郭子欢、邱依凡、田雯、何茜 丁凯 湖北美术学院
85 古望·书径——砖塔胡同书店设计 王兴韩 周娜 任军 天津大学
86 时间站台 吕应龙 刘珩 深圳大学
87 注入新生--MBTI机制下青岛武夷山路青年公寓设计 赵含 柴寅、邓庆尧、王晓南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88 上屋顶、下街道 王业飞 张蕴泽 韩艺宽 重庆大学
89 归·迭—鄱阳湖候鸟保护区“鸟导”服务中心设计 杨昕宇 周韬、聂志勇 南昌大学
90 在荒芜中的新生——粗野主义下巨构建筑的生成与消隐 姚郅劼 黄恒瑞 谢佳利 蔡余萍 西南科技大学
91 活力脉络-“全龄运动”导向下广州东濠涌高架下及周围社区的空间重塑 李慕哲、苗瀚文、刘颖、杜玮卓、赵永康、徐桢苏 李响 郑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92 《Reverse the Skyline——逃离城市内卷计划》 林乐妍、石芮舟 杨念民 华侨大学
93 风吹麦浪宣丰年 魏雨莹 刘滢 哈尔滨工业大学
94 归墟返自然——昆明机床厂居住区改扩建设计 张理尧、唐诗意 叶涧枫 昆明理工大学
95 社区起搏器——在更新中探寻社区中心”空间+“ 楚玉栋 梁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96 千寻——东史马文化馆设计 刘佳怡 贾艳艳 河南工业大学
97 青山载月归 ——基于太阳辐射潜能模拟与优化的老旧街区低碳更新设计 杨艺、 苏艳骏 李智兴 浙江工业大学
98 适应、而非分离 黄煜真、朱书毅 姜怡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伦敦大学学院
99 绿色萌动、乐享市集——基于工业化城市背景下的绿色空间构建 张晓林、葛欣瑶、胡佳楠 仝晓晓、井禄 中国矿业大学
【景观设计组】入围119组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溯源陇上·古镇新“慧”——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更新设计 李牡丹、郭培桢、王艳、王欢 贺宏洲、任飞虹、张文婷 长安大学
2 绿轨蔓芳城——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广州五眼桥片区城市设计 田晓雨、林野、沈雨霏、黄浩淼 许自力、李敏稚、翁奕城 华南理工大学
3 廊与院——在地性视角下传统村落的新生计划 舒奕阳、赖伟杰 姚珏 浙江理工大学
4 幕布升起——纺织艺术创意主导的南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路露 李素 严柳 李敏稚、林广思、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5 逆境耕耘·播种希望——白水县村落雨洪管理及可持续农业规划设计 牛泽阳 李馨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6 文脉延续•楚地新话——基于空间基因理论的下的武汉东湖磨山风景区景观更新设计 张晓枫、高天、凌雪凤 魏晶晶、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
7 山水营新 舞动乡“链”——连州挂榜过山瑶村寨的文化生态存续与再生计划 巫嘉怡、谭林茵、陈玮婷、李佳怡、朱思宇、郑恬淇 赵建华、卢丹梅、吴宝娜 华南农业大学
8 城中食景·拾趣归乡-可食性景观需求视角下未来社区景观设计 李雯静 于东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9 瑞木印祥年——基于情感体验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设计 崔力月、尹呈瀚、 段云 、金煜、井尉臣 何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 獭迹-大兴安岭地区欧亚水獭栖息空间恢复设计 张树展、王若兮 张凌 河南农业大学
11 翡翠项链焕亮计划————基于共生理论的文化公园更新设计 吴昇玥、余同瑶、杨用儿、刘沛初、张芷箬 吕晓倩、李峻峰 合肥工业大学
12 水田共融新“圩城”——延续圩田结构的水田城共生南沙可持续未来城市构想 倪达凡、冯丽萍、王颖然 刘京一 华南农业大学
13 不止余荫山房:南村时空漫游记 何雨恬 张润旋 何志贤 萧蕾 林广思 华南理工大学
14 花缀多宝——基于历史城区特色林荫路绿化景观提升的微改造 张雨晴、张诗喆、刘佳仪 陈坚 华南理工大学
15 破碎到连通——拯救碳汇孤岛的生态故事 孙明雨、张鑫、欧阳乔、曾文娟、张锐涵、代颜 陈亚利 华南理工大学
