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世历法中,每逢列有二十四节气表时,常将“七十二候”与之对应,附于每节气之下,每气三候,这明显提示了二十四节气的来源与先民的物候观察大有关系。 ——江晓原 节气介绍 清明,春天的第五个节气,公历4...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乐,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刘勰《文心雕龙》 节气介绍关于谷雨,先解释一下,因为汉字简化的缘故,山谷的“谷”替代了五榖的“...
小满名称的由来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农作物成熟标准为指标的节气名称,“满”表示农作物的成熟,前面加一“小”字,使得原本是自然属性的节气,生动活泼了起来,充满了人情味,也客观的表现了此时农作物的状态。 -...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权德舆《夏至日作》 节气介绍 夏至,夏天的第四个节气,公历6月21日前后。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个时候北半球黑夜最短,白昼最长。之后,太阳的直射位置...
节气介绍 小暑,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公历7月7日前后。“暑”是炎热,小暑就是天气炎热,还没有热到极点,极端炎热就是大暑了。暑为温热含湿之气,古人认为,积存的热气一直潜伏地中,小暑时热力慢慢散发出来了。 小暑...
节气介绍 夏去秋来,金黄色的秋天来到了,这是一个收获的成熟的快乐的季节。 立秋是秋天之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公历8月7日前后。夏去秋来,秋天之始,作物多收成。按气候学四季标准,平均气温下降到22℃以...
节气介绍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公历8月23日前后。我们采用汉字原形的“處”,不用简化汉字“处”,“處”是止、去的意思,即暑天至此为止,暑热就要过去,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早晚天气秋凉,白天气温仍高,虫类易生,...
节气介绍白露(lù)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公历9月7日前后。白露的核心是露水,夜晚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草木上凝结成露水。秋天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属金,金的颜色属白,可能与金属光泽有关,故称露为白露。...
节气介绍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公历9月23日前后。秋分和春分一样,这时白天和夜晚一样长短。秋分是秋季九十天的中点,相当于秋天的时间过去一半了,这是指中原地区,一般在江淮地区,秋分起才真正开始进入秋季...
节气介绍寒露,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公历10月8日前后。寒露时节,气温更低,阴气渐盛,水点凝成露珠,露珠也快要凝结成霜了。这里有一个水气逐渐固化的过程,从露水到露珠,从露珠再到白霜:秋凉的白露节气,水气变...
节气介绍 霜降,秋天的第六个节气,公历10月23日前后。霜降时节,天气转冷,露水凝结成固体的白霜,是近地层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江淮一带依然草木青...
节气介绍 冬天,四季最后一个季节,一年要结束了。 立冬,冬季第一个节气,公历11月7日前后。立冬时节,秋季作物收晒完毕,就要把谷物收藏起来,储存入仓,应对没有作物收成的冬季了。“冬”有“终”的意思,即...
节气介绍 小雪,冬季第二个节气,公历11月22日前后。小雪时节,气温下降,开始降雪,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故称小雪。小雪降雪是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江淮地区位置偏南,开始降雪的时间往往要后...
节气介绍 大雪,冬季第三个节气,公历12月7日前后。大雪时节,大雪纷飞,天气更寒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了。“瑞雪兆丰年”,积雪覆盖,为秋种的越冬作物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冻死害虫,缓解旱情,还具保暖、保湿作用...
节气介绍 冬至,冬季第四个节气,公历12月22日前后。冬至时节,“至”是“极”的意思,冬天里的极致来到了。冬至,数九寒天,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越冬作物开始进入休眠期。冬季的日子九十天,冬至时已经过去一...
节气介绍 小寒,冬季第五个节气,公历1月5日前后。冷气积久为寒,小寒天气寒冷,在二十四节气中,以冬、雪、寒分别表示冷的不同程度,一层层升级,冬开始冷了,雪更冷了,寒最冷,愈往后遇冷。还没到极点,极点为...
节气介绍 大寒,冬季第六个节气,公历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天寒地冻,天气寒冷到极点。大寒处于“数九”之“四九”,有“四九夜眠如露宿”之称,如果家中没有取暖设备,此时人们仿佛露宿街头一般,寒冷难耐...
节气介绍 谷雨,公历4月20日左右,雨生百谷的意思,黄河流域等地此时播种谷类作物,各地的降雨量开始增加,也是农事特别繁忙的时期。 谷雨前后,播种栽秧,春种时节,农事繁忙; 布谷鸟叫,种谷时到,柳絮飞舞,燕...
节气介绍 公历四月五日左右,清明。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节气之中唯一保持至今的传统节日。清明是郊游踏青的时节,也是重要的农事节气,更是人们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日子。中国人重要的祭...
节气介绍 春分,公历3月20日左右,四大节气“二分二至”中的一个。春季九十天之半,平分春季。《春秋繁露》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杨柳春风,吹面不寒;枝头花乱,又交春半。 ...
返回顶部