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22级本科生数码造型基础课程线上展览

发布时间:2025年1月6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608

 

 
 

Preface

前言

 
 

 

三周的数码造型基础课,对于雕塑系本科三年级的同学来说,或许是一次颇为奇特的体验。在我们过往的专业训练中,大家可能更加习惯于实际动手制作,但是数字工具和技术的介入,让我们从摆弄实体“物件”转变成了处理虚拟“文件”,即便是我们今天已经身处于数字技术所主导的媒介环境中,但是当我们的电脑从娱乐设备转变为创作工具时,好像大家都开始对自己手头的这台设备产生了陌生感,游戏里的“挥洒自如”变成了课程中的“手忙脚乱”。

课程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好像同学们都喜欢用“111…”这样的字符来命名自己的文件,可能是因为我总会突袭式的催促大家要随时保存文件,以防软件在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中崩溃而导致文件丢失,所以大家几乎都会下意识的使用“111”这样看似比较随意的字符来命名数字文档。比起思考一个复杂的文件名,连续按 “1” 三次这样的下意识操作似乎显得更加高效,而这种下意识的操作也从侧面体现出大家在初次接触数字技术时,还处于一种相对被动、急切应对的状态。

我将本次课程展览命名为“111.obj”其实并不是一种调侃,相反,它恰好是我们课程中这种“慌乱”状态的真实写照。从实体到虚拟,从感性到逻辑,这种转变需要时间适应,对于习惯了接触物质材料的雕塑专业学生来说,这种工作方式的变化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是一种颇具挑战的转变。

尽管我们在课程中接触的内容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物,三周时间的课程也很难让我们触及艺术创作的问题根本,但是学习的意义是就是在于获取到不同以往的经验,课程无非只是作为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尝试去突破既有的认知框架,以更为审慎和思辨的态度去探索艺术表达的更多可能性。

 

向昱2024年12月25

 

 
 

Introduction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_  3D数码造型基础授课教师_  向昱教学内容_ 本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在数字技术介入雕塑创作的背景下,初步掌握数字三维造型工具,理解数字技术对雕塑创作方式、形式与材料的影响,探索数字雕塑的表现语言和拓展创作思路。虽然课程的定位是“数码造型基础”课程,在初步掌握数字造型工具的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创作的方式来建立起对于数字媒介的基本认知和数字技术条件下的基本工作方法。课程周期历时3周。第一周主要以讲授和软件技能学习为主,通过PPT讲解,让学生对数字三维造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框架有初步的了解。软件技能学习方面,主要教授Zbrush和Rhino两种数字建模软件。Zbrush软件原理接近于泥塑的工作方式,入门学习成本较低,较为适合初学者;Rhino主要的应用于工业产品的建模,学习成本较高,但是教授软件中特定的模型处理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数字雕塑作品的造型、体量、比例进行精准把控。第二、三周主要以运用数字工具进行个人创作为主,在过程中根据每个人的创作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并掌握数字三维造型工具的应用。 课程时间_  2024年9月2日——11月8日授课年级_  雕塑系2022级本科三年级学生名单_ 王楷博、聂士博、张丽泰、罗雅月、关祎琦、郑印雯、罗洪涛、李周德一、李彦、董皓泽、朴宝培、王小艾、徐灿阳、高尼娜、刘家安、吴菲凡、徐璐瑶、曾毓佳、郭夕迦、王哲、于欧唐、宁鹏、刘一龙、毛琪、李公婵、石昕瑶、戴盛杰、肖潇羽、孙海天、罗晨语、崔文慧

 

 
 

Exhibition

展览现场

 
 

 

 
 

Art Works

展览作品

 
 

 

王楷博作品名称:《☆﹌鉮秘貴蔟╄→》材质工艺:光敏树脂着色作品尺寸:尺寸可变,高20cm作品说明:發型洳刀鋒,步伐帶闏,殺驫特啲囚苼,僦昰這仫炫酷拉闏。尝试初步学习使用建模软件,熟悉并适应3d建模系统基本软件操作。作品使用zbrush软件建模、手机app扫描模型导入,现成模型使用等方式,体现“亚文化”、“杀马特”古早潮流与新时代文化碰撞的思考。

 

聂士博作品名称:《波澜》材质工艺:透明树脂打印作品尺寸:140×34×7cm作品说明:水石头落入水中,掀起波澜,周而复始。

 

聂士博作品名称:《同化中》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作品尺寸:69×55×60cm作品说明:人,在我眼中有血有肉,有好有坏,有情感的,同时对我而言也是最复杂最难以理解的一种生物。是的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全部人类共同组成了人类社会,同时社会也塑造着人类。因此毋庸置疑的是人类的个体都有着差异。从这个角度,或许每个人能也只能代表自己。在如今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人的意识在削减还是在增强貌似有目共睹,数据时代的洪流滋养着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在慢慢的消磨着人的自我意识。我看着我感受着大量的信息数据迅速地通过电子设备涌入人脑,良莠不齐的信息淹没了我们,我们难以分辨并且自我的意识也在逐渐被同化着......

