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3级设计专业硕士中期课程展(五)环境设计方向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1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735

2023级设计专业硕士中期课程展(五)

环境设计方向

前言PREFACE设计专业研究生的《设计实践》中期课程展是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展示了研究生们前期的学习成果,而且为未来的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创作打牢实践基础。本次展览汇集了艺术设计学院设计专业硕士的三个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共计35名研究生的作品。这些作品均为研究生在为期半年的企业实践中完成,涵盖了如良品铺子年货节视觉设计、快手“新人训”系列课程宣传物料设计、TCL托计划人才培养项目、“楚韵江城”武汉城市印象文创设计等150余项企业项目,以及80余项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学生成果的展示,也是对学院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一次公开检验。通过搭建数字交流平台,公开展览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姜景文JIANG JING WEN 
校内指导老师:季岚校外指导老师:周雯文实习单位: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作品目录Works

被采用项目

  Adopted

 

1、实习作品2、老旧社区低碳景观设计3、古镇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x3

 

 

作品获奖情况Awords
x6

 

1、2024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 二等奖2、2024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 二等奖3、2024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 三等奖4、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二等奖5、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二等奖6、2024年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国赛 二等奖......

 

01

 

设计院参与部分项目 | 实习作品Internship works

 

实习期间照片 | 拍摄:姜景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习参与部分项目 | 注:因版权问题只展示封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以下两个作品均是在校期间由导师季岚老师指导完成,第一个是个人作品,第二个是团队三人共同完成,小组作品将重点展示个人完成部分。
 

 

02

 

老旧社区低碳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设计说明
 
随着全球自然环境的恶化、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大力提倡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既有小区低碳更新作为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花园安居苑小区的公共景观为例,探索在既有小区更新过程中的低碳更新策略和具体手段,充分发挥公共景观空间的价值,提高居民低碳意识,最后在此基础上有效降低小区碳排放,共同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设计背景
 
在全球气候问题的驱动下,低碳设计、碳中和理念成为热点话题。武汉拥有绝佳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被列为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2024年武汉市政府官网公布《武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通知,方案提出以全面绿色转型为主线,在城市更新中积极推进绿色设计、智能建造等。强化建筑低碳管理,加快形成公众广泛参与的可持续自愿低碳发展,倡导居民践行绿色生活。积极推进各大小区创建低碳小区或者近零碳小区
 
 
 
区位分析
 
本次项目场地位于百步亭社区内安居苑小区。安居苑由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2000年建成,总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绿地率为绿化率30%,建筑密度较大,总户数526户。居民以老年人居多,正面临着社区更新与低碳改造过程中的难题,内部功能环境亟需改进
 
 
 
历史沿革
 
百步亭社区是全国文明和谐小区。在2002年2月,百步亭花园荣获建设部颁发的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往后的几年中,百步亭社区共荣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等100多项国家级奖项。
 
 
 
人群需求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和明确地了解小区居民的低碳习惯、低碳意识以及确切需求,本文实地走访了安居苑、温馨苑等6个建设年限较久的既有小区,拍照记录了一些小区现状,调研小区物质空间与居民活动,并采访居民获取对小区公共景观空间的看法,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现状分析
 
空间环境中,没有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存在停车位不足、部分绿化破坏、养护缺乏管理、锻炼设施老化、下雨天淹水、垃圾桶分布不均、休息座椅较少等问题。在人文环境中,存在人为关怀不足、低碳积极性不高、认同感不强的问题。
 
 
 
设计策略
 
综合前期调研归纳出居民亟待改造的公共空间,提出实施低碳更新的设计策略。(1)营造复合维度的低碳绿化环境;(2)小区交通布局的低碳提升;(3)可持续能源推广使用;(4)居民的低碳意识培养,参与低碳社区建设。
 
 
 
设计平面
 
本着低碳理念,围绕共性问题, 基于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在既有小区改造过程中绿色低碳方案, 旨在提高小区宜居度,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区碳排放,同时提升居民的低碳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次更新重点围绕共建花园、运动中心、雨水花园和停车广场四个节点展开低碳更新实践。
 
 
 
节点设计
 
 
 
 
爆炸图
 
 
 
 
共建花园效果呈现
 
共建花园中融入了种植台和太阳能休息亭时,它的功能和魅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种植台上种植各种蔬菜,既美化了环境,又能为居民提供新鲜的食材,减少碳足迹。在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骨架式墙面绿化。利用模块化构件种植植物实现墙面绿化的形式。绿化模块是由种植构件盒、种植基质和植物三部分组成。
 
 
 
运动中心效果呈现
 
将运动中心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老人锻炼区和儿童游玩区。在场地亭子内会不定时举办低碳宣传活动,让居民对日常低碳行为进行了解,提升居民的低碳意识。在亭子旁边有设置步道和扶手,针对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进行锻炼和慢走。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游乐设施
 
 
 
雨水花园效果呈现
 
雨水花园注重景观与功能的结合,设置了研学平台,让居民在欣赏美丽景观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低碳环保的知识。在绿地最低处设置多个溢水口,在雨天可以快速收集周围道路上的积水。人行地面选择透水仿石铺装,实现雨水降落可以快速下渗;并在旁边设置现代风格的休闲座凳和环形跑道,满足居民锻炼和休息的需要。同时在花园前面设置科普牌,上面加入雨水花园的运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的低碳意识。
 
 
 
停车广场效果呈现
 
停车广场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生态停车楼、户外停车位、休息广场和垃圾分类点停车楼是类似于立体车库的设计,顶部采用离网光伏发电系统,满足停车楼用电的需求。在外部采用聚碳酸酯外壳,遮挡了路人看向上部楼层的视线,同时保持了下部楼层与外界环境的交流。户外停车位上分别划分了自行车和新能源汽车区域,采用太阳能停车棚对充电提供供电的需求。小区在车位地砖上采用植草砖,可以减少小区内建筑和硬质地面的覆盖面积。旁边的休息广场为等候的人群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场所。同时,为了解决出车辆入口拥挤问题,在小区停车广场旁边加入一个车行出口,车行道路转为单行线,方便车辆的出入与分流。
 
