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视觉传达设计班《立体构成》结课展

发布时间:2025年2月10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312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授课教师:白素贞

教学班级:2022级视觉传达设计班

课程时间:第七周至第九周

班级人数:15人

教师简介

白素贞(1983-),博士,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视觉传达与数字创意设计方向),甘肃舞台美术研究会理事,兰州设计师协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2获艺术设计学硕士学位,2020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主持项目7项,专著2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多次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课程寄语

《立体构成》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这门课程里,我们会从立体构成的基础概念、形式美法则,到材料特性等方面来构建设计的空间意识。通过技能训练能够强化动手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可拓展数字表现的可能性,创新与设计能力会让创意无限延展,从而实现从构思到作品的转化。期望同学们在这门课程中有丰富的收获,创作出独特且充满内涵的立体构成作品。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形式美法则和材料特性;熟悉其在艺术设计史中的地位、发展脉络,以及与其他艺术领域的关系,使学生全面掌握立体构成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与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2:熟练操作工具、依构思选材制作。计算机辅助方面掌握建模软件操作。创意设计能力注重创新思维培养,能独立完成从方案到作品的全过程,全面提升设计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3: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感知与观念;培养创新实践精神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树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感使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并自觉融入创作。

课程简介

立体构成课程是一门深入探索三维空间形态创造与设计的艺术基础课程,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平台。这门课程不仅涵盖了立体构成的基础理论,更侧重于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核心原理与技巧,进而在三维空间中自由表达创意与想象。

在立体构成的世界里,学生们将接触到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等多种构成形式,每一种形式都蕴含着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可能性。通过亲手制作,学生们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材料在三维空间中的形态变化,还能够深入理解立体构成的要素、原则及其相互关系。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空间形态创造的浓厚兴趣。

此外,立体构成课程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材料、新技术,探索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他们将在不断的尝试与实践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学会如何在三维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作品展示

何溢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更深刻理解了空间、形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每一次课堂实践都是对创意和动手能力的双重锻炼,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耐心细致的指导,使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激发了我们无限的创造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的过程为我的设计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赵童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从点、线、面的基本元素到体块的组合与变化,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对三维空间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实践操作,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材料、结构和色彩来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的立体作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立体构成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堆砌,更是一种对空间关系的深入理解和表达。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和构造技巧,力求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视角。每一次的尝试和突破都让我兴奋不已,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三维设计的热爱。

乔峥淏

立体构成结课感想深化版随着立体构成课程的圆满结束,我内心充满了感激与不舍。这门课程不仅是一次艺术之旅的起点,更是我个人创作能力的一次重大飞跃。

从初次接触立体构成的概念,到逐步掌握材料的选择、形状的塑造以及色彩的搭配,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与挑战。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简单的几何形状转化为富有层次感和空间感的立体作品,每一次创作都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灵感的枯竭、材料的限制等,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我不断思考、尝试和创新。我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突破,将每一次失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创作技巧,更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精神。

李玥君

经过这段时间对传统图案课程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这段学习之旅不仅让我对传统图案有了全面的认识,更让我对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肃然起敬。通过反复练习与深入思考,我逐渐掌握了传统图案的创作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创新。如今,当我再次审视那些精美的传统图案时,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动。这些图案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当代人应该传承与发扬的宝贵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研究传统图案,努力将其融入到我的设计作品中,让这份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邱文喆

立体构成的学习让我真正领略到了空间艺术的魅力。在课程的初始阶段,我对于立体构成的认知还停留在简单的三维造型上,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立体构成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堆砌,更是一种视觉与心理空间的营造。每一个立体形态,无论是简单的几何体还是复杂的组合结构,都蕴含着丰富的视觉语言与情感表达。通过亲手制作各种立体模型,我深刻体会到了空间形态对于氛围营造、情感传递的重要作用。立体构成的学习过程是一次不断挑战自我、突破创新的过程。在创作过程中,我遇到了诸多困难与挑战,比如如何平衡形态的美感与结构的稳定性,如何巧妙运用材料展现独特的创意。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我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材料,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每一次的尝试与失败,都成为了我成长的宝贵财富,让我更加坚定了对艺术设计的热爱与追求。

王雨彤

立体构成是一门极具创意和挑战性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转变的奇妙与复杂。通过动手实践,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材料,通过切割、折叠、组合等手法,创造出形态各异的立体作品。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更让我对立体形态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创作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结构的稳定性等。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我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热情。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逐渐成形,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立体构成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它教会了我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将会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

