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用户体验与商业思维》 ——聚焦“大学生运动健康新方式”的实践之旅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8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700

IIDE国际专业硕士

用户体验与商业思维

聚焦“大学生运动健康新方式”的实践之旅

《用户体验与商业思维》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IIDE国际硕士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由设计系联合知名体验设计师社群 “鱼缸” 共同承办。课程基于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和心理学等人文学科与新兴科技、商业应用场景的融合,围绕用户体验与商业思维的实践,促进学生在UX领域的商业化思维转变,帮助他们深度掌握设计师必备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体系,玩转以“增长”为核心的商业思维模式。

01

课程信息

 

课程简介

 

本年度课程很荣幸再次邀请到途虎养车设计总监李文锦负责联合教学。课程还邀请了多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资深专家参与指导,包括飞利浦体验设计体验负责人王鹿、迎想创新创始人兼CEO张维健、用户体验专家俊杰、培锐斐禾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Concept Lab设计顾问彭琼、本届主题的企业代表——迪卡侬中国用户体验设计总监宋丹,以及前SAP中国研究院高级产品经理周恒。

这支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共同授课,带领31名学生共同进行了为期13周的UX探索之旅。课程内容经过企业和高校教师团队的精心设计,聚焦于大学生运动健康新方式的创新产品,模拟真实的商业创新项目企划,进行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演练,将用户体验设计学科方法论在新商业环境中进行实践。

课程依据严谨的方法论框架,穿插着各式生动易懂的案例,课程以商业视角展开对完整项目体验调研、设计转化、商业推广三个阶段探索,围绕调研模块、设计模块、商业模块三大模块,由浅入深向学生传授了行业市场调研、用户研究、需求洞察、概念定向、设计表现、可用性测试、营销推广、用户增长逻辑等方法体系,将用户体验策略转化为商业价值。同时结合导师分享、课题实践、workshop与企业参观等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接触商业化的设计流程和了解互联网行业设计岗位的平台。

课程汇报评委团

 

课程内容

 体验设计方法论教学

用户深度洞察与体验设计概念落地

课程基于“双钻模型”理论框架,结合经典体验设计方法论,分阶段引导学生掌握体验设计的全链路工作流程,从用户需求挖掘到创意概念转化,最终实现设计落地。

在体验调研模块中,课程聚焦设计战略与管理、服务设计调研方法论的应用,帮助学生通过系统化思维识别正确的市场和行业机会点。以 Customer Journey(客户旅程图)、场景分析法和 Persona(用户画像)为工具,学生从不同用户接触点分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结合 HMW(How Might We) 方法,提炼问题空间,引导学生从问题陈述到创新解决方案设计的过渡。通过AI工具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提升用户调研的效率与精度,为学生的设计分析奠定深厚的用户基础。

在设计转化模块,课程教授从创意发散到具体设计的转化路径,并引入多轮 Workshop(设计工作坊),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通过精益画布简化商业创意框架、利用电梯宣言精准表述设计方案价值,借助 KANO模型深入理解用户期望与设计功能的优先级。并以多轮设计工作坊让学生学会结合他人反馈优化方案,体验从发散到收敛的设计全周期。结合AIGC 工具(如自动原型设计工具),让学生快速实现概念的可视化,探索利用技术提升创意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特别引入来自真实企业的成功案例,从策略拆解到概念设计方案,让学生深刻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理论知识,还掌握了方案细化的落地技能,进而探索“设计概念如何精准打动用户”的全过程。

 商业思维的转变让方法论落地,

做出真正“有价值”的用户体验

本课程将设计与商业相结合,打破以往单纯创意导向的设计学习模式,将前沿技术、营销心理学、用户增长、商业盈利模式等方法融入教学,培养学生从用户需求与市场机会双视角创造价值。