 
 
小程序营造
 
 
 
 
立面图
 
 
 
 
排版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3

 

古镇公共空间更新设计Space design

 

 
 
 
设计说明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公共空间是整个历史文化村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对于促进文旅融合有着重要意义。该设计是基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以历史文化村镇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发展文化内涵丰富的广场空间,以商业旅游为主的街道空间,以地域特色为主的其他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设计背景
 
 
 
 
区位分析
 
黄花涝古镇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开发区,地处盘龙城府河与武汉外环交界处,与东西湖区隔府河相望,是汉阳、孝感、黄陂三地的联通地带。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特色的地方。目前,古镇南北长约775米,东西长约490米,占地约为570亩,常住人口约为1568人,住户410户。
 
 
 
历史沿革
 
 
 
 
现状分析
 
分析黄花涝古镇的优势有以下几点:(1)地理区位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也属于近郊旅游黄金区;(2)整体空间属于风景区,有优质的自然资源,同时村落平坦的空间结构,文化旅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村落有着多样的民俗文化,比如保留了赛龙舟等历年的活动,激发村民的认同感,传承了老式的演艺,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充分保护,同时也有着丰富特色美食,比如虾鲊等。
 
 
 
人群调研
 
 
 
 
问题分析
 
分析黄花涝古镇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村中景观公共空间较为缺乏,供村民游憩、聊天、集体活动的空间较少;

(2)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够,村落的水体作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并未对其进行生态加旅游结合打造;(3)历史文化遗址的利用不充分,针对性节点打造不够,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开始逐步丧失;(4)当地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但村落并未有良好的第三产业,为村庄的发展提供支撑,比如民宿住宿、文创产品等。
 
 
 
设计策略
 

黄花涝古镇的总体规划以保护和传承文化记忆为核心,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区、改善交通状况等措施,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总体平面规划将古镇划分为“一带、三核、五区、多节点”的结构,形成丰富的景观体验。

 
 
 
鸟瞰图
 
“一带、三核、五区、多节点”:(1)一带:通过景观节点形成黄花涝景观旅游体验带;(2)三核:通过小镇设计定位分为渔业文化、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核心;(3)五区:通过景观表达重点分区为古建筑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古镇商业文化体验区、生态游憩区、基础配套服务区。(4)多节点:是指为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与旅游资源的同时融入当地的不同特色文化打造多个景观节点。丰富游览过程,让游客在游览观赏的同时也更加深入的了解黄花涝古镇的地域文化。
 
 
 
节点设计
 
 
 
 
居委会效果呈现
 
根据场地调研,村里老人居多,在居委会右侧设置木制长椅和亭子,村民忙歇时可闲坐休憩,开放式活动空间,鼓励村民交流与互动。保留乡村自然景观,与新建筑和谐共存。在材料上利用当地材料,展现地域特色,让设计根植于这片土地。在居委会的内部加入了几个停车位,方便来办事的人群。同时,设立乡村文化展览区,展示渔业文化和民俗传统,提供文化传播的途径。场地还设计舞台,定期举办化节庆活动,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商业街效果呈现
 
商业街位于黄花涝古镇的中心地段。古镇文创商业街的位置位于主入口广场旁,具有衔接主景观区的作用,商业街的出口直通码头,形成一条旅游环线。商业街以美食、购物、手工体验为主,为游客及周边居民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
 
 
 
排版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研一在校期间顺利完成了“设计方法”、“设计史论”、“健康设计”、“专业文献研究与论文写作”、“乡村空间振兴与发展”、“环境心理与空间设计”、“品牌策划与展陈”等课程作业,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对设计和论文写作能力有所提升。在研二上半学期前往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园林生态设计院,从2024年7月到2024年12月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实践学习。在任职期间,本人作为设计实习生积极配合设计师的工作安排,完成前期资料查找、分析图制作、场地彩平图制作、文本编排和整合等工作,不断从实践中学习成长。
 
王静雯WANG JINGWEN
校内指导老师:刘非校外指导老师:李腾龙实习单位:武汉富丽景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作品获奖情况Awords
x5

 

1、中国好创意(第十八届)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 二等奖2、2024年第九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 总赛 三等奖3、2024年第九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  二等奖4、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三等奖5、2024年第十五届蓝桥杯大赛 三等奖

 

 

01

 

寻·惠 乡村振兴背景下研学文化体验综合景观设计———以武汉市蔡甸区黄土坡村为例Landscape Design

 

黄土坡村村景观建设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苗圃产业发展经济,村民的收入不能得到有效增长,单一的产业综合经济效益也不尽人意,村民想开发现代产业需要新的吸引点吸引人群。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将设计分为新产业研学项目开发+村域环境质量更新,整体提升乡村形象。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黄土坡村的研学文化体验设计上,应在保护和开发原有传统景观的基础上,以研学为核心和引领,努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做好传统与现代理念的结合,根据小学生新课标背景下去合理引导学生研学,打造蔡甸区独特的研学基地。

  在黄土坡村内部村域环境的改造上,要努力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以及环境的美观程度,统一村域形象,为村民的休闲娱乐提供新场景,整体实现生活质量增长,经济效益提升,继续推动黄土坡村的和美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努力通过设计规划让黄土坡村成为湖北乡村振兴示范点。

01.设计导言

  本设计经过前期对黄土坡村的走访实地调查得出设计反向,经过与村民的交谈发现这里的村民也希望产业更新,吸引人群来到此地。

  结合地理位置以及环境基础,我们决定设计+改造的形式,设计研学基地,改造村域街道,吸引新固定群体的同时也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推动黄土坡村的和美乡村建设。

