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艺术学院2024级设计专硕空间设计思维课程作业展

发布时间:2025年1月24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802

 

 

展讯介绍

主办单位|SPONSOR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ORGANIZER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班级|CLASS

2024级设计专硕 环境设计方向

指导老师|INSTRUCTOR

吴婕

展览时间|EXHIBITION TIME

2025.01

展览方式|EXHIBITION METHODS

线上展览

 

 

 

 

学生作品展览安馨雨
 
 
 

课程感悟

 

本学期通过学习《空间设计思维》这门课程,我对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有了系统的了解,也深刻感受到设计不仅是直观的创作,更是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课程中,我们从设计思维的基本理念出发,逐步掌握了如何明确问题、探索需求以及进行创造性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视角反思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回顾和优化设计方案。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向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在设计中,场地的理解是基础,研究的方向则决定了设计的深度与意义。为了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意识到必须更加注重场地的细致解读,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以及用户需求等多维度的深入分析。同时,收集有效数据、整理相关论文和文献资料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不仅有助于设计决策的严谨性,也为后续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还让我认识到设计是一个不断试验、反思和改进的过程。无论是最初的灵感生成,还是最终的方案呈现,每一步都需要逻辑思维与感性创造的结合。我深刻体会到设计思维并非孤立的技巧,而是一种能够贯穿不同领域的综合能力。

最后,我想向教授这门课程的吴老师和陪伴学习的同学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和专业讲解让我在设计思维的探索中受益匪浅;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灵感分享也为我的学习增添了更多启发。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让我更加明白,设计的进步不仅在于个人努力,更在于共同探讨、合作与成长。希望未来能与大家继续交流,共同前行!

 
 

 

 

 

 
学生作品展览包诗雨
 
 
 

课程感悟

 

我的课程设计项目名称为《绣外汇中——仿真绣非遗传承下的南通寺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将非遗仿真绣进行元素提炼与寺街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场地两线十一区的的规划布局,东西两侧的寺街主路分别设置体验游览线与生产生活线,沿两线依次置入产品生产区、设计研发区、展示展览区、匠人聚落、旅游服务、文创体验特色生活、教育研习、风景观光、休闲娱乐、表演活动、寺街民俗文化体验,布局整理道路等级,主次级空间节点。

老师的课让我从原始的设计思维中跳出来,将设计可以进行完善和升华,对原有的设计步骤有一个基本的定义认知。比如在方案设计中,要结合发展预判的设计深度思考,即设计未来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否有可变性的细节规划,结合我往期的设计课题,则是以原始的游客为主,形成耕读研学性质的文旅空间设计,这样的设计在后期落地时就要注重一些限制条件和硬性标准,如山地的建筑结构基础埋深要在6米以上,在边坡护理中也可提供放坡、喷锚支护、重力式挡土墙等方法进行加固。在方案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时要回过头思考,有哪些更落地、更实际的设计,这不是简单的策略罗列和填充,而是细化和打磨的过程,是从批判者的角度对不同策略进行质疑和反思的过程。

 
 
 

 

 

 

学生作品展览孙鑫妍
 
 
 
 
 
 

课程感悟

 

过本学期的空间设计思维课程,我收获颇丰,这不仅积累了专业知识,更进行了设计思维的重塑。

在课程中,我接触到前沿的设计理念,认识到空间设计已超越单纯的美学考量,需兼顾功能、文化、心理与可持续性等多维因素。课堂上,吴老师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开拓我们的空间思维,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例是北京地铁口菜市场设计,如柳芳站公交便民驿栈,它是由报废的公交车改造而成,位于地铁柳芳站公交站,既利用了公交场站的闲置资源,又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买菜场所。这种市集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对消费者而言,其交通便捷、商品多样、价格实惠;对商家来说,选址人流量大、租金低、易合作;对社区来讲,能增添活力、满足需求、促进就业。其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实现设计与国家政策的融合创新。同时课程结合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表达,让设计更明确、更多元地表达出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体会到新时代的环境设计者应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者,精准回应社会需求,为使用者营造优质空间体验,引领环境设计迈向新高度,未来我将继续深耕学习,让自己设计思维持续生长,最后非常感谢吴老师的倾囊相授!

 
 

 

 

 

 

学生作品展览朱沈颖
 
 
 
 
 
 

课程感悟

 

时间过得飞快,17周的空间设计课程就这样结束了。这学期我做的是基于五感理论体验下的南通寺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设计。

在设计初期,我前往南通寺街进行了调研。寺街作为历史悠久的街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城市记忆。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多样,我也听取了他们对于街区改造的看法和建议。让我认识到在未来的设计中,要更加注重社区的参与,确保设计的方案能够反映居民的需求和愿望。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将五感理论融入空间设计的重要性。这种融入让我从不同角度来审视空间,更加注重人们的体验和感受。我学会了如何在保护历史非遗文化的同时,巧妙地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