以设计思维洞察市场规律,通过课程,学生能够从用户体验的基础出发,分析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的满足点,并结合场景设计有意义的商业概念提案及落地实践策略。并在各个阶段以商业价值驱动设计思考,这不仅需要学生理解用户需求,还要对商业逻辑有深刻洞察。课程指导学生分析明确市场定位、定义核心商业价值、打造用户增长路径、结合心理学制定营销计划、并以商业变现及ROI为导向优化策略,实现设计与商业成果的良性循环。

 从 “ 好设计” 到 “好生意”

打破创意与市场的对立壁垒,

完成真实市场挑战

商业模块以“实战化教学”为核心,课程通过真实项目运营,让学生全面感受商业世界中的压力与挑战,逐步掌握从策划到执行的多层面技能体系。

课程要求学生模拟实际企业工作场景,从设计创意到实施增长方案进行全面考量。他们不仅需要开发内容并完成精准传播投放,还要深入到用户真实社媒场所观察数据指标,以此锻炼实时应对策略的能力。随着传播数据不断变化,学生需要及时迭代自己的设计与内容策略,结合数据反馈完成优化。通过不断试错与完善,学生深刻体会商业环境的动态复杂性。将ROI(投资回报率)纳入考核标准,让学生体验真实商业实战拆解逻辑,同时形成严谨的职业逻辑和更具责任感的思维模式。

无论是在学术能力的应用转化,还是从商业化角度出发制定方案,课程以系统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实现思维的扩展,强化他们的职业竞争力,让“好设计”真正变成“好生意”。

 

课程最终汇报

 上下滑动查看  Slide to view

 

本课程终期成果汇报在迪卡侬中国总部开展。汇报的评审团由课程企业负责人李文锦带领,包括了3个模块的所有老师:王鹿、张维健、俊杰、彭琼、宋丹、周恒,还有以往课程的企业专家April老师。现场专门请到了迪卡侬中国数字化用户体验和解决方案中心的专家团,共同组成校企联合的资深点评团,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成果汇报会由企业代表宋丹主持。

汇报开场,李文锦深入阐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意义,并依次向大家介绍了参与本次汇报点评的教师团队老师的背景与擅长领域。

随后,宋丹介绍活动议程,包括小组汇报的时间、流程等要求,并宣布当天的嘉宾分享,迪卡侬参观等活动。

汇报开始,同学们分为5个小组向老师们汇报完整的创新项目设计及品牌营销策略。

点评团的老师们分别基于商业实践和学术理论的角度,为每个小组提供了深入的专业点评。这些点评不仅涉及体验创新设计的底层逻辑,还包括市场可行性分析和战略规划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验,他们从中获得了对设计实践和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同学也对设计的周边产品进行了精心打样,并且将其带来了汇报现场。这不仅为了更好地展示设计的成果,也能够让大家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这些产品的特点,让参与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产品周边的质感和设计理念,增加了现场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迪卡侬中国执行副总裁肖路对本次汇报进行了总结,并对学生案例所涉及的未来商业提出了对未来市场、未来设计的展望。

迪卡侬中国数字化中心HRBP许樱分享了迪卡侬发展历史、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并提出了迪卡侬中国在公益和未来美好生活上的实践和美好愿景。

在紧张的成绩计算后,老师们当场选出了本次课程的第一名——WOW女性骑行项目组。

最后,本次课程高校负责人戴力农就上海交大IIDE课程如何通过与企业联合教学分享了感受,并就今年的课程教学做了总结和展望。

课程汇报后,还特别安排同学们参观打卡迪卡侬线下零售门店。这次参观不仅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迪卡侬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还加深了他们对于现代数字门店构成和理念的理解。

课程全体师生合照

02

课程成果

*以下为学生概念作品,非真实企业数据

 

“PONG一下”个性化匹配网球平台

PONG!

