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美术学院2023级环境设计艺术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作品展(一)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4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1147

 

展览时间

2025.3.24——2025.3.27

(8:00——18:00)

展览地点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1F展厅

策展团队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2023级环境设计班

 

以铁为引,淬炼山河文脉;以水为脉,延展城市新生。河南大学美术学院2023级环境设计专业11位研究生,以“冶铁畔湖·溯馆赋城”为题,携十余组设计成果,开启一场空间与文明、历史与未来的深度对话。在文化遗址与生态湖畔的交响中,同学们以专业视角重构场所精神:遗址博物馆以“铁骨”为魂,以解构与叠合重塑文化记忆的当代容器;滨水景观借“湖韵”为笔,以生态韧性缝合自然与都市的裂隙;文化建筑如星火燎原,激活地域文化的隐性基因;城市综合体以多维叙事编织立体生活图景,城市规划以宏观思辨回应人居未来的可持续命题,商业空间则用沉浸场景重构消费与美学的共生逻辑。从冶铁遗址的斑驳肌理,到湖畔新城的诗意栖居,展览以设计为媒,在“溯馆”中叩问历史厚度,于“赋城”间擘画未来蓝图。11位探索者以空间为尺,丈量文明传承的深度;以创意为焰,熔铸城市更新的温度。展览启幕在即,诚邀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设计哲思之旅。

2023级环境设计班

                             2025年3月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2023级环境设计班

 

 
 
指导老师

刘阳 / 倪峰 / 李天工 / 范存江 / 朱芳 / 郭建慧

 

 
 
职业导师

朱沉浮/徐彪/孟刚/方建军

 

 
 
硕士研究生

张毅/张啸林/秦泽通/杜学斌/杜彦卓/高源/高淼淼/李梦锦/崔潇丹/乔娜欣/刘淑娟

 

 
 
姓名:张毅导师:刘阳

 

设计说明:本项目以“历史对话·社区共生”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当代建筑语言构建一处衔接传统文脉与创新活力的公共文化综合体。建筑选址于河南省开封市阳光湖规划片区,规划场地东侧200米现存有古城墙遗址,北侧正对向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南大门,场地坐落于古建筑群落与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交汇的过渡地带,设计通过体块切割、材质转译与空间渗透三重策略,打造既具场所精神又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综合社区精神地标。

 

 

 

 

 

 

《遗韵新境》阳光湖规划片区校园综合体建筑设计

 

 
 
姓名:张啸林导师:刘  阳
设计说明: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的场地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场地北侧与城镇住宅紧邻;南侧与耕作农田相接,大地艺术般的博物馆设计将两种场域衔接弥合,使建筑整体浮现出一个以“冶火燎原”为灵感的人工建筑,并通过屋顶景观廊道与东侧的荥阳故城城垣遗址和故城文明持续对话。博物馆的公众主入口设于西侧,紧邻314省道。考古工作站、研学与贵宾次入口设于东侧,办公与文物库房入口设于北侧。同时,将博物馆停车场设于北侧,疏解城镇对博物馆的影响。南侧遗址展厅单独设置下沉庭院入口同时采用横向开窗,使游览者不进入博物馆也可窥探遗址全貌。以一种探索的方式,开启博物馆的体验之旅。内部各展厅之间设置景观内庭院,提供游览过程中休憩场所的同时增加自然采光。 

 

 

 

 

 

《冶火燎原•文明延现》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

 

 

 
姓名:秦泽通导师:范存江

 

设计说明:“向阳而生”阳光湖片区商业中心建筑设计是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明伦街南,本着“服务开封市民、服务河大师生、助力开封文旅强市”进行设计。整个建筑是基于阳光湖原有的元素进行提取运用,建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建筑一层,整个平面形状是提取了阳光湖片区的几片湖面形状,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基础的造型。第二部分为建筑顶棚,平面形状则是在建筑的一层平面的基础上延申变化,同时提取了太阳阳光的寓意形成基本造型,从天上看相似太阳光。以新颖的建筑形式来吸引人群,进行商业服务、打卡拍照,休闲娱乐,做到“好玩、好看、有吸引力”,侧重“文化、商业、旅游”的开发的业态布局。 

 

 

 

 

 

向阳而生—开封市阳光湖片区商业中心建筑设计

 

 

 
姓名:杜学斌导师:刘阳

 

设计说明:河南大学,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学府,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术传统。贡院执事房作为河大的一部分,其侧贡院碑更是见证了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在中国科举史上有其特殊的意义。执事房建筑风格独特,蕴藏历史深厚。本次在阳光湖片区设计的河大书院,旨在结合执事院的建筑风格,打造一个既现代又具有传统韵味的学术空间。
本书院设计秉承城市共享理念,融合传统与现代,打造开放、互动的学术空间。建筑采用中式风格,融入校园文化元素,凸显历史韵味。布局灵活,满足多样化需求。旨在为市民和学生提供一处静心阅读、交流思想共享平台。

 

 

 

 

 

 

 

笃行——城市共享理念下书院建筑设计

 

 
 
姓名:杜彦卓导师:刘  阳

 

设计说明:《界融共生·智动未来——无界共生理念下的阳光湖片区规划设计》以“无界共生”为核心理念,将阳光湖片区划分为学社衔接区、创产区、住宅区、沿湖景区和文商互联共建五个区域模块。通过离散布局和片区交通网,实现点、线、面的覆盖串联,柔和处理产学研、职住游边界的交融与平衡。作为开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光湖片区与周边高校紧密相连,具备显著的区位优势,能够为在区域内部形成集“智慧化学社衔接+科创一体化试点+校园周边高密度职住+无边界文娱游开放+文商互联共建”为一体的规划方案,推动片区内教育资源整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及活力社区等建设。通过精细化、结构化的空间布局、功能复合的设计策略和兼顾文娱与生态的规划理念,共同实现阳光湖片区空间的无界共享,激发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与活力。

 

 

 

 

 

 

《界融共生·智动未来——无界共生理念下的阳光湖片区规划设计》

 

 
 
作者:高源导师:李天工

 

设计说明:“边界消融”—城市共生下的阳光湖规划设计是基于以共生、共创、共享的边界消融城市共生体为设计理念。这一理念旨在打破传统城市间的壁垒,促进资源、信息、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在场地功能上,底层架空建筑,增加公众活动空间,同时赋予底层多功能定义。在二层平台设置多个共享盒子,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定义该空间的使用功能。同时,为了满足高校学生的学习交流,创新性发展,设置可供学生创造创新的创客中心。在生态环境上,保持原有湖的基本样貌的基础上,提高生态涵养力,增设防护坡,通过植物搭配增加空间层次,设置滨水栈道,供人们休憩游玩。打造共生、

 

共创、共享的边界消融城市共生体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秉持这一理念,不断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构建更加美好的城市未来贡献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