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介绍 芒种,公历6月6日左右,麦子等有芒作物收获,晚谷等有芒作物播种,这是忙收忙种的节气。过了芒种,农作物的成活率越来越低,不可强种了。 芒种节气,孟夏仲夏,麦子成熟,杏子金黄。 农忙...
节气介绍 立夏,公历5月6日左右,春天归去,夏天开始了。暑热渐渐来临,雨水日日增多,农作物茁壮成长。民间有立夏吃蛋、立夏尝新等活动。夏天对应于心,立夏养生,需要注重保护心脏。 一年四季,四立为始...
“二十四节气创意计划”立春启动,创意在自然时序与生命节奏中恣意生长...... 节气介绍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在公历2月4日左右。立春是春天开始,四季开始。春风至,甘雨降,万物生。春天的雨...
“先民以万物为师,细心观察草木鸟兽虫鱼,根据它们的荣枯、启蛰、出没、往还来把握自然季节变化、确定活动时宜,逐渐形成了一年四季、八节、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完整时令系统,这是中华民族认识和顺应...
二十四节气是认识大自然的变化、顺应大自然的变化、利用大自然的变化而制定的时间框架,它的科学价值和丰富内涵多彩意蕴,提醒着人们要回归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加入像二...
节气制度作为中国人标识时间和岁月的独有标识,早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传统的乡土生活和自然节律离我们渐行渐远,“乡愁”越来越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普遍流...
在传世历法中,每逢列有二十四节气表时,常将“七十二候”与之对应,附于每节气之下,每气三候,这明显提示了二十四节气的来源与先民的物候观察大有关系。 ——江晓原 节气介绍 清明,春天的第五个节气,公历4...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乐,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刘勰《文心雕龙》 节气介绍关于谷雨,先解释一下,因为汉字简化的缘故,山谷的“谷”替代了五榖的“...
小满名称的由来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农作物成熟标准为指标的节气名称,“满”表示农作物的成熟,前面加一“小”字,使得原本是自然属性的节气,生动活泼了起来,充满了人情味,也客观的表现了此时农作物的状态。 -...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权德舆《夏至日作》 节气介绍 夏至,夏天的第四个节气,公历6月21日前后。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个时候北半球黑夜最短,白昼最长。之后,太阳的直射位置...
节气介绍 小暑,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公历7月7日前后。“暑”是炎热,小暑就是天气炎热,还没有热到极点,极端炎热就是大暑了。暑为温热含湿之气,古人认为,积存的热气一直潜伏地中,小暑时热力慢慢散发出来了。 小暑...
节气介绍 夏去秋来,金黄色的秋天来到了,这是一个收获的成熟的快乐的季节。 立秋是秋天之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公历8月7日前后。夏去秋来,秋天之始,作物多收成。按气候学四季标准,平均气温下降到22℃以...
节气介绍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公历8月23日前后。我们采用汉字原形的“處”,不用简化汉字“处”,“處”是止、去的意思,即暑天至此为止,暑热就要过去,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早晚天气秋凉,白天气温仍高,虫类易生,...
节气介绍白露(lù)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公历9月7日前后。白露的核心是露水,夜晚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草木上凝结成露水。秋天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属金,金的颜色属白,可能与金属光泽有关,故称露为白露。...
节气介绍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公历9月23日前后。秋分和春分一样,这时白天和夜晚一样长短。秋分是秋季九十天的中点,相当于秋天的时间过去一半了,这是指中原地区,一般在江淮地区,秋分起才真正开始进入秋季...
节气介绍寒露,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公历10月8日前后。寒露时节,气温更低,阴气渐盛,水点凝成露珠,露珠也快要凝结成霜了。这里有一个水气逐渐固化的过程,从露水到露珠,从露珠再到白霜:秋凉的白露节气,水气变...
节气介绍 霜降,秋天的第六个节气,公历10月23日前后。霜降时节,天气转冷,露水凝结成固体的白霜,是近地层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江淮一带依然草木青...
节气介绍 冬天,四季最后一个季节,一年要结束了。 立冬,冬季第一个节气,公历11月7日前后。立冬时节,秋季作物收晒完毕,就要把谷物收藏起来,储存入仓,应对没有作物收成的冬季了。“冬”有“终”的意思,即...
节气介绍 小雪,冬季第二个节气,公历11月22日前后。小雪时节,气温下降,开始降雪,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故称小雪。小雪降雪是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江淮地区位置偏南,开始降雪的时间往往要后...
节气介绍 大雪,冬季第三个节气,公历12月7日前后。大雪时节,大雪纷飞,天气更寒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了。“瑞雪兆丰年”,积雪覆盖,为秋种的越冬作物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冻死害虫,缓解旱情,还具保暖、保湿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