设计方案

左右滑动查看 | 小组成果汇报

 

设计说明

PONG(产品名称来源于击球时的打击声)是我们设计的一款个性化匹配网球球友以及网球学练系统的软件平台。在前期的调研部分,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并通过用户旅程图、利益相关者地图等帮助我们梳理得到的数据,洞察用户需求。在设计阶段围绕用户需求搭建起软件的功能架构,进行低保真的界面设计与用户测试。基于用户的反馈进行多轮界面优化,最终采用直观又富有特色的界面设计。最终的运营阶段,我们选择了小红书平台,经过预热期、爆发期、持续期的运营,取得了不错的流量。我们也因此接触到了更多热爱网球运动的人,为我们的产品深化提供了思路。

 

专家点评

在迪卡侬的方案汇报中,专家对“PONG一下”平台的逻辑性和创新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组同学对网球约球和学球的需求和痛点有着深刻的理解。

专家还详细询问了平台的客单价计算逻辑,并认为“PONG一下”团队对当前约球和网球教学市场进行了充分调研,对变现模式有着清晰的理解。此外,专家也重点讨论了校内外教练资源对接的问题,建议进一步考察教练方的需求,并突出平台在客户留存上的创新点。

在平台的持续发展方面,专家老师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平台的陪练社区和教练对接功能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未来的发展应进一步探索平台的独特优势、扩大教练资源网络,以推动平台的长期成长。

 

 

inZone久坐管理系统

inZone

 

设计方案

左右滑动查看 | 小组成果汇报

 

设计说明

inZone 是一款集成智能软硬件的创新久坐健康管理产品,专为高校大学生等久坐人群设计。通过高精度雷达传感器,inZone 实时监测用户的久坐时间,并通过配套App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提醒和拉伸指导。调研发现,用户在公共场合久坐时常因不想打扰他人、担心难以恢复专注状态而缺乏放松活动。inZone 通过规律且低干扰的提醒,帮助用户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适时活动,克服社交压力,养成定期放松的习惯。与此同时,inZone 采用科学的324呼吸法,帮助用户在短暂放松后快速恢复专注力。inZone系统旨在帮助用户科学管理久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实现高效与健康的平衡。

 

专家点评

本组项目在商业分析方面展现了非常扎实的能力,尤其是在不同市场、版本售价、产品成本和利润等细节上的深入解析,令人印象深刻。此外,针对两个版本售价相近的问题,建议团队慎重考虑产品细分的必要性,同时提醒开模成本需要仔细测算。竞品苹果手表凭借其强大的生态系统构筑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建议团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在产品设计中融入联动功能,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竞争壁垒,未来前景可期。最后,了解了软件与硬件两者能够独立使用,以优化用户体验。总体来说,本组项目受到了充分的认可与期待。

 

03. Spark+

Manner碎片时间管理大师

 

 

设计方案

左右滑动查看 | 小组成果汇报

 

设计说明

想运动但抱怨没时间,是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但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碎片化时间,在不经意刷手机时悄然流逝。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微运动”的概念,它源于碎片化运动(Exercise Snacks, ES)理论,具有短时多次、较高强度、低门槛低成本、健康效益可累积等诸多特点,非常适配大学生繁忙的作息。为了将ES由理论付诸实践,我们选择大学生熟悉且易上手的“微跑步”作为推广切入点,逐步拓展至更多形式的微运动,旨在引领校园运动新时尚。我们设计了应用Spark+,依托日程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微运动计划,帮助运动习惯的养成。此外,我们结合火焰和拼图的元素设计了虚拟形象Sparkie,作为用户个性与运动情况的可视化表达,同时提供运动陪伴与激励。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微运动,让自己的Sparkie呈现多彩的颜色变化,并点亮校园的各个角落;也可以邀请好友或陌生人进行线上接力,以微运动的形式扩展社交圈。我们在社交平台投放话题讨论、科普帖、产品介绍等,并打造微运动社区,通过发起穿搭分享活动,传达打破传统运动形式、随时随地动出新火花的新态度与价值理念。