 

张丽泰作品名称:《青鸟》材质工艺:光敏树脂着色作品尺寸:60×70×33cm作品说明:“这件3D打印作品以凤凰为主题,融入了强烈的中国元素,展现了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独特气质。凤凰的头壳坚毅冷峻,羽毛披肩仿佛随风飘动,流线型的设计让整个作品充满动感,仿佛随时准备腾空而起,冲破一切束缚。色彩上采用仿古铜色的做旧效果,表面经过精细打磨,呈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力量感,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久经岁月洗礼的传奇人物与不朽的传说。这不仅仅是一只凤凰,它代表了一种气吞万里的力量,一种浴火重生、超越自我的精神。铜色的质感与做旧的效果,像是从岁月中提取的力量,充满张力与反叛精神。这件作品仿佛在诉说着:无论身处何种困境,真正的勇者总能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姿态,破茧成蝶,迎风飞翔。它不只是美丽,更是一种深刻的态度——帅气、刚毅、无法忽视。”

——ChatGPT

 

这段是AI写的。主要是想做一个偏写实的作品,一直都想做一些有关神话相关的东西,凤凰涅槃是一开始的想法,后面就是想做帅做完整。

 

罗雅月作品名称:《子涵》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作品尺寸:45×26×2cm

 

关祎琦(中国香港) 作品名称:《只有头的十一头观音像》材质工艺:光敏树脂着色作品尺寸:36×40×23cm作品说明:一直很喜欢造像的造型语言,自小和它们见面,总是有一种熟悉感。所以选择了这一题材去进行3D建模的实操试验。一开始想做全身像,但发现需要处理的体块太多,于是在我砍到了是一头观音像的时候,决定沿用这个题材,保留下我最熟悉的“头像”,研究3D建模中的头像造型方法。

 

郑印雯 作品名称:《素食者》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宣纸、手工着色作品尺寸:80×80×80cm作品说明:这个作品是本人读完《素食者》这本散文作品之后的发泄,文本散发的压抑与痛苦让我久久无法喘息。作者想通过该书“刻画一个誓死不愿意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变成一棵植物的极端想法是主人公对于自身所受的长期压迫的一种反抗,从素食主义者开始到只需要水和阳光就可以生长的树,但是她本质是人类,她会变成社会中异类到精神病最终面临死亡,主人公的叛逆最终被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暴力碾碎。可是她凭什么不可以选择死亡,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如何在压抑和规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很早以前我就经常思考如果我变成一棵树应该长成什么样子?头发和手臂一定是向上生长,腿脚会慢慢扎根,所以这个作品并没有完全像文本里描述的“树”去呈现,而是我感受到的平静又疯狂,温和且狰狞,尖锐但无力的情感自然形成的“素食者”的样子。

 

罗鸿涛作品名称:《小飞机》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作品尺寸:60×40×10cm作品说明:我的纸飞机呀飞呀飞飞到了池塘边,他是一个红色的小飞机,想象者在太空遨游未来的景象,非常的美丽,想做出那种高科技的未来的感觉,非常完美,精美的一个小飞机,遨游在太空之中被人们所看到是对未来科技就向往成为一个高科技时代的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的里程碑的意见作品,我非常喜欢。

 

董皓泽作品名称:《嫁接》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作品尺寸:30×46×60cm、35×66×60cm作品说明:这组作品展现的是对雕塑的重组再创作,分别为欧洲经典雕塑的拆分重组和中西方人物造像之间的融合。作品将不同雕塑的不同部份分离出来通重组的方式将看似无关的部份组成一个看似合理且完整的个体,但同时又充满着矛盾和不和谐。

 

