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建筑设计III》——“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尼罗河馆设计” 的终期优秀作业展评

发布时间:2025年2月9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937

2024年12月27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建筑设计III》——“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尼罗河馆设计” 的终期优秀作业展评,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精彩亮相。本次优秀成果展示,不仅是同学们一学期设计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深度探索。
本次课程是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建筑设计教学探索》的重要一环,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尼罗河馆”为设计主题,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前沿技术。与以往不同,在深化设计阶段,特别设置了结构性能优化、绿建性能优化和交互式设计3个专业深化方向,开启研究型设计的新征程。
终期展评嘉宾及学生合影

优秀作品展览

 

嘉宾致辞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作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拥有68公顷的广阔园区,山峦起伏,85%的绿化覆盖率,汇聚了260余种、3000余只珍稀动物,是国内极具特色的动物园。此次尼罗河馆的设计,从2024年9月4日开题,历经112天,107位2024级建筑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携手指导下,从交互、结构、绿建三个维度深入研究,探寻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理想空间,为河马、尼罗鳄、灵长类等动物们打造专属栖息环境。

 

 

 

 

 

01

课程主题

本次设计课题为“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尼罗河馆”,探讨人类游览活动与动物栖息环境共生共融的多种可能。

课题旨在探寻促进人与动物、植物和整个自然和谐相处的未来建筑设计策略,为实现城市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通过建筑设计营造与基地周边环境和既有建筑相适应的空间关系。

希望通过整合建筑结构、功能、形态、技术、节能与交互等要素,充分考虑各个物种的空间需求,保证动物的舒适和健康,营造合适的栖息环境。同时,在保证各个物种互不干涉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良好生态展示面,营造有利于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场所。

结构性能优化

绿建性能优化

交互式设计

 

02

教学模式

 

2024秋季研究生建筑设计Ⅲ课程延续双导师模式,除学校的专职教师外,还邀请了来自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9位中青年骨干人才,涵盖建筑、结构、设备和绿建等专业。他们分别是吴丹、刘健、薛慧明、李楚婧、郭辛怡、秦曙、张月强、唐振中、郑晓薇。企业导师团队的加入,充分发挥了设计院在行业内的实践优势,培养同学们在真实城市环境下的系统化、专业化、职业化建筑设计思维与方法,推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终期评图现场

 

03

企业导师

 

吴丹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三院,高工

 

刘健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一院,高工

郭辛怡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励院,高工

 

薛慧明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轨道交通建筑院,高工

李楚婧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二院,高工

 

秦曙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都市院,工程师

结构导师:张月强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高工

 

设备导师:唐振中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一院,高工

绿建导师:郑晓薇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未来建筑与城市研究院,工程师

 

 

 

04

教学过程

实地调研,全面了解动物生活习性

课程伊始,师生们共同前往南京红山动物园基地进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场地环境、动物生活习性等,为后续设计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红山现场调研(向左滑动)

专题讲座,拓宽知识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结构、设备、交互等专题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专业知识的深度拓展。同学们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思路

专题讲座

方案指导与评图,打磨设计细节

期间,经历了多次方案过程指导、分班评图、中期和终期评图等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方案指导与评图

 

05

优秀作业(部分)

经过一学期的课程训练,同学们不仅展现了出色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其令人惊叹的设计成果也得到了红山森林动物园建设部部长马可先生的高度赞扬,对我院师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结构方向

冯靖童 | 浮踪漾迹(向左滑动)

许清雲 | “尼罗河”上演的故事(向左滑动)

钟预立 | 同一屋檐下(向左滑动)

陈俊豪 | 红山莲韵(向左滑动)

绿建方向

段书轩 | 寻踪(向左滑动)

曾楚晴 | 泽畔寻影(向左滑动)

朱逸尧 | 穹顶之下-共栖河流之上(向左滑动)

刘雨彤 | 圆融之境(向左滑动)

交互方向

窦中君 | 动物神庙:人类消失之后(向左滑动)

顾磊 | 木中窥人—尼罗河水域的事件剪影(向左滑动)

黄展林 | “笼”里“笼”外(向左滑动)

张朕源 | 行溯上下(向左滑动)

 

06

特招免试卡

本次研究生建筑设计Ⅲ课程贯彻校企联合、联动的宗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锻炼,通过终期评审,最终共有24位表现优异的同学获得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颁发的2027校招“免试特招卡”。他们是:

一班(结构):冯靖童、许清雲、景晓晨、于乃镪;

二班(结构):钟预立、陈俊豪、张雨冰、宋坤阳;

三班(绿建):段书轩、曾楚晴、管 雨、王雪纯;

四班(绿建):朱逸尧、刘雨彤、林 晨、丁臻巍;

五班(交互):窦中君,顾 磊、樊宇炜,程子庭;

六班(交互):黄展林、张朕源、周昌赫、赵洪泽;

 

07

成果展示

教学成果于2025年1月6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D楼2层展廊进行了为期2月的展览。

D楼展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