02.背景分析

研究背景

   随着研学旅行步入正轨,发展出多行业交叉的新业态,农业研学旅行随之出现。有学者结合相关文件关于“研学旅行”的阐述与农业产业特点,将农业研学旅行定义为以拓展农业认知、感悟乡土情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依托农业产业链、农村生态环境、农耕历史文化、农业设施景观、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生活习俗等资源,融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内容为一体,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主题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新课标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明确要求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并纳入课程考核,强调了新时代中小学生劳育的重要性,新型农业与新政策相遇,农业研学迎来了巨大的机遇。

研究意义

03.人群调查

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该村的老人需要健身器材,活动广场,而儿童也需要活动区。整体村民改造意愿较大。

 

04.规划解读

规划框架

  黄土坡村村景观建设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苗圃产业发展经济,村民的收入不能得到有效增长,单一的产业综合经济效益也不尽人意,村民想开发现代产业需要新的吸引点吸引人群。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研学基地打造、智慧农业开发、儿童·游客·引入、村域环境更新几大概念。设计思路主要集中在为新产业研学项目开发+村域环境质量更新,整体提升乡村形象。  

设计策略

05.村域规划呈现

村域总规划平面图

村域规划总体氛围五个部分:原始苗圃产业、新建研学基地、新建民宿区、智慧农田、原始村域街道升级。

 

村域功能、节点、动线分析

06.村域及民宿改造设计

村域、及民宿区效果图展示

黄土坡村-入口大门设计

村域街道更新

党员活动中心

老年人活动广场

村域台地花园

游客民宿基地

学生研学宿舍

展板设计

 

02

 

活力视角下大学校园商业空间环境与行为研究———以武汉轻工大学点点超市为例Environmental Design

01.研究场地

区位分析

点点超市是武汉轻工大学金银湖校区内唯一的大型商业空间.该商业空间分布着小吃店、奶茶店、书店等,周边也有大量的居民区。

本次以武汉轻工大学金银湖校区点点超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对该商业空间现存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法。

周边环境分析

02.研究背景

03.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以环境心理学理论为支撑,对我校点点超市进行空间环境与行为调查。以点点超市为例,研究目的是从校园商业空间的使用人群出发,旨在提升校园商业空间的基础设施水平,满足师生、教职工多元化的需求,促进校园环境的全面发展。

0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观察、访谈和查询文献,分析人群行为活动规律和校园公共商业服务设施需求深入了解点点超市校园商业空间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现状需求资源,提出知觉认知及行为活动视角下的校园商业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05.人群分析

点点超市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以青年学生为主,学生的消费目的是购物消费或修理手机、电脑、买药等行为。点点超市教师群体多为教职工,住在校内的教职工时常会去点点超市购买生活日用品或食物等。

进行这项调研的目的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分析校园商业公共空间中受环境心理影响的设计要素,其中结合参与调查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的个体差异,对空间认知、安全感、舒适性需求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为校园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06.问卷调查

需求度调查

根据需求度调查结果统计,消费人群以本校大学生为主,并且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该场地的交通流线不够通畅,时常会存在一些道路因排队导致堵塞且无法通行需要绕道的情况。并且该商业空间均没有休闲座椅。而数据表面大部分的同学比较看重该商业空间的导视系统以及座椅数量、基础设施,由于我们对武汉轻工大学金银湖校区点点超市该商业空间将着重改造基础设施与导视系统。

 

满意度调查

根据调查的30位受访者来看(其中18位女士,12位男士对点点超市的内部环境卫生程度、环境颜色、环境美现、环境噪音等各个方面做出的满意度评价,普遍已较满意,一般满意为主,超市仅仅满足了基本的大学校园超市需求,但可以改造的地方仍然还很多,其中学生对功能分区、卫生程度、道路布局合理度、道路交通便捷性、视觉美观程度,等几个小点打出了“一般”的中间评价。超市各方面都有待升级改造。

 

空间意向调查

07.定点调研

人群分布调研

人群数量等级

采用动线观察分析法,观察记录不同消费人群的购物路线以及购买商品所停留的时间。将消费人群分为了八类︰女学生、男学生、教师群体、职工家属、老年群体、儿童群体。通过动线观察法得出以下结论:

1.女学生消费群体选择购买商品时可能存在犹豫、比价的情况所以停留时间较久。

2.男学生消费群体选择购买商品时比较果断且带有目的性的购物。

3.教师消费群体选择购买商品时比较有选择性,大多是去点点超市内购买生日用品。

4.职工家属消费群体在选择购买商品时比较有目的性大多是带着孩子去买零食水果等。

5.老年消费群体在购物时大多是在等候子女挑选物品,或是回家路上此路较近。

08.动线调研

人群分布调研

人群数量等级

采用定点观察分析法,观察记录不同时间段人流及购买商品。可以看出:

1.早上八点咖啡购买人群最多,大部分学生都在赶着去上课。不会光顾超市茶饮咖啡类产品越到晚上人流量越少。

2.功能类型商店人流量一直很稳定,例如药店、眼镜店、电脑修理等。炸鸡店的等待时间会使通道小量拥堵,一般中午人浏览最多。

3.水果店越到晚上生意越好。人们更倾向于饭后逛超市、购买水果。东门门口的美食街出摊时间可能也影响了超市的人流量。

09.正负面行为调查

由图可知:1.人群在超市的正面活动与时间空间有关,空间较宽敞、人流量较低的时候正面行为发生率高。2.人群在超市的负面活动与时间有关系,饭点的时候负面行为居多,基本上是以乱扔垃圾为主。3.人群在超市的静态活动基本是看手机、购买食物,其次是聊天。不同的时间段点点超市的喧闹程度也不一样。4.人群在超市的动态活动基本是与通行、购买物品有关系,分别为自行车入校,步行入校两种方式,不同的时间段人流量也不同。

10.设计策略

11.优化设计

门头

门头细节

背部空间-垃圾分类站

背部空间-储物空间

背部空间-贩卖机与休息驿站

展板设计

以下两个作品均是在校期间由季岚老师、陈曦老师指导完成,两个作品是团队两人共同完成,小组作品将重点展示个人完成部分。

苏子晗SU ZI HAN
校内指导老师:李莉校外指导老师:秦柱实习单位:武汉锐勤园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作品获奖情况Awords
x2

 

1、第二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国赛 二等奖2、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二等奖......