李周德一作品名称:《生长》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宣纸、手工着色作品尺寸:80×80×80cm作品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原点来自于我大二时临摹的 一副早期的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作者的名字已经忘了,只记得内容是一位仰头哭泣的妇女头像,画于一张棕色的莎草纸上。但就如最终的结果所呈现出的,这样一件半石头不石头的作品。我在zbrush的雕刻过程中脱离了单纯的对于原作样式的临摹,并且兴趣也逐渐转移到了数字雕刻这一媒介丰富的可能性上。但要是说有什么是一脉相承的,那应该是由那件原作在我心底所发生出的,有些感动的情绪。

 

李彦作品名称:《蝶骨》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作品尺寸:30×5×4cm作品说明:《蝶骨》是一件结合了生命与死亡、脆弱与坚韧的艺术作品。作品以一把精匕首为中心,匕首的柄部装饰蝴蝶的形状,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美丽,蝴蝶代表着蜕变与重生。而匕首的刀刃则用骨头材质制成,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不可避免。在作品的背景中,蝴蝶与骨骼的结构交织在一起,传达出生命与死亡之间的细腻关系。蝴蝶的轻盈与骨头的坚硬相互碰撞,暗示着在生命的旅途中,虽然生死常伴,但每一个生命的瞬间都值得被珍惜与铭记。

 

朴宝培(韩国)作品名称:《手与欲望》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作品尺寸:40×22×50cm作品说明:我想通过婴儿的手握住母亲的手,老人的手又握住母亲的手的场景,表现世代相连的欲望循环。婴儿的手象征着生存与开始的欲望,母亲的手代表着保护与奉献的欲望,而老人的手则蕴含着对下一代的支持。

 

王小艾作品名称:《三更眼睁指南针》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贴纸作品尺寸:160×120×15cm作品说明:中医理论中将整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特定的内脏器官,揭示在不同时辰中如何根据内脏的生理特点和活动规律来维护身体健康。如今作息平衡已逐渐被时代破坏,体内系统已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紊乱中寻找规则是当代人现阶段麻痹自我的关键。对于时刻帮助自己生活且在体内相连的器官,是否应该向其生存环境进行探究与反省。他们于哪里分布?形状如何?自身作用?保护措施?——从最简单的开始。

 

徐灿阳作品名称:《无雨》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木头作品尺寸:37×16×15cm,27×5×38cm,43×10×31cm作品说明:

一扇门,两扇窗。没有雨还是是无尽的雨呢,很多想要打破既定的规则但还是一直在规则里徘徊,很时候我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事,甚至没有让自己速速逝去的行动,像现在我也不知道怎么把作品说明写到不少于100个字,门是做的,椅子是买的,做木工不是很轻松,有钱还是打印吧。

 

高尼娜(乌克兰)作品名称:《27+3++》材质工艺:光敏树脂、透明树脂打印作品尺寸:尺寸可变作品说明:

人会觉得有些事物一成不变通常只是一种认知偏差。每个面具由3个部分组成,中间有磁铁连接。可以拆分重组,可以生长改变。一些个人感想:从数码造型开课以来经历了两次设备损坏以及三次方案改变,创作过程是尴尬的曲折,眼看deadline正在逼近却还是没有自己感觉拿得出手的作品,屁股在燃烧。也想过要买现成模型进行二次创作,但心里不舒服。自己建模对我来说感觉上更对一点。天气越冷我脑子越笨,建模过程说不上顺风顺水,但也终于完成了。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我已经熟练掌握nomad里的布尔运算……虽然除此之外别的功能几乎一点都搞不懂。这次作品还是延续了"面具"这个主题。也不是我故意要让自己三个材料课的成果都有统一的主题,相反我有在有意地去做一些无关的东西。可能这段时间的状态就是如此,想创作时思绪或急或慢,兜兜转转,最终都因为难以捕捉的原因落在了面具上。

 

吴菲凡作品名称:《放过我吧》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作品尺寸:45×40×25cm×3

 

刘家安(中国香港)作品名称:《多面的我》材质工艺:光敏树脂着色作品尺寸:40×56×56cm作品说明:

作品的视觉语言深受克苏鲁神话的启发,融入了触手与怪异的形状等超现实元素。这些触手缠绕着面孔,象征情感的复杂性与不可控性,同时暗示潜意识深处那股神秘而未知的力量。它们如同从深渊中伸展而出的情绪触角,试图捕捉观者未曾注意的内心波澜。

在形式上,雕塑通过对对称与混乱的对比设计,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异样的观感。四张脸下逐渐展现更加怪异和失控的纹理,仿佛情绪正在突破界限。这种构造意图引发观者的探索欲望,并鼓励他们绕着雕塑观察,体会内在与外在的双重矛盾。