专家点评

该项目充分运用课堂所学方法论,对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与痛点进行精准洞察,聚焦碎片化时间的可能性这一核心机会点。碎片化运动理论的引入较为新颖,契合了当代大学生忙碌的生活节奏,同时回应了他们对健康与高效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微运动”替代日常因电子产品而流失的碎片时间,是一个切入巧妙且贴近用户心理的设计方向。方案通过虚拟形象的视觉化进度展示与互动功能,增强用户的成就感与参与感,也有效促进校园内的互动氛围。在营销推广方面,团队提出打造微运动社区、引领大学生运动新时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从微跑步逐步推广至更多类型的微运动,展现了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发展潜力。冷启动阶段的推广实践,可考虑更加强有力的介入措施,如渗透进课堂或开展微运动pk等方式。总体而言,该项目为校园健康运动的普及提供了一个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

 

Star-ter 智能滑板护具配件设计

i人集结队

 

设计方案

左右滑动查看 | 小组成果汇报

 

设计说明

Star-ter是一款智能护具配件设计,它专为对滑板感兴趣但一直没有尝试以及尝试后放弃的新手用户打造。由智能动作捕捉环式设备与配套APP组成,主要针对滑板新手期的三个痛点进行展开:NO成就感❗为一个招式苦练了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始终没能突破瓶颈。每次看完教程视频觉得自己都懂了,但一上板还是手足无措。NO愉悦感❗因为枯燥的反复练习而感到沮丧,甚至快要放弃,始终没能感受到滑板带来的自由和快乐。NO安全感❗摔伤过后开始对滑板产生恐惧。或者因为害怕受伤,一直没有勇气尝试滑板。

但当用户穿戴智能护具开始基础的滑行、荡板练习时,智能传感器实时捕捉每一个动作,并通过震动、挤压和收缩等触觉反馈,帮助调整重心、跳跃高度、脚位等细节,加速进步。回家后在手机APP端,可以看到今天的酷炫瞬间!同时还可以用虚拟人物进行交流,并对新手期的各个动作进行基础分解练习,用一个个小反馈看到成长的路径,帮助他们快速进步从而避免入门放弃!除此之外,我们的产品也可以单独使用!

我们的slogan是Starter To Star,不仅关注技术提升,更专注于滑板精神的传播,带给板友无尽的快乐,帮助每一个滑板新手成为闪耀的“明星”!

 

专家点评

首先,本组想要解决的痛点为滑板入门困难,其中有关运动入门困难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并且小组也通过调研阶段抓住了关键的核心点,并结合滑板新手的高频使用产品---护具进行设计,并根据新手的成长期,又可以单独拆卸使用。其次,在商业模式中,由滑板动作捕捉可以延伸为网球,越野等其他运动领域进行拓展,或者与体感游戏相结合,转化为软件售卖,拓展更多的商业可能性。与此同时,希望能对品牌以及产品的命名再进行斟酌,以进行区分和品牌化。

 

WOW! Women On Wheels!

今天女运动了吗

 

设计方案

左右滑动查看 | 小组成果汇报

 

设计说明

「WOW!Women On Wheels」是一个专为女性骑行爱好者打造的骑行平台。我们的使命是为女性骑手提供独特、轻松、有趣的城市骑行体验,打破传统骑行的界限,让每一位女性都能以自己的方式享受骑行的乐趣。这不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份承诺:支持女性探索自我,发现城市之美。

WOW!以“三个WOW!”为核心理念,全面覆盖骑行的“开启、记录、装点”三个阶段,打造多元化、贴心化的骑行服务,创造与众不同的骑行体验。

开启你的骑行:倡导个性化骑行方式,通过独特的“骑行日记”功能,帮助用户记录骑行故事,让每一段骑行成为难忘的生活篇章。女性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分享自己的骑行经验,在交流中获得灵感,找到更符合自身需求的骑行模式。

记录你的骑行:为用户提供创新的“路线摇摇乐”功能,根据用户的情绪、地点、天气等个性化参数,智能推荐骑行路线。该功能帮助女性用户突破选择困难,在尝试中发现喜好,勇敢探索未知风景,让骑行从开始就充满惊喜与期待。