实习作品×设计院参与部分项目

      Involvement of the Design Institude in selected projects

    在校期间完成了“健康设计”、“环境心理与空间设计”、“乡村振兴”等课程设计作业,2024年7月至2024年12月在武汉锐勤园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武汉湖电棚户区改造景观设计、北京密云棚户区住宅项目等项目,主要担任的职务是设计师助理,主要负责前期调研资料整理,配合设计师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协助设计师完成专业设计阶段性汇报工作。在此期间,收获满满,不仅锻炼了我的设计实践能力,还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并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其中确保项目设计顺利实施。由于公司保密原因,不能展示完整设计方案,以下只是局部设计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以下两个作品均是在校期间完成,一个是团队三人共同完成,小组作品将重点展示个人完成部分,一个是个人作品。

 

01

 

“兴萄于业 居游共生”特色产业视角下的遮湖岗村农旅规划设计|乡村农旅规划设计
Rural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设计说明:本项目对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遮湖岗村进行规划设计。遮湖岗村作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其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资源已经得到了认可。村子生态环境优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进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到了新发展阶段。本研究深入剖析其农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基于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旅融合规划设计策略。积极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打造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通过整合农业和旅游资源,实现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背景
1
遮湖岗村土地利用图

2
上位规划
3
区位分析
基础研究
4
基础设施建设
供水与排水设施:遮湖岗村有稳定的自来水供应,且水质符合标准,确保每户村民都能喝上安全、清洁的饮用水。
电力与通信设施:遮湖岗村的电力供应稳定,通信设施覆盖广泛,村庄进行了电网改造升级,能够满足村民的用电和通信需求,基础设施情况较好。环卫设施:为了改善村庄的卫生环境,遮湖岗村建设了多个垃圾处理站和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站采用分类处理的方式,有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文化体育设施: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遮湖岗村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篮球场等文体设施。公共行政与服务设施:村委会或村民服务中心,还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室,作为村庄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证件办理等服务,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
5
交通、房屋设施概况
概念策划
6
商业、土地流转模式
7
文化活态传承
全域规划设计
8
功能分区整体规划
      规划前,该村主要依赖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特色与竞争力。规划后,通过明确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尤其是葡萄产业的强化与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农旅融合的策略实施,实现该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遮湖岗村不仅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得到提升,而且旅游业也能蓬勃发展,为村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文化活态传承的策略也确保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整体而言,规划后的遮湖岗村在产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设计呈现
9
节点空间设计
10
公共空间设计
11
展板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

 

特殊儿童景观设计|儿童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for children

通过深入了解特殊儿童的行为、心理特点,分析他们的早期症状,搜集调研其治愈的方法及途径,融合五感感知体验,设计其适合特殊儿童感知的景观设计。
1
选址分析
2
基础设施分析
基础设施丰富,医院、药房等,距离政府机构近,政治建设富足。景观公园辽阔,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周边教育资源丰富,整体条件优越。
3
日照分析
4
概念分析
5
全域规划设计
6
节点设计
整体以五感为主,通过五感设计功能分区,并结合特殊儿童的生活习性及特点进行设计,以此达到疗愈、治疗、训练于一体的特殊儿童景观设计。
7
空间效果呈现
8
展板呈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代昕琪Dai Xin Qi
校内指导老师:李莉校外指导老师:秦柱实习单位:武汉锐勤园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作品目录Works
 
1、特色产业视角下的农旅规划设计——以武汉市遮湖   岗村为例2、宋代文人民居展馆设计3、实习作品——北京密云区新北路29号院棚户区改造项目景观概念方案设计 
 

 

 

作品获奖情况Awords
 
1、2024年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国赛 二等奖2、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二等奖 

 

01

 

特色产业视角下的遮湖岗村农旅规划设计——以武汉市遮湖岗村为例

 
本作品是在校期间在季岚老师的指导下,由小组成员王舒琪、苏子晗、代昕琪三人合作完成,除展板外展示均为个人完成部分。
设计说明:本项目对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遮湖岗村进行规划设计。遮湖岗村作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其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资源已经得到了认可。村子生态环境优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进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到了新发展阶段。本研究深入剖析其农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基于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旅融合规划设计策略。积极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打造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通过整合农业和旅游资源,实现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01
基础研究
区位分析
遮湖岗村又名群力大队,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办事处下辖范围内。入口处有孝硚高速穿过,临近天河机场,对外交通便利;东邻柏泉风景区西接巨龙湖度假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
历史人文

早期,遮湖岗村的居民们主要依赖开荒种地,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村庄。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修筑东西湖大堤,村民们积极响应号召,拆除原住高处的若干个小村湾,集中搬迁到“遮湖岗”。

近年来,遮湖岗村在规划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美丽新乡村。房屋立面整治、道路改造、排污设施完善、景观绿化、线路入地等一系列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旨在建设庭院式村湾,打造花园式居住环境。

此外,遮湖岗村还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业,尤其是“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使得该村的葡萄产业成为了一大特色。

人群分析

性别构成:遮湖岗村的男女比例较为平衡,男性和女性人口基本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年龄构成:遮湖岗村的人口主要由中青年和老年人组成,此外还有少量学龄前儿童。

职业构成:遮湖岗村的职业构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村庄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涉足葡萄种植、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成为村庄的重要经济来源。

外来人口构成:遮湖岗村主要由土生土长的本村村民构成,这些村民长期居住在此,并且对当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归属感。尽管偶尔会有外来人口因婚姻迁入,但他们仍然占少数。

