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三届辽宁省大学生“活力城市”更新设计创新竞赛

发布时间:2025年2月24日 分类:5月截稿建筑环境大赛 浏览量:413

街区的肌理是凝固的乐高积木。

每块积木里都生长着独特的生命密码:面包房飘出的酵母菌在街角发酵,五金店生锈的铰链咬合着时光,晾衣绳上的布匹在风里跳探戈。这些零散的基因碎片,编织成城市绵延的遗传图谱。

正如简·雅各布斯在黄昏街头窥见的真理:真正的城市韵律,诞生于修鞋匠与银行家共享的咖啡渣里。

在存量建设和人民城市的背景下,“街区更新”正在成为主流。而他也因浓厚的烟火气与亲切的尺度,引发了城市更新中微观视角的思考。

一、竞赛目的

本次竞赛面向全省高校在读本科学生,希望促进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环境科学、公共卫生、数据科学、信息技术等交叉学科、交叉视角下探讨城市发展的问题。竞赛以沈阳市大东区文官街(健康路至劳动路段)为设计基地,聚焦城市街区“微更新”策略,探索如何在保留历史记忆的基础上,通过街巷空间重构、生活赋能、文化路径、视觉表情、文创传递等手段,实现老旧街区与当代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课程强调“在地性”与“人本设计”,要求学生从物质空间、社会网络、文化脉络三个维度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二、竞赛主题

“特定环境下”的城市设计

街巷•历史•融城——文官街街区微更新设计

1.项目区位背景

文官街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七二四地区”(图1)。七二四厂,原为一家大型国营兵工厂,现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建厂80余年。区域内现存大量日占时期历史建筑及社会主义工业时期公共建筑(如一五八医院、七二四文化宫、剧场等),厂区占据东北部,其西南部老旧住宅、新建现代居住小区、公共设施、城市绿地、城市仓储区、小型工厂等杂错相处,城市环境复杂。是城市文化基因与居民生活交织的典型区域。

 

图1 项目区位

 

2.基地特征

基地范围:文官街1.2公里段,北起健康路,南到劳动路,南北贯穿七二四15分钟生活圈核心区(图2、3)。

现状问题(有待设计阶段深入调研):

①街巷空间:道路界面破碎,步行体验差,缺乏公共活动节点。

②历史记忆:工业遗产荒置,区域文化符号逐渐消失(图4、5)。1930年代日式底层住宅(局部残损)、一五八医院(功能闲置)、七二四剧场(局部烧毁)、七二四文化宫(市级历史建筑)。

③城市融合: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口外流,街区活力不足,业态单一;公共空间匮乏、历史建筑活化不足。

 

图2大东区“七二四地区”15分钟生活圈

图3 基地范围(黄色填色区)

图4七二四剧场(文官剧场)

图5 七二四文化宫

 

三、主旨要求

1.设计主旨

围绕“空间重构、生活赋能、文化路径、视觉表情、文创传递”五大核心议题展开设计:

①空间重构

--修复历史街巷的尺度与界面,协调新旧建筑关系,利用高差、转角、开合等创造更多变化与层次的空间;

--提出历史建筑(如七二四文化宫、七二四剧场)的适应性再利用方案,打开和创建街区与特色资源的空间联通。

②生活赋能

--植入社区服务、文化休闲功能,激活“15分钟生活圈”;

--设计多代际共享的公共空间(如口袋公园、市集广场),塑造亲切的尺度,通过艺术再造引入熟悉的生活体验。

③文化路径

--构建串联历史建筑的文化漫游路径:通过装置、构筑、铺装、光影等元素进行文化重组);

--强化场所叙事性;

--利用数字技术(AR/VR)增强历史场景体验。

④视觉表情

--创造街区形象色,赋予在地化的特征活力;

--设计标志性公共艺术装置,强化片区辨识度:通过创造统一的街区VI和标识系统,构成连续的视觉线索,建立街区的完整品牌性。

⑤文创传递

--策划文化IP(如“七二四工业记忆”),设计文创空间与活动,让公众可亲近、可参与;

-- 探索历史建筑与创意产业的共生模式,让街区更新可展示、可传递。

2.成果要求

①图纸数量(比例1:500-1:1000,A1图幅),4-6张;

②总平面图:标注历史建筑、新建/改造区域、公共空间系统;

③分析图:文化路径、空间结构、业态分布、人群活动模拟等;

④节点设计:新建及改建、增建建筑的立面设计、街巷界面设计、公共空间效果图;

⑤设计概念(200字);

⑥街区更新设计理论及更新策略(图文结合);

⑦社会参与机制(如居民共建市集、文化节策划,可以图文结合);

⑧多媒体展示(学习AI制作),3分钟动画制作或者交互式场景演示;

3.评分标准

调研深度与问题挖掘(20%)

设计创意与策略可行性(30%)

成果表达完整度(35%)

文化传承与社会价值(15%)

四、竞赛方式

1.网上公布竞赛方案,详见竞赛官网、公众号、海报信息;

2.注册及参赛报名:2025.03.01-2025.05.10(详见竞赛官网https://cxcy.upln.cn/match/details?comId=cebd3ad1e2a9ae489727139404e40e0a、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微信公众号、海报信息);参赛信息见下表:学校及院系全名、专业、年级、参赛者姓名、邮箱、手机号、指导老师姓名及联系方式。

 

第三届辽宁省大学生“活力城市”

更新设计创新竞赛

学校学院

 

_
参赛者姓名

示例:组员1、组员2、组员3(如为博士研究生或外籍学生请标明)……

参赛者专业及年级

请标明组员的不同专业

联系电话

小组联系人电话

联系邮箱

用于发送设计资料,建议用国内邮箱

指导老师姓名及联系电话

 

_
 

3、成果提交:2025.05.30

(1)成果提交:A1图幅,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邮件文件夹标题格式为“参赛作品标题+参赛者姓名”);同时文件夹中提交3分钟动画制作或者交互式场景演示,参赛信息(见注册信息)。

(2)成果组织交流及评奖:2025.06.30

五、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博物馆

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

六、奖项设置

奖项设置: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20%)。

优秀指导教师奖:所指导参赛团队作品获得一等奖的指导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获奖证书。

七、参赛对象及要求

1.竞赛面向全省高校在读本科学生,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及城市人居环境相关学科,鼓励交叉学科与交叉视角。

2.每个参赛团队由2-4名学生和1-2名指导教师组成,每个团队提交一份参赛作品。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组委会秘书:高  欢:17833150037

徐洋洋:15543449800

注册报名及成果投递邮箱:hlcs2025@163.com(竞赛官网可以上传成果,但同时将成果发到竞赛指定邮箱,上传格式及信息与官网一致。)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