 

徐璐瑶作品名称:《内心世界》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电镀工艺作品尺寸:40×40×40cm作品说明:

作品源于一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利用材料进行一次空间的转换,赋形自然物内心世界,材料媒介留下生命内部的空间,重新审视习以为常,扩展个体的感知,回归到身体性的生命体验当中,意在激发新的理解,共情与诠释。

 

郭夕迦作品名称:《脊痕》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作品尺寸:80×38cm作品说明:

血肉苦弱,机械飞升

 

曾毓佳作品名称:《菇菇》材质工艺:光敏树脂着色作品尺寸:尺寸可变作品说明:

在这个作品系列中,我以变异蘑菇为主题,通过建模软件塑造出了一组形态各异、超越自然界的奇幻生物。蘑菇本身作为自然界中独特而神秘的存在,常被视为连接生命与衰亡、现实与幻想的桥梁。而在这些作品中,我试图通过添加触须、网状元素等超自然结构,赋予蘑菇一种新的生命形式和叙事可能。

每一朵变异蘑菇既保留了自然形态的灵感,又体现了对未知领域的想象力—它们似乎不再仅是植物或真菌,而是一种游走于自然与科技、现实与未来之间的生命体。触须象征探索与扩展,网状元素则暗示联系与共生。通过这一系列,我希望传递一种对未知生态系统的敬畏与好奇,同时引发观众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我们如何影响环境,又如何被环境所塑造?

这些蘑菇的形态既怪诞又美丽,意在模糊自然与人工的界限,展现一种潜在的生态未来。它们是一个关于变异、进化与共生的隐喻,也是对自然界无限可能性的礼赞。

 

王哲作品名称:《扭转》材质工艺:SLA光固化打印作品尺寸:30×30×30cm作品说明:

齿轮是机器世界中的心脏,齿轮的旋转,代表着时光的流逝,所以我们应当珍惜时间,不断前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于欧唐(塞舌尔)作品名称:《用心思考》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作品尺寸:9×7×16cm作品说明:

我的作品是基于大脑和心脏之间的战斗。在我们做出决定时,这场战斗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身上。大脑代表着道德上正确的选择或决定,心代表着感觉正确的选择或决定。我们都必须经历的一场共同的战斗是选择未来的职业,我们总是必须在更被社会接受的职业或选择跟随你的心,追逐你最疯狂的梦想之间做出选择。但我觉得作为艺术家,我们选择遵循比其他人更正确的东西。例如,在创造艺术时,我们倾向于遵循我们的直觉,或者有些人可能称之为艺术感觉。谁知道哪个是最好的......但我们都可以同意,有时跟随内心是一种值得冒险的......

 

宁鹏作品名称:《Not Found 2024》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说明:

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2024世界变换太快,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不断被模糊。当“虚拟越来越现实,现实越来越虚拟”,从大环境来说,数字世界的反馈即时有效,而现实世界却一直教人们延迟满足,越多人浸入到虚拟世界里,现实倒像是一个未响应的数字世界。

 

石昕瑶作品名称:《雏鸣》材质工艺:亚克力,电机作品尺寸:60×25×40cm

 

作品说明:

作品数据来源于家里的鸟出生后录制的6段声音,分别取自出生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第25天,第30天发出的叫声。将获得的音频导入电脑后得到了不同的音频图,将6段音频图交叉后得到了现在的作品。该作品是对于雏鸟叫声的一个可视化的表现。

 

毛琪作品名称:《蜷缩》材质工艺:光敏树脂着色作品尺寸:直径50cm

 

作品说明:

通过交错叠加的人体肢体构成一个复杂而紧密的结构,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纠缠与联系蜷缩在一起。作品用雕塑语言展现了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与张力,同时表达出一种混乱中的和谐感。灯光的照射增强了其空间感和戏剧性,令人深思现代生活中的群体关系与个体身份。

 

李公婵作品名称:《覆茧》材质工艺:光敏树脂着色作品尺寸:40×40×40cm

 

作品说明:

命运为痛苦披上华丽的外衣,它本该蜕茧而生,却甘愿作茧自缚。

 

刘一龙作品名称:《五色盲人目》材质工艺:光敏树脂着色作品尺寸:40×40×100cm

 

作品说明:

道德经有云:五色令人目盲。形形色色的事物每天都萦绕在我眼前,扰乱心志使我心浮气躁。我想直观的呈现出繁杂,浮躁和绚烂的光彩。当一道又一道的彩光从无数的眼睛中射出时,作为观众的你是否感受到了晃眼和烦躁呢?不好意思,用这种烦人的方式打搅了你观看的兴致,祝你未来生活愉快。

 

戴盛杰作品名称:《本相》材质工艺:半透明树脂着色作品尺寸:49×29×35cm

 

作品说明:

相由心生还是心由相生?