人群活动

 遮湖岗村通过农旅融合,为不同人群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和体验,促进了社区的经济活力与文化传承,同时也为游客创造了难忘的乡村旅行体验。

中青年:白天,许多人参与到葡萄园的种植与管理中,进行葡萄的培育、采摘及初步加工。晚上或闲暇时,他们可能参与村集体组织的技能培训、文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老年人:在村里的公共空间如凉亭、小广场聚集,聊天、下棋、打牌,享受晚年时光。同时,随着乡村养老服务的提升,老年人也会参与定制的健康检查、养生讲座等活动。

商贩:出售自家或周边农户的葡萄及其他农产品,还会根据游客需求提供特色手工艺品、纪念品等。

游客:主要是为了体验乡村的自然风光、体验葡萄种植文化、享受田园慢生活。

村民建成意愿

居住条件改善:虽然大部分建房已统一规划,但仍有部分村民的住房条件较为简陋,存在房屋老旧、破损严重、设施不全等问题。这些房屋已经无法满足居住需求,他们期望新建或翻修住房,同时配备完善的生活设施。

环境安全提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求学或务工,导致遮湖岗村出现了部分的空巢家庭和留守家庭。这些家庭在住房方面的需求与传统家庭有所不同,他们更注重房屋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精神追求丰富:随着遮湖岗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部分村民通过创业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他们希望新建的房屋能够体现个人的审美品味和生活方式。

活动空间增加:目前,遮湖岗村的社会交往与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入口的葡萄部落清吧。然而,这一空间在旅游旺季时往往人满为患,无法满足村民自己聚会的需求

乡村管理机制
问题总结

遮湖岗村的经济结构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但第二产业基本缺失。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限制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核心问题:

1.如何解决缺少第二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2.如何实现产业融合以及农旅一体化综合发展。

3.如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发展智慧农业,促进乡村振兴。

02
核心设计
平面布局
鸟瞰图
智慧农业

 1.智能农业信息采集器

实时采集葡萄园的环境参数,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以及葡萄的生长状态信息。通过精确的数据采集,农民和农业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葡萄的生长环境,为科学种植提供数据支持。

2.自动卷膜设备

葡萄淋雨后容易发生黑痘病、灰霉病等病害,所以大棚栽培时晴天需卷起棚顶覆膜通风降温,下雨必须立刻收起覆膜。自动卷膜设备,可以根据天气和葡萄生长需要自动调节棚内环境,实现精准控制。

3.喷滴灌电子控制水阀

传统的浇灌方式,全凭感觉和经验,不仅效率低下,而电子控制系统实现喷滴灌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精确控制葡萄园的水分供应。喷滴灌电子控制水阀可以根据葡萄生长的需要和土壤湿度等参数自动调节喷水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精准灌溉。

4.实时监控水肥一体自动供给

结合智能农业信息采集器和喷滴灌电子控制水阀,实时监控水肥一体自动供给系统可以根据葡萄生长的需要和土壤养分含量等参数自动调节水肥供应量和比例。通过精准的水肥供应,可以减少水肥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智慧物流

1.冷藏区

冷冻库:用于储存那些需要长时间储存或特殊处理的葡萄品种。这些葡萄在-18℃至-24℃的低温环境中储存,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新鲜度和口感。

保鲜库:为即将运输或销售的葡萄提供适宜的储存环境,通常温度控制在0℃至5℃之间,确保葡萄在运输前的新鲜度。

2.包装区

装箱:葡萄按照预定的规格和数量进行装箱,确保每箱葡萄的数量和质量都符合标准。

充气:使用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对包装箱进行充气,减少葡萄在运输过程中的氧化和挤压损伤。

封箱:通过自动封箱机对包装箱进行封箱,确保箱子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传输带流水作业:整个包装流程通过传输带实现流水作业,提高了包装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3.处理区

分拣处理区设有两条流水线,以满足不同订单和目的地的分拣需求。通过Dimension(体积)、Weight(称重)、Scanning(扫码)技术,实现全自动收寄、分路向传输。DWS技术能够自动测量葡萄箱的体积、重量,并扫描箱上的条码或二维码,以获取订单信息,然后将葡萄箱传输到正确的分拨区域。

   物流运营模式

 

消费者或商家通过在线平台下单,选择所需的葡萄品种、数量和配送地址等信息。在葡萄种植基地或指定的揽收点,物流人员按照订单信息进行产品揽收,确保葡萄的新鲜度和完整性。葡萄通过专门的冷链运输车辆进行配送,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葡萄的损耗和变质。在物流中心,葡萄经过分拣处理区后,按照不同的目的地进行分拨,并通过配送车辆送达消费者手中。整个配送过程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的目标,确保葡萄的新鲜度和口感。
03
运营管理
04
设计展板
 

02

宋代文人民居展馆设计

区位分析
项目选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在场地300m范围内  景观层次丰富。有湖面景观,绿化景观和伊洛河景观,在1000m范围内,交通便捷,景点众多,可以形成连续性 游览路线。
人口活动分析
场地现状
展馆现存问题
展馆发展可能性
人群诉求分析
宋代文人乐趣追溯
宋代园林元素提取
古文对照
平面图
剖面图
设计展板

 

03

 

实习作品--景观公司参与部分项目

 

2024年7月-2024年12月于武汉锐勤园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实习,在此期间遵守校外导师安排,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同事友好相处,圆满完成实践学习;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前期方案探讨、意向图收集、文本编排、SU景观模型制作、CAD平面图修改。
<  因企业实习项目保密协议故不展开项目具体内容  >
汤迟武汉轻工大学2023级MFA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校内导师:陈熙校外导师:童心

实习单位:安琪道尔(武汉)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2024.7.9-2025.1.9

 

作品目录Works

被采用项目

  Adopted

1、实习项目2、儿童友好理念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3、基于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x3
作品获奖情况Awords
x4

 

1、2023年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优胜奖2、2024年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国赛 三等奖3、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二等奖4、第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三等奖

