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特殊人群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1465
《特殊人群产品设计》是产品设计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设的一门产品设计专项课题限选课程。本课程从《"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等相关国家政策与行业标准为着眼点,以智能产品设计为导向,拓展就业需求领域的视野为目标。通过从面到点的专题项目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以“特殊人群”为主题,聚焦老龄化、低龄儿童和残障融合等社会议题,构建 “需求洞察 - 产品创新 - 人文关怀” 三位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包容性与灵活性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专业设计人才。
本课程的学习,通过企业真实项目模拟,提高学生产品设计定位和产品建模的专项能力。一、将本专业已学习并掌握的知识、技能、所形成的单项能力,与专项项目相融合,提高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整合能力;二、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在宏观政策到产品落地的系统化设计过程中,养成善于挖掘潜在需求的习惯;三、通过专项实践项目模拟,培养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完整的项目化设计流程,以及过程中所需要的实操能力与职业能力,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好基础。
在特殊人群产品设计课题中,培养学生立足社会痛点,通过互联网深度调研捕捉弱势群体的真实诉求。选题结合文化符号的二次创新,引导学生构建“同理心驱动”的设计逻辑,培养“以设计重构平等”的使命意识。项目构思阶段,设置汇报环节,重点聚焦于通过逻辑结构化推演与精准表达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设计表达与实现{草图、三视图、概念图、建模、材质渲染}
设计表达与实现阶段,教学聚焦于培养学生通过多维度可视化手段精准传递设计意图的能力。利用AI辅助工具,在前期调研和设计初稿阶段,使得学生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精准定位需求痛点,为设计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在学生大量的数据筛选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批判能力和设计思维的灵活性,通过“AI工具的高效性来补充学生创造性决策的完整性”。在产品建模和材质渲染阶段,要求学生利用建模软件具体地进行产品造面,将产品清晰地还原概念图,“以实践过程中的个性化洞察突破AI工具的标准化数据”,培养学生能够顺应时代热点,并迅速寻找作为设计师的不可替代性,树立学生的设计自信和职业自信。
方案讨论与项目实际落地设想阶段,聚焦“需求-技术-成本”的全链条推演逻辑:引导学生基于用户行为数据与场景痛点,培养掌握用户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验证与成本控制预想,完成从创意到落地的完整项目流程的模拟。
产品设计电脑建模,是产品数字化呈现的核心表达方式之一。通过三维建模可实现三维形态推敲、参数化工程验证、虚拟场景提案及动态交互演示,是产品全流程开发的技术支点。作为产品设计领域的高技术技能人才,需精通产品建模与企业项目产品开发的流程。在课程实践中,学生们对数字模型构建展现了极致专注,从产品造面到材质渲染,每堂课学生都注入了创作热情,印证着感性艺术的理性化表达。他们以熟练的专业能力按时完成高质量数字产品模型,展现出数字化时代设计师的工匠精神。
在《特殊人群产品设计》课程上,我收获颇丰。老师通过丰富案例,引导我们深入理解特殊群体需求,将同理心融入设计,一遍遍的给每个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力争做到精益求精。课后,我学会站在特殊群体视角构思,尝试设计更易用、更贴心产品。这门课不仅提升我的专业能力,更让我明白设计对改善他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
——产设2212唐思佳
在《特殊人群产品设计》课程中,我对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了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它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提升了我的设计能力,更让我在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让我懂得了设计的本质在于服务人类,在于传递人文关怀。
——产设2211徐佳颖
通过《特殊人群产品设计》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特殊人群的不易。针对他们的设计不仅需要外观塑造的生动有趣,更需要对功能使用,用户需求以及当前使用与制作的矛盾点足够重视。这门课程不仅拓宽了我的设计思路与视野,也让我明白学会如何将创意与实际结合才能制作出符合人们真实需求的产品,为我接下来的学习和设计作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产设2214孟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