16 循迹基因、智慧茶乡-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东兴村景观设计 廖宝怡、陶丽梅、钟晓峰、刘鑫萍、沈弋雯、黄依婷 陈思颖 华南农业大学
17 山海图志—“内发式”视域下的祥芝国家中心渔港转型再生设计 陈宏坤、 王玉莹 范剑才 江南大学
18 顺时体物—基于时空意象的寿县瓦埠镇滨湖空间景观设计 高桠净、邹韵嘉、刘小雨、胡淼、强雅菁 汪瑞军 吕晓倩 合肥工业大学
19 慧织乡境:水韵豆腐村、秀美陈岗情——地域文化赋能的陈岗水乡改造计划 王青青、邹艺娜、梁昊玥、张琪煜、王嘉敏、周思妍、 汪辉 南京林业大学
20 愿火·不再——汇通市场街区环境优化设计 蔡樑、安琪、邬倩倩、赖晓雅、张炜琴、杨子安 华予、杜娟 淮阴工学院
21 延州新“构”、五兴共济 李萧仪 林子贻 何苗 韦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2 文化源塘·触景生情 徐靖怡、万吉芳、杨正一 梅欹 浙江工业大学
23 心安·六景——江南古典园林设计 赵庆卓、郭奕岑 汪智洋 重庆大学
24 街区的共融再生策略---汕头市金平区老城公共空间适应性保护景观设计 郑浩鹏 许志刚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5 渔村“芯”动计划---基于5G技术覆盖下的海上可移动智慧社区 张晶晶 崔长龙 仝晓晓 中国矿业大学
26 寻脉融新·生生不息——基于“三生空间”理念下的屏山村景观更新设计 高天、罗文清 李晓琼、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
27 蓝色血液的复兴 李浩楠 杨帆 韦娇 刘卓铭 王嘉怡 林航星 鲁苗 四川大学
28 社区双面胶——基于功能粘性的社区景观设计 孙兆阳 罗进 顾艺馨 黄寒池 武娇 吕淑渊 华予 淮阴工学院
29 沉浸IMMERSE·互动INTERACTION·对话DIALOGUE—基于体验式景观的杨柳青运河乡村景观风貌重塑 赵梓彤 孙媛媛 天津城建大学
30 无缘社区的第三场所转向——广州下元岗城中村开放空间更新 孔维键 程倩彤 潘越 林广思 萧蕾 李敏稚 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31 戈壁置留针——西北暖湿化可能下敦煌地区农牧文旅预应性设计 邓长霖 丁杰 单小康 刘华婷 宋颖 杨子安 华予 曾莉 杜娟 淮阴工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
32 旧逅新生——城乡共融社区景观建筑设计 刘耕名、景博森、蔡卓桓 朱姚菲 浙江理工大学
33 漂移与命运—基于微塑料“源·流·汇”的海岸带韧性提升路径 杜佳衡、赵梓秀、朱子昕、叶田田、黄心悦 李晖、陈燕明 华南农业大学
34 飞鸣往还地、林园自在家——基于水鸟生态习性的海珠湿地二期改造规划与设计 张婷婷、杨茉 赖文波 华南理工大学
35 以集集人、以市兴村 ——基于乡村集市治理研究的潮汐式空间改造 张震 夏一月 杨懿 刘昱麟 阮妙玲 吴锋 杨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6 断瑚生 吴曼菲 周涯娟 王玺 张宝军 张骋 韩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7 时光机·未来坊 陈宜理、陈雨欣、左佳伟、崔卿婉 周烨、赵艳、刘俊海 天津仁爱学院
38 气候廊道中的充电站——鸻鹬增脂10%计划 许镇洲、陈子怿、刘龙英、何韫、刘开颜 李晖、陈燕明 华南农业大学
39 共同的命运·共同的保护——野生双峰驼与荒漠 王柯茹 尚艺佳 卢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0 Reborn from Flood :基于HEC-RAS模型的流溪河漫滩景观设计 查艳、雷攀、张润旋、李硕星、张格林、龙科良 王南希、陈梦芸 华南理工大学
41 麦芽的盛宴:解锁艾雷岛的微醺地图——生态修复与产业协调视角下的苏格兰艾雷岛景观规划设计 王正午、唐涵琪、邵雨涵、邱晨希、黄宇杰、王祉涵 李相逸、赵晓铭、张俊徽 深圳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42 色彩交织·浸染时代——基于“植物染”的上海丰田纱厂体验性广场设计 陈子禾 李晓颖 南京林业大学
43 海韵往事 筑地回响——日本东京都筑地市场更新规划与景观设计 闫甲祺、张正琦 赵渺希 刘明欣 华南理工大学