 

 
 
/ FIRM /
01
/ FIRM /

实习作品展示

2024年7月9日,通过正式面试进入了安琪道尔(武汉)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实习,在此期间我参与了武汉某项目景观概念方案设计、武汉空中花园的项目研发、无锡某地块大区项目景观概念方案设计、金华某小学/中学景观方案概念设计、在团队中主要负责前期资料搜集整理、概念构思、方案沟通、意向图查找、所有分析图制作以及后期景观方案的文本排版等工作。在此期间,收获颇丰,真正地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中直至方案的落地。由于公司保密原因,不能展示完整设计方案,以下只是局部呈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SCHOOL /
02
/ SCHOOL /
—— 在校设计作品展示 ——

以下两个作品均是在校期间在陈熙老师的指导下,第一个作品是由本人带领本科毕业生和共同完成。第二个作品是由小组成员汤迟、朱帅兵二人合作完成,作品内容将全部展出,同时会对个人完成部分进行重点展示。

 

· 项目一儿童友好理念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为指导,响应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秉承儿童优先,普惠公平、安全健康,自然趣味、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为理念。保障儿童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基本权利。依据武汉当地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现状与需求,以武汉市洪山区松涛苑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为载体,对公共活动空间场地设施落后、单一等儿童友好度不足问题进行总结,运用《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基本规范,有针对性解决该老旧公共空间现存问题,根据《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规范提出相应改造建设方案。本次设计改造旨在营造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保障儿童基本权力的前提下营造出全龄宜居、适用与安全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环境。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儿童友好理念视域下探索老旧社区改造后的可达性、安全性、趣味性。通过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改造的儿童友好化设计切实体现出城市建设对儿童基本权力(参与权、受保护权、发展权、生存权)的保障。打造更适宜儿童健康成长的城市环境,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优化策略

区位分析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瑞安街224号的松涛苑小区为本次选题基地,社区以居住用地为主,社区拥有3020户家庭。社区的共有72000平方米,社区内有一所小学(南湖一小)、一所幼儿园、小广场一个以及六个教培机构。社区内共规划多层建筑80栋。选取此地的缘由是:(1)社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社区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公共空间不足硬化率高等现象,无法为儿童提供友好型的活动空间。(2)国家颁布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支持(3)由于是学区区域,松涛苑的儿童占比与儿童使用率很高,因此需求庞大
 
人群需求及场地问题
社区儿童游戏设施陈旧单一缺少维护游戏空间组织不合理,整体功能规划较为混乱,没有根据儿童的年龄进行分段设计,而且空间营造上没有考虑到看护人使用场景。儿童的游戏空间狭小且没有趣味性,难以提供良好的游戏体验,无法满足各个年龄段的儿童以及其他居民的需求。
设计策略及理论支撑

设计从儿童友好理念四项基本权利为着手点,强调”儿童友好“,注重对儿童的关照。

通学道路平面图及功能布局
平面图
 
节点与道路系统分析
 
效果图展示
展板呈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项目二基于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设计说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创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能够为乡村带来可持续发展动力。本研究基于农文旅融合的理念,探讨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分析了农文旅融合在实际操作中的优势与挑战。通过案例分析,结合当前乡村景观的现状,提出适合不同类型乡村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旨在为未来乡村景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指导
产业组成
基于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景观规汤逊湖村的产业以农业为主,特别是水产养殖农作物种植。得益于汤逊湖的丰富水资源,水产养殖成为村里重要的经济支柱,主要养殖鲤鱼、草鱼等淡水鱼类,同时村内也有一定规模的水稻、蔬菜和水果种植。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汤逊湖村逐步发展起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服务业的兴起。尽管该村的第二产业较为薄弱,主要集中在水产品和农副产品的小规模加工,但随着旅游业的繁荣,相关行业如餐饮、住宿和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发展。未来,汤逊湖村可通过加强农业品牌化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提升加工业技术和推动现代服务业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划设计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整合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文旅融合成为提升乡村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设计过程中,应秉持生态优先、文化融合、农旅结合的原则,注重地方特色的发掘与创新,避免同质化现象。
场地问题及未来发展
汤逊湖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场地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产业的扩展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水产养殖和农作物种植都需要大量的耕地和水域,而随着人口增长农业现代化进程,土地的使用效率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其次,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对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汤逊湖村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未来发展。首先,村庄应推动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农业和水产养殖区与旅游休闲区,避免资源的浪费。其次,在发展生态旅游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交通网络、建设环保型住宿设施等,确保能够承载更多游客的需求。最后,推动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旅游管理理念,提升村内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区位分析
选题基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汤逊湖村位于洪山区洪山街道,三面环湖,小河穿村而过。汤逊湖水域面积约 47.6 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城中湖。汤逊湖渔村还散发着浓郁的水乡风情。古老的石板小巷、青瓦白墙的民居、流淌的小河,无不展现出乡村的宁静与祥和。汤逊湖渔村作为被城市遗忘的世外桃源,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需求度调查
日常需求:例如照明设施和道路状况直接影响居民日常需求满意度。研究表明,居民对于良好的照明系统的需求、对于便利的乡村网络与通畅的通勤道路需求。文化需求:

