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身边的系列青年规划师设计竞赛“身边的市集” 丨设计竞赛作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5年1月4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893

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身边系列”青年规划师设计竞赛自2022年启动以来,一期一会,已圆满举办三届活动。竞赛组委会的成员们将目光聚焦于街巷、公园、市集......在身边的小尺度范围内,为我国的青年规划师们提供了一个个创作实践的平台。

与规划行业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一同探寻城市痛点问题,为设计行业不断注入新思想、新活力,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青年规划师们创新务实的设计力量,一直是“身边系列”竞赛活动的初衷。目前,50余所高校的600余名学子正在用自己所看、所思、所想,让美好的规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萌芽新生。

2024年身边的系列青年规划师设计竞赛——主题为“市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市集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关系民生与生计、文化交流、休闲、社区凝聚的城市活力空间。青年设计师们在本次竞赛中不断探索与拓展市集在现代城市中的角色和功能,在创作过程中将规划设计与社会、经济、城市运营、城市治理等学科知识,融入到城市肌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脉络里,使之成为连接人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纽带。经作品整合后,竞赛组委成员邀请深圳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规划专业委员会的7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最终确定获奖作品,评定出设计大奖1名、创意奖2名、入围提名奖10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秀的青年规划师的作品吧~

*

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公布

设计大奖 x 1

* 行停无间,穿巷通脉—以安昌古镇为例的街巷连接空间的识别与测度

 创意奖x2 

* 行棋间-地铁站“剩余空间”市集设计

* 大唐不夜城-数字足迹支持下基于传统文化保护于更新的市集街区设计

入围提名奖x10

* 23H转换仓

* 探索城市空间与香港街市活力的关系

* 古墟市

* 为市集戴上“紧箍咒”

* 廊院市集

* 老街新生

* 楼上的街市-进香河集贸市场配套综合体设计

* 城墙集市

* 夜坊重生——北京坊夜间市集环境提升及光环境设计

* 浮岛

*

获奖作品赏析

 设计大奖 

行停无间,穿巷通脉——

以安昌古镇为例的街巷连接空间的识别与测度

苏州科技大学

戚添羽

设计理念阐述:

基于场地现状,在对安昌古镇现状进行层层整理筛选、场地进行细化调研后发现,安昌古镇内部存在诸多无法通行的断头路。此外,在对文献进行整理中,作者也发现在针对古镇类空间进行更新时,很少有人针对古镇内部错乱的道路进行疏通改造。基于此作者提出以现在“穿巷通脉”,疏通空间以实现道路通达化的改造策略。

在设计过程中,作者主要将形成道路的断点形式分为“墙-墙”类、“墙-院”类、“墙-水”类,针对形式对空间进行全域梳理。并针对不同的种类提出不同的策略,同时对周边的景观环境进行再优化,以实现游客与居民在相互融合的同一区域和谐相处的目标。

 创意奖 

行棋间——地铁站“剩余空间”市集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

朱怡梦

设计理念阐述:

在现代汉语中,“市”多为买卖场所之意,“集”多为聚集之意,“市集”即聚集多个卖方的场所。地铁站作为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公共交通设施,而其周边产生了大量“剩余空间”,具有承载市集场所的巨大潜力。将地铁站域剩余空间进行棋盘式模块嵌入布局,基于线下线上虚实相生的元宇宙技术,构建智慧时代下新一代地铁站市集模式。

地铁二号线是武汉市重要的骨干线,且与核心商圈及重要交通枢纽的耦合程度较高。因此,本案选取地铁二号线中位于光谷核心商圈的华中科技大学站。基于轨交站近域地面硬质空间与使用特征的研究,以活动强度分布作为剩余空间判定依据,将活动强度极低或为零的硬质空间区域定义为“剩余空间”,并运用系统仿真技术进行剩余空间的推演识别。

大唐不夜城——

数字足迹支持下基于传统文化保护于更新的市集街区设计

深圳大学

朱巧妍

设计理念阐述:

本设计选址于西安大唐不夜城大雁塔中轴线,屹立于历史名城的建筑必将消隐于历史之间,市井街区结合二十四节气和西安历史坡屋顶做出模块化单体并结合绿建技术针对性提出策略应对不同气候。

 入围提名奖 

23H转换仓

清华大学

钟婧

设计理念阐述:

造纸工业是广州城最早引进的工业产业之一,造纸厂承载了一代广州人的记忆与生活。伴随着工业时代的落寞,作者对旧工业遗址进行活化。

本设计从场地历史沿革与目前片区规划出发,为保留原广纸工业园区强联通性、高可达性优势,消除片区被市政道路、既有河涌、有轨电车车道割裂现状,以宏观视角将建筑作为广纸片区的转换中枢,提出将自然、历史、工业三大片区紧密联系的联接需求。在将场地与建筑再定位,对比地面与空中交通优劣性后,将曾经的原料运输轨道转换为低碳高效、不受垂直空间限制、具观光属性的观光缆车,游走穿梭于建筑与片区之间。通过底层架空+通高中庭的设计策略,造纸车间改造成举办活动的展厅,两侧的工厂机房则是成为了商铺与看台,三者在建筑的中庭绘制了一幅充满活力,动态有机的画卷。

设计的核心在于打造一个极具公共性与片区一体化的“办公+”24小时公共活动功能转换场所。这不仅是一个工作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市集,它将工业遗产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探索着通过一种动态的方式对工业遗产进行再度激活的可能性。

通过这样的设计,作者期望将广纸工业园区转变为一个集历史、文化、商业和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市集,成为广州城新的文化地标和社区生活的聚集地,让市民在享受购物、餐饮、娱乐等市集功能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着通过一种动态的方式对工业遗产进行再度激活的可能性。

探索城市空间与香港街市活力的关系

香港大学

张文茜

设计理念阐述:

“街市"(StreetMarket)是香港人对市场的称呼。建港之初,菜贩沿街叫卖,故称“街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府城市建设的需要,许多街边小贩被迁往室内市场,由政府统一管理。本设计将讨论香港的传统街市,其中大部分最近已成为吸引游客体验“真正”老香港的景点。

作为香港繁华商业区的中心,九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因此本设计选择在广东道街市进行。广东道街市是九龙最大的街市,同时实地观察中发现,该街市有三种不同的空间形态,这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

根据对微尺度街道的实地考察,空间尺度、人的视觉质量和界面的连续性对街道的活力都有影响。因此设计从宽度、高度和联系三个维度入手,控制街市的整体空间。由于道路的宽度和长度是固定的,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也是固定的,因此需要设计可变化的新型小贩摊位,通过不同的变形组合,形成可变的城市街道市场空间,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古墟市

广东工业大学

沈嵩林

设计理念阐述:

古墟,即过去乡村城镇的集市,如今不是闲置废墟,就是成为千篇一律公式化旅游打卡地,集市售卖的功能已然消失。原集市个体商户零售被规模化品牌化商业所替代,以往“趁圩”的固定圩日购物的需求,被正规化的连锁商超、24小时连锁便利店、网络电商取代。本设计通过活化当地相关产业,注入文化演艺内涵,激发古墟市新活力,使其集市售卖的本质功能再生利用,或许是乡镇振兴、乡愁经济发展的新着力点。

为市集戴上“紧箍咒”

南华大学

张泽宇

设计理念阐述:

本设计选取沧州市市集空间为例。通过前期区位、市集产生原由、市集现状分析,梳理出了交通、卫生、管理三大层面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基于地面彩绘的市集空间优化改造优化策略。

廊院市集

天津大学

章阅

设计理念阐述:

方案位于青岛市大鲍岛里院片区,广兴里是一个中心为院落的市集空间,该地区具有巨大人流量。本设计采用开放的廊空间将原本单一的广场转换成功能复合型的场所,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身心“代谢”。同时与科技相结合,通过分布式能量回收系统,建筑可以进行自我及周边地区的能量代谢,成为城市精神和物质的代谢中心。廊是中国古代园林中休憩或遮阳、避雨而设置的建筑,院是中国传统住宅的内向核心空间,廊院既具有传统院的精神内核,但是又有着院不具备的对外开放性空间,从内而外形成了院-街-廊的空间结构。从封闭到半包围再到开放的空间层次过渡,广场被切分为小尺度又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空间。廊成为城市客厅空间的组织纽带,院成为居民活动的舞台,街不仅串联起了人、廊和院空间,也使三者组成了一个功能矩阵,组织了城市客厅中的动态过程和日常事件,使廊院空间具备可行、可歇、可游、可望等功能,形成了一幅新的城市画卷。