44 黄童白叟聚睢盱—跨代共居背景下广州番禺市头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查艳、王小瑜、李卓文 李敏稚、林广思、萧蕾、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45 追忆似糖年华——基于场所理论的老旧社区更新 麦佳仪 林子 黄思洵 方嘉韵 姜文婧 萧蕾 林广思 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46 絜 · 方寸——基于反乌托邦理念的校园治愈性互动装置实验 王天添 朱梓僮 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
47 智·界拼贴、侨间共生 肖含章、马靓怡、雷晨、伍思楠 刘仁芳、赵彩君、高江菡 华侨大学
48 消失的绿肺——气候变化下西双版纳橡胶雨林复合生长模式 王琨 鲁馨怿 段雨杉 赵厚龙 杨建虎 王璐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9 BIG“O”&“云”环——基于公众参与和游戏视角的乡村规划设计 宣乐 申傲雪 屈睿 王传文 任钰洁 丁砚强、王旭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0 千岛百泾十里排——基于三生共融理念下茅尾海蚝排及龙门七十二泾景观改造 武旭日 李红 北部湾大学
51 时空邻聚、参寓蔓生——基于参与式营造的老旧小区改造设计 曾烨 傅晓敏 王睿 丁亮 浙江工业大学
52 寻绿悠然行、春湾情无限——基于生态加业态新模式下的滨河景观设计 黄咏诗、于彬男、吴钰鸿 王铬 广州美术学院
53 以“险”避险——上海金山石化城避险绿地网络一体化弹性设计 杨柳一、吴欣雨、王若鱼 周聪惠、杨凌晨 东南大学
54 葳蕤生香——白马公园景观微舒缓设计 王楚翘 张骏靓 南京林业大学
55 “移动市集”十电废旧铁道沿线景观空间设计 李成涛 师宽、张希 天津理工大学
56 狐栖城——城市扩张背景下人与狐狸共存的探索 赵瑜、葛梦婵、郭聪慧 张蔚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7 和美南疆 张桐桐、李含果 荣振霆 喀什大学
58 “创可贴”——修复城市的伤痕 王一涵 葛汶沁 尹力本 裴世博 佟阳 王葆华 张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9 玉林记忆——城市生命体采集计划 林榕、吴浩 杨静 西南交通大学
60 重换——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下的社区公园设计 袁炎魁、李彤、刘智杰、史佩瑾 孟瑾、阎淑龙、王琳 天津城建大学
61 冷宴承情、桥首以盼 吕碧阳、彭瑞洋 张建国 昆明理工大学
62 茶田[插]画、墟市珍[件] 孙尚泰、凌锶津、寿妍璇 黄茜、顾伊妮 湖南大学
63 多元通达·融合共生——城市民族文化下的特色社区景观空间改造 尹虎虎 贾新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64 景村融合——基于叙事地图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景观规划策略研究 黄柯钦 金阳 浙江工业大学
65 以自然之道、纾农河之症——山西昌源河鲁村-贾令大桥段人水共生景观规划 步若凡 胡爱玲 张婧雅、朱春阳 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66 净土重生 ——哈尔巴岭日遗化武清除与生态恢复计划 甘岚 杨欣瑶 吴芊楠 杨婉 范禹彤 王颖慧 霍丹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67 《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 罗庭君 吴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8 营救处方——国家公园背景下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矿迹修复与景观设计 张博超 李羽佳 重庆大学
69 薪火·芳华——西安新华印刷厂旧址环境提升设计 陈利果、陈衍霖、高源 郭贝贝 西安美术学院
70 《断裂与再生——博山古窑村废墟群落更新设计》 孙艺卓 翟宇 福州大学
71 白山·黑水——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周边环境更新设计 何佳怡、赵益弘 郝卫国 天津大学
72 乡村振兴与文商体旅研的智慧融合理念及规划设计——漫画左步 王君予 莫楚涵 余婵蔚 陈坚 华南理工大学
73 基于适老化理念的中关村黄庄社区公共空间改造 吴嘉雨 李明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74 智愈孤独——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老年友好型农村公共空间优化设计 邱添、薛靖伊、华雨茹、张文君、熊心蕊、唐文涛 陈崇贤、夏宇、刘京一 华南农业大学
