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 | 扬州计划:基地罗生门
发布时间:2025年1月21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401
▲ 课程评图海报
实践调研+建筑设计3+材料构造(13周)
指导教师
郭鹏宇
参与学生
2022级环境设计室内2班
课程时间
2024.9.2-2024.11.9
理论:基地模型
首先厘清基地概念及其相关词汇;然后跨越建筑学领域,从五个剖面—时间、物质形态、经验与社会生产方式、尺度类型与覆层、无形基地—梳理广义的基地观念演进图谱;进一步,建构基地阅读、基地构造与基地认这一领金字塔型的基地理论模型,保留基地的想象力,实现罗生门式的基地剖切与结构方法,并通过《扬州计划》课程教学,论证与理解当代中国基地的系统性方法。
本学期课程聚焦时代锚点—2024以来的城市更新需求,与扬州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合作教学,以扬州—具有历史与当代双重内容的城市—为对象,研究此时此刻的城市地理空间切片及其社会关系,通过研究与设计解蔽场地潜在能量。
课程以扬州湾子街600mX800m范围为对象切片,进一步划分为12个200mX200m的城市地理单元,做基地阅读、基地建构与基地认领。首先通过基地调查,完成六个象限的基地阅读,进一步实现基地1、基地2与基地3的建构,最后以城镇平面、构筑现状与设计单元结构为可被投射基地信息的第一地坪和实现基地认领的第二地坪。
课程形成了9个空间更新类型:肌理混合片区、Y型街道空间、街巷断裂区、广场边缘区、主街支路、机构边缘、旧街边缘、剩余空地、街巷间隙,创建了基于商业运营、开发模式、更新策略的若干空间实现方式:混合与交错、空置与放大、桥接与破局、对照、界面拓展、渗透、界面编制、切割与出让。罗生门之要义就是何种主体面对何种要素如何编织,其中作为建筑赋形的限定条件的要素,都是不可回避的积极的、消极的也可以是中性的。有没有一张图,能清晰的表述基地中最重要的、使得你的空间赖以生存的要素?
对象:湾子街
▲ 形态元素(滑动查看更多)
▲ 种基地类型建构 基地3 穿梭的尺度-2
(开发策略 更新策略 内容策划)
实践:九种城市基地类型下的生产方式及形态实现
▲ 草图
Heterotypes of mixture building fabric:
intersection and inter-cross
基于扬州古城整体上呈现出二类肌理的特征以及丰富的街巷路网优势,设计通过三次尺度聚焦,选定置于两条街巷之间的1类2类3类肌理混合片区为类型对象,利用2类肌理的空间设定,形成内部通廊,连接1类肌理与3类肌理,成为两条街巷的内部通廊,建立丰富商业路网。
与此同时,3类肌理空间设计自由,尺度较大,但屋顶沿用1类肌理的格局,整体上修复了传统城市街廓的传统肌理形态,符合调研中扬州街廓形态量化的一般数据特征。
(注:1、2与3类肌理为南京大学丁沃沃团队在长汀水东街城市更新项目中提出的传统城市肌理分类,其依据为地块的传统尺度与当代尺度、建筑的传统风貌与当代风貌的排列组合,1类为传统地块与建筑风貌,3类为当代地块与建筑风貌,2类为传统地块与当代建筑风貌)
▲ 基地阅读(滑动查看更多)
▲ 基地建构(滑动查看更多)
▲ 1:50大样图(滑动查看更多)
Y space: void making,
amplifying and courtyard reconstructing
利用Y型街道的空间潜能与2类肌理小地块特征,通过基地1、2、3的依次建构,将Y型交叉口处建筑空置,放大为广场,进一步对Y型交叉口周边地块的院落进行类型重组,形成“院子拼合“、“分散院子“与“融入街道的院”若干类型,结构为水平散落的、具有延展潜能的商业空间。
▲ 透视图
两条街巷及其之间的丰富却不连续的毛细支路是设计的要素,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普遍的传统城市空间类型。设计从两条街巷之间选择若干建筑,形成街巷之间的“桥”,以便让封闭的小型街块形成“破局”,制造大量街巷公共空间。
Border of square:
involving, empty and reversal
皮市街南入口广场的市民活动难以延伸,设计利用广场支路,选定支路南北若干小地块,增加广场边缘的公共空间,同时,将南侧建筑空置形成小型广场,增加四个方向的商业界面,在北侧形成与广场同等尺度的对照建筑。
Branch streets of main streets:
extension of façade
200Mx200m调查地块内的显著特征为店铺鳞次节比的皮市街,但街道旁边的支路型态并不能承接如此密度的商业流入,因此让皮市街成为平滑拓展商业界面的皮市街?设计聚焦北皮市街与北湾子街围合的小块片区,利用街巷优势、主商业街优势重新梳理、优选片区内地块与建筑,成为皮市街的平滑延续内街。
▲ 基地建构(滑动查看更多)
border of institution
小学校是传统街区中大型的封闭地块,如何编织其周边街巷与空间,让机构融入街巷生活的?
姚嘉凤 刘诗涵 徐畅 郑悦曦
▲ 轴测图
类型8 | C4地块:剩余空地:界面织补
residual field:knit surface
传统街区的剩余空间为历史建造遗留问题,体现为肌理破碎、没有功能叠加、国土资源闲置。设计对生育地带周边城市肌理进行分级调查,利用具有历史价值的肌理类型、实际灵活的复杂界墙、紧邻主街的狭长地块等资源,建构了从主街到内部广场及其界墙的连续序列。
类型9 | A3地块:街巷间隙:切割 出让
Threshold of streets: cut and empty
间距三进的两条街巷,具有联通与结构的可能。设计对该地块进行地块选择,在街道尺度切割一部分地块形成广场,在建筑尺度出让一部分院落融入街巷,结构为两条支路之间的连续商业界面。
课程展览+教学日常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