乡村公共活动空间的文化多样性和历史价值对于增强居民的文化参与感和社区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活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提升乡村社区的文化吸引力和居民的文化参与度至关重要。 
满意度调查
社会满意度:      乡村社区关系的好坏和良性互动对社会需求至关重要。在汤逊湖村对于社区关系好坏的满意度调查上整体呈现出满意的调查结果,但也存在大概15%的人群对于社区关系的紧张。活动场地满意度:      提供多样化的乡村公共户外活动设施可以显著提高乡村公共活动空间的使用率和居民的参与感。
行为活动调查
主要活动类型统计:       记录和统计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区域内居民的主要活动类型,如散步、跑步、休闲阅读、园艺等。分析不同活动类型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揭示汤逊湖村公共活动空间在不同时间段的使用率和活跃度。活动空间偏好调查:      通过在汤逊湖村定点观察,由表格可知,大部分人群在汤逊湖村公共活动空间的必要活动有上下学通学路径、上下班通勤路径、等候、驻留与游憩。可以看出使用人群居民和游客对于公共活动空间的必要活动部分主要是作为路径使用。静态活动和动态活动分析:      有表格可知,8-18岁人群的静态活动内客比较单一,19岁-60岁的以坐在咖啡厅拍照打卡和在湖边看风景为主,60岁以后的主要是在村口聊天和去农田为主。通过在汤逊湖村定点观察:      有表格可知,8-18岁人群的动态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其中包括购物、骑自行车上下学、戏打闹以及结伴上下学的行为;19岁之后的群体动态活动主要有购物、散步以及骑自行车上下班。

 

平面功能布局

 

效果展示 
展板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项陈正XIANG CHENZHENG
校内指导老师:段翔校外指导老师:徐亚楠实习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作品目录

1.实习作品

2.新洲区方杨集镇文体休闲活动广场设计

3.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生态小镇规划设计

作品获奖情况

1.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赛区一等奖

2.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赛区三等奖

3.华灿奖赛区二等奖

4.蓝桥杯视觉艺术设计赛三等奖

 

01

 

实习作品 | 设计院参与部分项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学习实拍照片
 参与项目 | TIP:版权问题仅展示封面

 

02

 

 
新洲区方杨集镇文体休闲活动广场设计

01.背景研读

乡村战略政策背景

02.基础研究

区位分析
  基地位于新洲区仓埠街,东倚倒水河,南邻阳逻开发区,西滨武湖与黄陂区六指街道接壤,北靠黄冈市红安县太平桥镇。活动广场位于230国道与004乡道交汇处西侧规划总用地约22500平方米(约33.8亩) 
气候分析
历史人文
西周文化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道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先后在龙王墩、曾家墩、寨墩等土墩上发现古代桃片分布,被认定为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环壕遗址和贵族墓,这在湖北地区商周考古中属首次。革命文化       方杨社区位于仓埠街,在抗战时期,此处是重要的革命据点,是著名的李紫苏区冯集支部的遗址。倒水文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洲县最大的抗旱泵站喘气坡电灌站就建在这里,喘气坡电灌站抽的是倒水河的水。倒水改道50多年来,“自力更生、身先士卒、克己奉公、攻坚克难、团结协作”的倒水精神一直滋养着新洲人民,激励人们在新的征程上披荆斩辣,砥砺前行,再创辉煌。民俗文化方杨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高跷狮子、牌子锣鼓、楚剧等。八十八行广泛流行于民间,是一种自娱性的广场艺术,因在灯节期间演唱,又称为灯戏。
社会经济
人群分析
现状问题

03.设计策略

理念分析
设计构思
节点分析
植物设计

04.核心设计

规划区域总平图
效果图展示

05.设计展板

03

 

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生态小镇规划设计

 

课题名称:乡村旅游视角下的生态小镇规划设计——以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生态小镇为例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生态小镇设计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休闲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乡村旅游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本设计以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小镇为案例,探讨了乡村旅游视角下特色小镇空间更新的策略。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以及对当地发展政策的解读,本设计旨在提出一系列空间更新策略,以期为类似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01.背景研读

乡村战略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背景研究
武汉市层面

2016年武汉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确定我市农村将全域打造“美丽乡村”,今年市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生态小镇建设计划”,要以小城镇建设为核心抓手,充分挖掘本市城乡文化和旅游资源,到2024年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小镇,“十三五”时期每个新城区至少建成一条“美丽乡村发展带”。

近年来,武汉市先后建成了蔡甸大金湾等35个美丽乡村(湾)典型示范和黄陂木兰山5A级景区。“十三五”时期,我市农村将全域打造成“美丽乡村”,使之成为“美丽武汉”的重要一极。

生态小镇,则是“美丽乡村发展带”上的枢纽。今年,武汉市计划新建示范“生态小镇”25个以上,推出农民新居建设样本,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打造新农村建设开级版。

蔡甸区层面

2012

蔡甸区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蔡甸”,以“农村富、农村美、农村强”为总目标,大力发展创建国家生态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蔡甸区政府提出开创国家生态区建设工作,同时创建侏儒街省级生态街。

2013

中法通用航空产业园的建立为侏儒山街农业+旅游+文化的多维度发展模式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2014

武汉政府投资千亿由中法百名专家共同打造蔡甸国际范--中法生态城开始规划建设蔡甸区,领导提出着力打造侏儒山街现代都市农业新形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蔬菜基地,打造“一线四垸”的产业品牌。

02.基础研究

区位分析
蔡甸区位于武汉西大门,是武汉西部重要的桥头堡,在武汉1+8城市圈中街接仙桃。天门潜江和孝感四个市,是江汉平原进武汉的门户,京港澳高速、沪渝高速和318国道交汇于此,是全国唯一的“金十字”经济地理中心,也是大武汉美丽的生态后花园。基地位于蔡甸区西南供山街,可快速到达天门南站、汉口火车站、天河机场、规划在建的通用机场等大型交通纽,其中距天河机场52.6公里,距现划在建通用机场5公里,交通可达性高,区位优势明显。
气候分析
蔡甸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显著的四季变化和丰富的降水。蔡甸区的气候还具有热丰、水富、光足的特点,属于北、中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根据历史气温统计,从2023年1月1日到2024年6月26日,该地区平均高温为22℃,平均低温为13℃。在这段时间内,记录到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9℃,而极端最低气温则降至-6℃。
历史人文
 小镇历史沿革
社会经济
现有产业结构
小镇现状

蔡甸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资源丰富。全区国土面积109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8.6万亩,可养殖水面24万亩,林地25.4万亩,近年来,蔡甸按照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发展莲藕、西甜瓜、蔡蒿、花卉苗木、名特水产水禽五大特色产业,培植龙头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农业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10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29.06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7.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22元。