75 青年养老——一个千年古村的破圈之路 费宇峰、梁尧斌、葛玲希、瞿战宇、顾子涵、沈茹瑶 王欣 浙江农林大学
76 “握手社区“计划——社区融合理念下的城中村开放空间微改造 钟炜婷、石璨、颜煜力 林广思、李敏稚、许自力 华南理工大学
77 海洋“碳”场 唐山-曹妃甸海草床恢复性景观设计 张予祯 黄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8 新时代、新森林——基于生态恢复和产业优化的毛乌素沙地森林管理新模式 沈苏阳、邱丽、韩庭轩、顾文慧、夏一雯 姜佳怡 苏州大学
79 “资”智通鉴——协调水-能-粮耦合关系导向下的黄河流域乡村空间营建方案 邢姝寒、李若楠、赵彦姝、李泽玉、郭盈初 许大为、庞颖 东北林业大学
80 “庄周梦蝶•蝶梦寻真”--融庄子诗化哲学、汇自然智慧乐园 彭芙蓉 区智 西南林业大学
81 欲知村中事、须问祠中人——基于活态保护与场所叙事的番禺南村广府传统人文空间更新设计 党炜岩、蔡慧琳、鲜知颖 许自力、林广思、李敏稚 华南理工大学
82 感知·反馈·交互——数字时代赋能天津高校智慧空间更新设计 牛一涵、安雨森 陈殿霞、赵艳 天津仁爱学院
83 故园复苏苏——苏州古城园林遗址更新设计 彭水易 刘佳 江南大学
84 门罗县喀斯特探险指南——生态文化融合视角下的喀斯特地区综合保护与可持续恢复规划策略 张馨元、林榕、胡茜琳、游嘉雯、李沐 钟佳 康奈尔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85 绿意融融、穰穰临潼——存量时代下临潼区城市农业景观规划设计 焦想 、孟杰芳 王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6 人神地冲突下的神圣与世俗 马柯昕 闫璞瑜 齐紫涵 赵警卫 中国矿业大学
87 融界共生 张秋实、尹瑛雨晴、钟越、翟子豪 周林 江南大学
88 疗以青绿、愈九弥新——全健康视角下的九龙湖疗愈综合体改造设计 何子雯、陈乐彦、孙庆、薛琰锋、孙徐扬、沈曦明 张青萍 南京林业大学
89 居游乡野、鹊桥弥情——基于“人文地产景”理论框架的江南乡村活态化更新的路径 ·机理 ·实践研究 王敏 黄悠 吴廷金 吴锦绣 东南大学
90 铜鉴湖上的白鹭山水诗 卞芊琪 俞青青 中国美术学院
91 ‘三愈食光里’-基于疗愈理念下老城美食街区空间更新设计 齐紫涵、张蒋文、朱训龙 周士园、姚刚 中国矿业大学
92 蛋筒可食花园 林静茵 许志刚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93 农愈时分:校园使用者的精神快充坊——健康景观视角下屋顶花园的康复性改造与设计 苏金欣 董靓 华侨大学
94 竹构聚场 李林芋、张静闻、欧阳嘉璐 续昕 艺术学院
95 天津独乐寺历史文化街区无障碍环境改造设计 郑涵 张小弸 天津大学
96 无界集市 李冰婕、白庆弘、郭莲娜、王浩然、崔可欣 孙子文 北京理工大学
97 毛伊岛的灾后思考:区域韧性构建景观规划 陈柏铄、封峥、郑灿威、郑炜荣、何雅萱 阙晨曦 福建农林大学
98 “久”街“串”巷——日常都市主义视角下线型集市空间更新 杨懿、李靓颖、孙霖 刘少博 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99 南宁市清川立交桥下空间景观提升方案设计 丁佑才 刘大月 范梓琪 郝尧城吴依原 李春 广西艺术学院
100 破茧成蝶——基于生境营造的重庆南坪坝岛沿岸景观设计 杨毅诚 陈含嫣 黄红春 四川美术学院
101 复写道路—老旧社区交通困境的应对设计 单小康 李泓毅 张琪若 郑绪珍沈妤 华予 吕淑渊 淮阴工学院
102 潮起未来、与海为邻--海平面上升挑战下的未来规划设计 刘仁飞 陈恺琳 韩广莲 李亚妮 崔文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3 养家之人——阿富汗鸦片禁令后经济农作物健康转型持续发展新体系 郭芩萌、刘江涵、陈怡洁、陈玉林、李晴 王馨艺、颜嘉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4 一枕黄粱——基于三生融合理念下的龙湖公园韧性景观规划设计 刘子暄 武颖、李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105 林疆毗界--洪泽湖自然保护区韧性景观带规划设计 郭泽敏、高倩 汤子馨 南京艺术学院
106 “归栏·山栖·展平流”——基于生态博物馆理论的平流古寨规划设计 文帅林、曹美棋、马忠祥、江锋鹏、丘丽霜 秦婷婷 百色学院
107 Falling in the forest——基于平灾演替结合下的森林进化论 张晓林、葛欣瑶 刘振宇 中国矿业大学
