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中国非物质遗产数字化设计--非遗花灯
发布时间:2025年2月13日 分类:设计视角
浏览量:842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团圆、喜庆的文化内涵,而非遗花灯是节日的重要象征,在灯火璀璨中,看见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元宵节不仅是赏灯的节日,更应成为传承与创新的契机,本期“创想说”探索基于服务设计思维之下,如何将花灯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激发设计人才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助力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
花灯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手工制作需要多位工匠协作完成。主要材料包括竹筒、彩纸、丝线、金属线等。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剪、贴、绕、刻等多种技艺,以呈现出各种造型和图案。
花灯有多种展现形式,包括花灯、彩灯、舞灯、水灯等,每种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造型、材料和表现技法。花灯的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逼真、光彩夺目,配合音乐,更能展现出非常迷人的视听效果。
中国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花灯风格和特色。比如,南京花灯是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固定节目,它以巨鼎花灯为代表,以巨大的花灯和儒雅的风范著称。
花灯艺术不仅为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做出了贡献,也被应用于大型活动、商业会展、城市景点等现代化领域。
2006年,花灯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代化和商业化给花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花灯文化,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并采取有效措施。
我们不仅要注重非遗保护工作,也要在传承工作上下功夫。地方政府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整合非遗元素,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品的融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融合等模式来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可以在景区里开设花灯扎裱体验区,将手工扎裱与成品售卖结合起来,做到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只是政府的事,而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如果只有政府和各机关部门,而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是无法完成的。地方政府对于花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不应过于"高大上",要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接地气”。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既不是政府和文化精英,也不是公司企业和新闻媒体,而是深深植根于民间社会的那些创造、传承和享用非物质文化的人。非遗保护要完善人才支撑。人才是非遗传承的基础,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创新非遗传承模式。壮大非遗传承的人才基础,解答好北遗保护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紧缺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沟通,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全球变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活动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传播效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种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突破地域的限制,让各人地方的人都知道并且了解花灯,使花灯真正的走出去。
作者希望通过对连平忠信花灯的研究,进行文创IP设计,将非遗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进而达到增加当地知名度的目的,同时可以与多领域合作,打造IP产业链,以实现流量变现。通过文化赋能提升、促进当地文旅发展,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作者根据文创IP设计的流程:文化主体—情感定位—角色设定—符号设计进行IP设计实践。
当下多数传统技艺仍以它们固有的形式存在,希望借此探索传统文化更多元的应用场景。至今2000多年的花灯是中国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它酬神娱人,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作品以花灯形态为灵感,探索文字字型、骨架结构、光源明暗的相互作用:
可以是平面或立体装置、可以只有外部轮廓或体现内部骨骼,重新定义的花灯体没有限定,变化出无限的想像空间。
数字化交互设计
——《动态花朵装置“Meadow”》
现代花灯艺术已经逐渐脱离传统花灯的做法,创新出具有地方独特风味的艺术品。它的创作难度很高,融入的技术也较复杂,取材也比较宽广活泼。现代花灯的创作必须融入:结构、力学、电学、美学、材料学等专门学科以及创意,所有艺术创作中,难度最高的一种。
这一系列18朵以大自然和花作艺术概念的动态装置,会随着节奏开合,希望探讨出自然与科技间的联系,亦反映出随大自然四季变化的无常枯荣,向外界展现生生不息的千娇百媚。在张扬与萎靡间,成为空间中一道风景。
2018年3月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宣布将其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的观念开始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近年来,文旅融合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资源在旅游产品资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夜晚的昆明池霓虹闪烁,步入园区“悠游林下”区域,“古韵门楼”“汉书神兽”“沉浸式花灯廊”三大主题灯组让人眼前一亮,灯会巧妙融入“龙之九子”的文化元素,藏于花灯中的“龙九子”形象栩栩如生,艺术感十足,故事与《山海经》神话遥相呼应,现场吸引了不少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赏花灯、穿汉服、逛古集,沉浸游园,品尝传统美食,观看非遗展演,让大家在欢度春节中体验不一样的中国年味,开启一场“文化之旅”和“炫彩之旅”。通过“古今花灯装饰+传统古风市集”方式,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年俗文化内涵,打造一个具有IP属性、年轻人聚集和游客好奇的品牌活动,助力文旅市场蓬勃发展。
上海最负盛名的传统节日活动,豫园灯会承载了不少人对元宵节的想象。
癸卯兔年,豫园灯会以中国传统神话《山海经》为蓝本,为游客们创造了一个充满神仙瑞兽、奇花异草的东方美学奇境。
游览花灯的同时,游客们还能通过VR技术,体验另一个奇幻的“山海世界”。通过手机小程序“山海奇豫记”,在中心广场、九曲桥和老街三个点位,游客进入“召唤山海”,轻轻扫码,通过手机镜头,纵览“山海奇豫”的世界。
以广东非遗佛山彩灯为主题,以信息可视化设计为手段,以线性图形为形式作为设计的媒介,推广科普从而让观者注重佛山彩灯这一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花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结合新材料与新技术,不断创新,加大宣传力度,让花灯的普及面变广,使其日益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