装点你的骑行:联动本地骑行品牌和特色商铺,策划丰富的骑行主题活动,为用户提供包括美食品尝、咖啡体验、骑行装备体验等多样化的城市探索机会。通过与本地商家合作,提升骑行乐趣,让每次骑行都充满欢乐和满足感。

 

专家点评

该组在洞察方面比较深入,梳理出的概念涵盖了骑行的三个阶段:开启-纪录-装点。WOW!令人深刻的是,这些设计不仅表达了美好的愿景,还从细节中展现了对女性心理和骑行体验的深刻理解。在设计上,路线摇摇乐感知了用户情景,让女大学生快速开启每一次骑行;骑行日记也完美符合女性心境。传递出来的理念也是对女性骑行者的深刻关怀:通过关注细节,营造出既具功能性又富有情感温度的骑行体验,真正赋予了骑行过程更多的个人价值和情感连接。每一次骑行,不仅是身体的流动,更是心灵的释放与成长。

03

学生课程感想

 上下滑动查看  Slide to view

经过了为期12周的学习,我经历了调研,设计和商业三个阶段,收获真的非常大。其实前两个阶段之前就有所学习和认识,但这次不一样的是从企业的视角出发来探寻设计调研真正的意义所在,真正地走进用户,从访谈、用户测试、可用性测试接触了很多我们的潜在可能用户,帮助我们一点一点找到痛点,产品的不足以进行迭代等等。其中商业阶段是我感悟最深的一个阶段,作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个part,和大家一起运营小红书账号,才发现产品不光要做得好,还要使用各种策略成功触达用户,这之间深刻地体会到了商业的用户留存,变现的复杂性以及艰辛,这次的商业运营经历会对我以后大有裨益!

—— 刘雨欣

本次课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完整学习与实践了一款产品从用户调研到产品设计再到商业运营的全过程。同时,我切实感受到这是一门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非常感谢各位来自企业的老师们从市场实际出发对我们进行的丰富而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分享的案例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并让我们了解到一款产品的真实打造模式,使学习与设计实现了同市场接轨。我们小组也在课程的调研与设计实践中,逐步抓住了大学生网球用户群体的痛点,并在后续的一遍遍设计迭代后给出了针对性的产品方案。在商业运营的实践中,我们的产品吸引了众多已上线的同类产品的关注并为后续的合作创造了可能性。此外,在这样一门从调研到商业的综合性设计实践中学习到的工作流、方法论以及小组合作的工作模式,也一定会为其他的研究课题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思考。

—— 寿利航

 

这门课程让我受益良多,它带来的收获是多维度的。老师们授课精彩生动,课程节奏紧凑、内容丰富,让我们系统完整地了解到设计全流程的方法论,建立起从用户调研到商业落地的完备知识体系。例如商业部分是我之前未曾接触过的,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弥补了这方面的知识短板,也帮助我构建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在设计时学会从商业的可行性与可能性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案。在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用”的转变。这些宝贵的知识与经验,将为我们未来的设计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最后,感谢老师们的精心准备与悉心指导,让每一个赶赴徐汇上课的周五早晨都格外值得。

—— 张若彤

The UEBT program was very well constructed and organised. The material itself was very interesting and gave me a lot of insightful information into the business thinking and marketing industry. The professional and on-field experience the professors had were very reassuring and it made every course a very interesting and engaging experience. Even though there’s only two non 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in our major the teachers were very understanding and compassionate towards our situation and definitely helped us make the most out of it.

While all the professors were great, I would specifically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wards Crystal and Andy, who introduced the course and were more welcoming, and also who we spent the most time with. They showed true passion for their industry and were very caring towards the students and our overall questions. The teaching system was very concise and comprehensible, with clear Powerpoint presentations and solid feedback.

Overall, I am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course, and sincerely thank all that participated and helped create it.

—— Andreja

从调研到设计再到商业,每个环节都收获颇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成长。每位老师都非常的nice!课程圆满,感谢每一位的付出!

—— 滕嘉祺

 

 

- END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