108 微介入视角下乡村旅游空间再设计研究 姚杰、谭昆、宋美君 莫敷建、李春 广西艺术学院
109 Calm here、come heal-模块化嵌入视角下的溧水团山公园空间可持续更新范式 张意洋、李泽洋、付佳伟 陆熹 南京林业大学
110 点线成面、旧厂新生——宝钢工业旧址更新设计 朱泽楷 唐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11 文绿融合·新旧共生——遗产廊道视域下马尾船政滨水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翁昕源、陈安乔 施并塑 福建农林大学
112 它的重生避免了一场混乱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历史废弃矿山战略改造、以大孤山铁矿为例 赵一鑫 吴军、李鹏波 天津城建大学
113 “乌托邦”实验计划—基于流浪动物主体视角下的救助中心模式探索 尹骞珮 刘佳 江南大学
114 《津门万卉·沽上游花——第十一届中国花博会天津展区规划设计》 刘宗璇 傅厚今 马小钰 刘润泽 天津美术学院
115 田野集——模块化田园集市探索设计 毕思琦、陈飞龙、王鑫、罗萃、黄毅丰 赵一舟、杨静黎 四川美术学院
116 共生、共存、共享——乡村文化体验公共空间设计 刘玉佳 黄红春、龙国跃 四川美术学院
117 颐革计划 黄熠筝 陆美玲 周芷仪 杨舒然李灵 曹晋阳 孟凡锦 鲁迅美术学院
118 江南新语义—基于园林语言系统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边缘空间重塑设计 叶敏妍、沈启慧 刘佳 江南大学
119 织补计划——文化激活视角下的城中村空间再设计 曾丽蓉 曾诗琴 谭淑丹 刘墨 杜明楠 深圳技术大学
【室内设计组】入围102 组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迴響——岭南会馆重生计划 王越 崔笑声 清华大学
2 Inside下淀-下淀地区社区活动中心设计 杨宇飞 丁昶 中国矿业大学
3 粼瓷旧筑 罗宇澳、刘文焱 袁冶 景德镇陶瓷大学
4 NOODLES REVIVAL 毛姮 杨琴韵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5 罗家碾街的民间故事 赵子炎 梁雯 清华大学
6 模因机器——未来共享办公空间设计 朱金陵 叶雅欣、韦自力 、黎泳 广西艺术学院
7 醉渔·眠船——文旅融合下太湖渔港村船居文化体验空间设计 邓茜秩 王若彤 宣炜 江南大学
8 基于第三空间理论下的儿童游学中心设计 朱子玥 周维娜 丁向磊 西安美术学院
9 蜂茶—基于分子健康机制理论下的蜂巢茶饮商业社区空间设计 梁潭 石琳 纪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10 我的重影 My Double Shadow 孙嘉璐 梁雯 清华大学
11 MET&MISTAKE——理想与现实交错下的家 宛若泓 李玲萱 管沄嘉 梁雯 清华大学
12 巢筑·花缘红滩——巢湖民宿场所精神营造策略研究设计 王天星、付嘉欣、李希瑞 陈超 合肥工业大学
13 IDS溯馔——城市工业遗产餐饮空间重塑 夏堞 王宇轩 余毅 四川美术学院
14 视·界Pre-vision——基于MR技术的商业综合体设计改造 马裕 焦若凡 钟雨宸 王心容 宣炜、罗晶 江南大学
15 咖啡游迹——苏州工业园区咖啡文化体验空间设计 张曼由页、张粲、魏佳乐、王嘉怡 周炯炎、林建力 四川大学
16 “寻绛”藏族文化餐饮空间设计 谢梦瑶 李璐莎 四川传媒学院
17 《砖陶相缭》——长胜镇陶窑改造设计 邓文迅、王天宇、雷盼盼、唐晴 黄学军、梁竞云 湖北美术学院
18 拓香·萃意——沉浸“自然”的咖啡“博物馆”工坊设计 徐浩宸 吴昕垚 黄海格 崔凌鹤赵锦翔 龚学凯 金常江、刘健 鲁迅美术学院
19 心梦织境——基于荣格潜意识理论的实验性空间设计 李洁诗 罗可恬 傅诗洁 姚翔翔 南京艺术学院
20 Clothing Bank 肖艾朵 Tania Lopez Winkler 皇家艺术学院
21 智能化时代下独居女性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武乃平 杨岩 广州美术学院
22 Feces with Earth——新消费理念及可持续视角下的粪便卫生展馆设计 徐梓腾 肖棋 李咏馨 任康丽 华中科技大学
23 纸乡情——夹江石堰村传统手工造纸村落乡土民艺馆设计 柯杨 潘召南 四川美术学院
24 八卦舞台——候鸟养老模式下的古城老宅再生利用设计研究 杨金王、孙培锜、曹晨乐 黄泽禹、许建均、柳建华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25 “还于民生”——社区菜市场改造创新设计 罗太、葛华诚 刘宇 天津理工大学