郭兴乐

立体构成课程让我对空间和形态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门课程让我深刻理解了立体形态的构成原理和创作方法。通过实践,我学会了如何将二维概念转化为三维实体,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对空间感知能力的锻炼。每一次的模型制作都是对材料、结构和创意的探索,我逐渐掌握了如何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手法来表达设计意图。课程中的团队合作也让我体会到了协作的重要性,每个成员的想法和技能都能为作品增添新的维度。立体构成不仅仅是塑造物体,更是塑造空间和体验。我期待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未来的设计实践中,创造出更多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作品。

席思思

立体构成,一开始接触,我只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立体构成”的含义,认为它是通过把一些立体的材料组合,形成一个新的作品,类似于雕塑那样的,给人一种三维的视觉效果。

刚开始的第一堂课,白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优秀的立体构成作业,和一些国内外有名的设计师的作品,让我们对立体构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来通过两周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这门课程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制作作品使用的材料也很多变,作品表达较理性,注重形式美,我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对“美”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这两周的学习中,每一次课程我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对立体构成也一次次加深了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我对作品的欣赏能力,也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作品的美与丑,收获满满。同时也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而不懈奋斗。

王怀萱

课程伊始,我以为只是摆弄材料,实际却充满挑战。从点、线、面、体的基础理论,到空间、节奏、韵律的深入探索,我学会以全新视角理解物体形态。

这门课极大锻炼了我的动手与创新能力。面对材料,思考如何突破常规,创造独特立体形态,将创意具现。

立体构成课是我设计学习路上的重要基石,让我对空间和形态有了敏锐感知。未来,我会带着所学,在设计领域不断探索。

王子琪

在这段学习旅程中,我被传统图案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厚文化底蕴所深深吸引。从中国的龙凤、莲花、中国结,到西方的几何图案,每一种图案都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故事。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性的元素,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传统图案并非僵化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这种演变不仅体现在图案的形式上,更体现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上。例如,一些原本具有宗教或神秘色彩的图案,在现代社会中可能更多地被用于时尚设计或室内装饰,但其核心的文化价值依然被人们所珍视。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对传统图案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将其元素和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文化底蕴的作品。这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视觉体验,更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刘若雨

立体构成这门课极大提升了我的空间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过去脑海里模糊的立体概念,如今能精准转化为实物。曾经面对三维空间问题毫无头绪,现在能轻松构思、巧妙布局。它还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让我敢于突破常规,尝试独特组合与造型。

     在做立体构成的时候,总发现任何的立体心态都有自己的目的性,并存在一定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构成的方法,对构成有了一定的审美认识,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大的帮助。转眼间课程结束了,我觉得每学完一门课程就会长大一些,这门课程让我发现我身边的每个物体。包括在环境中都是立体构成,让我去感觉他们的美。

魏轩

立体构成课程的学习让我收获满满。在这门课上,我真正理解了空间的魅力。通过各种材料的组合与搭建,创造出不同形态的立体作品,感受到了三维空间的无限可能。

从最初对材料的不熟悉到逐渐掌握它们的特性,学会运用合适的材料来表达自己的创意,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也充满乐趣。在不断尝试和实践中,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课程中对不同构成形式的学习,如重复、渐变、发射等,让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构建立体形态,使作品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

我深刻认识到立体构成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它让我更加注重观察周围的空间和物体,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相信这些收获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持续发挥作用。

王宇航

通过这段时间对立体构成的学习,我对立体构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立体构成作为三大构成之一,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形式语言,带领我们从二维平面进入三维空间的构成表现。

立体构成不仅是对设计理论的深入学习,更是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每一次动手操作,都让我感受到从构思到实现的过程之美。尽管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预料之外的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不断思考和调整,最终完成富有创意的作品。通过这门课程,我意识到立体构成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启发我用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未来,我将继续探索立体构成的奥秘,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饶国强

通过这段时间对立体构成的学习,我对立体构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立体构成作为三大构成之一,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形式语言,带领我们从二维平面进入三维空间的构成表现。

立体构成不仅是对设计理论的深入学习,更是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每一次动手操作,都让我感受到从构思到实现的过程之美。尽管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预料之外的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不断思考和调整,最终完成富有创意的作品。通过这门课程,我意识到立体构成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启发我用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未来,我将继续探索立体构成的奥秘,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熊新宇

立体构成课程让我对空间和形态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动手实践,我掌握了材料的特性和构造的基本原则。这门课程培养了我的空间感和创造力,激励我在未来的设计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立体元素,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作品。

 

 

- END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