蔡甸区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蔡甸区最重要的第三产业。目前,蔡甸区已经拥有生态观光农业特色村1个,休闲农庄6个;生态旅游观光农业采摘基地2个,以及西甜瓜、甜玉米采摘基地等各类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企业165个。

由于小镇内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仅余少量的年轻劳动力,目前基地大部分农田基本荒芜,为荒地和早地,只有部分居房屋四周种有小片菜地和果园,小镇内水塘较多,水质较好,总体生态环境较好。目前基地内产业以农业发展为主,片区经济产业发展有待提升。

小镇风貌现状

要素层级分析

 

03.设计策略

规划框架
规划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以农业生产、特色手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的低碳经济特色农业示范点 ,借助特色文化的打造将三产有机融合,以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小镇为总目标打造特色风情生态文化小镇。规划策略

 

实施策略

 
规划依据及原则
 
项目定位
目标定位
 
规划愿景
 
海绵城市技术应用
海绵城市的概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内涵有两方面:一是改变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思路,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个目标;二是保护或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未受到破坏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体系,并综合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修复已经受到破坏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传统城市建设习惯于采用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与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相比,“海绵城市”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响发展模式。通过保护河流、湖泊、湿地等“海绵体”,修复已经受到破坏的城市水生态系统,采用“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的排水方式,在城市化进程中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保证城市水安全,解决水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

04.核心设计

规划区域总平图
总体规划
功能分区
规划结构
 
绿地景观系统
 
公共服务设施
总体规划
侏儒山小镇的总体规划以保护和传承文化记忆为核心,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区、改善交通状况等措施,为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总体规划将小镇划分为“一心、七片、二轴、三带”的结构。 
绿地景观规划在侏儒山小镇的总体平面规划中,旨在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规划策略,展现小镇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规划将充分考虑小镇的地形地貌、现有建筑布局、交通状况等因素,通过科学规划,使小镇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功能分区更加明确。侏儒山小镇的景观结构根据上位规划、场地性质、草图构思及周边人群需求,形成本案的景观结构,即:““一心、二带、三片、四射、多点”。 

一心:以欧祖陵园为中心的村庄绿地景观中心。

二带:村庄南侧、北侧的田园景观和山体景观形成的景观渗透带。

三片:新农村景观区、生态景观区、核心景观区。

四射 :以欧祖陵园为中心沿村庄主要道路形成的向东、向南、向北、向西的四条景观轴线。

多点:游客服务中心、主入口、湖心岛形成的入口景观节点,以文化展示馆和公共游园形成的景观节点等。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是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侏儒山小镇的功能分区规划中,将小镇划分为主题文化保护区、新农村示范区、生态休闲度假区、红色文化主题采摘区、桑园经济示范区等、主题文化体验区和新农村特色体验区7个功能区域。每个功能区域将根据其特点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以满足不同的场地功能。 (1)主题文化保护区:主题文化保护区是小镇历史的见证。古老的建筑被精心修复,保留着岁月的痕迹。这里会有定期的文化节庆活动,如戏剧演出、民间艺术展示和传统手工艺市集。游客可以参与陶艺、编织或绘画工作坊,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新农村示范区:这里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前沿技术,如智能温室、无人机喷洒和精准农业。游客可以参观高科技农业展示中心,了解现代农业的运作方式,并参与农事体验活动,如插秧、收割等。

(3)生态休闲度假区:度假区内有生态旅馆、徒步小径和自行车道,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

(4)红色文化主题采摘区:结合红色文化教育和农业体验,这个区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机会。游客可以在果园和菜园中亲手采摘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同时了解当地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

(5)桑园经济示范区:桑园不仅是经济作物的种植地,也是文化传承的场所。这里可以体验从养蚕到制作丝绸的全过程,了解桑蚕产业的历史和现代发展。桑园内还有丝绸博物馆和工艺体验中心,展示丝绸制品的精美工艺。

(6)主题文化体验区:这个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如民间音乐会、传统节日庆典和传统手工艺展示。游客可以穿上传统服饰,参与节日游行,或是在手工艺市集中购买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

(7)新农村特色体验区:这里展示了新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特色。特色民宿让游客体验当地的生活习俗,品尝地道的地方美食。农事体验活动如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让游客深入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也能享受劳动的乐趣。

旅游路线规划
植物设计
植物现状分析
植物深化设计方案
产业发展策略
本次规划设计将充分利用基地内的荒地种植桑树和本土果蔬,发展桑园经济和打造生态果蔬采摘园,在大力发展小镇生态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蚕丝生产等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使第二三产业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三产联动发展的经济形态。同时带动周边村镇大量栽植桑树,形成基础产业规模。
桑园空间发展策略1、每年4-6月桑葚(桑树成熟果实)成熟,定期举办桑甚节,吸引游客前来采摘和购买桑葚。2、每年4-9月为养蚕的最佳季节,定期举办“蚕宝宝节”,吸引小学生等青少年游客前来采摘桑叶,体验养蚕过程。

3、每年6-9月举办“抽丝节”,由当地养蚕农户为游客展示蚕茧抽丝过程,售卖蚕丝制品。

 

采摘园空间发展策略坡上采摘区大面积的果类有桃,猴桃,枣,橘等四个种类,保证了一年四季常绿。坡下种有草莓和西瓜等水果,蔬菜有黄瓜,西红柿,茄子,藜蒿,玉米,水塘边还种有莲藕。场地内为无公害果蔬采摘,选择桃树、猕猴桃树、橘树、枣树西瓜、玉米等一些果蔬植物,既可以观赏又可以食用,还可以作为礼品销售,盆栽等。场地内土地利用率较高,且一年四季具有丰富的景观效果。
鸟瞰图
桑园及采摘园意向图
主题文化保护区
陵园入口规划示意
农户入口

05.设计展板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