26 隐市渔集-三营澳海鲜集市微更新设计 徐昕祺 董吴妍 郭冰颖 廖珊珊 福建理工大学
27 “鹏游蝶梦”——生物视角下的人鼠共生虚拟游戏工坊 陈紫薇 陈雅丽 徐旻培 南京艺术学院
28 智链万象——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国际区头等舱贵宾休息区室内设计 武思凝、任新月、缪灿、朱恩博、温都苏 赵伟、宋佳音 天津大学
29 社火十二时辰—互动数字叙事视域下黄河流域非遗节日的空间转译 郑凯、王雨欣、苏美心 都伟 大连理工大学
30 溯源新生——基于新句法下工业遗址的叙事化概念设计研究 陈卓 潘港 成都师范学院
31 CITY·绿谷——全产业链模式下的城市垂直农场设计 陆熹婵、韩文慧 罗晶 江南大学
32 场所育人—建筑系教学空间氛围营造 徐境奕 苏畅 洪宇倩 李晗煜 倪英杰 邓元媛 中国矿业大学
33 数智车城拾忆—基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的汽车展馆设计 王炜欣、王艺萱 马辉、张耀天 吉林建筑大学
34 匿名剧场——“环境戏剧”叙事下的咖啡烘焙工厂室内设计 江鉴峰 杨冠华 姬琳 江南大学
35 佛·光--基于虚拟技术的未来庙宇空间设计 王俊淳、方泽恺、周浩霖、陈世博 宣炜、罗晶 江南大学
36 《林栖乡野》—邵武市卫闽镇外石村老村部以及村部周边地区生态茶文化民宿与茶馆一体化设计研究 周家乐 郭兴达 邓枝绿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37 拾光·回忆录——成都邮政主题咖啡馆设计 王杨婷、沈杨、杨媛媛、郑苗苗 王艺涵、项勇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38 城市计划——新概念下“城中村”住房的精细化改造设计 刘雨森 张况之 郑曦 重庆大学
39 韧性校园—后疫情时代下的校园空间韧性系统设计 丁王惠 魏娜、张希晨 江南大学
40 赛博熔炉——蛇口价值工厂改造沉浸式电竞馆 易济川、蒲政声 宋科、杨希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41 筑地回响-立足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重铸-酒店设计 韩衍乐 杨淇棋 汤欣雨 刘东旭 李继来 吉林建筑大学
42 单元盒子——基于侗族木构民居的模块化可持续设计 吕康杰、聂天颖、徐宁祺、王强、刘沛麟、张锐 李益辉、曾珍、王晴晴 怀化学院
43 织忆对话 · 旧厂新生——产业园区旧厂房公共空间改造更新设计 蒋静怡 薛彦波、赵湘伟 北京交通大学
44 寻脉融新—共享体验式社区邻里活动中心空间设计 李若冰、李铠鑫 籍颖、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45 学习魔方——基于韧性校园理论的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 窦思雨 刘子涵 何公霖 重庆大学
46 黎照——乐山市夹江县木城古镇转角楼改造 邓雨瑶、夏梦蝶、郑萍、郑清月、李有清 周峰越 昆明理工大学
47 共享·梁子湖李家湾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文化体验区 张文倩 叶燊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48 叠境——元宇宙视域下非遗盒子灯数字化呈现与体验空间设计 唐心妍 宣炜 江南大学
49 咖啡烘焙工厂室内空间参数化设计研究 周杨 姬琳 江南大学
50 梦绪涟漪——资兴东江湖度假酒店公共空间设计设计 何柯燃 黄红春、张峰 四川美术学院
51 超介质链接-基于磁力算法的校园社交中心设计 吴文康 黎欢渝 王子豪 袁文清 戴庆来 南京艺术学院
52 浅石云水吟- 一基于传统园林转译的沉浸式展陈空间设计 唐兰慧 霍雯霞 欧阳毅 赵伟 天津大学
53 《2024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展馆设计》 薛梓桢、刘星辰、杨滢鸿、王月、何伟铭、丁嘉仪 王雄 鲁迅美术学院
54 《再见鎏青》 杨滢鸿、陆鑫淼、张馨露 孙虹霞 鲁迅美术学院
55 Qing未来——模块化智慧社区改造轻方案 汪弘炜、孙佳玉、梅璎妮 石运达、王堞凡 常州大学
56 珐影流光-掐丝珐琅非遗展馆空间设计 余佳卉 梁青 福州大学
57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郑利伟、骆万杰 黄曼霞、黄兵 韩山师范学院
58 冰火山居 连国庆 梁旭方 长春理工大学
59 易兮赋朝—基于开放共享的理念与邻里视角下的乡村改造计划 李铠鑫、林千皓、洪啸、周溢民 籍颖 崔恒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60 百行隆·体验式民宿设计 李依阳 吴静子 天津大学