老街新生

深圳大学非在校青年规划师(偏见建筑工作室)

刘成都

设计理念阐述:

场地位于海泊路、高密路、易州路、博山路之间的里院十字形街区,曾经戏台、说书场、茶社…在这里一应俱全,当时风靡“有钱不用出里院”的说法。多少个故事,多少个记忆,与这片街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沉积下早期青岛糖球会的片段缩影,这也在现代城市发展的匆匆脚步中,成为老青岛人心头一缕难解的“乡愁”。作者以此为出发点,用现代集市重塑往昔的繁荣。

楼上的街市-进香河集贸市场配套综合体设计

东南大学

刘坤鹏

设计理念阐述:

方案延续了原本场地中底层菜市场上层平台住宅的“平台上的家”结构,底层作为集贸市场,二层以上的平台作为社区活动空间,三层与屋顶作为功能性的停车场。底层市场屋顶创造出的大面积平台在二层,一半作为室内篮球场另一半作为半室外灰空间存在,这样的操作解决了居民户外活动空间与运动场所的不足。同时在面临居民楼的一侧置入散落的盒子来打破传统小区的呆板布局,盒子外侧沿街立面在不同标高种植大量景观树木。在面向小区的一侧营造城市市井生活中的空中垂直森林,同时通过多个空中连廊与其紧密联系,保证其公共性能够被居民最大程度利用。

在建筑结构上,本设计采用了三种形态的树状钢木结构柱,以斜撑的形式提供最大可能的底层灰空间,木质的树状柱在营造温馨空间氛围的同时,其退让出的底层架空空间也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的沿街商铺与摊位的市井气息。

城墙集市

香港大学

郑向清

设计理念阐述:

本设计场地位于南阳老城区北门附近,这里一直是市集活跃的场所,同时也是消失的城墙的位置。该设计通过对北门附近市集活动现状分析,以及城墙城门所处位置历史状况、现状分析,发现市集通过本地常见的、廉价的材料,构建一个农贸集市和居民休闲活动场所。为此通过高度回应城门城墙的历史信息,构建南阳老城区北门的“印象”。

夜坊重生——北京坊夜间市集环境提升及光环境设计

中国传媒大学

王奕萱

设计理念阐述:

“如果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仅仅处于维持状态,像一个固化的躯壳,其光辉只会逐渐磨损、消失,这种保护只是维持一种自然衰败。”

位于北京中轴线大栅栏地区的北京坊内有一座历时百年、见证国货兴衰发展却不为人所熟知的“劝业坊”。本设计通过利用现代创意市集的兴起,在城市发展中建筑之间的“缝隙”,将不为人知的消极空间变为市民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各种活动与交往的积极空间,重振国货之光的魅力,重生夜坊繁华景象。

浮岛

深非在校青年规划师(偏见建筑工作室)

王金重

设计理念阐述:

本方案以“浮岛”为设计理念,作者希望以自然嵌入的方式,将被高架割裂的城市界面重新融合在一起,以漂浮的构架作为连接街道的集市,以设计公园的手法将自然融入到集市设计中。作者希望以这样自然且独特的空中集市去削弱密集的交通设施,将人群引入其中,活化高架占领的城市,打造自然丰富的空间体验。

它连接的不仅仅是被割裂的街区,更是这里的过往与现在、文化与精神。环抱式的集市形态,将街区的历史风貌在高架之下扩展、延伸,把分裂的街区汇聚于浮岛之上。人群在这里聚集,在感受艺术滋养的同时享受自然、体验远离都市喧嚣的乐趣,创造人情化的空间,以叙事的手法唤起人们对街区历史文化的共情。

*

结语

我们之所以热爱着自己的城市,或许正是因为规划的匠心。邻里街巷的行道、鲜花绽放的小小公园、市集地摊的人间烟火,它们彼此链接交织着小尺度下城市生活的和谐交响。

青年规划师是规划行业的新鲜血液,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掌舵人,他们都值得被看到,他们也需要一个证明的舞台。在未来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规划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将继续扩大“身边系列”青年规划师设计竞赛的影响力,容纳更多社会力量,为青年规划师们,创造更多更大的舞台,也期待青年规划师们聚焦身边,行有所思,用智慧与创意赋予我们的城市更多美好且务实的规划。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