 

肖潇羽作品名称:《浮光掠影》

材质工艺:光敏树脂着色

作品尺寸:30×90×90cm

 

作品说明:

这件作品以抽象的形式展现了光与影的交错流动,透过3D建模诠释了一位圣者静立于涟漪之上的画面。人物形象象征永恒与神圣,而下方流动的波纹则代表时光的逝去与现实的无常。作品试图捕捉那些短暂而迷人的瞬间,借由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唤起观者对生命与灵性之间关系的思考。

 

罗晨语作品名称:《水固有聚散,人固有生灭》

材质工艺:光敏树脂着色

作品尺寸:35×35×59cm

 

作品说明:

人从出生到死亡,这场生命的旅途就像自由落体,不论你是否准备妥当,你离终点都会越来越近。

在这场生命的旅途里,你会遇到很多与你一同下坠的人,你们生于不同的地方,因缘际会走到一起,又不可避免的分离,走向各自的终点;你们如雨水源于汪洋,又落入汪洋散作无形。

尽管一切循环往复,终点已然注定,但终点前的一切抉择,都由你决定。

 

崔文慧作品名称:《邂逅》

材质工艺:光敏树脂着色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说明:

不同的手势包含着不同的涵义,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手势的所代表的内涵却不尽相同。变换的造型,不变的是含义,“♥”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情感传递方式,人们在不同场合与“♥”邂逅,会引起什么样的情感链接?

 

孙海天作品名称:《三十八块三毛二》

材质工艺:光敏树脂打印,手工做旧着色

作品尺寸:30×30×60cm

 

作品说明:

集合网上建模素材,买素材一共花了三十八块三毛二。

 

 
 

Opening Ceremony

展览开幕式

 
 

 

在课程展览的开幕式上,张伟老师对本次展览的整体面貌和同学们的作品表示肯定,尤其强调了大家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保持了作品的艺术质感和审美核心。同时也提醒同学们在雕塑的创作中对于新技术运用要保持主动性,应该将技术化为己所用,而不是被技术所驱使,虽然技术可以带来便捷,但不能因此忽略艺术作品本身的内涵。张伟老师勉励大家今后对于相关的数字技术要有持续的精进,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在探索新技术的同时,不忘雕塑专业本质,更好地将数字技术融入自己的艺术实践中。

 

胡泉纯老师谈到,相比于石雕、木雕等传统材料,数字技术的介入可能会让大家产生陌生感,学习和掌握它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但技术只是手段,而创作才是最终目的。三周时间虽然短暂,但同学们展出的作业成果已开始显现出作品感,这是一次重要的突破。胡老师也期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埋下一粒对数字雕塑深入思考的种子,能够去深入探索其独特价值,逐步建立数字技术条件下的创作方法。

 

柳青老师对课程成果和同学们的努力表示赞赏,认为通过展览的形式交流作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同学们在三周内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数字技术,还成功地以数字手段创作出了完成度较高的作品。同时也鼓励同学们未来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不断地去拓展自身的创作能力。

 

夏理佳老师表示本次课程展览的整体氛围让人耳目一新,在课程期间,他曾观察过同学们的学习状态,感受到了大家的专注与努力,这也激发了他对于数字技术学习的兴趣。他肯定了同学们在三周课程时间内取得的成果,并表示技术的掌握需要有持续性的学习和使用,鼓励大家不断实践以巩固学习成果。

 

李志杰老师认为本次展览作品完成度高,质量出色,基础课程的作业开始具备了“作品感”,这离不开向昱老师和同学们在课程中的辛勤付出。他感慨自己学生时期在雕塑系学习时,尚未开设相关课程,只能通过选修其他院系的数字课程短暂接触,认为现在雕塑系的同学们非常幸运,能够全方位的接受不同方向的专业技能训练,并鼓励大家持续练习,避免荒废。李明威老师在最后的发言中重点提到了对同学们毕业就业方面的期望,通过此次课程展览,她对同学们的表现有了极大的信心,看到了雕塑系学生在数字建模技术上的潜力。她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开幕式现场

 

开幕合影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