61 《不疍夜市》—基于体验视角下的陵水疍家鱼排重构计划 陈幸 陈莉 江汉大学
62 喂!看“蔗”里! 游栩淇、张莹莹、沈嘉泳 于梦淼 深圳技术大学
63 南市北集——基于触媒理论视角下岩前村商业环境活化与空间功能更新 苏俊轩、胡文锴、黎城甫、李培鑫、齐可豫、吕梓铭 肖毅志 广州美术学院
64 动源万象·流至千古——空间叙事下的青岛非遗文化展示空间设计 王官小源 李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5 深夜食堂--基于《深夜食堂》电影转译下的限定空间精细化设计 谢佳利 吕璐瑶 黄颖 重庆大学
66 阡陌小路——九寨沟藏族文化民宿酒店空间设计 刘星辰、连国庆、赵俊辉 梁旭方 长春理工大学
67 南柯一梦——昆剧叙事转译与咖啡空间设计 陈楠 姬琳 江南大学
68 沂南绿集·楼中碧林——基于“森林再生性”理念下的城市公共集市室内空间设计 高天、肖雨轩 郭浩原、谢柯、郑志元 合肥工业大学
69 日昃而市—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农贸市场空间改造设计 许若斐 王燕 盐城工学院
70 穿景洄游 程通 石琳、纪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71 守望桃源:乡村振兴之留守儿童成长公共空间设计 冯海伟 郭永久 河北工业大学
72 对话 李浩冉 周振辉 纪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73 点亮街区的公厕改造 杨文宇 杨文宇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74 宇宙探索科研部 贾璐萍 王松华 刘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75 “复得反自然” ——基于情境再现,生态技术下的废弃油罐改造 朱义霜 张晓波 许海娟 李晓琼 陈超 魏志成 合肥工业大学
76 《漫聊·行廊》——多维度视角下的未来青年社区邻里空间设计探索 梁倩欣、杨晓蓉 李煜铨 韩山师范学院
77 养乐园——基于疗愈理念的认知症养老空间设计 孙佳宁 罗晶 江南大学
78 乌托邦盒子——未来创新型月子空间设计 崔梦娜 冯馨醇 赵荣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79 疗愈花坊 王阐亿 黄颖 重庆大学
80 空城里 基于快闪模式下将自然与宁静融为一体的音乐餐厅 王君禹 邹德志 内蒙古工业大学
81 “槐景造梦·花影悠游”——文化振兴视角下的等驾坡村级展示中心交互体验空间探索 罗艺萌、王子涵 屈伸 西安美术学院
82 一叶落盏知秋深 黄田甜 葛莉 沧州交通学院
83 晴川酒坊--乡村酒厂遗址室内空间设计 伦伟楷 白颖 广州理工学院
84 动物脊背——人与动物共享城市和谐共生概念展示空间 马佳驹 黄连涵 烟台大学
85 彗星来的那一夜——叙事性酒吧空间设计 侯嘉铭、赵天乐 宣炜 江南大学
86 戏游礼堂——浙江宁海前岙村乡村文化礼堂更新设计 贾东林 杜守帅 上海大学
87 广州南沙湿地公园游客中心设计 阮生健 么冰儒 钟志军 广州美术学院
88 当思—东北农产品展览馆空间设计 王艺萱、王炜欣 张耀天、马辉 吉林建筑大学
89 驿洲--敦煌民宿设计 陈天玥、周新杰、汪星宇 计宏程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90 沙镇艺境—南沙·万顷沙镇艺术创作社区与共融久心旧工厂设计改造 徐鹏飞 陈加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91 ”闹海“livehouse——基于时空结合叙事的工业遗产室内空间更新设计 宗晓磊 师宽 天津理工大学
92 “云梦泽”——基于科技互动与自然融合的儿童活动中心设计 李淑玉 王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93 彭城遗址博物馆——遗址保护与城市区块、展陈空间设计研究 张祖铭 李宇涵 宋桢、刘彬、高榕 大连工业大学
94 粤侨会所 吴志敏、黄何谦、关洁盈、林叶平 么冰儒、钟志军 广州美术学院
95 共栖·魔方(典型成长型家庭生活模式的居住空间精细化设计) 丁名训、林诗媛 左力 重庆大学
96 谷行廊桥——闽浙木拱廊桥展示中心设计 陈维肖 叶昱 福州大学
97 平行巷 Parallel Alley——限定空间下的住宅精细化设计 李怀宇 王业飞 郑曦 重庆大学
98 伞下——基于泸州油纸伞非遗文化下的社区空间设计 樊佳怡 石琳 纪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99 竹溪云径-油罗山村既有建筑改造 张奕霄、唐铭泽 孙科峰、金伟雄 中国美术学院
