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窗外嫩枝应候绿、笔下春字向阳红——“春”主题字体设计课程成果展

发布时间:2025年3月7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751

 窗外嫩枝应候绿、笔下春字向阳红——“春”主题字体设计课程成果展
春天是生命复苏的季节,万物生长,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春代表生机与活力,生生不息。春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厚的情感价值。人们通过讴歌春天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汉字本质是文化的载体情感的容器。汉字书写对凝聚中华民族心灵、展现中国魅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增强人的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次《字体设计》课程以春为主题,引导学生在感受春的内涵中体验字体的情感表达形式。“春”字到时,好事发生,本次课程教学成果从感春、咬春和咏春三个方面展现关于春天的字体设计故事。感春体现了学生们表达春天的主动性。春天是什么?或嫩芽、或绿涛、或长河的欢笑,对于学生来说,所见即所感。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捕捉对春天的感受,并将其意象化,形象化。最后以汉字为载体,在方寸之间构思自己对春的的理解,诠释出属于自己的一幅幅春的画卷。百媚千娇的“春”字让人动容。咬春环节是学生们在体会春天的馈赠,有诗云:不妨瓦钵饱晚菘,更汲山泉试春茗。可见中华民族有深厚的咬春情节。在“咬春”二字的设计过程中,同学们设计的字体造型圆润,并且爱用柔软细腻隽秀飘逸的笔法去表达春的清甜于软糯。春的味道在文字间显现,有些许让人垂涎之感。咏春,春日的意境美在古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古诗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韵。在此设计环节中,以古诗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们用心体悟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在汉字笔画方寸空间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大气磅礴。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中,以汉字为契机融合专属于中华民族关于春的形美、意美、神美。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春”主题字体设计课程成果展
▲ 刘洁 ▲
 
▲ 李诗琦 ▲ 
▲ 吴红君 ▲
 
 
▲ 谭敏仪 ▲
▲ 林婉琪 ▲
 
▲ 余金金 ▲
▲ 李梓婧 ▲

 

▲ 廖宝莹 ▲
▲ 杨仪佳 ▲
 
▲ 李梓婧 ▲
▲ 黄钰莹 ▲
 
▲ 张凯湛▲
▲余金金▲

 

▲ 谭春燕 ▲
▲ 王嘉鑫 ▲

 

▲ 梁文娟 ▲
▲  刘汝婧 ▲

 

▲  刘昌顺 ▲
▲  林昕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