通过对五个感官的细致考量,我认识到在设计中细节的力量。一个空间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以及嗅觉都影响着人们的体验。这种认识让我在设计时更加注重细节,能够将丰富和深刻的感官体验创造出来。这个项目让我意识到设计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每一次的设计都是对自我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新知识的探索。

通过这次作业,我更加坚信,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空间,更是创造体验。我期望作品能让居民和游客找到归属感,享受现代便捷。这次作业意义重大,承载着我对城市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最后感谢老师一路悉心指导,为我答疑解惑。

 

 

 

 

 

学生作品展览李琳
 
 
 

课程感悟

 

经过17周空间设计思维课程的学习,我对于空间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关于美学和功能性的探讨,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设计理念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课堂上吴老师分享的许多设计案例,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策略进一步来进行细化设计,进行跨学科的联合。

我的课程作业题目与城市触媒理论相关,通过对南通寺街的设计,深刻体会到了空间设计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起初,面对南通寺街这一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我感到既兴奋又迷茫。兴奋于能有机会重塑这片古老街区的活力,迷茫于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通过课程学习,城市触媒理论为我打开了新思路。

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对南通寺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寺街作为南通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地方特色。我尝试以公共活动空间作为触媒点。保留部分原有的古建筑,对其周边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引入休憩设施,加入南通非遗和现代元素,使之成为一个既具有历史韵味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活力空间。同时,对部分废弃的房屋进行改造,将其转变为小型的民俗博物馆和特色手工艺品工作室,优化商铺的分布和设计,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同时也吸引了外来游客。通过这些新功能的植入,来引发街区经济和文化的连锁反应。

空间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能够促进社会交往、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空间。最后,感谢吴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使得此次课程作业圆满完成。

 
 

 

 

 

 

学生作品展览孙星语
 
 
 

课程感悟

 

在接触空间设计思维课程之前,我对于场地设计的重点仅停留在场地功能和节点装置上。在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对空间设计有了更为深刻且多维的理解,逐步将设计理念、策略贯穿于整个空间应用中,注重空间的竖向设计等等。

吴老师向我们展示案例分析以及投标方案PPT等,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剖析了设计的整个过程和侧重点,更加注重考虑场地的未来发展业态及社会流行态势,站在更高维度关注审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共生,启发我在设计时要充分考量空间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性,不能孤立地看待空间本身。

从最初的场地及非遗的选择、寻找有着相应论文理论支撑的设计理念、推敲设计理念对应的空间应用策略、场地空间的划分与功能布局、最终展板的完成与效果呈现,每一步都离不开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沟通交流,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思考与探索。这门课程吴老师不仅教授了空间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思维方式,教会我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空间,挖掘空间潜在可能性;也让我训练提升了方案汇报表达能力和瞬时思考的头脑风暴能力,可以看出吴老师想把我们培养得更加职业化专业化的初心。

总的来说,课程带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图纸质量和深度上的提升,更是跳出本科的学生思维的对整个场地设计过程、流程的高维度思考,非常感谢吴老师的悉心指导。

 
 

 

 

 

 

学生作品展览周小萱
 
 
 
 
 
 

课程感悟

 

空间设计思维这门课程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视野,让我跳出传统框架,学会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探索未知、解决难题,还为我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使我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吴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精心构建了一个从“历史文脉”出发,经由“叙事主线”的梳理,再到“环线体系”的构建,直至提炼出“核心内容”,并最终升华至“社会价值”的完整思维体系。这一体系不仅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而且极具启发性,它引导我们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全面、深刻的见解。吴老师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生动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这些案例既贴近实际,又富有代表性,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在设计实践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灵活运用设计思维,创造出既符合用户需求又具有深远社会影响的设计作品。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个人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巨大改变。从而我在课程作业设计中,不断尝试将设计思维融入其中,通过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分析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及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我的设计作品逐渐呈现出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总之,这学期的设计思维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极为宝贵的学习经历。吴老师的悉心教导和精彩讲解让我收获颇丰,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设计思维的理念和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为设计出更加优秀、更具影响力的作品而不懈努力。

 
 

 

 

 

 

学生作品展览谭盼龙
 
 
 
 
 
 

课程感悟

 

本学期的专业课空间设计思维,是研究生期间的第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是由吴婕老师教授的。吴婕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指导老师,这门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有了很多的体会。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空间思维设计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的维度,更是情感和文化的载体。课程中,吴婕老师教会我们如何从多角度审视一个空间,包括其功能性、美学性和文化意义。吴婕老师通过对经典设计案例的分析,循序渐进的让我学会了如何从空间、社会和环境等多个维度去理解空间设计思维,如何把元素转译到场所中。

在实践环节,我尝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南通寺街的改造项目中,这不仅锻炼了我的设计技能,也提升了我的创新思维。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不同的视角和策略来实现设计理念,同时也意识到了设计过程中的转译问题。课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被鼓励去挑战传统思维,探索空间设计的无限可能性。通过吴婕老师一系列的交流和指导,我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语言。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空间设计的无限想象。

空间思维设计课程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更教会了我如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在我的未来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的最后,由衷地感谢吴婕老师!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