100 食过境迁·跨越千年的彝族火文化餐饮设计空间 张嘉迅 赵伟 天津大学
101 月牙泉香榭——敦煌主题餐饮空间 莫婷羽、蒙路童 吕子娟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102 《無界·折境》——巴黎世家品牌商业展示空间设计 赖阳盛 尹杨坚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温馨提示
ffffff ffffff rgba(0, 0, 0, 0) rgba(0, 0, 0, 0);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0px; border-bottom-left-radius: 0px; border-top-right-radius: 0px;">

 
       名单中相关信息是由同学们报名表所填内容生成,有部分同学作者栏填写不完整,关于此类问题,会在终审评选金银铜时为大家核对展板,最终获奖名单将与展板信息保持一致,请同学们不用担心信息遗漏的问题,本届终审将在12月初进行,金银铜获奖名单也将在年会颁奖典礼公布,敬请期待! 

 
联 系 人:文老师、李老师
联系电话(微信):18612409016
电子邮件:xuenianjiang_msc@163.com
网    址:www.xuenianjiang.com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    编:100084

 

相关:

2024年第十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初审入围名单

2024年第十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23第九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名单

2023第九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入围名单

2023第九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初审入围名单

2023第九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22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名单

2022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入围名单

2022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初审晋级名单

2022年第八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入围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景观设计组入复审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建筑设计组入复审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组入复审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室内设计组入复审名单

2021年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入围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室内设计组初审入围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景观设计组初审入围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建筑设计组初审入围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组初审入围名单

2020年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19年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名单

2019年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2018年第四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